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将大脑机能最大限度激发的时间管理术
几乎每个成年人在时间管理上,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
工作任务多,临到下班时还没能完成;
想利用空闲时间为自己充电,但是日常缝隙全被填满;
希望能多陪伴家人,却在休息日加起了班;
事情越多,人越焦虑,无法专注。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这本书的作者桦泽紫苑也曾遇到这些问题,而且差点被精神压力打垮。作为神经科医生,作者曾在一家综合医院工作,每天按时上班,几乎天天加班,工作上有永远忙不完的事。因为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过大,患上了突发性失聪的疾病。
当被医生告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一只耳朵可能永久性失聪时,作者决定要改变生活方式,重新分配时间,让自己既能高效完成每天的工作,又有自由时间可以支配。
在实践中,作者用两年时间把自己学习的时间管理方法体系化,并且结合脑科学和心理学知识,形成了一套能将大脑机能发挥到极致的时间管理术。
如果你也和作者一样,曾被太过忙碌、透支身体、注意力不够集中、工作效率低这些问题困扰,那么这本书能够让你通过改变时间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注意力,把时间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
以“专注力”为中心对时间进行分配
我们大多数人在完成自己工作时,是被时间赶着走,掐着点完成任务的。如果在工作途中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打乱原先安排,就不得不把所有事情延后。
尽管有许多时间管理方法可以借鉴,比如“番茄时钟法”、“四象限法”,但是现实中时间不够用、效率低的问题还是难以解决。
作者读研究生时期,白天在一家医院兼职,下班后做实验,实验结束后在深夜11点,急匆匆赶末班车回家后,还要写学术论文。
每天工作时间基本在14个小时以上,夜晚时间有限。作者决定在实验间隙写论文,但是坐在电脑前根本写不下去。
本以为是自己知识储备不够,但是在某个周六的清晨,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作者去兼职的医院值班时,因为没有患者所以当天十分清闲。作者心血来潮开始写文论,平时写不出来的他,在那天早上竟然一口气顺畅地写了2个小时,和平时的状态完全不同。
当作者去探究原因时发现,平时他写论文都在晚上,经过一天的实验和工作,身体和头脑已经疲惫不堪。那天早上写论文时,身体和头脑还没有经过高强度工作的洗礼,处于最佳状态。
我们人类的大脑,在早上起床后的两三个小时里最清醒活跃。根据脑科学的理论,在头脑机能最高的时间段,做最适合的工作,可以将工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两倍,甚至更高。
我们大多数人有个习惯,在完成当天任务时会先去挑简单的事情做,把庞大的、困难的工作堆到最后。因为有难度的工作,需要准备的事项多,还需要深度思考。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效率低,且耗费大量时间,拖延还会导致焦虑,最后整个人都疲惫不堪。
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大脑的黄金时间,在专注力高的时间段做“专注性工作”,在专注力下降的时间段做“非专注性工作”,就可以把工作效率提高到原先的两倍!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作者的时间拼图理论给出了方法。
我们可以把每天的工作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需要高度专注力的工作,比如写作、做项目汇报书、撰写工作报告等,在清晨专注力高的黄金时间先去完成这些工作。
另一部分则是不要求很强专注力,不紧急的工作,比如查看邮件、复印文件、思考文章选题等等,这些工作可以放在下午注意力下降时及碎片时间来完成。
在黄金时间完成了全天难度最大的工作,接下来的心理压力也会减轻。难度小的工作可以快速完成,为我们创出更多自由时间。
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相同的,普通人也无法去控制自己的专注力。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脑科学理论,以“专注力”去分配时间,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就像拼图一样,把合适的那部分放在对应的空间,你会发现,工作效率能够大大提高!
