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演讲口才一定要很聪明吗?
我们都听过“1万小时定律”,一项能力,是不是只要练习1万个小时,就能练到极致了?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也就是说,你若想在某个领域工作,按照一天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你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但成为一个最勤奋、最刻苦、最努力的人,每天在角落里不停地学习,学满1万个小时,就真的能跻身最优秀的那一个行列吗?
显然,并不是。
极致不等于只是长时间的练习,也不等于只是重复的练习,只有运用正确方式练习并加以重复练习,才是真正有效的练习。
就像是演讲表达,是不是只要练习1万个小时,就能把演讲练到极致了?并非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提升演讲能力上一直学、一直练习,却还没有多大进步的原因。
方法没找对,即使你花十个、百个的1万小时,也无法练就非凡的演讲表达能力。
我们常说的训练方式分为两种,“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而我们大部分人总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地练习,常常陷入了无效训练当中。
所以今天,豆豆要给“新手”们一个建议,在通往“演讲高手”的路途中,我们要记住两个词:正确方法+刻意练习。
在语言能力上,有些人性格外向,天生就很爱讲话,也有些人不太喜欢表达,也不擅长表达。
一个不喜欢表达、不敢上台、被关注就会紧张放不开的人,如果必须要突破自己,应该怎么办?
豆豆想告诉你的是:用“刻意练习”的姿势来学习演讲。
关于刻意练习有四个步骤:1、确定目标;2、专注;3、反馈;4、跳出舒适圈。
一、确定目标
目标是一个人对所期望的事情有所成就的真正决心。
目标之于成功,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没有空气,任何人都无法生存;没有目标,任何人都不能成功。
如果一个人没有生活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学习没有目标,就如同航海没有灯塔,在茫茫大海中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学习演讲,除非你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即使你加倍努力,也不会有很大的进步。目标确定了才能够衡量最终的结果。
所以,来到豆瓜训练课堂的学员都知道,我们的当众讲话课程在第一讲中会让学员制定愿景和目标,以帮助自己更加清晰地向着目标努力。
那么如何定学习演讲的目标呢?——从大目标到小目标。
大目标:定总方向。
你觉得你学习演讲口才想要完成什么样的一个蜕变,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小目标:定阶段性提升的目标。
以时间划分目标,形成多个可行性更高的阶段性目标。
比如第一阶段突破演讲的紧张和基本功(专业),需要大量开口和突破,每天目标训练多少场,花多长时间,如何练习;
第二阶段突破演讲的表达逻辑,需要学习结构化表达并运用刻意练习;
第三阶段是突破讲话的素材和质量,需要提升内涵和丰富思维,需要大量读书和思考转化;
第四个阶段是突破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不管是酒宴祝词、开会发言、年终总结、竞聘演讲等等各种类型的主题演讲,还是临时的即兴演讲,都能自如表达,需要提升内功的同时增加技能……
每个阶段花多少时间去训练,给目标设定时间限制,如果没有时间限制,这个目标就会成为一句口号,起不到任何作用。
小目标再进行拆分、量化,像切蛋糕一样的切成许多小份,然后一口一口吃掉,每块小蛋糕吃完了,大蛋糕也就吃完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以这样的目标和标准来进行训练的话,你的进步会不会更快一些?高手都懂得下“笨功夫”。
二、专注
大部分人都是单核的,不像电脑CPU那样有四核、八核(可以并行处理4个、8个任务)。
人的大脑在做事情的时候一般所谓的专注就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只做一件事情,这叫专注。如果同时做2件(甚至更多)那就不叫专注了。
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厉害,可以尝试一个时间做多个任务,但往往是什么都做不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刷手机,觉得吃饭是最适合放松的时候,但长此以往,你的胃会告诉你,这不合适,因为不专心进食胃也会有损伤。
训练演讲也是如此,如果在练习演讲的时候,还在想着工作上待处理的事情,还在纠结家庭中、生活中的琐碎事情,这种拉扯式训练,意义不大。
因此,每一次训练必须专注,不能心不在焉!
该处理工作的时候,就专心处理工作;该整理家庭事务的时候,就专心处理家庭事务;该提升学习的时候,就全身心投入进去,这样提升才有效果。
你还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这是一项时间管理的方法,在这里分享给你:
首先,规划自己要完成的项目清单。将每项任务写在清单列表里。
接着,设定你的番茄钟也就是闹钟,时间25分钟。开始第一项任务,直到番茄钟响铃。停止工作,在列表里画上标记。
之后休息3到5分钟,活动、喝水、上厕所。又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任务。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把任务彻底划掉。
每四个番茄钟休息25分钟。记得:进行刻意练习的时候,你一定要远离一切可能让你分心的东西,比如说手机,游戏机等等。
三、反馈
当你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往往是没有办法保证百分之百一定是正确的,尤其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时候。因此,做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差。
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有人在你出现偏差时及时纠正你,及时修正到正确的轨道上去,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反馈,你可能就在重复地做一件错误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身边的人“点醒”一下我们。
足可见,一个恰到好处的反馈,可以给予及时且至关重要的信息。
良好的反馈有两种方法,第一,找老师。第二,自我监测。
比如学习演讲过程中,良好的老师能够在你错误的时候,给予你正确的指导,告诉你哪里需要调整,哪里还可以更好。
而自我监测是需要你去看到别人演讲,观察他们的状态,他们的表达,他们的呈现,是否有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同时看到他人的一些问题,不是让你去批判和指责,而是投射到自己身上,看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问题,从而更深入地去了解自己。
四、跳出舒适区
诺尔蒂奇在《行为改变理论》中讲到:
“舒适区”是你得心应手,完全熟悉的区域;
“学习区”充满了新颖的事物,你可以不断拓展去学习的区域;
“压力区”是倍感压力,裹足不前,容易使自己放弃的区域。
而心理学研究认为:只有在学习区的时候,才能够进步。所以最理想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呆在学习区里。
假如一件事你闭着眼睛都能做,那这件事情对于你自身的能力是没有任何成长上的帮助的。
只有你在自己下意识能力之外进行加把劲的努力,这样的行为才会对你自身能力成长有正向的帮助。
所以,如果你愿意去挑战一些以前不敢去做的事情,你就会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勇气。
演讲,就是必须跳出舒适区进行训练。什么不敢,什么不会,就去挑战什么。
待在“学习区”保持刻意练习,才是你的明智选择!
如果您喜欢大脑帮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