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茶花女》到诺奖热门,法语文学为何如此迷人?


说起法语文学,你会想到什么?


是雨果笔下内心柔软高尚的钟楼怪人,波伏娃与萨特存在主义的爱情实验,杜拉斯小说里直白的欲望书写,侯麦咒语一般绵密的电影台词,还是身在外省乡村却一心向往巴黎的包法利夫人?


法国导演侯麦电影剧照


法语文学的特质似乎离不开浪漫、优雅、富于哲理……这些形容词。


事实上,法语文学很早就打动了我们。国最早一本翻译小说就是法语名著《茶花女》,当时严复写诗说:“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中国的男孩子看完都要断肠。


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同时,法语文学也深受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罗曼·罗兰、加缪、萨特、勒·克莱齐奥……至今已有十几位以法语写作获得诺奖的文学家。


法语文学为何如此迷人?


这或许与法语写作的文学态度有关。


弗吉尼亚大学法语教授约翰·D.莱昂斯在《法语文学》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杜·贝莱特别提倡一种观点——模仿主义,即法国作家应该有法国史诗、法国抒情诗等等,而非仅仅引进其他国家的作品……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法国在面对主导全球模式的其他一切文化(如好莱坞)时,努力保持自己身份的早期体现。”


不仅如此,法语文学的先锋之处,还表现在其较早的女性文学觉醒上。


我们知道,从法国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法国女性主义”,就是世界妇女运动的第一声。虽然仅仅几年后,那位发表《女权与女性公民权宣言》的女政治家就被送上断头台。




今天,译林君将跟随莱昂斯教授的脚步,从《法语文学》一书中梳理出一些有关女性文学的代表片段,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法语文学。



中世纪法国的“罗曼史”


最初,小说(roman)仅仅是对应拉丁语的一种指称古法语的方式,但是到了12世纪晚期,它开始指称一种故事类型,在这类故事中,孤胆英雄通过考验提升美德和自我认知,也是在这类故事中,对女性的爱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在罗曼史传统中,女性被尊敬地描绘,并被给予极大的尊重,女性在其中的地位是罗曼史对最经典的范式引人注目的创新之一。



“文艺复兴”后


沙龙与文学女性的崛起


“沙龙”一词本用来形容17世纪女性接待客人的私人会议场所,意思是床和附近墙壁之间的狭窄空间,客人可以站在或坐在那里与女主人交谈,而女主人仍然是躺着的。


有两个这样的沙龙脱颖而出:朗布依埃侯爵夫人的蓝色房间和马德莱娜·斯屈代里的星期六。



这些有教养的女性控制着她们邀请杰出男女嘉宾的空间,使沙龙成为以女性为中心的谈话场所,与男性作家可能单独见面的酒馆形成鲜明的区别。


在这种环境下提倡的价值观包括免于包办婚姻和男女之间的友谊。



17世纪的独立女性克莱芙王妃


玛丽·马德莱娜·德·拉法耶特夫人的短篇小说《克莱芙王妃》(1678年匿名出版)通常被誉为最早的“心理小说”或“分析小说”之一,背景是上个世纪的瓦卢瓦宫廷。


拉法耶特夫人


主人公是一位无辜的年轻女子,她十六岁时随守寡的母亲来到巴黎并成为德·克莱芙亲王的妻子。


她从母亲那里得到了关于她即将进入的世界的三条基本指令,其中第三条是对一个女人来说,幸福就是爱她的丈夫并得到他的爱


但事与愿违,王妃爱上了别人。她私下里向丈夫承认,同时对那个男人的名字保密,并承诺永远不会不忠——这一表白是小说出版时最令人震惊和最具争议的方面之一。


直到亲王死去,她也没有再婚,就像下定了英雄般的决心。


《克莱芙王妃》电影剧照


对17世纪的女权主义者来说,一个女人决定独立,不再婚,并形成自己的行为理想,这至少和一个男性军事英雄的故事一样有趣。


从母亲的教训开始,幸福的婚姻是女人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然而王妃以一个截然不同的成就终其一生。



18世纪


对男女不平等社会地位的质疑


皮埃尔·肖代洛·德·拉克洛的书信体小说《危险的关系》是18世纪最持久的文学成就之一,一炮打响且具有持续广泛的吸引力(至少被改编成四部电影)。


尽管主人公瓦尔蒙和梅尔特伊认为自己完全摆脱了宗教和道德的束缚,但他们需要修正外在表现以按照他们阶层的道德标准行事,而这套道德标准对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


《危险关系》剧照


对瓦尔蒙来说,作为一个风流的男性,一个成功的女性捕手的公众声誉是自豪的源泉,对他几乎没有负面影响。


但对梅尔特伊而言,情况大不相同。她需要不动声色地引诱,并且总是处在这样的境遇中:需要保持其作为一个虔诚的年轻寡妇的公众声誉。即使是她勾引的男人也必须不能让后者明白是她勾引了他们,而是必须相信是他们引诱了她。


因此,社会赋予男女的不平等地位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与对腐败和游手好闲的贵族的描绘一起,代表了那个时代对社会习俗和教育的质疑



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以后


身份认同的焦虑


杜拉斯公爵夫人的短篇小说《欧丽卡》(1823),它既与奥兰普·德古热的反奴隶制及支持女性的作品有关,也与当今的女权主义和对非欧洲文化的兴趣有关。


欧丽卡,是启蒙运动和一场不完全的大革命创造出来的怪物。


故事讲述一名塞内加尔孤儿来到法国的故事,主人公欧丽卡两岁时被一位善良的殖民地总督收买为奴隶,并交给了他的姑妈,后者把她当成心爱的孩子抚养成人。


欧丽卡过着幸福的生活,并接受了“完美的教育”,学习英语、意大利语、绘画,阅读最优秀的作家的作品。她知道自己是个“黑鬼”,但一点儿也不认为这是个缺点。每个人都觉得她迷人、优雅、美丽。



对欧丽卡而言一切都很美好,直到有一天,她无意中听到她慷慨的赞助人和一位朋友的对话:“为了让她开心,我愿意做任何事,但当我想到她的处境时,我觉得毫无希望。


从那时起,欧丽卡意识到她的种族使她无法在一个只有婚姻才能赋予地位、尊严和体面关系的社会里结婚。


除了修道院,她在任何地方都格格不入,既不适于旧法国的、她在其中被抚养成人的白人贵族秩序,也不适于她的祖国塞内加尔,也不适于被认为是平等的民主社会。






其实,仅仅从女性文学这一个切面,我们也能看出,“天性”“阶级”“人权”“平等”“自由”“抗争”等这些词汇是法语文学中常见的主题。


作者:【美国】约翰·D.莱昂斯

译者:宋旸

定价:39.00元

出版年月:2021年2月

ISBN: 9787544785037


千年以来,一代代创作者们用法语构建起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旧制度到大革命,从近代到现代,法语文学的关注点与创作模式随着时间发展变化,深刻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此外,从法国到欧洲,再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用法语写作,使法语文学的内涵得以不断拓展。


牛津通识读本第101种图书《法语文学》以时间为线索,兼顾空间上的演变,展示了语言、文学与历史相互勾连的独特魅力。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成富作序推荐。


©黑盐巴君


这部《法语文学》短小精悍,从中世纪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直至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勒·克莱齐奥,几乎无所不包,区区几万字,生动地表现了法语文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和思考空间。

——刘成富


本期编辑:大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