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谈全职妈妈|你的世界大了,陪伴才有价值

2015-09-25 孙明展 孙明展-真理财

视频节目“奇葩说”很火,尤其是最近这个话题:高学历女性当全职妈妈是不是浪费,在朋友圈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因为职业原因,我接触到成千上万的家庭,相信我的粉丝里也有很多全职妈妈,甚至是高学历的全职妈妈,她们的人生浪费了吗?


看完整个节目,我也没有明确答案。


在我的认知层面,认为高知女性当全职妈妈是浪费,无疑是一种保守的说法。尊重个人选择,尊重不同的人生。但我的直觉、还有我的所见所闻,又让我很难持“不浪费”的观点。


本文我不谈“高知”全职妈妈,仅谈全职妈妈的困境。


自我,全职妈妈心中的痛


我可以想像,当全职太太们看到这个节目时,内心一定是跌宕起伏的:一听到反方说“浪费”时,就或多或少地想起自己曾经的“辉煌”;一听到正方说“高学历全职太太不是浪费”时,又马上安慰不已,为自己现在的选择找到完美的诠释,甚至被自己感动。


两队嘉宾,各有立场,相互之间肯定很难说服对方。


我只能谈谈自己身边的状况,说出来可能会得罪人,我很难发现全职太太完全不丧失自我。


身边很多的全职妈妈,聊天时,几乎都成了“祥林嫂”:


先回顾自己多么有才华,在原企业里如何风生水起,年轻又漂亮;话锋一转就是现在多么快乐而凄凉着,做很多事都要看老公脸色,圈子也小了;最后一句总结,孩子更需要我,我需要呆在家里,牺牲也值得,变成了圣母的形象。


别说我苛刻,这样的状况在中国的全职太太群体里非常多。


全职不全职,不是关键,丧失自我,丧失了自己的朋友圈,才是最可怕的。


三个所谓“全职太太”的故事


也有少量妈妈是自己主动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也能将兴趣与带孩子很好地结合,也能在家庭中维持与丈夫的平等地位,甚至在全职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职业方向。这样的妈妈我是很欣赏的。


个案一:


节目中,金星说到一个例子,她说自己的姐姐的例子,让人印象深刻:


(她是)精通四门外语的女强人,一路顺风顺水做到跨国企业高管,下嫁身份地位悬殊的小商人,放弃高管工作相夫教子,一度导致母女关系破裂。她全力栽培两个儿子,一个考入哈佛医学院,一个进入纽约商学院,并帮助老公成功转型大房地产商。55岁的她成功变身公立学校校长,梦想重新起航。

这是活得清楚、明白的全职太太——跨国公司并没有那么需要她,而孩子的成长、家庭的未来需要自己,这不是自私,每个家庭都应该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这是被金星拿出证明“全职太太”也可以很伟大的的例子。但是请注意,“帮助老公成功转型大房地产商”这一点,虽然她没有出去打工,其实她在协助先生创业;到了55岁时,她又成了一名校长。从这两点看,很难完全定义她是一个“全职太太”。


个案二:


我儿子曾经在一间英语教育机构学习,那实际上是一个学校,创始人是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妈妈,三个孩子都是在她的一手栽培下长大。因为教得出色,很多爸爸妈妈慕名而来,于是她就建立了这所类似“私塾”的学校,从全世界挑选教材,用美国的在线学习系统,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个例子和金星姐姐的例子很相似,她是在用一种研究的精神做家庭教育,继而做创新教育。她的视野绝不局限于小家庭,成为广州创新教育领域口碑相传的标杆。


优秀如她,已经很难用“全职太太”来形容了。


个案三:


我们身边的一位好朋友子悦妈妈,虽然全职在家,但从来就不闲着,前两年就自创了一个自然教育的公益项目NCC,带领孩子在城市中发现自然、爱上自然。


她带着孩子看展览、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视野开阔,从不被家庭的一地鸡毛束缚。


心中有世界,做全职妈妈又妨?况且,以上三位妈妈,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事业心。


孩子需要榜样,

一个带领TA看世界的人


虽然我举了以上三个曾经是“全职太太”、“全职妈妈”的正面例子,但在我个人认为,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如果为了孩子完全不顾事业,都是不太合适的。


以上三个,实在是个案。大多数的全职妈妈,都很难保住自我。


仅经济自主权一项,就是全职妈妈心中的最痛。


丈夫一个眼神,“太贵了!”你想带孩子去看个演出、出趟旅行的计划,可能就会泡汤。你还想买一件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老公不同意,也只能算了吧。


你的自由选择权、你的幸福生活,全系于一个男人身上。


虽说是“全职”妈妈、“全职”太太,但这所谓的“职”,并没有薪水。很多妈妈甚至连养老金都没有购买。(虽然我是男人,我也为你们捏一把汗。)


