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了。
但是很多人都渴望拥有一副很好的口才,却又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去锻炼自己。不是觉得锻炼太辛苦,就是认为锻炼没有效果。
所以为了回应读者的要求,我就把锻炼口才的流程和方法写下来,供大家参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对这个流程和方法做适当的调整。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毕竟一个月的时间,对于锻炼口才而言,真的一点都不多。
那怎么开始呢?
如果按照一个月30天来计算,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30天划分为四个星期。
每个星期针对一个项目锻炼,坚持一个月下来,你至少会感觉到自己表达能力上的细微变化了。
所以,我们就从第一个星期说起。
第一个星期:口齿伶俐的锻炼
有些人说话给人非常流利和伶俐的感觉,除了是他自身思维反应敏捷的表现之外,还有就是他的嘴巴,跟得上他思维的速度。
也就是说,你能不能流畅地说出你思维输送出来的话语,取决于你的嘴巴这个器官,包括口腔肌肉、舌头反应以及喉咙发音等地方,可不可以有机地组成一体,发挥说话的作用。
而这些地方,是需要通过锻炼才能够产生相应的效果。
好比说你的口腔肌肉,如果你平常很少说话,这个地方就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那么一旦让你说一些很少用到的话语,你的口腔肌肉就会让你在说话的时候,有一种很困难的感觉。正如你很少去做俯卧撑,你的双手就很难发力支撑身体一样。
所以,想要让自己说话能够做到口齿伶俐的程度,就需要不断去锻炼你的口腔肌肉、舌头以及喉咙发音这三个部分。
怎么做呢?有两个方式:
第一,大声念绕口令;
第二,大声朗读任何文章;
这两个方式,只要你能够大声开口朗读锻炼材料,并且做到清晰、快速和准确,那么你的口腔肌肉、舌头以及喉咙发音,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第一个星期的头三天,你可以每天选择一个绕口令去锻炼。那选择什么样的绕口令呢?如果你对于N和L的发音不是很到位,你就可以选择这方面的绕口令去锻炼,如:
刘奶奶找牛奶奶买榴莲牛奶,牛奶奶给刘奶奶拿榴莲牛奶,刘奶奶说牛奶奶的榴莲牛奶不如柳奶奶的榴莲牛奶,牛奶奶说柳奶奶的榴莲牛奶会流奶,柳奶奶听见了大骂牛奶奶你的榴莲牛奶才会流奶。柳奶奶和牛奶奶泼榴莲牛奶吓坏了刘奶奶。
如果你在T和D这方面的发音不好,就可以锻炼这类的绕口令,如:
谭家谭老汉,挑担到蛋摊,买了半担蛋,挑担到炭摊,买了半担炭,满担是蛋炭。老汉忙回赶,回家炒蛋饭。进门跨门槛,脚下绊一绊,跌了谭老汉,破了半担蛋,翻了半担炭,脏了木门槛。老汉看一看,急得满头汗,连说怎么办,蛋摊完了蛋,老汉怎吃蛋炒饭。
尽管绕口令可以帮助我们锻炼某些特定的发音方式,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容易在一般的言辞表达上卡壳。
为了锻炼到自己“正常说话”的那种流畅度,所以接下来第一个星期剩下的那几天,就可以用来朗读文章,以此来模拟流利说话的感觉。
那要朗读什么样的文章呢?
如果你想锻炼自己在讲述方面的说话能力,你就可以找一些围绕某个主题讲述的小短文去朗读;如果你想锻炼自己在论证方面的表达能力,你就可以找一些论说文去朗读;如果你想锻炼自己工作汇报的能力,你就可以找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去熟读。
如以下这段话,就是属于观点类的表达: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而不是在别人的手里。如果我们所面对的环境无法改变,那我们就先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应该学会适应,并且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能力,改造环境,获得快乐。
多朗读不同“属性”的文章,有助于让我们积累相关表达的语感。正如你熟读抒情类的文章,当你想表达情感时,也会知道什么样的话语才是“饱含情感”。
要求:
从慢到快地大声朗读,直到最后一气呵成地说出来。
运用胸腹式呼吸来储蓄气息,吸气到小腹,然后让腹部绷紧的情况下说话。
每天至少锻炼半个小时。
第二个星期:语言组织能力的锻炼
经过第一个星期的“口腔”锻炼,第二个星期就可以尝试锻炼语言组织方面的能力。
什么是叫做“语言组织能力”呢?
