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你的学习力(五、谈发展)
大部分的人汲汲于学习的内容(学什么)而忽视了学习的能力(如何学),因此浮躁的学习心态造成了眼高手低的窘境。知识力体现在学习力,而非知识本身,与其羡慕他人是个知识专家,倒不如好好做个学习专家,创造亘久不衰的个人价值。即使是善于模仿的高手,也绝不是在于模仿了什么事物,而是模仿的技能为人赞誉。
当学习力再度被我们从流失的边缘挽救回来,再来谈学习什么内容已不是一件力不从心
的事,凭着兴趣的培养和个人的天赋特质,选择学习的内容不外乎以提高价值为主要目的。以下通过生涯发展与终生学习的历程图,提供给大家如何针对个人发展进行学习的参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大致上以30岁为一个生涯的分界点。在30岁之前,人生和学习一样处于恋爱阶段,必须多看多听多学多积累,学习重点在强化专业能力;30岁之后,进入成家立业的阶段,必须秉持永续经营的原则,在学习上要强化管理能力。把职业生涯区分了七个阶段:
养成期:22岁之前,大部分在求学阶段,此时的学习重点应当放在职业技能的学习上,处于负价值的状态,必须持续投入于基础知识与技能。
磨合期到成熟期:22岁至30岁,在工作职场中由新手逐渐变为老手,此时的学习重点放在学习被人领导,以专业知识为核心能力,在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与成长,个人价值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独当一面期到高峰期:30岁至45岁,在生活和工作上已经不需面对生存的挣扎,但是背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学习的重点在于决策与领导别人,以经验为核心能力,而个人的价值将随着带领团队而逐渐转移为团队价值。
传承期:45岁之后,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与智慧,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已由阵前的指挥官,转变为向下传承的教官或导师角色,选择与培养接班人选,成为工作上的主要责任。因此学习的重点在于培养别人,此时的核心能力为丰沛的人脉关系,并可通过关系网络的优势,寻找个人持续发展的契机。
关于学习的内容,我们刚刚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知道,对于职业技能与基础知识而言,就是各个专属领域信息、各项训练及经验传承,以协助任务执行、管理、决策及解决问题的生存性知识。大多在学校里面学习的就是系统性的知识,包括了案例、规则和模型三种形式。进入工作之后,学习的是专业知识和人际方面的技能。何谓专业知识呢?就是能在有限的资源下应用知识,启发思考,并且适当有效率达到快速精确的表现,此外,有能力解释、摘要他们的知识成果并且做出推论,并且发展出新的推论和架构,之后能传授他们的知识、经验给其他人。学习到了最高的知识层级,就是能力,例如组织能力、制造产品的一系列过程、甚至提高服务的绩效都是属于能力的范畴。能力的养成需要团队及个人努力的整合、协调合作。
学习知识的观念人人皆知,而知识内容的类型,则各家定义非常之多,在此按照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依经济性把知识分成四类:
1、Know-what(知事),即关于事实认知的知识。例如律师、医师、会计师于专业领域的知识,Know-what与一般所称之信息意义接近。
2、Know-why(知因),即关于科学原理以及自然规律的知识。例如研究实验室所产生之新技术与创新应用知识,这类知识是产业进步与创新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3、Know-how(技能),即从事业务的技巧、秘诀、窍门与能力,专业技术工作者或知识工作者所必需的专业能力与知识。
4、Know-who(知人),即哪些人有特殊专长的知识及特殊社会人脉关系,Know-who(人才与技能数据库)在未来日益重要,可充分运用组织内外的专家与专长知识。
另外,也有按照性质而分类的,例如:1、 目标设定或理想化的知识(Knowledgewhy):利用知识去找出我们可以找到哪些可能的目标和价值。2、 系统化的知识(Knowledgethat):利用知识去深度分析问题,并且提出新的方法和选择。3、 程序化的知识( Knowledgehow):决策以及事实性的知识。
4、 自动化的知识:将任务自动的执行,不加入人类意识的因素。一般常见的分类,应该就是依照形式而分的:隐性、显性知识。
1、
隐性知识:无法用文字描述的经验式知识,不容易文件化与标准化的独特性知识,以及必须经由人际互动才能产生共识的组织知识,可重复使用的机会较少,通常应用在附加价值较高的作业活动之上。例如:员工本身所具备的知识,包括个人能力、记忆、know-how、经验等。
