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中最神奇的力量: 进入当下的四个步骤(附视频)

大脑帮 2021-12-14

作者 | 埃克哈特·托利

翻译 | In the Now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在2014年Wisdom 2.0大会中对“当下的力量”进行了分享。与大家共同探讨什么是当下,以及如何来禅修当下。


很高兴置身此时此地! 


我这里有个荧幕,可能是个提词机,虽然我不会用它来读任何东西。总之,上面写着:禅修当下的力量。所以,这就是我该跟各位做的事情(众笑)。 


我们要做的禅修,你不用像这样……(示范)。有时一开始禅修,每个人都变了样……(示范),你无法一直像这样坐着,虽然时间一直都是当下,但当下的禅修有点不太一样。


埃克哈特·托利当下,是生命中最神奇的东西


当下这一刻是你生命中最神奇的东西,我称它为东西——但它当然不是一个东西。然而,对于处于通常的意识状态的多数人来说——这里的「通常」意思是有点或非常「不正常」,当下这一刻往往被忽视。在无意识下,我们受到习气的制约,而忽视了生命中唯一有的最重要的东西。


你的人生完全由当下组成,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在当下:你在当下回忆过往,你在当下展望未来——未来的来临绝对不在未来,只能是当下。然而,我们过日子的方式,却把当下视为眼中钉、绊脚石,时时处处厌恶当下,有些人还会习惯性起劲地厌恶当下的原貌(示范)——这就是人通常的意识状态,虽然有时会潜藏不露,故作欢笑。



进入当下的四个步骤


有时在我讲到当下时,有人便会有所了悟。在座的各位肯定已知道这些,但有些人因媒体报导而来,或许还不知道这些:当下是你唯一有的,你整个的人生由当下组成,你的人生只能在当下中开展。此时此刻,你的任何感受、思维,发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事情和经验,都离不开当下。然而,对多数人来说,当下是抽象又不够有趣的东西。所以,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当下,让我们一起来禅修当下,让我们将下午的禅修称为「进入当下之旅」。

1觉知周遭的环境(觉外)


通常在讲到当下时,出现在你的觉知中的第一个东西,或许就是你周围的环境。所以,进入当下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觉知到在你周围的事物,觉知到围绕着你的空间——无论你置身何处,无论其间有什么事情发生。你可能会注意到,你是透过感官觉知去觉知到周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这涉及视觉、听觉等种种感官功能,但主要是看到、听到。因此,在进入当下时,我们首先对周遭的环境更具觉知,这是进入当下的第一步,也是进入当下的一大步。


当你这么做时——让我们现在就这样做,但这不是思维:「我现在要修炼了」,它不过是对你的周遭更具觉知,它既不是修炼,也不是操作,它就只是觉知到当下的空间:这个房间、房间中的人、坐在椅子上讲话的这个人、灯光、那里美好的摆设。那你可以用什么字眼来描述呢?你觉知到当下实际的情况。



2感激欣赏周遭的原貌


然后紧接着觉知的是,你再深入一些,你感激欣赏当下的原貌,而这可能是你以前完全忽视的,能够感激欣赏当下,这已经相当美妙,有些人还无法做到比这更深一步,那也没关系,能够向当下迈出两步,这也就够了。嗯,让我们姑且说它有三1步吧,大家喜欢讲步骤嘛(众笑)。


我们说第一步是:你对自己的周遭更具觉知,第二步:你感激欣赏周遭的情况:「啊!」(惊叹)。随着感激欣赏而来的是一种良善感,对于生命不断在你周遭展现的形形色色,你感受到一种良善。万事万物中都有生命力,就算是在城市的闹区也是如此。你可能会说:「哦,我比较喜欢森林、海边或高山。」但即使市中心内的一切动静,也都是生命的展现:生命展现为走来走去的人们、车辆、房子、建筑物、噪音等等,这是你对生命的感知,然后你会有种对生命的感激:「喔!」(惊叹)你可能发现某个以前不懂得欣赏的东西,例如天空,你有几次会注意到天空,而且会说:「喔,天空真美!」就算是阴天,天空中也会有穿透云层的 光线。


