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如何优雅地提早完成工作,这4个时间管理方法很关键
我总想要高效地利用时间,在工作中做出一些成绩来。
我想多学习一些技能,为自己充电,可每天忙得不行,压根没时间学习
我想多花点时间陪陪家人。
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想?
一天24小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为什么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能力、收入、工作成绩各个方面有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别人在工作之余有时间学习,陪陪家人?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因为每个人对时间管理的方法不同。
每天工作那么多,想抽出时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在时间管理上下功夫,相信可以提早完成工作,走出“忙杀”的状态。
今天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些很实用的时间管理方法,希望带给你启发。
一、根据人体机能,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工作的时候需要完成一篇分析报告,或者是一篇文章,但动笔的时候却总是想不出下一句要怎么写。
而有的时候居然有心血来潮的感觉,一下子就把文章写完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如果多加留心,你就会发现,那个让你心血来潮灵感爆发的时间段,很多时候是集中在上午的,不信你回想一下,对不?
为什么呢?
因为上午是大脑的黄金时间,这时候人的头脑清醒,没有疲惫感,无论专注力还是记忆力都是一天当中的巅峰。
因此,从人的精力这个角度来看,一天24小时当中,时间的价值并不是相等的。
正如《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里所讲,早上1小时的价值,大约是晚上的4倍。
专注力与一天各个时间点的关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知名作家和企业家都有上午工作的习惯。
毛姆上午写作,下午逛街看书,晚上会客;海明威上午站着写作,下午和晚上就读书、做采访;村上春树从早晨一直写到下午,独自闷在屋里,有时状态连贯甚至不吃午饭,自称“罐头工作法”。
而像比尔盖茨、苹果ceo库克、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等知名企业家,也都有早起的习惯。
如果说,这些人都离我们普通人太远了,那你观察身边的学霸,是否也都是早起读书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谚语并非空谈。
相比我们普通人,很多时候早上的时间,大家要么在睡觉,要么在通勤的路上,要么到公司了就处理一些杂务,总之做的都是一些不太需要专注力的工作。就这样把最好的时间白白浪费了。
我们日常的工作可以分为两种:专注性工作和非专注性工作。
专注性的工作,比方说写作,制作策划书,阅读英文资料,写论文,写预算等。这样的工作适合在上午头脑清醒的时候做。
而非专注性的工作,比如查看邮件,打电话,复印文件,开会,接待客户等。这样的工作可以安排在下午和晚上做。
分清楚后,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我们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才会有大幅提高。
当然,在做专注性工作累了的时候,可以穿插做一些非专注性的工作,当做休息。
二、对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
上面我们讲到,要把工作分为专注性和非专注性两种,是基于精力管理来进行分类的,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从事情的轻重缓急来进行分类排序。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重要事”和“紧急事”的差别是人们浪费时间的最大理由之一。因为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急的事,但这么做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废掉。
我们每个人都有“重要的事”和“紧急的事”,但时间有限,要把每件事做到最好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在保证收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对事情进行分类。
时间管理四象限
如图所示,这里我们引入四象限分类管理法,把工作分为四类:
1、紧急重要的事;
2、紧急不重要的事;
3、重要不紧急的事;
4、不重要不紧急的事。
对于第一种,又紧急又重要,那么这时候就要第一时间立刻完成;
第二种,对于紧急不重要的事,我们可以委托他人去做;
第三种,重要不紧急的事,要有计划地做;
第四种,不紧急且不重要,最好别做。
这样分类处理,就不会手忙脚乱,再与上面所讲的两种分类(专注性和非专注性)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让你不浪费时间,并把精力发挥到点子上。
三、列出待办清单
好了,上面我们已经把事情进行了完整的分类,接着就要列待办清单了。
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去列清单?
