“负转正”!看上半年合肥经济砥砺前行
盾构机破土而出,轨道交通4号线1标区间左线全部贯通,距离“活力橙”上线奔跑的时间越来越近;
维信诺的洁净厂房中,工程师正在忙碌地调试着设备,柔性显示产业龙头预期在年内点亮产品;
空调、冰箱等合肥家电走上“美的定制专列”,从合肥北站跨越大陆,直奔万里之遥的荷兰蒂尔堡;
……
重大项目建设全速运转,新兴产业重启忙碌,“合肥造”拥抱世界……一幕幕经济发展中的生动剪影,显示出合肥在今年这场疫情前所未有的大冲击下,用澎湃能量所描画的成色。
逆风前行,“V”型回升!
7月22日,合肥经济“半年报”正式公布,蓬勃向上的增长曲线,“数”说着合肥高质量发展的厚重底色,尽显着合肥经济强势复苏的实力和韧劲。
转正——生产总值上半年实现“负转正”,达4419.7亿元,同比增长0.2%,较一季度提升10个百分点!
飘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4%,进出口总额增长15.8%!
上扬——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8.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1.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回升9.6个百分点!
向好——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新增市场主体10万户,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站在“荣枯线”以上!
0.2%的增速,殊为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大战大考”下,合肥市委、市政府谋定“一盘棋”,铆足“一股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精气神,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增动能、挖潜能、强功能、蓄势能、提效能,为经济复苏“拉满弓”,交出含金量十足的“半年报”。
鑫晟8.5代线厂区。
“疫情之下,线上经济的腾飞,为合肥京东方的产品结构调整带来了机会。教育平板、笔记本电脑和桌面显示器的出货量大幅提升。”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区域总经理李宾说,65英寸、75英寸液晶屏全球市占率均达到30%以上,位列全球第一。
同京东方一样,善于危中寻机的还有晶合集成。今年以来,这家生产12英寸晶圆的龙头企业月产能持续飞扬,从年初的2万片增至2.5万片,上半年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60%,为制造点亮灿烂“芯”光。
——顶住压力,迎难而上,是合肥“芯屏器合”产业逆势上扬的关键。
拥有强大算力的“类脑智能平台”免费开放、博微太赫兹开启“无接触”防疫、智飞龙科马正式获批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为抗疫贡献合肥“硬核力量”。
——主动出击,危中抢机,是合肥下好创新“先手棋”奋勇拼搏的实招。
新型显示迈出“加速度”,集成电路展现“爆发力”,人工智能发出“最强音”,新能源汽车驰骋“新蓝海”……新兴产业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抓手、区域竞争的新标杆。
数据显示,上半年,合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5.7%,拉动工业增长3.9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力,量子通信、智能语音、生命健康、清洁能源等新技术加速转化,智能手表、太阳能电池和硅基OLED等一批新产品持续涌现,抢滩新兴市场,提升创新活力,彰显城市气质。
新产业澎湃激荡,新基建强势聚能,新业态释放潜力,新技术全面赋能,新产品层出不穷……一系列“新”要素叠加涌动,汇聚成支撑经济稳步前行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联想全球最大PC研发制造基地——联宝科技的生产逆势增长,上半年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超过1300万台,同比增长23%,创下历史新高!联宝科技一举成为合肥首个单月产值破百亿元的工业企业。
联宝科技的业绩,折射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韧劲。韧劲的背后,是政府用“实打实”的政策、“点对点”的帮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决心。
——供给端协同发力,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破解难点,工业生产加快恢复。
作为合肥家电龙头,美的集团2月初正式复工,但54户核心配套企业未能同频共振,怎么办?合肥建立销号清单、实行日报制度,14天时间里就有52户企业复工复产。
积极申请包机,破解外向型企业复工复产难题是合肥采取的又一“硬招”。
疫情后,国际航班停运,维信诺、长鑫存储等企业进口设备亟需外籍人员入境安装调试,否则将面临停工风险。
6月8日零时开始,合肥成为北京国际客运航班指定第一入境点,积极做好服务,守好“国门”。
6月4日、7月7日,韩国、日本包机先后抵肥。合肥实行“一机一策”,争取两架包机为维信诺、长鑫等企业接回195名外籍技术人员,近期将再接入2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申请组织企业包机的同时,合肥精准做好入境外籍人员分流转运、集中隔离、核酸检测等工作,杜绝境外疫情输入可能。