现在你可能注意到,在你更能觉知我所谓的「当下的表相」,也就是感官觉知为你揭示的世界,这个时候,你的意识就已经有了转变,你不再想那么多,否则你便不太能专注在感官觉知上,真的注意看着天空,或是看着一棵树、一朵花或一幅街景,你必须真的是处在当下的那个「在」,好比现在,你只是认知到这房间的全貌,这就很美妙了,接着你再深入一点,你可以自问:「除了在感官觉知中生起的东西外,当下还有什么?」「当下还有什么其他的东西?」或「还有什么其他东西是当下?」是那出现在当下的吗?不是,那出现在当下的,还不是「当下」本身,虽然为了要觉知当下这一刻,觉知到感官觉知是重要的一步。


有些人对自己的周遭浑然不觉,一直就心不在焉,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他们对周遭的注意力,只够让自己不至于撞到东西(众笑);他们可以在家具间或街道上穿梭,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思绪上,不但千丝万缕,而且没有用处。你可能会发现其中很多的念头还是负面的:严苛的抱怨,跟这个人或那个人不和,想着昨天的那个讨厌鬼,或是10年前的那个讨厌鬼,想着明天或今晚会出什么乱子。你的意识不断被吸入思维当中,在相续的念头的挟持下,你被念头拽着走。


在强迫性思维的挟持下,心中生起的念头,一个接着一个,任何进入你心中的东西,你完全予以认同。数字机件的使用,让情况更加严重:数字机件发出声音,引起你的注意:「这是重要讯息」、「一封电子邮件来了」、「一则简讯来了」、「这讯息必定重要」、「有人刚刚在脸书上张贴消息」,然后你看见一张晚餐餐盘的照片:「晚餐正在吃这个…」(众笑) 想当然耳,你必须回复:「酷啊,酷啊,真好!」(众笑) 你所有的注意力不断被这种事情吸走。



数字机件问世前,情况就已经够糟糕,但现在是愈演愈烈。你心中的东西愈来愈多,心里的事愈来愈多,你淹没在东西里,我指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虽然有些人也会被物质所淹没,但你被心中的东西所淹没:一个接着一个的念头、一则接着一则的简讯、一个接着一个的脸书告示、一个接着一个不快的记忆、焦虑的念头、一个接着一个的抱怨,要不然就是,别人做了或是没有做到什么,或是该做但没做的事情,心里的东西没完没了,而你错失了当下这一刻。


你的注意力不断被无用的强迫性思维吸走,试想这样的日子过个10、20、30、40年,它会对你惯常的意识状态产生什么影响,它会对你个人有什么影响,而这种意识状态所造就的,又是个怎么样的人:焦躁、愤怒,习惯于一直感到不满,一直死命地需要下一个东西,然而,下一个东西你从来不满意,这就是我们得到的结果。我只是想为各位描述一下通常的状态。


现在让我们回到当下。当你对感官经验更具觉知时,你的警觉… 当我说警觉时,不要只当它是个概念,唯有亲身体验,你才会知道什么是警觉的觉知,你无法从概念上去理解什么是警觉的觉知。在座的各位可以说都已经知道如何从自己的经验中,去判断分别两者不同的状态:沈溺在对于自己脑中的声音的认同中——也就是惯常的强迫性思维,以及处于警觉的觉知状态。


警觉的觉知状态,就像是这样(示范),但你用不着像我这样,我把它表演出来(众笑),只是为了让大家在视觉上有个概念,感觉上,它就像是 …(示范)(众笑) 你可能会注意到,突然间,这就是所谓的处在当下。


