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教育理念说,每个人的性格和喜好不同,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喜好量身定制学习方法。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学习分类模型把学习风格分成四种:
就是新西兰教育学家 Neil Fleming的VARK模型,他将学习风格分为四类:
V- visual 视觉型,A-auditory 听觉型,
R- read & write 读写型,K-kinesthetic 动觉型。
你在网上可以查找VARK并测试自己的学习风格类型,我们大多数人是综合型。
如果是视觉型,你可能喜欢用看图片的方式学习;听觉型的可能更喜欢听老师讲;读写型的人爱用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动手实践型的人最爱做实验和演示。
用自己喜欢的风格学习,是不是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呢?
2017年5月29日,《科学美国人》网站刊登了一篇研究综述,介绍了最新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自学,使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都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看来,“享受”不等于就能学得更好。
那到底什么方法才是有效的?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真正有效的方法对每个人都有效,不管你喜不喜欢。
有效的方法可以归纳为:
1. 间隔学习法
2. 场景切换法
3. 时常测验法
4. 建立连接法
1. 间隔学习法,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时间间隔,不要突击学习。
这个间隔学习法的原理就是人脑的“记忆曲线”。
艾宾浩斯记忆法告诉我们,信息在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了。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规律来安排学习的时间间隔:
5分钟 30分钟 1小时 8小时
1天 2天 4天 7天 15天 31天
2. 场景切换法,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比如同一个知识点,
在课堂上运用视觉看老师演示一遍,
回到家自己运用读写来精读一遍,
在网上找一些视听资料运用听觉再听一遍,
在实验室运用动觉在操作一遍……
这样一来在不同的场景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加深对同一个知识的学习,学习自然就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而且有些特定的内容适合特定的方法。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相匹配,而不是跟学生的喜好相匹配,才是科学的做法。
3. 时常测验法,要经常测试,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这其实就是刻意练习的“反馈”。不测验,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学会了。
自测可以定期的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自测可以和复习结合进行,对学过的知识,一段时间后先自测一下,不会的,或记的不牢的再进行重点复习。
自测可以分成日测、周测、单元测验、全书测验来进行:
①日测:每晚上睡觉前,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要点复述一下,如条件不允许,默写提纲或默想。
②周测:星期天休息,可将一周以来所学课程的内容换个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测验自己,发现存在疑难或模糊之处,马上解决,绝不拖欠。
③单元测验:一个单元学完了,可以自测一下这个单元有哪些主要内容,学完有什么收获,从而及时消化,巩固记忆。
④全书测验:一本书学完后,可以翻开目录,逐次回忆内容,在单元测的基础上,全书测验就问题不大了。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挑选那些重要内容先进行。
4. 建立连接法,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
指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互相联系起来,因为你所学的知识并不是孤立的,你得有全局观,学会将新学到的知识和之前学的知识联系起来,甚至跨科目进行联系。
新旧知识连在一起,熟悉+意外,它才算是真正长在了你的大脑之中。
学习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
希望以上的学习方法对你有帮助,最后请记住:
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我们的努力成长也很重要,只有付出努力和汗水,有过挣扎和斗争,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