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能工巧匠进课堂”是职业教育的“鲶鱼”
陕西省教育厅近日发布《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示范性中职学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聘用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
在大大小小的企业、工厂中,藏着不少能工巧匠。他们手艺精湛、脑子灵活,经过几年、几十年在实践中的历练、摸索,往往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能够解决各类技术难题。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某个领域或行业的佼佼者,是我国产业工人中的优秀代表。
一直以来,一些地方的职业教育不精不深,培养出的毕业生对专业技能一知半解、只知皮毛,软件太软硬件不硬,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动手能力差,进入工厂后成为了低版本、半吊子的产业工人。企业很难能够及时招收到适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影响了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大国工匠”徐立平就曾提出,在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产业工人的培养上有薄弱和欠缺。很多行业的人才成长基本都依托于企业,而非技校、职校,这样的培养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制约了技能人才的成长。
此次陕西省教育厅着眼长远,将“能工巧匠进课堂”写进远景计划,无疑是对具备高技能的产业工人的充分肯定。此举有望给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带来活力,全面提升职教水平,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会动手的“大国工匠”。(央广评论员: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