喔,顺便提一下,很多人会讲这是「正念」。我要提的是,我从来不用「正念」这个词,只有在解释我不用它时才会用到(众笑)。「正念」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我个人喜欢使用「处在当下」,原因是,对我来说,「正念」意味着「心中满满的东西」,这是我们不想要的,然而,你可以使用这个词,这完全没问题,只是我个人偏好的词是「处在当下」。所以,这里生起的是「处在当下」的「觉在」。


当你觉知到自己的感官觉知时,也就是要有较少的思维,更多的处在当下。随着那生起的警觉,思维便减退了。然而,不要让这些流于语言文字,在我说话的同时,你可以亲自证实它,也就是你可以有一个微妙的转变,从沈溺在思维中,突然间你的注意力完全处于此时此地,而且念头变得很少,因为你无法同时全然觉知并进行思考。



3觉知体内的能量场(觉内)


接着,迈向当下的下一步是:当你觉知到自己的感官觉知时,你可能也感知到一个简单却美妙的事实:你是活的。如何感知到这一点呢?有时当思维稍微消退而警觉仍在时,你会感受一股贯穿全身的生命力——微妙,但冥冥可感。在你的手臂中、你的腿中、你的脚中有着生命力,而这可以是你对当下的部分经验。


好,现在你开始能够处在当下,我们可以称之为:你处在内,你处在外(觉内,觉外)。所以,你可以感觉自己的生命力。在座可能只有非常少数的人,无法感受体内的能量场——我称之为内在的身体,我有时会请他们闭上眼睛,双手这样摊开(示范),然后问自己:「在不观看或移动自己的双手下,我如何知道我自己的双手还在?」这是个滑稽的问题:「在不看自己的手,不移动自己的手,或用手碰触任何东西的情况下,我怎么知道自己的手还在呢?」这个时候,你无法从思维概念上去回答,你只能透过亲身的体验得到答案:突然间,在你体验到手中的生命力时,你的注意力便转移了,你的注意力从思维——念头的活动中挣脱,流 向你的双手。同样地,如果你可以感知到自己的双手,你就可以感知自己的脚,同时你可以感知整个身体是个微妙的能量场。这是个美妙的境地。


当你能够处于内,也处于外时,你开始更深入于当下。有时我将「处于身体当中」,称为是让我们持守当下的碇锚。因为假我的心——不自觉的心非常狡猾,尤其是一开始在修持当下时,如果没有一个可以让你持守当下的碇锚,心很快便会带着念头进来,而且无论那是个什么样的念头,它都会说这重要的不得了,它会说:「跟我走吧」「你必须想想这个」「这事需要你即刻关注」,而时间是凌晨三点半,你躺在床上 …。想当然耳,这念头还会衍生其他的念头:焦虑的念头、悔恨的念头、「如果事情是…」「那我的一生怎么办…」「我必须搞好我的人生…」「我一生都在虚度」「我一生做了些什么?」「我的人生怎么办?」


「什么是我的人生?」你在心理上建构「我的人生」,却在当下错过实际的人生。要知道,你的念头可能非常迷魂诱人,如果你不清楚念头在干什么的话,它会进来再度挟持你的注意力。但如果你觉知念头的活动,那么,你可以这么说:「喔——」,然而不只是这么说,你还会觉知另一个想要进来的念头。如果你具有觉知,你就不一定要跟随着那个念头,你可以就只是容许它通过自心,然后念头又走了,于是你可以说:「我选择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你甚至用不着把这话说出来,你有这个选择,而你知道这是自己的选择。如此一来,你不再苦于恼人的失眠夜,事实上,你会有个非常美好的禅修。不要求当下这一刻有别于它的现况, 感知自己的生命力和能量场,那就是你的人生和当下这一刻的生命力。


4觉知真正的自己(觉觉)


或许我们可以再进一步。目前谈过的有透过感官觉知认知周遭、感激欣赏当下的原貌、感受体内的能量场,所有这些都生起于当下,但当下还有什么是被你忽略的?


