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人的认知的两个层面——意识与潜意识,他的比喻是:对于人个体的认知来说,意识是很小的一部分,相当于露出水面可以看到的那部分冰山,而人的潜意识相比于意识是非常巨大的,相当于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冰山。
文/李中莹
一、有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的几个观点
1、意识和潜意识在哪里?
意识和潜意识在脑的什么地方呢?大致上可以这样说:意识是前额叶的一些部分,加上新皮质里当时被启动的某些数据储存神经元网络。
前额叶是负责解决问题及未来策划的部分,其中分析的部分在收到感觉器官传入的信息后,从新皮质层里找出有关的储存经验数据,然后考虑可能有的选择、做出决定和计划。如果在这一刻你在看一只狗,你的意识就是在脑里的前额叶和所有与狗有关的数据储存神经元网络(包括:怎样的狗会咬人等)。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神经元网络,但是总要用到前额叶,所以,前额叶被认为是意识的中心。
意识就像战场上作战的士兵,他正在做最重要的事,而在后方支持他的包括制造和输送子弹、食物、寒衣等所有装备的人,都属于潜意识。因此,除了正在被意识运用的神经元网络之外,脑里所有的其他部分都属于潜意识的范畴。边缘系统的下丘脑被认为是潜意识的中心,因为这个部分有网络与脑的其他所有部分连接,同时亦直接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因而控制整个身体的活动。紧贴着下丘脑的海马体和杏仁核也扮演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这些部分都属于边缘系统。
潜意识的工作极为复杂,它是在维持整个人所有的功能,以保证意识的专注性。人是惟有觉知能力的动物,这份能力让我们能够在做过的事情中快速学习,因而快速进步。这份能力存在于意识的部分。
2、意识与潜意识的分工和合作
意识是负责维持我们与外界联系的功能—一简单地说,就是让我们从外界收取讯息、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处理、做出响应等。当你在看、听、说和思想时,同时你又知道你在看、听、说和思想,你便是在运用你脑中的意识部分了。而同时维持你生存的种种功能、经验、记忆技能等工作,都是由你的潜意识来完成,而且正在控制得很好。
意识与潜意识的能力比较,说是一对十万也不为过。科学家研究出来,人脑的能力,尚有九成以上未被意识性地用到。可见意识的能力很有限,而潜意识的能力则是惊人的庞大,关键是我们怎样把它发挥出来。
你的身体不断工作,其中的过程远非脑的意识部分能够处理。简单如站立,你的身体有数以百计的肌肉,各自同时进行不同的收缩和放松活动来使你能够直立。每条肌肉与脑的联络速度是每秒钟五百万至一千万次,如此高的速度和庞大的数量,意识根本无法处理。你告诉你的身体从座椅站立起来,你意识地做出这个决定。这个简单的指令由意识传去潜意识控制的运动机制部分,指挥你的几百块肌肉去收缩及配合,使你的身体能够站起来。这个动作需要数以百万计的信息处理,然而你的意识只要知道你已经站起来,便已足够。大多数的情形是:在站起来的过程中,你已经在思考其它事情了。你的潜意识就是这样执行意识发出的指令,好让你的意识去做更多的工作。
有部分潜意识控制的能力,可以提升至意识的层面。例如,你现在能够知道你左手拇指的感觉。在我这样说之前,你左手拇指的感觉,是在潜意识的控制下。当你因为我的说话而开始注意左手拇指的感觉时,这部分的感觉,就被提升到意识的层面了。由此可以推想到我们是可以引导来访者有意识地提用潜意识控制的能力去解决问题的。
当一个人无须再与外界联系的时候,意识可以休息。例如在睡眠时,意识便是在休息而只有当一个人死亡的时候,潜意识才停止工作。所以,潜意识无时不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察觉、感受到意识和潜意识的存在,虽然在程度上会有不同。意识就好像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站在屋外,大家可以清晰见到;而潜意识则好像是屋内的很多个人,不能见到,但是可以凭种种的讯号征象而察知他们的存在。事实上,潜意识所控制的东西,很多是可以直接察觉得到的(例如胃的感觉),但更多是只可以间接察知(凭借与潜意识沟通的方式,例如免疫系统)。
有些与外界接触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意识都有参与,但也可以在意识开小差的时候由潜意识去照顾的,例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些情况,指出你可以意识地控制你看或听什么,但是也可以叫意识下班,由潜意识接班。
3、意识与潜意识的互相配合和制衡
意识与潜意识互相配合,亦互相制衡。
例如一个举重选手决心打破自己的纪录,他会意识地决定这次创纪录的举重量是多少,的潜意识就会调校身体里的状态去配合这个目标。当他一鼓作气地把杠铃举起时,他感到有些勉强,他的意识便会在盘算:应否坚持下去?若他决定放弃,潜意识马上改变身体里的状态,双手无力支持,而把杠铃放下;若他决定坚持,潜意识会找出怎样做身体才能发挥出更大力量的方式,我们一般看到的就是他大力地吸一口气、或者大喝一声。如果这次的重量实在是超越他的极限,潜意识为了保护他,会发出放弃的指令给身体各部。我们会见到他的手发抖,终于把杠铃抛下。