大多数的全职妈妈(爸爸),无法在家庭中获得与另一半平等的地位,也很难给孩子一个更大的世界。


我们的孩子需要一个榜样,这个榜样不应将所有的目光锁定于小家庭。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女孩,看到妈妈在陪伴自己的十年中,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小家庭里,你给孩子是一个怎样的榜样作用呢?她会认为,女人就应该这样,未来她也不会选择独立自强;男孩可能也会觉得,生活就是这样。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打开自己,去感受无比自由的空间。但是,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爸爸,生活圈子都很窄。


我很难接受自己只跟孩子交流我和他共同看到的事情,却无法将我感受到、而他没有看到的事情讲给他听。


节目中有一个辩手的话,让我印象最深:他说你们这些口口声声说,高知女性当全职太太不浪费的女人,没有一个是全职太太;如果你们都去当全职太太,我们就听不到这么精彩的辩论了。


孩子需要多元视角

而不是某种狂热的教育信仰


我们还认识某些妈妈,她们醉心于育儿事业,除了把自己的孩子带大之外,还成为了新派教育的践行者,有的成了正面管教的专家,有的成为了华德福理念的推广者,成为了蒙氏理念的推广者。


看起来挺美好,但我观察到身边很多的妈妈,对于自己突然接触到的新教育理论,都有一种类宗教的狂热,其中缺乏一种真正的思辨性,理性的思考,怀疑的精神。有的妈妈认为,这套理论在我的家里实践过了,是可行的,不带任何怀疑就全盘接受,也鼓励其他妈妈照做,不用想为什么。


当某种思考、某种理论变成了信仰,无需怀疑,无需论证,自然就能看到效果,这样的结论我一定深表怀疑。这种所谓新理论的信仰,是不是成为另一种对孩子的枷锁,真的不得而知。


在某一个工作坊里,一位妈妈上课前狂拍了几张照片发给自己的丈夫,“我要让他看看,我也不只是会做家务,我还是追求上进的。”


试想这位妈妈,一旦抓住了某个教育理论的尾巴,是不是会不带思辩地全盘接受?因为这是她唯一证明自己价值的救命稻草。


不全职的爸爸妈妈,最有优势的是,能接触更多多元化的信息。不是那么容易被单一的模式瞬间洗脑。这种独立思辩的能力,应该由TA传递给自己孩子。这才是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


陪伴时间重要

有价值的输入更重要


当然,在职有在职的弊端,爸爸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就短了。


对于陪伴,我有一个观点:陪伴得够不够,不是看时间长短,而是看孩子愿不愿意在你腿上抱着,跟你聊天。


有的爸爸很少和孩子见面,最后孩子抱他都觉得不自然,这就肯定是陪伴不够了,不用讲那么多理论。现在儿子一见到我就和我抱在一起,很亲热,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到他的青春期,陪伴就够了,剩下的事情就不是陪伴的问题了,而是给他多少输入的问题了。(呵呵,我给自己“忙”找了个理由~~)


我比较不赞成的是,因为你自己找不到方向,自己厌倦了工作,于是找个理由,说孩子需要陪伴,把孩子当作你的避风港。你的世界这么小,即使陪伴时间很长很长,然并卵?


孩子小的时候,喜欢粘着你,你还可以找到一点满足感;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那时你会怎样?


TA找到了自我,而你全部都给了TA,没了自我。


这会是一个不妙的结局,届时,看多少鸡汤美文,参加多少心灵成长的工作坊都帮不了你。


“鸡汤界”大神张德芬最近一篇文章也很火,名叫《过好自己的人生,孩子就没问题》,什么是“过好自己的人生”?不只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只是疗愈心理的创伤,你有能力过好“自己”的人生,关键在于“自己”二字,不只是孩子的人生,老公的人生。


互联网时代机会这么多,即使不出去打工,也可以找到自由工作的机会。轻易别做全职爸爸(妈妈);如果不得不做,请留一只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是我的忠告。


点击“阅读原文”可观看关于全职太太的辩论。




公号作者


孙明展,中山大学统计系硕士毕业,国际金融理财师,候选北美精算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数计学院专业硕士导师。创必承公司创始人。

微信公号“孙明展-真理财”,分享家庭财务规划、儿童财商教育、家庭保障、经济观察等方面的原创文章。





本公号所有文章及视频

如无标注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否则“举报”没商量


对国际标准理财规划有任何疑问

可拨打我的助理电话咨询

或直接在公号后台留下您的手机号码


助理小悦手机:13302242063

孙明展个人微信号:codyzlc(欢迎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