完整组成当下这一刻的是:感官觉知、情绪,可能还有念头。念头来来去去,你用不着跟随它们,就在来来去去的念头中,你发现念头之间有着空间。这点非常重要,也就是发现你的内在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它是念头和念头之间的空间。思绪不再是持续不断,突然间,你觉知到其中的空间,这让你感到非比寻常的美好和力量。你真的觉得…(松一口气的声音),你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你不是那个带着一个故事的假我,不是认同于你的过往、你个人的历史的那个假我,真正的你超越你个人的过往,超越任何在你感官觉知中生起的东西。当下这一刻最深层的是什么?当下这一刻的本体,就是这个。


那个让你能够觉知到感官觉知的是什么?那个让你能够思维的是什么?那个让你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的是什么?所以,这里还有某个不是东西的东西,我们可以称它为你的觉在,或是具有觉知的空间,或是意识本身。禅修中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发现你自己。你不是那个有着局限过往的个人化的假我,虽然那个维度仍然在,但你的内在有一个比那更深的维度;在那个维度上,你个人所发生的任何事情,无论好坏,统统都被超越而变得无关。它是更深层的存在感或自我感,它让你的感官觉知成为可能,让你任何的念头成为可能,让你的情绪成为可能。事实上,它就是你身上觉在的光明。于觉在的光明中,你感知到这个房间,于觉在的光明中,一个念头进来又出去。


如果进来的念头太多,你的念头和念头之间不再有空隙,觉在的光明被遮蔽,但它仍然在那儿,这就好像全然的阴天,眼中所见尽是云雾,你再也看不见太阳,但仍然会有穿透云层的阳光,只是你不知道罢了。然而这很通常,这是地球上千百万人类的处境,他们只知道自己心里面的东西,他们的存在感完全衍生于心中的东西——这命运令人战栗。但没有人会告诉我们这很可怕,因为它如此平常。如果你出生在一个精神病院, 你不会知道大家都失常,因为每个人都不正常。所以,这就是我们要超越的,我们有机会进入一种不同的意识状态,而不只是禅修练习中的那种孤立经验而已。让我们回到进入当下的禅修。那具有觉知的空间,那知道自己觉知的觉知,这听起来有点好笑。任何你所感知、思维、感觉的东西,它们之所以会在那里,都是因为你是那个让它得以出现的空间,也就是那个让这些在其中生起的具有觉知的空间。你也可以透过问另一个问题来发掘内在的实相:「做为你是什么样的感觉?」在当下做你,不诉诸记忆,不追忆你个人的故事。你的故事不过是心中的一个故事,但「做你是什么感觉?」这里没有一个概念上的答案,因为我在问的是此时此地的实际经验或体悟。那是什么感觉?什么是「真正的你」的本体?你能感觉你自己的存在吗?当我说「你自己的」,这不全然正确,因为它不是你的,但我们先暂时这么说。


你能够感觉到那「你的在」,就是「真正的你」的本体吗?「真正的你」没有形像,就只是空阔的觉知,而这真是太奇妙了。知道你自己是空阔的觉知,这就能让你停止相信你个人的经历就是你,因为你个人的经历没那么了不起(众笑),我的经历就不怎样(众笑)。如果我认为我个人的经历就是我,那可就沮丧了。真我的展现是透过对个人经历的超越,展现这伟大的真我的,不是我个人的经历,而是了悟到个人的经历相对而言并不重要。



对某些人来说,某个指标会比其他的指标管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会给一些指标供你选择,让你可以问自己,或是由我来问你:「现在,你可以觉知到你能觉知的这个事实吗?」「你可以意识到你有意识的这个事实吗?」虽然这听起来还是有二元对立,但这完全是因为我在使用语言。实际的情况是:当你觉知到自己是有意识时——这并不是说,这里是我、这里是我在觉知自己的意识,有个主体和客体,我们无法这样地觉知到自己的意识,我们只能以「自己就是意识」的方式来觉知意识,「自己就是那永恒的主体」,你的意识永远不可能变成某个在意识中的客体,其他一切的东西都是意识中的客体,然而,你无法觉知到意识成为你的对境 ,因为意识是你、是你的本体,而你的本体,就是当下这一刻的本体。


