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神经科学家:别抵抗拖延症了,大脑天生爱偷懒,三招帮你激活它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体会:拿着手机看看视频,刷刷微信,给喜欢的文章点个赞,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正事还一点都没做。
不管你本来是准备打扫房间,还是打开电脑写述职报告,总之,明明有大把的时间,但你就是提不起干劲,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想行动。
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可能你已经为自己的拖延症自责过好多次,但每次都改不了,于是不断地陷入自我怀疑中。
现在,日本脑神经科学家菅原道仁告诉我们:其实大脑天生爱偷懒,它的工作就是“拒绝工作“。
大脑就是爱偷懒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成年人的大脑约重1.4千克,差不多占人的体重的2%,虽然2%看上去不多,但大脑能消耗一个人一天总能量的20%。要知道,其他所有单个器官都没有这么大的能耗。
所以啊,大脑希望你自己搞定一切事情,不要烦它。也就说,不费脑子的事情呢,它最喜欢。
如果人们终于认识到“大脑啊,原来你是这样的大脑“,就不会再为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纠结了。但是假设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自己的拖延症,那么那些早上5点起床的自律达人们、晚上12点不睡觉的拼命三郎们,也就不存在了。
元认知时关于认知的认知
而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换句话说,是你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识与理解。
比如你原来不知道大脑天性懒惰,就放任自己拖延了,现在你知道了大脑的特质,你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大脑会是这样的?我有没有可能改变大脑的习性呢?“当你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也许你就有不一样的行为。
这也就是为什么自律达人、拼命三郎们能够扭转大脑天性,让大脑乖乖听话的原因吧。接下来,我们继续了解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 大脑这么懒,还有救吗?
2、 搞定了大脑,但离行动是不是还很远?
3、 养成了好习惯,但大脑又陷入了惰性,怎么办?
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往下看吧。
带着问题找答案
如何激发懒惰的大脑
当你写了一条朋友圈,收到很多人的点赞,是不是会有种飘飘然的感觉?这就对了,这是你的大脑正在分泌多巴胺。
多巴胺于1957年被发现,是约20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负责在神经元、神经和体内其他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就好比是一个勤快的送报小能手。在身体层面,多巴胺可以保持我们的血压稳定。在精神层面,多巴胺让我们感到快乐。
每当我们获得成功、受到奖赏时,大脑就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同时,快乐的感觉又给了大脑强烈的印象,大脑会爱上这种感觉,希望再次分泌多巴胺。
大脑爱上成功的感觉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你控制了多巴胺,就控制了一部分的大脑。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第一, 多次重复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一个病人购买的药品过期了,但他坚持要买该药,没想到后来他服用了过期的药物,居然痊愈了。药剂师库埃认为,这是心理作用,相信的力量。这就是库埃疗法。
库埃疗法最经典的是这样一句话:“每一天,我的各方面都在不断变好。”
在每天起床后,睡觉前,你可以多次对自己重复这句话,让它深深地印在你的脑子里。
同理,当你要处理一件工作时,告诉自己这很简单,又或者你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不断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就有可能达到正面的效果。
心理学上有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就是把骨牌按相等间距排好,推倒第一张牌后,其余的骨牌也会依次倒下,但是最后一张牌倒下释放的能量,是第一张牌倒下的二十多亿倍。
所以,一句话不断重复,所带来的威力是巨大的。当你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最后你很可能变成你所希望的样子。
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巨大
第二, 将大目标尽可能地分解成小目标
我们都做过年度计划,但很多时候发现很难完成。比如有人列出一年读100本书,但一年将尽的时候,却发现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
如果我们将100本书分配到每个季度,每个月,每天,甚至到每天的某个时段呢?比如,假设你每天睡前读书2小时,这个事情是不是就容易多了?
