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学习的时候如何逼迫自己学习?
如果你总是学着学着就开始刷上短视频了
如果你学了很长时间,却收效甚微
如果你总是摆脱不了学了就忘的恶行循环
那这篇就是你的宝藏了
正文:
根据神经科学的研究,学习的过程就是神经元发生结构性变化的过程,这个结构性变化保存下来了就是学会了,没保存下来就是忘了,
神经元的结构性变化能否保存下来,取决于当时学习过程给你的神经元的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
所以你把下面这个公式先拿笔记好
想要特别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高学习强度和高学习频率都满足,两条腿走路,少了哪个都不行!
所以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平时也很努力但没有考前突击的人没有平时又努力考前又突击的人成绩高了。别以为因为平时的努力,最后你就会得高分,你的学习频率够了,但是学习强度还没够!
这篇文章会系统的告诉你如何提高学习强度和学习频率,让你越学越有效果,越学越带劲儿
一、适当的学习强度,让你事半功倍
1. 提高注意力,进入心流状态
2. 刻意练习
3. 框架思维,知识体系化
4. 教就是最好的学
5. 复合式学习
二、适当的学习频率,让你照玩不误
1. 别再熬时间了
2. 学习频率才是关键
3. 检测式复习,效率x10
1.提高注意力,进入心流状态
在开始学习之前,一定要把你的手机“物理隔离”起来,放到你“看不见,够不到”的地方,越远越好!
刷手机是有惯性的,有的时候明明没有什么事情,但就偏偏想打开锁屏,然后特别有安全感
这个过程还往往是意识不到的,因为过程非常短,但会强烈地打断你的思绪
所以,一定要把手机放到你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
这样当你有惯性去刷手机的时候,就得先找手机,找手机的过程就会让你产生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走神了,然后就能赶快拉回到学习的思考中了
还有就是,大概2~3分钟就会被手机的震动、弹出的消息、屏幕的闪烁给打断
这是进入心流状态的学习过程的最大阻力
这些干扰项会把你整块的专注时间,切的稀巴烂!
这个时候,再周密的学习计划或者再高效的学习方法都无济于事了
不去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在屌的学习方法全是胡扯
提高注意力你需要改善2个因素:
1. 你的学习环境
第一,远离人群!
人是群居动物,人一多就会本能地想要加入这帮人正在讨论的事情!
尤其是宿舍,最为致命!
宿舍里的舍友如果在打游戏,就更为致命了
同在一个屋檐下,你又不好意思说他什么,但自己的学习效果实在是太受影响了
所以,也别挑战自己的自制力了,干脆换一个可以独处的环境
2.你的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枯燥重复是你分神儿的另一大原因
抄写单词、、单纯的阅读(越看越困)、、、
枯燥重复单调的学习过程会使得任何人都难以专注,这不怪你
解决方法就是,尽量丰富你的学习流程
比如说你要背单词,你可以先抄一遍,然后读一遍,并且录音下来,然后根据录音听写一下自己,然后再分组默写,最后在用学到的单词造句子,走路的时候还可以继续听当时录音下来的单词加强记忆
你看,这样本来一个抄单词的过程,被丰富为了5个不同的步骤,这样是不是学起来就没有那么枯燥了呢?!
你的专注度自然就提升了!
2.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地方,其实不是刻意、也不是练习,而是没有写在明面上的“立即”。
怎么说?
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学完一个知识点,立刻就应用这个知识点,不管是做题还是解决实际问题也好,效果要比“学完之后过2、3天再应用这个知识点”的效果更好
等个两三天,学的是啥都记不清了,还咋刻意练习,练啥都不知道了
所以,“立即刻意练习”才是效果最好的
我上英语口语课之前,就会学习一下和这节课主题有关的句子,然后上课的时候“立即刻意练习”,老师“立即反馈”我的问题,然后我再“立即刻意练习”一遍,基本上就能很好得掌握了
3.框架思维,知识体系化
这个信息化得时代里,信息成为了垃圾
比如说,你想知道高考物理得解题方法大全,随便一检索就上万条结果,你想知道教师资格证得面试技巧,随便一搜又是一大堆,那么如何整合这些信息成为了重中之重得事情
框架化你的思维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搭建主干
第二步,填充细节
第三步,优化迭代
完成这些步骤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
比如说,我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用Xmind这个思维导图的软件来构建起来的
第一步,搭建主干:
如果你是在不知道怎么去搭建框架的话,先按CFP原则来写吧
即Concept(概念、定义)、Fact(实例)、Processes(方法、联系),这个方法我百试不爽
第二步,填充细节,这个过程需要你不断阅读和积累,不断刻意联想,进行这部分的时候也是有策略的,“先逐个击破,再面面俱到”,一个人没办法一次处理太多的细节,你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逐个击破。
第三步,优化迭代,主干和细节都有了之后,剩下就是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整个框架的结构,很多时候,当你明白了底层逻辑之后,会发现当初的逻辑框架并不能将底层逻辑给体现出来,甚至当初的可能是有一定错误的。
4.教就是最好的学
不管学到了什么东西,一定要进行输出,学以致用,不然永远是纸上谈兵,表面功夫。
比如说你今天,搞懂了某一个高效学习的技巧,你就要尝试将这个技巧讲给另外一个人。
过程当中,你会发现有些知识点、小细节是你讲不清楚,很模糊的,那就要仔细想想到底是哪个地方没有搞明白,这就是你进步的空间,你可以重点突破这些模糊点,然后再讲一遍试试
千万不要觉得你听懂了就是你掌握了,你会用了!