当你进入当下这一刻的最深层,你找到的和发掘的是什么?你自己!你的本体。所以,你的本体——这个具有意识的空间,无别于当下这一刻的本体。当你深入当下这一刻——垂直的维度,而大部分的人生在水平的维度上开展——过去和未来,「我必须做这个才能够达成那个」「我必须记住这个」水平的维度2跟你心里面的东西有关,那些是束缚你的。现在,我们在此突然进入当下,那水平的维度是你心里面的东西,那垂直的维度是当下这一刻,它带你更深入当下,直至你发觉到,当下的本体就是究竟真正的你。这是个美妙又令人解脱的了悟,因为它将你从虚假的自我感中解脱出来。如果没有了悟自己的本体,你一生就活在虚假的自我感中。


由于我们是如此地认同于自心,以至于我们的自我感——假我,完全取之于某种习惯和重复性的思维模式,加上情绪和反应模式,也就是一堆重复性、不自觉、被迫性的思维模式,以及随之而来的反应和情绪模式。 

对于那些不识更深层的真我的人来说,这样的堆集就是你个人:一堆习惯性念头,向你讲述你的故事,然后你也这么地向他人转述:「想听听我的故事吗?」「你痛苦啊?那真该听听我的故事」「你的痛苦不算什么」。就像我的父亲习惯说的,每当有人说:「我这里痛,我那里痛」,我的父亲会说:「你痛?,我经年累月有的疼痛,我吭都不吭一声。」(众笑)


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升你的自我感,不过这完全是虚假的自我感,然而你却陷在里面。佛陀所谓「虚幻的我」,就是究竟无实的我,所以佛陀说「无我」。巴利文的早期佛经中,将无我称为anattā。这个不实的假我,是心捏造的产物,佛法的精要之一便是空性。空性会让你想起什么呢?觉知、空阔的觉知、觉在、空性、没有形像。


耶稣也传达同样的讯息:「天主国的来临,并非是显然可见的3。」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你绝对无法这么说:「喔,它在这里。」为什么你不能说:「喔,它在这里」?因为你就是它,它永远不会是你意识中的一个客体,因为它就是意识本身。两千年来,耶稣的话语不断被传诵,但懂的人有谁?非常稀少,可能就那么一、两个佛教徒(众笑)。这就是生命的秘密,它就这么简单。



你应该要知道「你是谁」,要知道真正的你超越表面上的你,这并不是说,你记不得自己的过往,你当然可以记得你个人的历史,这没有问题,但你不再困在那完全个人化的自我感中,活在卑微的我当中,活得如此挫败:总在担惊受怕,总要认同于其他的东西,总是感到不足,满意的感觉总不长久,总是觉得不够,这种生活糟糕透了。这就是我们要超越的,这就是意识上的一个转变。


接着,当你在日常中活出那空阔的觉知——觉知到自己就是那空阔的觉知,你也可以称它为「寂静」。你是那个寂静,就算是在说话时,你也可以感觉在背景中的「你在」,你在前景中说话、听闻、做事,背景中是空阔的觉知,换言之,你感觉到你自己的在,这存在其实也不是「你自己的」,因为你自己的存在与宇宙的存在为一。


你可能注意到了,我没有使用「神」这个字,因为一旦用了「神」这个字,它马上会变成你心中的另一个概念,所以,佛陀非常有智慧地避开它。当然,我们的禅修至此也近尾声了。有人问佛陀:「您从来不谈神,这是为什么?」「神存在吗?」根据佛经中的记载,对于「是否有神?」的这个问题,佛陀——静默不语,这就是答案。


静心练习可以有效的帮助进入当下的能量。

如果您喜欢大脑帮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关注大脑帮(Brainlearning),与你共成长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