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战拖?

大脑帮 2021-12-14

不知道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您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下面的这些情况:

  • 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却花了几个小时。

  • 一件事很早就开始规划,但就是磨磨蹭蹭不想往前推进,无法结尾,难以摘到胜利的果实。

  • 父母、领导或者朋友让你在一个时间节点前办一件事,你磨磨蹭蹭不想干,直到最后一刻才办好,有时甚至超过了最后时间才完成。

  • 有一个你很感兴趣的新方向或岗位,你有一定的基础很想转到这个新方向,但又有很多担忧和顾虑,进退两难。

以上这些问题,都属于拖延症的范围。这些年本人深受拖延症的困扰,而且发现越是从事思维型工作,越容易拖延。后来研究了一下,发现拖延如果说是一个时间管理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心理问题。如果不了解背后的心理因素,当你克服了一个问题后,下一个问题又会扑面而来。

接下来,我结合实际的一些例子为您介绍一下拖延症的几个常见心理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几个原因分别是:恐惧失败、恐惧成功、争夺控制权[1]。

1 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原因

1.1 恐惧失败追求完美

很多人之所以拖延,是害怕自己付出努力后做得不够好,达不到别人的要求,自己也受不了。他们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

我事情做得好-> 这表明我很有能力-> 我喜欢我自己-> 别人也因此喜欢我。

我事情做得不好-> 表明我的能力不行-> 我不喜欢我自己-> 别人也不喜欢我-> 我无法承受这样的结局。

恐惧失败的拖延人士认为:表现= 能力

他们将自己的表现和自己的能力划等号,而且通常认为自己在短时间内的表现等于自己的能力。在这类思维过程中,人们通常都认为自己能力很强,不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表现出色。如果付出了一定的努力,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或想要的效果,就会受不了。

已经有很多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的认知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当人们成功后,愿意把成功归因为自身的努力和才能。当人们失败时,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或是其他人或环境的外部因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智商和能力高于所有人的平均水平;49%的丈夫认为自己承担了一半或大部分的子女教育责任。而只有31%的妻子同意丈夫的确承担了这么多的责任[2]。

1.2 恐惧成功

恐惧成功比恐惧失败更容易辨别。你可以想一下,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情本来进展很顺利,再进一步你就可以有大的发展,但你却放慢了自己的脚步[1]?比如你不想考试成绩过好,这样下次考试你就不知道该怎样表现了。你的主管想委任你一个重要任务而你却有些犹豫。你在部门有最大的可能晋升为经理,而你却踟蹰不前。


恐惧成功的拖延人士认为:成功= 付出太多+ 风险

有些人担心,一旦他们成功了,他们的生活会发生很大变化,让他们无法面对。有位新媒体作者,每次都是连着熬几天,赶在截止日期之前把稿件交了。因为他认为,即使他很早就开始准备,他也会一直改稿件直到截止日期。这样他就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了。

有些女性认为在传统文化中,女性更应该承担相夫教子的工作,事业上太成功会影响到她的家庭。脸书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她的TED演讲中曾提到,她看到很多女性在开会时总是坐得很靠后,不敢坐到桌前讲出自己的想法,不敢跻身领导层。有些女性一怀孕就主动承担一些比自身能力低的工作,放弃自己的职业发展。这都是由于这些女性自己内心恐惧成功造成的。

1.3 争夺控制权

拖延有时是一个人的独立宣言。有些人通过拖延来告诉别人:我是一个拥有自主权的人。我要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动,没必要根据别人的规定或要求来做事。此类型的拖延者是根据个体的独立性来衡量自我价值的[1]。

争夺控制权的拖延人士认为:个体独立= 自我价值

比如,你妈妈让你把自己的衣橱和书桌在今天之内整理好,因为它们看着实在有点乱。可你就是不想动,觉得衣橱和书桌看上去还可以啊,我自己的房间自己说了算。于是,就拖着不动或者敷衍一下草草了事。

家里堆积了很多需要报销的账单,可你却不想去报。因为你觉得你是做大事的,你的生活可不能被这些小事所主宰。

你父母觉得你应该在家附近找个工作,这样你可以经常回家,他们可以常常看到你。但是,由于你从小受够了家里的管控,因此决心一定要找个离家远一点的工作,脱离父母的控制范围。


2 如何克服拖延症

2.1 成长型与连续思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认为人们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完全由人们的天赋决定,更多是受人们在追求成功时思维模式的影响。她在《终身成长》一书中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如果小时候他们被人们认为是聪明的,那么他们的聪明会延续一生。相反,如果很多人认为他们智力不足,他们就认为自己这辈子都难以成功。他们认为,如果他在某件事中失败了,他就是个失败者。他们将失败的事情与其自身价值相等同。同时,他们认为聪明人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当他们遇到挑战时,因为害怕自己不能成功,于是主动放弃全力以赴的努力,避免别人批评自己不够聪明[3]。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能力是可以不断的提高。只要方法正确,肯下功夫,终有一天他们会取得成功。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给自己设上限。他们认为,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当遇到失败后,他们会不断反思、再接再厉直到取得成功[3]。

在这两种思维模式者中,还存在一个对时间理解的不同。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理念中,要取得成功,只需要付出短暂时间的努力。而在成长型思维者看来,时间是连续的。任何事情的完成都不会一下子从开始到结束,中间必定有很多有意思和精彩的旅程。

举一个小例子,前一段时间我去考了一下PMP项目经理的国际资格证。一般人考这个证书需要复习3个月。由于我久经沙场有很多考试经验,那段时间单位的工作也很多没有时间复习,我只用了1个月的早晨、晚上以及周末的时间也考过了。但是,同样是考过了,大家掌握的水平并不一样。我有个朋友用3个月的时间复习而且很用心的准备,她考了5个A的好成绩。我虽然在1个月中已经抓紧一切可以抓紧的时间努力复习,只考到了3个A的成绩。付出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不同的。

2.2 向前一步

对于恐惧成功的人,我鼓励您像很多成功的人一样向前一步。这是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她的书《向前一步》中给出的建议。

桑德伯格鼓励女性不要总想我不行,而是要转变思维。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对自己说,我想做这件事我可以边学边做[4]。

对于那些不确定的事情,比如家人是否会支持自己的工作,与其自己在内心不断地猜测,不如和家人一起真诚地谈一谈,请他们说出真实的想法。当得到别人确切的回复后,就可以调整自己使我们可以适应多方面的需求[4]。


2.3 双赢的成熟心态

对于那些争夺控制权的拖延人士,最好能抛开叛逆的情感因素,客观地分析利弊,争取双赢的局面。比如,当别人又给你分配工作时,可以理智地分析一下,我的反抗情绪是不是合理?别人说得到底对不对?如果对我有实际的益处,盲目抵抗好像也是很不明智的。

比如:父母如果希望你找个离家近的工作,那么可以客观的评估一下,如果所在的城市很有发展前景,而且真的有很适合你的单位,对未来发展也很有利,那么考虑家附近的工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些拖延了很久没有报销的账单,如果早一点报回来,报回来的钱就可以进行投资取得一些额外的收益。

对于别人的要求,如果早一点回应别人,那么可以给别人积极主动的印象,后续的合作也会更容易。

总结

本文介绍了拖延症人士的三种主要心理:恐惧失败、恐惧成功、争夺控制权。同时,提出了三种应对方案:成长型与连续思维、向前一步、双赢的成熟心态。

最后,祝大家在战拖的路上,一往直前,所向披靡。


作者:傅有时,清华大学博士

  V公号搜:大脑帮(Brainlearning)关注!

                      点亮“在看",给我鼓励一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