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孩子学习方法:高效复习的方法,比题海战术,省时省力效果好
学期过半,很多家长开始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孩子的学习,指导孩子准备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可是这时往往会发现,原以为是查缺补漏,没想到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很多人认为孩子学习状况不好,在复习阶段,只要督促孩子多做题,掌握更多解题技巧,就能取得好成绩。
其实,一味地依靠题海战术,即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绩,但是对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帮助并不大。
而引导和帮助孩子按照正确的方法高效复习,不但可以让孩子学得更扎实,提高成绩,还能够让孩子以此为开始,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高效学习打下基础。不说是一劳永逸,也是收益很大,值得投入的一件事情。
高效复习,知道做什么最重要
想要把一门功课补上来的时候,首先要想不是要补到什么水平,而是应该先看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水平。
如果课本没看懂,就先熟读课本。如果课本看熟了,就好好梳理一下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梳理好了,才考虑通过强化训练多做题来提高解题能力。
对于基础不够好的孩子,把课本上的知识彻底理解,理清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那么难题也自然就能迎刃而解了。基础知识没理清楚,技巧再多也发挥不出来。什么“排除法”之类的都是雕虫小计,不值得学习,真正的解题技巧,核心还是熟练地梳理题目内部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想要做到高效复习,要根据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有选择地安排复习内容:
第一轮,熟读课本。
先把教材认真读上几遍,把以前学习的知识系统地过一遍,对每个章节后面的练习题或者思考题,即使以前做过,在看书的时候也要过一遍,看自己是否印象深刻,解决起来是否熟练。这样才能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弄透弄熟;
第二轮,一般是专题复习。
比如行程问题专题、三角形专题,用几天时间从头到尾梳理一遍,通过知识导图等方式记录和整理,梳理出知识体系,条理分明地记在脑子里。这个过程就是“寻找规律,理清知识体系”的过程;
第三轮,强化训练。
通过多做题,来提高解题能力。如果前两轮没有做好,直接大量做题,就会很痛苦,题目做再多,也很难有所提高。做题的时候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多做简单的、和自己水平相当的题目,循序渐进地提高,不要在太难太偏的题目上浪费时间。这样学习就会比较轻松,时间也不会那么紧张。
按照不同科目、不同水平规划复习任务
要根据个人的学习状况、知识的难易程度,来制定复习任务和计划。对自己来说容易的就快一点,难的就慢一点。课本梳理完成之后,再用一段时间来进行强化训练。例如:
历史:课本看过几遍之后,内容就会比较熟悉了。然后就可以梳理知识体系,对照目录,借鉴一些参考书上的知识结构图表,自己把知识体系图画出来,在脑子里建立起完整、清楚的历史知识框架,思路清楚了,以后做题就很容易了。通常一个课本半个小时就可整理完。
数学:基础比较差的时候,很难像历史等科目那样直接进入“寻找规律”的过程,必须先进行“彻底理解”。先把每一小节的内容非常详细地看一遍,里边的例题要认真地理解,看完例题要马上在草稿纸上自己重新演算一遍,课后的习题也要重新做一遍。做完这些,才能在此基础上梳理知识体系,然后再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解题能力。
半小时看书,半小时来推导公式和梳理知识结构,再用半小时来做点练习题。
政治:如果对课本上的知识点理解得还不够清楚,就必须多看课本。一边看一边理解。同时,根据章节目录,按照“自顶向下”的原则,把知识体系梳理清楚。再把课本上的练习题也跟着复习一遍。这样,就算把书看扎实了。通常,一个章节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这些做完之后,再做一些习题巩固一下,就可以了。
时间不够用?向效率要时间
知道了复习应该做什么,可是时间从哪里来?老师上课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要布置很多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时间根本不够用,哪来的时间去自主安排复习?再好的方法,没有时间用,怎么办?
第一种方法是“挤”:增加用于学习的时间
挤时间是大家都会的事情,如果连挤时间都不会,想要取得很大进步是很困难的。下课时间的十分钟,和中午休息的时间,放学回到家的时间,晚饭前后的时间,都是大家眼里可以挤一挤的时间。
然而,占用必要的休息和恢复精力的时间,效果未必要好。很多孩子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生理极限,不可能再挤出什么时间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
第二种方法是“换”:通过舍弃,提高时间效率
每天可用的时间就那么多,可是这些时间里,安排什么样的内容是可以调整的。时间有限,更应该集中时间和精力,做最重要和最有效率的事情。
在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不应该先想着能够挤出多少时间,然后再来想这些时间能用来干什么。把重要和更有价值的事情放到临时挤出来的时间里边去做,是不够明智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想好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并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序,然后再来安排时间。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先做,其它事情排在后面,这样自然就有足够的时间了。
所以,利用好时间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事情都做好,要学会舍弃。用重要的事情代替不重要的事情,用进步最快的事情代替对进步帮助不大的事情,从而确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数学,老师发的很多卷子和习题,最后都有一道思考题,或者拔高题。如果孩子基础比较好,做这样的题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孩子基础不够好,就没有必要跟它们较劲。这样节省出来时间,用来梳理、巩固基础知识,取得的进步比做难题大得多。
一定要让孩子在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习惯,比如习题建议时间是45分钟,就一定要在45分钟之内完成,不会的空下来,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第三种方法:合理分配精力,提高综合效率
对于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内容,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完成。
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手干扰的时间用来做题。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会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即便思路被打断,也很容易回过来继续做。
所以,时间不够用时,重要的不在于挤出来多少时间,而在于如何取舍、如何分配精力,来提高已有时间的效率。
极简时间计划,最可靠
很多人谈到时间管理的时候,总是把它和一张细致周到的时间计划表联系起来。其实,这可以说是最常见的误区,也是最能给家长和孩子带来挫败感的事情了。
无论怎样计划,也不可能考虑到各种情况,计划表再细致,实际执行的时候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做完,一有小状况,整个计划就会被打乱,退回到当初最混乱的状态里去。当有些事情面临选择的时候,有些任务是在无法完成的时候,该怎么办?
回到最本质的问题上,做计划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能做重要的事情。明确了这个目的就好办了:
重要而紧急的事情,不记在表里,也不会忘记,也会去做;
不重要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记下来,免得扰乱心神;
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才需要写下来。
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不安排时间,而是尽量做到惯常化,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就像几点钟上课几点钟下课一样,形成习惯。
这样,极简时间计划里,只记录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对应到复习阶段,就是根据不同科目、不同水平规划的那些复习任务。
在做完例行的任务(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列在极简时间计划里边的任务,就成为头等大事,不用担心因计划被打乱而得不到执行。
总结,教会孩子高效复习,首先,要明确做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通过做好取舍、合理分配精力来提高时间效率;最后,通过最可靠的极简计划来保证最重要的任务得以有效执行。
V公号搜:大脑帮(Brainlearning)关注!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