其实说到底,就是把我们想说的话,用一种完整、合理、顺畅的方式,去铺排内容的表达能力而已。
这种表达方式,从一篇好文章的上面就能够学到。而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主要有三个,这也是语言组织的核心:
1,句与句之间的连续性;
2,表达主题的唯一性;
3,铺排言语内容的完整性。
用“人话”来说,就是你在表达某个想法时,你说出来的话最好要有高度的连续性和相关性。只有这样,你说的话才能够围绕着唯一的一个主题进行表达,从而做到说话内容的完整和统一。
否则,你上一句还在说“做人要开心”的内容,下一句就变成说“最近看的一部新电视剧”,这两句话之间就缺乏连续性和相关性,就无法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组织语言了。
在文章中,段落与段落之间,就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相关性。这样把内容铺排下去,才能够成为一篇结构分明、主题突出的好文章。同样,在说话中,我们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彼此之间也最好是这样子。
那怎么锻炼这种能力呢?复述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当你把一篇文章熟读成诵,然后在不看文章的前提下,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根据文章的架构去复述文章中的内容,这样就可以锻炼到你的语言组织能力了。
例如以下这段话:
偏见非常可怕,它不仅左右我们的思想,还影响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让自己变成理智的思考者,遇到事情多思考,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而不是任凭情绪和主观臆断的驱使。当我们远离偏见,成为更理智的思考者时,就会变得更平和、更睿智,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如果你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得出来上一句话跟下一句话的连续性和相关性。
第一句话就是对偏见的描述,然后基于这个描述,就有了“所以”后面的建议。而当我们做到这些建议之后,我们就会变成最后一句结论所说的那样子。
从这段话当中,我们会学到“不仅…还…”这些关联词,也会学到如何排列短句。当作者说完“我们应该让自己变成理智的思考者”之后,紧跟这一句,就是解释“怎么做”的建议。
如“遇到事情多思考,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用三个短句去排列组成这个建议。最后根据这个建议去做,就会得到一个结果,就是我们会变得更平和、更睿智和更容易成功。
所以在熟读的过程中,我们对于这些句子之间的联系性就会积累到语感。然后在复述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够按照这种语感构成的表达框架,说出这些话语了。
至于怎么复述才会更有效呢?三个步骤:
第一,延用第一个星期朗读文章,最好已经做到熟读成诵;
第二,根据文章的框架或者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大概内容;
第三,用手机把复述的话语录音下来,反复修正,直到获得一个流畅的录音版本。
第二个星期的锻炼项目,就是围绕着复述去锻炼,以此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第三个星期:即兴表达思维能力的锻炼
前面两个星期,只锻炼了口才的外在技能,但口才的内在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口才的内在技能”,就是包括思维、心理、知识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当然,想要在短期内提升这些能力,可以说是“天荒夜谈”。
只是有过相关的锻炼经历,你肯定会比普通人更容易调整好自己。
那怎么锻炼呢?
