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现代艺术幼儿园园长赵琦:让特殊儿童的童年也充满色彩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我国目前共有各类残疾人829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其中0~6岁的学龄前残疾儿童就有141万。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数据仅是拥有残疾证的儿童数目,而且这只是2004年的数据。近10年来,由于强制性婚检取消、二胎政策等社会现实以及自闭症谱系障碍问题本身的发生率提升,使得幼儿园、中小学等普通教育系统出现了越来越多有各种特殊需要的学生,从之前一个学校仅一两例到现在几乎班班都有。
然而,0~6岁是个体生长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幼儿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因而也同样是特殊需要儿童康复并融入社会的最佳黄金时期。适时、科学、并满足特殊幼儿个体需要的早期教育干预将有利于个体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有利于身体各种功能的代偿,有利于残疾儿童潜力的最大程度的发挥和身心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在所有这些康复教育的措施中,融合教育具有康复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正因为此,能进入一所有特殊教育支持的融合幼儿园成为家长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相对于我国随班就读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政策,真正具有最大意义的学前融合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学前融合教育的实际发展不容乐观。面对家长日益增长的接受学前融合教育的需求,能提供学前融合教育的幼儿园屈指可数。
北京市海淀区现代艺术幼儿园创设环境,让特殊儿童在融合教育中成长
制约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原因很多,专业化水平低则是核心因素。融合教育教师的准备是成功实施融合教育的关键因素。许多普通教育教师之所以拒绝融合教育,主要是融合教育专业训练不足。《北京市学前融合教育需求调查》显示,接受特殊儿童的幼儿园园长对行政需求和专业需求非常强烈,特别希望加强学前融合教育运作模式以及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培训。此外,超过一半的特殊儿童家长认为幼儿教师不了解特殊幼儿、不懂特殊幼儿教育方法,不能照顾到孩子的多方面需求。家长的这种认识反过来更加增加了普通教师的压力。因此,培养融合教育教师,引导家长客观正确面对学前融合教育是发展学前融合教育的当务之急。
此外,特殊教育专业性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周期长,培养难度大,因而培养的成本比较高。要想帮助好特殊儿童在园融合,需要老师掌握行为管理方面、特殊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仅行为管理一项,目前要培养一位国际认证的副应用行为分析师,需要投入接近10万元人民币,至少也需要一年多以上每周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实操督导。而这仅是一名合格的融合教育教师专业技能的一部分。
再深入分析,婴儿潮中,普通儿童依然处于入园难缺学位的问题,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入学未得到法律的保障。根据学者的研究发现,早期的康复融合投入一年,相当于成年后10年的投入,所以对于特殊需要儿童康复的最佳时机的特殊情况,建议政策上考虑向学前融合教育倾斜。例如鼓励扶持从事融合教育的幼儿园,或是在级类幼儿园的评选标准中,加入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建构这一条,从而形成发展学前融合教育的政策引领。(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现代艺术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