这可能是“你听费曼教授风趣幽默地给你讲了一节科普物理课”和“你自己推导广义相对论”的差距
5.复合式学习
你肯定有这样的经历,集中学习一门学科3~4个小时可能效果很好,但如果连续学习8个小时学同一门学科,换来的只会是 倦怠。但如果8个小时里,两科交替学习的话,会变得更为轻松和高效。
因为你在进行不同学习任务的时候,是大脑不同的区域在工作,复合式学习可以让你大脑的不同区域轮班休息,从而提升效率。
这就像是健身的时候,锻炼肌肉(学习就是锻炼神经元)
就好比你健身的时候,你今天锻炼大腿肌肉,不可能一个动作做上40组,有经验的健身教练都会让你换不同的动作,比如说有5个动作,每个动作做8组,这样练起来能更全面地刺激你的肌肉生长
1.别再熬时间了
我体验过低效学习和高效学习,所以更明白其中的差距!很多时候,在书桌前学了一整天,结束的时候,结果只记得今天学了高数、考研英语,但具体学了什么定理,做的阅读讲的什么,今天新学的哪几个单词,却说不出来。
这就是低效学习的弊病,用“长学习时间“蒙蔽自己、安慰自己”
为什么很多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了很多却什么都没学到,根本原因你的学习是“自我欺骗式”的学习
我们可以看到学霸们都是这样学习的:
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个可以是自我驱动的,如果你自制力很强的话,可以自己给自己规定时间限制,如果没有的话,可以通过外力驱动,
比如说 你发个朋友圈,48小时内学不会高数第一章,给所有点赞的人100元红包,
或者你也可以 在ddl(deadline截止日期)前再开始学,前提是你留的时间够你学明白的,ddl给你的紧迫感会让你不得不进入高效学习状态
2.学习频率才是关键
认知心理学里谈到这样一个概念 间隔效应(Spacing Effect),意思就是说,对于长期学习效果,有较高频率的复习可以使得学习效果比短期突击后不在复习好太多啦!
这个道理也非常好理解,
健身的时候,你一周就狠锻炼一天和每周都锻炼3~4次,哪个效果好?是吧?
3.检测式复习,效率x10
运用测试效应(Testing Effect)提高复习效率
估计你们都有这样的情况,复习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复习,看一遍就算是复习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复习的不到位,起不到应该有的效果
如果你按我下面说的方法复习,效率x10不是梦!
把你以前做过的题找出来,对照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对应几道题目,然后题目和答案要分离,复习的时候重新再做一遍,做错了的话就感觉对照知识点搞明白,然后再做一遍。
如果没有太多题目的话,可以对有限的案例进行默写检验自己是否真的烂熟于心了,通过默写的方式,很快你就能背下来大段的文章了,比纯在嘴里念文章效果不知道好上多少倍!
最后总结一下:
一、 适当的学习强度,让你事半功倍
1. 提高注意力,进入心流状态:排除任何可能干扰你的注意力的因素,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制力
2. 刻意练习:一定要“立即”刻意练习,趁热打铁,效果最好
3. 框架思维,知识体系化:先主干,再细节,最后不断优化迭代
4. 教就是最好的学:输出倒逼输入,输出了的才是你掌握了的
5. 复合式学习:多学科交替学习,大脑区域轮班休息和工作,缓解大脑疲劳
二、 适当的学习频率,让你照玩不误
1. 别再熬时间了:提高有效有效时间,逼自己一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 学习频率才是关键:利用间隔效应,提升复习频率,悄悄变强
3. 检测式复习,效率x10:自己考自己,不怕不会,就怕以为都会了
反复阅读熟记,大脑总忘记?3步摆脱填鸭式学习,提高大脑学习力(《认知尺度》《六顶帽思考》《认知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