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安排复工复产“包机”、开拓防疫物资海外市场、激励企业“共享员工”,是合肥积极行动对冲疫情的缩影。
江淮蔚来单月交付记录屡破新高,第5万台量产车在合肥先进制造基地下线,汽车产业实现32个月以来首次正增长;华米科技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2号”发布;欣奕华研发的国产OLED蒸镀机正式投入市场……
以“芯屏器合”为代表的合肥制造强势发力,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3个月保持“10%”左右增长。企业效益逐步回升,5月份工业利润增长38.6%。
金融正发挥扛鼎之力,为实体经济筑强资金“补给线”,助力各类市场主体“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上半年,合肥贷款增加1728.5亿元,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皖仪科技、国盾量子、同庆楼等6家企业先后上市,上市企业门类越发多样化,既有战新产业,又有服务业,创下历年最佳成绩。
——需求端快速复苏,促消费、稳外贸乘势而上。
“来我们店里吃招牌菜的顾客,三成左右都使用了消费券!”徽商故里集团产品研发部负责人高跃进说,消费券的拉动确实给力。截至目前,合肥已发放4轮“魅力合肥·大家购”1亿元消费券,成为复商复市、提振消费的重要手段。
“4.5%”,出口好于预期;“36.4%”,进口大幅上扬,外贸跑出“合肥速度”。细看答卷,不仅总分高,而且亮点多——“合肥造”走进欧盟、东盟、日韩和“一带一路”等更多市场,“朋友圈”越来越大。
——服务端精准施策,减税降费持续发力,惠企政策纾困解难。
合肥修订出台“高质量发展170条”,推出惠企12条、惠商12条、惠农12条政策,持续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送来阵阵“东风”,让企业复工复产有了更充足的底气。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累计减免社保费58亿元、惠及企业8.24万户,兑现高质量发展政策资金81.37亿元。前5个月,新增政策性减免税23.04亿元,占全省的24.4%。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基本盘,合肥社会创业热情明显回升。二季度,全市个体、小规模纳税人新增登记分别达到5956户、24105户,较一季度分别增长112.8%、115.1%。
供给、需求、服务同频共振,“稳”的基础持续巩固,“进”的势头不断增强,“优”的服务更加温暖,彰显出合肥产业的硬实力以及发展经济的真功夫。
6月28日,商合杭高铁正式通车,合肥与杭州,这两大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缩短至2小时。
铁路大动脉,催生着合肥和沿线城市的同城效应,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升级城市功能和辐射带动力。
身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合肥的高铁触角已延伸至17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影响力持续提升。随着合安、合新、合宁、合武高铁的推进,日渐成形的“时钟型”网络,助力合肥加速驶入“轨道上的长三角”。
丝路三万里,今朝启新程。合肥北站物流基地,237列中欧班列在上半年逆“疫”驰骋8个国家24个节点城市,奏响时代前行的铿锵铁韵。
合肥,正乘长三角一体化东风,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功能,构筑对外开放“水陆空走廊”,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不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软硬兼施”,成为提升一座城市功能品质的奥秘所在。
作为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正快马加鞭,这个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平台之一,项目一期将在年底竣工、交付使用。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始终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功能,才能推进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迈进,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远谋近施,先谋后施。实干是最美的语言。
5月份以来,合肥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暨经济形势分析会,咬定目标、紧盯问题、科学调度、精准施策、细化落实,千方百计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赶回来、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努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合肥实施了“123+10”行动,即坚定一个目标、构建两个体系、建立三项机制、实施十大措施,建立经济运行、产业链、大建设分别每1个月、2个月、3个月一调度的常态化机制,算着干,现场看,盯着办。
“河长”“湖长”耳熟能详,但“链长”你听说过吗?