你想啊,一大堆事挤在你脑子里,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这时候还能好好集中精力去做你要做的么?况且人都是有惰性的对不,把清单列出来,不仅可以有条理不忘记,而且可以鞭策你自己呀。
该如何列清单,也是有学问的。这里介绍一个大名鼎鼎的方法:GTD(Getting Things Done)时间管理法,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收集
顾名思义,就是把你脑海里要做的事,全都写出来,形成待办列表。
整理
整理上一步的待办列表,并进行分类。
分类的方法我们上面已经讲到:专注性和非专注性,轻重缓急四象限。可以把两个衡量标准融合在一起再进行分类。
对了,这里还要提一个小窍门,也就是两分钟原则:任何在两分钟内可以处理完的事,立刻去做,不需要列入待办清!记住哦,两分钟内能做完的事,直接干掉就好。
组织
组织的分为四个步骤,即“下一步行动、形成项目、等待处理、将来处理”。这个办法要用到比较复杂的事情当中,如果是很琐碎的事,就不需要了。
具体应该怎么操作?且听我说:
1、下一步行动:顾名思义,就是把你要完成的这件事的下一步写下来。
2、形成项目:对于步骤比较多,没法立刻完成的事,可以转变为一个项目来进行管理。大到公司项目,小到比方说我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并不是一次性写完,而是分为好几个时间段进行),都可以用这个方法。
3、等待处理:如果你已经指派或委托别人去办,那就只需要追踪事情完成的情况就可以了,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提醒。提醒一下,这里要设置一个ddl(deadline,即在这个时间之前必须完成任务)便于管理。没有一定的期限,你会一直拖延。适当的时间限制可以激发你的潜力。
4、将来处理:即你将来要做的事,比如说,你要学ps,要学英语,那现在没空去学,就先记录下来。
回顾
回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需要按日回顾、周回顾、月回顾来总结你的GTD系统。
如果你不进行回顾,那么GTD系统的作用就会大幅度减小。回顾,可以检查你任务的完成情况,鞭策你对自己进行监督,可以为下一个决策作出判断,避免堆积事务,是治疗拖延症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执行
最后一点,执行。这个没什么好讲的了,just do it!执行完一件事,就在这件事上打一个勾,多有成就感。
你看,坚持把待办清单列出来,是不是头脑已经清晰了,不会觉得一大堆事堆着等着你去做,变成了一个可控的过程,压力也减少很多。
到了这里,我们已经讲了两个事情分类法和GTD时间管理系统,市面上所有的时间管理方法,都由此衍生,只需要把上述的方法变成你的潜意识,对时间的利用效率就可以击败大多数人。
四、提升专注力
学会时间管理的一般方法之后,接着我们讲讲,如何将时间利用得更有效率。
我们一天的工作,本质上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
专注力(效率)* 时间=工作量。
工作量不变的情况下,要减少工作时间,就只有一个办法,也就是提升专注力。
要提高专注力,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普通人是没办法做到的。
但是,如果把工作时已经下降的专注力提升到正常水平,那还是可以轻松办到的。
我们知道,很多人在工作中拼命努力,一整天埋头苦干,结果呢?
越是努力,效率越低,工作就做不完。接着便压缩睡眠时间,加班加到很晚,进入恶性循环,结果把自己累垮了。
晚上熬夜之后,对第二天的工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自身也深有体会。
以前带项目的时候,如果做不完我就会熬夜拼命硬干,年轻人熬个一两天没事,但再熬更长点的时间,是吃不消的。结果可想而知,工作做完之后我就发烧了,影响到了后续的工作。相信经常熬夜做项目的你也会有这个问题。
其实,提高专注力的最简单的办法,不过就是睡觉。
睡眠与专注力的关系
缩短睡眠时间来用于工作,是很不划算的。每天睡够7小时以上,才是保持一天的专注力的最佳方法。
到这里可能你会问,休息是休息够了,那前面我们说到在早上做专注性工作,如果早上的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别慌,我来给你现身说法。
打个例子,我写文章,一般都不是在早上完成,因为早上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么这个时候就得让下午和晚上也能够完成一些高负荷的工作。
根据《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提议,再加上我自身的实践经验,
中午的时候睡个半小时,在睡前喝点茶,半小时后起来就会神清气爽。一是因为让大脑得到休息,二是因为茶多酚的提神作用一般在半小时后开始生效。
而下午累了的时候,出去运动一个小时,晚上就会恢复精力。运动的时候,头脑会分泌一种叫BDNF的物质,它对脑神经的发育和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头脑还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它可以使人兴奋。
这样,适当运动适当休息,就可以保持你在下午和晚上大块时间内的专注力。
而在工作时候的小块时间呢?
这里推荐使用相对于GTD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
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也就是说,每工作25分钟就休息5分钟,但在工作期间内,你一定要保持最高的专注度。做完四个周期之后,再休息个25分钟。
当然,也不必拘于形式,90分钟是一个成年人保持专注的极限。你也可以像在学校上课一样,每工作45分钟就休息10分钟。
总之就是不要吝于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更高效,最后工作用时反而减少了。
最后
最后,总结一下。
要高效地进行时间管理,可以通过四个步骤完成。
第一,根据人体机能,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
第二,对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
第三,列出待办清单
第四,提升专注力
通过这四个步骤,你基本可以对自己的时间有个良好的把控,工作和学习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进而减少工作时间。
当然,还是要提一句,上面讲的方法不过是一种工具。时间管理的本质,其实是人对自我的管理。你的自控能力,决定这个工具有多大的效用。
而通过各种方法挤出来的时间,可以去学更多的知识,可以陪陪家人朋友,但不要再次用于工作上,人不是机器,需要诗和远方。
文章源自 孟晓俊,编辑冬至,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仅做传播分享,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V公号搜:大脑学习帮(Brainlearning)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