就思维来说,其锻炼的目的,就是在于提升思维的反应速度。那到底是提升思维哪方面的反应速度呢?包括:
发散思维
聚敛思维
类比思维
批判思维
应变思维
不管是发表意见,还是回答别人问题,抑或是应对别人的刁难,我们肯定都会用到一种或者多种这些思维形式的。
所以我们只要能够在这些思维形式上下功夫,提升我们的思维反应能力,就能够让我们的口才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每种思维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锻炼方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相关的锻炼方法。但用在口头表达上,我就分享一种比较实用的锻炼方式,就是“词语串联表达”。
所谓“词语串联表达”,就是随机找出三个不同的词语,然后根据这三个词语,发表一次符合逻辑的表达。这不仅会考验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到我们对于词语所用到的不同思维形式。
例如你在《汉语词典》中,随机抽出三个词语,好比是“未来”、“恐惧”、“呼吸”,然后根据这三个词语,每一个词语说一段话,最后三段话结合成一段合乎逻辑的言语。这番言语可以是某种感觉,可以是某个观点的表达,可以是一个故事。
如: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时日里,成为梦里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这不仅是我自己的追求,而且还是我人生中想要获得的一种归属感。只要成为那样的人,我才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激情。
毕竟没有目标的人生是空虚的,行尸走肉的日子也是我忍受不了的恐惧。但问题是,我要怎么走下去,才能够变成这样子呢?我要做些什么事情,才能够让自己成为想要的那种人呢?有时候努力,也不一定会成功啊!
没错,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一直在路上,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这个初衷。这种想要实现自己目标的想法,已经如同呼吸一样,成为我生活中的必需品。每天都为此而努力着。很傻是吗?但是有时候,人生就需要我们自己多一点倔强的傻气,少一点贪婪的理智。
怎么把每个词语扩充成一段话,这会用到我们不同的思维形式;然后把这扩充所得的三段话,如何结合成一个有清晰主题的整体表达,又会锻炼到我们的逻辑梳理能力。
其实我在说上面这个例子这段话时,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主题是什么的,但是当我通过对“未来”这个词语发散联想之后,得出第一段话,那么再根据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续性和关联性,我就把主题定在“对想成为那种人的执着”上面。
接下来两段话,就沿着这个主题去构建,从而形成一个比较符合逻辑的整体表述了。
而且,我这个例子的表达,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完美”,我在自言自语的过程中,会把觉得说不好的地方及时修改,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结果。
所以,当你运用这个方法锻炼时,最好按照法则去做:
1,随机在字典上,抽出三个不同的词语,不分次序;
2,每个词语扩充成一段话,然后把三段话结合成一个主题清晰的表达;
3,用手机把自己的讲述录下来,反复修改,直到最后得到一个比较流畅的版本。
第三个星期,就集中这个项目进行锻炼,每天练习一组词语,每天半个小时。
第四个星期:综合实践锻炼
至于心理以及知识储备这些内在技能,其实我们一辈子都需要去锻炼。
毕竟走出舒适区挑战自己,以及保持阅读的习惯,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积累话题,不是某个阶段的任务,而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的行为。
而这些,都需要结合我们的“表达目的”,针对性去锻炼自己。好比说,即便你在工作汇报上已经做得很好,但如果你想要掌握演讲的技能,你就需要针对性去锻炼和适应演讲的紧张心理,学习和积累演讲的相关知识技巧等。
当然了,前面谈到锻炼,也需要你从现实生活中去检验锻炼的效果。怎么做呢?
1,给自己打造一个“聊天任务”;
2,根据聊天任务的性质,积累相关知识。
例如,即便你暂时没有买车的必要,但你喜欢某个品牌的车辆,那你也可以跑去这个品牌的4S店,跟销售员展开对话,打造一个聊天的实践经历。
你可以提前搜集和积累某款车型的资料,跟销售员聊天时复述出来,构建对话。最好学习一些问问题的技巧,以及根据销售员的回答,运用发散思维想出应对话语,说得差不多就全身而退。
完了后,再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复盘,看看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还可以继续提高。在最后这个星期里,不断去挑战自己,积累实践的经验。
这样你的心理素质、知识积累、复述技巧、讲述方式等能力,都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出来,得到锻炼。
一个月下来,你对于自己的表达能力,就会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从而知道自己需要在哪方面继续加强锻炼了。
久而久之,你的口才自然就会蒸蒸日上,变得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