2、
显性知识则是指可以文件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知识,因此显性的知识可以自知识库中直接复制与进行独立的学习。广泛适用性、能够被重复使用、以及与人分离是显性知识的特点,因此使用显性知识,不需与知识的创造者接触,就可以产生知识移转的学习效果。
所以,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能清楚的知道知识的来源为何?存在于何处?才能善于使用我们的学习能力来快速精确的获取知识。
与企业相关的显性知识来源存在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内部知识之来源包括:例如手册、简介、表格、备忘录、调查报告、组织图、评价系统、程序图及其它形式的文件等。外部知识之来源则包括:图书、期刊、学刊、财务金融与新闻报导、研究新知与产业分析等等。而更广义的外部知识来源包括:互联网、学术界、会议、趋势分析、预测专家、环境扫瞄、顾问、标杆、与最佳实践等。如果是非正式化的知识,来源包括现在与先前的员工、顾客、供货商、各种利益团体、政府、产业界、与学术界。广义的非正式来源更包括:沟通系统、领导人与合伙人可观察到的行为、以及众所皆知但没有书面纪录的政策与奖励制度等。非正式化知识最好能将其转换为正式化知识,否则容易丧失。
另外,与企业相关的隐性知识来源,则包括个别员工的专业知识、记忆、价值及信念、假设与偏见、企业文化、社会及政治上的规范。有时候一些理论或是知识必须内化成隐性知识,以无意识、自发的行为来增强工作上的成效,可经由观察、练习及训练等方法都可达成。这些隐性的知识通常是很难表达、沟通和解释。其所涉及的经常是需要质性推理的解决、决策、设计、诊断问题等之工作任务,或者是理解、赋予意义、沟通、以及操作技巧等等。
更具体来说,关于显性的外部知识来源,我们可以从:
1、外界对某企业之看法:工商名录、索引;商业、一般性、与技术性期刊;财务分析报告;市场研究公司之报告;管理顾问 、执行官、或研究者撰写的专书;全国性与地区性的报纸;电台广播节目;电视节目;同业协会通讯;产业新闻稿等。
2、该企业自己对自己之看法:公司年报、季报表;公司通讯;公司总裁的演讲;访谈;公司的求才广告;公司的营销与促销文宣;公司新闻稿;公司产品广告;公司参加商展的资料;公会新闻等。
3、政府对该企业之看法及政策:环境问题档案;食品与药物检验档案;政府报告;政府统计资料;产业特殊消息;专利档案;法案档案;金融或经济政策档案。
而具体的隐性知识来源,可分为内部知识来源和外部知识来源:
一、内部知识来源:
1、业务销售人员:掌握顾客需求与偏好;顾客对竞争者与竞争产品的认知;促销与渠道策略等知识;
2、市场营销人员:掌握市场占有率;竞争者的媒体策略;目标市场等知识;3、公共关系人员:掌握新闻稿内容;媒体曝光率;媒体关系等知识;
4、采购人员:掌握供货商关系;替代来源;竞争者的采买意愿等知识;
5、制造/工程人员:掌握生产方式;生产单位成本;生产力;竞争产品的工艺;产品成本等知识;
6、研发人员:掌握科技发展方向;研发投资;竞争者之研发重点等知识;
7、人力资源人员:掌握业界主管异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训练与发展等知识;8、财务人员:掌握财务表现;资金成本;与金融机构之关系等知识;
9、公司图书馆员:掌握产业新闻与趋势;新的信息来源;公司分析等知识。
二、外部知识来源
1、顾客:了解竞争者之产品、定价、服务、人事异动等;顾客的爱好与抱怨等知识;
2、供货商:了解竞争者采购需求、优先级;供需压力;成本、品质、及供应状况等知识;
3、经销商、代理商、零售商:了解配销渠道;交易方案;关于产品线、定价策略、和促销方面的非正式消息等知识;
4、同业或产业公会:了解产业统计;公会会员的各种活动等知识;
5、银行家、财务分析师:了解竞争者的财务处理状况、财务体质和表现;产业趋势等知识;6、律师:了解法规的解释;政府规章政策等知识;
7、广告商:了解竞争者的广告花费;产品/市场定位等知识;
8、政府官员:了解政府政策、优先级、以及长程发展方向;国际消息等知识;
9、新闻记者、主编:了解地区性的特定事件、公司、人物方面之详细信息等知识;
10、管理咨询顾问:了解产业、技术、以及市场趋势等知识。
从学习力开始谈到终生学习的内容,其实对于如何学习的观念已经越来越清晰。以往常常会因为知识的困难度不易亲近也不易理解,所以学习的效率并不能够完全的发挥,善用前面所提出的注意力、记忆力及思维力,掌握知识来源的渠道,用在人生的职业规划当中持续不断地终生学习,并进而利用组织学习的工具,发挥团队提升的力量,那么,学习之路将不再变得坎坷。现在,就让我们用无比的自信朝向成就的目标迈进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
①点击标题下的蓝色字体全脑魔法师一键关注我!
②微信公众号搜索:全脑魔法师(微信号搜索:Brainmfs)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