而每当你达成当天的小目标时,你就会感觉离大目标又进了一步,而且经过努力获得每天的小确幸,你的身体又会分泌多巴胺啦。
第三, 使用辅助手段提升多巴胺的事。
有些行为能促使我们自动分泌多巴胺,比如运动,冥想,音乐,绘画或其他的兴趣爱好。
乔布斯就是冥想的爱好者,冥想曾给了他很多益处。有一张照片令人印象深刻,就是在空旷的屋子里,乔布斯席地而坐,他还亲自为这张照片写了一段话:“这是一个经典的时刻。我独自一人,所需要的不过是一杯茶、一盏台灯和一台音响。你知道,这就是我的全部。”
乔布斯的静坐
每个人所选择的方式不一样,也许乔布斯喜欢冥想,而你更喜欢运动。无论是哪种,只要能让你感到身心放松愉悦,那么就是多巴胺降临的时刻了。
另外,咖啡,酒精,赌博等方式也会让人分泌多巴胺,但很可能令人上瘾,通常不建议用这样的方式来刺激自己,以免造成反效果。
如何快速行动,形成习惯呢?
现在我们知道了多巴胺的好处,但如何开始行动呢?
第一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如果你感觉懒懒地,提不起精神,也许你可以从身边触手可及的事情开始。比如要打扫房间,到处都是灰尘和垃圾,阳台上还有待洗的衣物。好吧,就从手头这件开始吧?
一旦开始行动,也许你会停不下来。因为过程中你会不断分泌多巴胺。窗台干净了,你心情舒畅,空气清新了,你觉得早就该如此了!于是你更加起劲,恨不得把抽屉都翻出来,全部擦一遍,把窗帘卸下来,做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这就是进入了“心流状态“,这是当你极度专注于某事时,所产生的一种旁若无人的状态。这时候就算你没有意识到,你也已经在享受大扫除这件事,而不是处于你最先开始的那种懒惰无力的状态了。
进入心流状态
第二步,形成21天习惯。
行为心理学认为,一个新理念或者新习惯的形成和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
如果你想变成一个热爱早起的人,那么你设定每天早上5点起床,至少应该坚持21天,才可能让自己形成习惯。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脑分为意识区和无意识区。当你做一件从没做过的事情,你大脑里的两个神经节点是没有任何连接的,但是因为做了这件事,它们就产生了连接。而当你做得越来越多,对这件事越来越熟练,它就会慢慢从意识区到无意识区域。此时,你就会得心应手,形成习惯,无需费心思考就能将这件事情很好地完成。
比如你是一个算盘小白,但因为要参加一个珠算大赛,你开始学习如何打算盘,这时候你大脑里的相关神经开始进行连接,而当你学了一段时间,算盘已经打得非常熟练了,这时候偶尔有人同你说话,你在回复他人的时候,依然能准确无误地把算盘打好。这说明,打算盘这件事已经变成了你的习惯,甚至变成了你的无意识行为。
所以,如果你想要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就可以训练自己,不断重复行为,最好坚持21天以上。
拒绝惰性,要有训练自己行为的意识
如何避免习惯化,再次进入惰性?
快速行动并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恭喜你,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了。但是新的烦恼又来了,因为大脑又习惯了目前的状态,它又陷入了程式化的模式,开始安于现状了。毕竟,懒惰是大脑的本性啊。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游戏化。
有一些教孩子英语的APP,每当孩子回答出一个正确的单词,系统就会用夸张的语言表扬孩子,并且还会给一些积分或者礼物作为奖励。这就是将学习游戏化的过程。这样能刺激孩子的大脑,让他们不断对学习产生兴趣。
其实,不只是孩子,大人也需要这样的方式。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游戏化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
游戏化,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习惯化”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销售负责人,你该怎么激发销售员的活力呢?其实你可以布置一些PK活动,设置多个不同的关卡和奖项,比如最佳笑容奖,最具活力奖,最佳建议奖,最高交易额奖等等,颁发奖品并进行表彰,让销售员们不止有目标,有动力,还能在这样的活动中找到乐趣。有了良好的氛围,工作也不再沉闷和单调,他们将更喜欢工作并竭力完成工作,找到充实感和成就感。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1、 大脑天生喜欢懒惰,我们需要用一些方式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刺激大脑。
2、 我们需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快速行动,并坚持21天,从而让行动变成习惯。
3、 当大脑已经形成了习惯,甚至又开始陷入惰性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游戏化的方式,让事情变得有趣,再次让大脑活跃起来。
来源于 卡西说职场
V公号搜:大脑学习帮(Brainlearning)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