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某些情况里,内心有冲突性的意念——很想去做一些事情,同时又好像身体里面有另外一个部分感到很不妥当。你亦听过有人说:“我都知道这样做很不对,我就是无法控制自己!”一一在这里的“我”就是意识层面的,而那个“自己”就是潜意识的一个部分!你或许也有过心中好几件事情同时困扰着你的经验。当你的意念在思想其中一件事的时候,内心其他事情带来的情绪感受使你不能集中。由此可见,潜意识可以同时照顾数件事情,就好像有不只一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独立运作的能力。
新的网络,可以由潜意识自动发展出来,也可以经由意识思考而创造。当我们意识地思考一些新的东西时,第一次构成的神经元网络是十分脆弱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断地重复同样的思想,这个网络便会经强化而成为思想上的必经之路了。而旧的网络则由潜意识负责。
潜意识的运作:外界新刺激的讯号收进来 〉〉〉新皮质在五百万份之一秒内提供所有有关的储存记录的网络 〉〉〉边缘系统选择最恰当的经验网络,启动所拥有的情绪,产生推动力量 〉〉〉新网络发展出来 〉〉〉。
意识的运作:外界新刺激的讯号收进来 〉〉〉经思考产生新的神经元网络 〉〉〉经过反复思考,新的网络强化 〉〉〉这个模式的重复,能够在短期内把网络变成极之深刻,因而给我们推动力。
这两个途径谁的力量大?
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完全要看每一次双方所沿的途径中哪些网络更深刻,因而引起的情绪更强而决定。
总结下来,我们看到这些可能:
(1)一个儿童成长过程中某些负面的人生体验会成为长大后的心理障碍,因为所有已有的网络都只给他类似的负面情绪,没有例外。
(2)有适当的培训或辅导,这个人可以凭引导改变意识思考进而改变大脑网络,从而消除或淡化那些心理障碍。本课程里就有很多这类的技巧。
(3)因为信念可以凭自我意识地思想而建成,我们固然可以凭有效的思想技巧使我们产生提升的信念,但是无效的、妨碍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信念也可以因此而建成。所以,建立有效的、正面的思想技巧是很重要的,我的课程也提供很多这样的技巧。
所以,当一个来访者坚持一个思考模式的时候,他是在维持重复再重复那个同一的思考模式的网络,所有身处困境的人都陷于这个状况。事实上,每一个神经元与至少一万个其他神经元连接,脑里有的一千亿个神经元能够创造出来的网络数量是接近无限大的,因此,每个来访者都已经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不坚持无效的模式即可。
4、潜意识的“自动选择最好”机制
潜意识总是不断地为一个人得到更多更好而努力,潜意识从来都不会有伤害自己的动机,只是有些时候,它所选择的做法未能有效地满足那些良好动机而已,它欠缺的是更有效的做法。
想象你搬去一个新的地方居住,三天内你便找出从住家去市场有三条路线,分别是60分钟、40分钟和20分钟。假如所有其他条件例如安全度、舒适度、风景都是一样,而且你只是想去买菜,每次你想也不想便会走那条20分钟的路去市场买菜;假如有另一条路只需12分钟,在你知道它的存在之前,你是不会走那条路的,但是,在被带引走过一次后,你也会想也不想便选择走那条新路去市场了。
这样的“自动选择最好”的机制,每天在脑里都用上千千万万次。每个念头、每句话语、每个行为,都需要启用这个机制。(事实上,有一种神经系统障碍症便是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病人会极度苦恼)。每一个选择,在脑里都是一个神经元网络。当“需要去市场了”的念头涌出来了,四条路线的网络都会被启动,然后,那个“自动选择最好”的机制便会发生作用、做出选择。不知道的路线,在脑里面没有网络。但是这个所谓的“知道”,可以是经由走过、听过、也可以凭思想而产生出来的网络。这也就解释为什么“情绪舒导学”的效果来得这么快,因为我们总是致力于引导来访者制造出“更好”的神经元网络。
就用上面的例子作进一步的说明:当你只知道三条去市场的路时,你是不会考虑第四条路的。若没有人带引你走过,而你只听说有一条更好更快的路,你会怎样?你会开始思考那第四条路在哪里、怎样才可以找到它。你亦会开始注意与这件事可能有关的讯息,每走过个路口都好奇地想一想那第四条路会不会在这个方向找得到。这样,不需很久,你便会找到那条新路。
这个例子指出:只要引导来访者相信问题有解决的可能性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向来访者的潜意识便会主动地去找出解决的方法。英文的一句成语:When you know the question, you have half done the solution already(当你发现问题出在哪儿的时候,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一半)正符合人脑的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