按照大脑节奏“冲浪”
在《007》这部电影里,每一次的动作场面都只有15分钟,然后转换场景为感情戏。看起来感情戏和动作镜头毫无关系,但这样的安排就是利用了节奏起伏的规律,让观众紧绷的专注力得到放松,以便于下一段激烈镜头能够集中精神,而不会因为全程都是打斗精神紧张,引起疲惫。
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也如此。研究表明,成年人高度专注的状态一般只能保持15分钟,15分钟后就会开始疲惫和分心。我们可以把15分钟看作一个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单位。作者在书里建议,那些不需要太长时间,又要一气呵成的工作,适合用15分钟的时间来做。
45分钟是小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持续到45分钟。曾因提出“游戏脑”的概念而出名的日本大学文理学院的森昭雄教授曾说过,人的专注力持续极限是40分钟,差不多就是一节课程的时间。
如果工作是在办公室面对电脑处理事务,作者建议我们最好每隔40-50分钟就休息一下,这样可以让专注力持续时间更长。
90分钟是45分钟的2倍,比如足球比赛的上半场和下半场分别45分钟,中场休息要15分钟。可以理解为成年人专注力持续时间的极限 。如果你的工作以45分钟为一小节,中间需要穿插休息,才更利于继续。
这里所说的15、45、90分钟是作者的15·45·90法则,他提出了按照大脑节奏“冲浪”的工作方法。海浪一浪接一浪,有波峰也有低谷。我们的注意力也会上下起伏,与其去强迫自己专注,不如顺势而为,顺应头脑的节奏安排工作。
在被信息包裹的时代,我们的专注能力越来越弱,但日常学习工作中的每件事,都需要持续时间完成。由于完成的事情不同,需要的时间和专注度也不一样。
在了解自己的专注力持续时间后,我们可以按照大脑的节奏来安排工作。
把短时间能完成的简单事物用15分钟完成,需要进行专注度高的持续工作时,在注意力即将涣散时,选择休息10-15分钟,让专注力再次集中。
每个人能够专注的时间长短不同,我们可以灵活运动15·45·90法则,找到自己的节奏和规律,不强迫自己在专注度低的时候低效率耗能,而是顺势而为,适当休息,提高效率。
重启和暂停
《圆桌派》里有一期讨论“996”现象,说到员工长时间的工作,不仅是奉献劳动力,还剥夺了自己的“劳动再创造”能力。
人不是机器,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丰富的业余生活,才能够心情愉悦,头脑清醒,激发创造力。
有时候我们需要留出空白时间段,对自己进行修复和重启,才能不断唤醒积极感,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里。
作者曾在北海道的一家重点医院工作,每天上午要接诊50名以上的患者,连续工作4小时。下午1点半,结束全部患者的诊疗后才能吃午饭。长期这样疲劳工作,导致作者下午的精神状态很差。
为了支撑下午的工作,无论多忙,作者都会按下暂停键,抽出半小时午睡。
美国NASA的研究表明,中午进行26分钟的小睡,可以让下午的工作效率提高34%、专注力提高54%。
我认识一位朋友,他们公司急速发展中,加班是常态,中午员工吃完饭继续工作,据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取消了午休的一小时。
从表面上看,一个小时可以多干一些工作,充分利用时间。但是因为没休息,下午大脑开始疲惫,注意力涣散,朋友就曾跟我抱怨因为下午太过疲惫导致工作出错率高,完成速度慢。
适当的暂停,才能提高专注力,把精神状态调整正常,保证工作效率。
如果你无法用午休来回血,那么作者给出的另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恢复大脑活力,那就是运动。
在进行有氧运动的时候,头脑会分泌一种名叫BDNF的物质,也就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脑神经的成长发育和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运动还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有一个绰号叫做“积极性”物质,它能够提高人的兴致,使人产生幸福感和积极感。
在运动片刻后立刻投入工作,会让我们的专注力再一次集中,并且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
你可以选择就近跑步,或者原地做有氧运动,来重启注意力,让大脑重回黄金时间段。
很多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运动对大脑的好处。长期坚持运动,我们的学习能力、记忆力、积极性都会提高,还可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让头脑变得更聪明。
在每天的工作学习中,按下暂停按钮看似是偷懒,其实是创造更高的效率,让我们能一直保持清醒头脑。
工作和学习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仅凭打鸡血和一味耗费时间,并不能提高效率。如果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分配时间,顺应大脑的节奏,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那么你可以让注意力倍增,工作效率提高,为自己创造出更多的自由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