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起民办学前教育人的“精气神”———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长杨志彬访谈
民办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思想引领。5年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首任理事长郭福昌举荐了杨志彬出任专委会第二届理事长。5年来,承载着民办学前教育人沉甸甸期望的杨志彬带领专委会做了哪些工作?他为行业协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5年后,他带着怎样的收获与期许,将工作交接给下一任理事长?
【两代教育人,一样使命情】
“特别感谢前两任理事长郭福昌和杨志彬,他们为协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任理事长杨志彬将专委会接力棒传到刘秀华手中时,刘秀华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刘秀华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学前教育更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十九大开启了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用爱与责任去实现我们的价值和追求,为了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砥砺前行、共同奋斗。
大声疾呼:为维护民办幼教权益而努力
教育周刊:2013年,担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理事长之初,您曾说过:“协会不是养老机构,我们就是想凭借我们的爱心,为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服务。”在领导专委会的5年来,您最欣慰的一件事是什么?
杨志彬:平心而论,这些年,我在这个位置上,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家做好服务,使更多的民办学前教育人越来越认可专委会这个平台,愿意向它靠拢,民办学前教育人更团结了。我感觉,我没有辜负组织、老领导和众多民办学前人当初对我的信任和期许。
和民办学前教育人接触多了,我越来越觉得他们身上有一股伟大的力量,让他们不惜一切,克服困难,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他们当中,有很多优秀的幼儿园园长既懂得一定的教育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创业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如何认识民办学前教育?对于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什么最重要?民办学前教育究竟能给孩子什么……”很早之前,我就在想,行业协会,就应该把他们的优秀实践经验最大可能地总结梳理出来,并加以固化,让更多的后来人参考借鉴。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而学前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是培养人的奠基工程。我始终认为,中国学前教育应该有自己的品牌,要形成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讲好中国自己的学前教育故事。带着这些追问,在两年前,我开始了一项繁琐却很有意义的“工程”,指导部分优秀民办幼儿园进行经验实践的梳理工作。我也希望通过这个总结,能够为形成中国的民办学前教育理论做点基础性的工作。虽然这项工作未结我已退休,但我将继续带着追问和初心深入关注。
教育周刊:5年来,您心中的遗憾是什么?
杨志彬:曾有一位园长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心绪难平——
两个小朋友为抢玩具,其中一个小朋友打了另一个小朋友。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让动手的孩子向被打的孩子道歉。而出乎她意料的是,需要道歉的小朋友却对老师说:“我妈妈说了,我上幼儿园交的钱,够给你们好几位老师发工资了,所以,我不听你们的……”
听到这里,我心里很难过。难过的原因不是因为民办幼师工资的高与低,而是家长对民办幼儿教育的这份不屑和不尊重的态度,这已严重影响到了师生情,影响到了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和认同,影响到了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伤害的是那些可爱、纯净、善良的孩子们。所以,我特别希望社会能进一步提升民办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对他们职业价值的认同感。
尽管行业协会一直在为民办学前人呼吁,在为维护他们的权益而努力,但我感觉在一些问题的反馈、呼吁方面,力度还不够大。比如,在民办教师的职评问题、工资待遇问题、举办者的权益等诸多问题上,尚未能将大家的呼声真正地反馈到决策层面而落地,这是我心中的遗憾。
行业协会,要继续发挥桥梁作用
教育周刊:2014年,您在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国民办学前教育行业自律公约》,号召民办教育行业要自律办园。5年来,您认为情况是否有所改观?您认为行业协会保持活力的要义是什么?
杨志彬:行业协会不是行政领导单位,没有权力发号施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平台和影响力,用正能量来引领大家做得更好。
2014年,针对个别幼儿园虐童、喂药、校车事故等一系列事件,面对社会舆论的追问,我们发起行业自律公约,就是想用正能量引领正能量。应该说,行业自律发起后,在行业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引领作用,行业群体中的卓越领军人物的影响不断放大,传递出了行业中优秀会员的正能量,进而带动了整个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大家都在本着“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的使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前,中国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民办幼儿园依靠数量发展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民办学前教育发展要以质量发展为前提。我希望在新的历史潮头,广大民办学前教育人要继续不忘初心,经受考验,正确抉择,优质发展,为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坚信,中国民办学前教育在经过大浪淘沙后,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认为,行业协会要保持发展活力,就必须发挥中立的桥梁精神引领作用。首先,中央精神要贯彻。要积极维护党的领导,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思想方向上发挥引领作用;另外,对下要积极引导。要做会员的“娘家人”,通过一定的平台,反映他们的呼声。民办学前教育人特别需要一个能够反映诉求、维护利益、交流看法的精神家园,我也希望行业协会能继续发挥“桥梁”的作用,以独立的精神、开放的胸怀、规范的机制、专业化的服务,来凝心聚力,引领民办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当然,我也会像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首届会长陶西平先生、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理事长郭福昌先生当年支持我的工作那样,将我这些年来总结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承下去,坚决支持新任理事长的工作。未来,我期待中国能够迎来“学前教育+”时代,创造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丰富的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
质量至上,才能赢得尊重
教育周刊:当前,中国社会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改革的攻坚阶段。聚焦当下,着眼于未来,民办学前教育人如何更好地寻求突破发展?
杨志彬:我认为,除了民办学前教育人自己的奋斗、坚守,行业协会还必须借助舆论平台来及时发声呼吁,将民办教育人的正能量及时传递出去,让社会全面客观地了解这个可爱的群体。
谈到这里,我特别感谢贵刊一直以来对民办教育领域的关注。在中国社会纷纭的变革浪潮中,你们以专业理性的观察者的视角,记录了优秀的民办教育人的奋斗史,传达了民办教育人的正能量、反映了他们的呼声,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凝聚了民办学前教育人的精神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
教育周刊:“公办、民办幼儿园共举”是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中一直倡导的。您认为今天这一政策推进的难点在哪里?您期待在法律上能给予怎样的发展空间?
杨志彬:教育不同于经商,它不但需要举办者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更需要克服困难、坚守如一的品质,以及“种树育苗”的情怀。但社会往往更容易看到民办教育举办者成功光鲜的一面,却不曾感知和体会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在调研过程中,我了解到很多举办者创业的苦楚。很多人在办学过程中,曾砸锅卖铁,克服了诸多困难,有的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才走到了今天。他们为的是什么?其初心不过是建一所学校,造福一方学子,圆一份教育情怀。可以说,没有举办者,就没有民办学校,也就没有民办教育近40年辉煌灿烂的今天,他们的贡献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
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举办者最艰辛的日子已经过去。如今《民办教育促进法》新法已经生效,但很多民办园仍然面临发展困难。我希望加快《民办教育促进法》新法实施细则的制定,明确对每个入园儿童实行平等的资助政策,而不是依据办园资质的差别性资助政策,每个儿童不分民族、地域、所在的是什么所有制的幼儿园,都应该得到国家关怀。明确对营利性幼儿园在税收上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拓宽办园渠道等具体办法,进一步了解举办者的诉求,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树立其教育信心,实现分类管理向平稳有序过渡。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就是要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的发展。我希望在国家层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唤醒民办幼儿教师的信心与热情及全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及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树立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让普惠性民办园的教师与公办园教师一样享受同等的薪酬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拥有同等的考级和职称评定待遇,切实改善民办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及社会福利状况,最终提振民办学前教育人的“精气神”。因为,无论公办还是民办,我们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国家要把发展学前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