在合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12条产业链,每个都有一位市领导挂帅当“链长”,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
“我们企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能够通过‘链长制’得到解决。”合肥矽迈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小春说,集成电路行业对技术和人才的要求很高,政府搭台加强校企合作,能解决企业人才的储备问题。
落好“关键子”,下活“整盘棋”。当下,合肥正以更完备的城市功能、更高效的推进机制、更务实的举措办法,按下了发展“快进键”。
4月29日,百亿级项目蔚来中国总部在肥“安家”;7月10日,6家银行将向蔚来中国综合授信104亿元。蔚来中国在合肥“合而肥之”。
6月11日,大众与江淮“联姻”,开展全面合作。而在此前,大众于5月28日和国轩高科签约合作,双方将在新能源领域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佼佼者在合肥强强联合,正实现“1+1>2”的效果,为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积蓄势能。
合肥强劲的发展势头、良好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创新资源,成为众多客商抢滩布局的“投资洼地”。
5月份以来,阿里巴巴、苏宁、伊利等38批客商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欧菲光光学光电产业园成功落地,迈出合肥布局光学光电产业的关键一步;协鑫全球单体最大光伏组件项目落户,打造“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新地标……借助大平台多渠道吸纳大项目,引入大企业领衔大集群。
招商引资逆境突围,项目投资逆势上扬,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5月31日,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物流大道站-瑶海公园站区间右线顺利贯通,成为1号线三期项目开工以来,打通的第一条单线隧道。
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建设捷报频传:4号线西段最后一座车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5号线北二环路站-丽水路站区间实现“双贯通”。
重大工程的拉动,10条“地下铁龙”正在合肥连线成网: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工程、S1线等7条城市轨道交通都将在今年年内开工建设。
轨道交通,强力拉动了上半年合肥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时,产业投资亮点频现:长鑫存储晶圆制造基地投资增长1.2倍,维信诺AMOLED项目投资增长2.7倍,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稳投资,成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一环。今年上半年,合肥陆续举行4场“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云签约”项目接连落地,累计新开工项目300多个,总投资2000多亿元,开工率达100%。
“扩大有效投资已经成为疫情之下转危为机极为重要的变量,更是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宏表示。
真金白银的投资,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信心。数据显示,上半年,合肥新增外资企业同比增长16.22%,是自疫情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意味着外资投资信心明显恢复,释放出经济回暖的积极信号。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合肥发挥优势、精准招商、结出硕果,以不俗的成绩跑完上半场。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合肥正聚焦“两新一重”抓好项目谋划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势能,下半场“底气”更加十足。
6月18日,《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正式发布,在“36城市政务环境维度排名”中,合肥紧跟北京、上海排在第三位!
“金杯银杯不如投资者的口碑”。一流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前提和保障。合肥正在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打造创优营商环境3.0版:
——实施流程再造攻坚行动,推进企业办事便利化;
——实施数据共享和应用攻坚行动,推进政务服务智慧化;
——实施要素市场制度创新攻坚行动,推进要素高效配置市场化;
——实施构建新型市场监管体系攻坚行动,推进市场秩序法治化;
……
一项项硬招实招正在不断提升合肥的营商温度,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这也向投资者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来合肥投资恰逢其时!
“这次合作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合肥效率,也让我对蔚来在合肥的发展充满信心!”
“无论是从发展机会,还是从文化情感上,合肥始终是我们发展的战略要地。”
“合肥开放包容的良好营商环境令人印象深刻。”
……
从蔚来到苏宁,再到宜家,业界翘楚们纷纷为合肥的营商环境“代言”——这也是合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各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没有“红灯”的制约,便没有“绿灯”的通畅。合肥正在开展工作效率大提升专项行动,狠抓机关效能建设,着力解决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违反效能纪律的工作人员,不是采取“从严问责、一问了之”的办法,而是安排他们到交警部门协助维护交通秩序,帮助基层工作,感受基层辛苦,接受基层教育,旨在进一步夯实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能,强化担当作为。
通过轰轰烈烈、深入持久的效能建设,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机关干部的面貌为之一新,以奋发有为的作风护航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防疫一线,还是防汛现场;无论是服务中高考,还是打通拥堵点;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民生保障、脱贫攻坚,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所能,奏响“大合唱”、跳好“集体舞”。
防疫防汛防下行,实干实招求实效。非同寻常的2020年,“百年一遇”的汛情,“三线作战”,检验着合肥这座城市积势、蓄势、谋势的智慧,考验着合肥这座城市识变、求变、应变的能力。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放眼当前,合肥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咬定“过万亿”目标,坚定“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以持之以恒的定力、勇立潮头的魄力和蓬勃向上的活力,跋山涉水,风雨兼程,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奋力谱写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崭新篇章!
文字:记者 苏晓琼 方娟
摄影:本报资料图
编辑:董媛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