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好,总念西关城!”下一站,西关

青年君 广州青年
2024-09-01

“如今行走在荔湾,我们能脚下麻石路,抬头青砖房,一旁潮流店,耳边粤曲扬。” 近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读懂广州”系列分论坛顺利举办。其中,在“岭南文化与千年商都”研讨会上,广州市荔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明曦口中的西关,处处焕发着新机。



荔湾,俗称“西关”。这里历史积淀深厚,广府文化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地和广州千年商都发祥地。“广州好,总念西关城。古巷花窗麻石径,铲刀补镬旧时声。谁不起乡情?”
“西关人,一向都系好重视我们传统的文化。”提起广府文化在西关的发展与传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黄俊英不禁感慨地说,“西关是广府文化的重要基地,既是曲艺之乡,又是粤剧之乡,有浓厚粤语文化的底蕴,西关的广府文化源远流长。”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黄俊英接受广青融媒记者采访



在西关的大街小巷中,你能在这里发现各种各样的广府文化元素,它们各种广府文化在这里兼容与融汇,让广府文化的血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焕发出新光彩。



在此前的《下一站,东山口》中,我们看到潮流与传统聚集的社区东山口,这一期,我们一起深入西关,了解广府文化,去触摸西关的渊源脉络。



走进西关传统建筑

感受时光沉淀的老广州风情


旧时的西关是广州繁华的商业区,许多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们居住在那里,即“西关小姐”。这些富商的千金小姐一般就居住在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主要集中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一带。其以平面布局、立面处理,建筑设计和细部装饰极富岭南韵味与风采而扬名中外,成为岭南建筑宝库中的一件瑰宝。




俗称“三件头”的三重门,可以说是西关大屋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三重门分别为:屏风、趟栊、大门,既通风又防盗,体现了老西关人的智慧。



满洲窗也是西关大屋最富特色的标志,窗格用众多五光十色的玻璃镶嵌而成,典雅秀丽,工序十分复杂繁琐。




罗马柱、铁艺装饰、古典山花等西方建筑线脚,搭配西关传统的趟栊门三件套、满洲彩色玻璃窗,历史上著名的“西学东渐”在这里找到鲜活的例证。




西关的文化曾经代表着广州的文化潮流。那么西关大屋,则是西关建筑文化的精髓,也是岭南民居建筑的珍品。


广州既为千年古都,亦为文化名城,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文教鼎盛。几百年来产生的“网红打卡点”,难以数尽,这都有赖于一代一代的广府人,不断求新求变,层出不穷地创造出大批文化珍宝和非遗文化,如“岭南三秀”(岭南画派、广东音乐、粤剧)、饼印、西关小吃、粤菜、醒狮、广彩、广绣、岭南园林等等。


走进西关非遗

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0年8月22日,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在永庆坊开街,广州饼印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余兆基将余同号饼印搬至永庆坊。从西关出发,饼印远销海外,让传统的广府文化在全球市场中乘风破浪。



余同号创立于1865年,是广州目前唯一的手工饼印作坊,现今经营的是第五代传承人余兆基,余同号曾为不少餐饮老字号制作饼印,特别是每逢中秋节,一枚手工饼印,总能勾起人们对往昔岁月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中秋节大家都知道要团圆,很多海外华侨非常思念家乡的月饼,想自己用手工饼印做月饼来应节,吃起来更有感情。”余师傅介绍,这些年来,余同号也接过很多海外华侨的饼印订单。在海外华侨眼里,月饼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乡愁的表达。





非遗传承继承的不仅是技艺,还包括浓厚的情感与高尚的精神。余师傅小时候跟爷爷学习技艺,到后来独立经营,制作饼印已足足48年,从少年到暮年,一件事一辈子,坚持匠心。


“饼印中的每个图案都有不同的寓意,祝寿有祝寿的印、求子有求子的饼印,人人都想求个‘好意头'”。余兆基表示,每个手工饼印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





但是在大量机器制造和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下,如今越来越多的手工艺品行业逐渐式微,很多传统技艺濒临失传。“我做饼印有一种使命感,不想在自己手上失传。”对于推广饼印传统文化,余兆基做出了很多努力,师徒教学、开培训班、让饼印文化进校园等等。


为什么选择在永庆坊开店?余师傅说,“国家和广州对传统手艺传承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政府将手工艺人集中在永庆坊,这里是4A级景区,重视传统文化,文化氛围比较浓厚,人流量多,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并喜欢上广府文化。”



“不想传统技艺在我手上失传。”无独有偶,广州非遗西关水菱角技艺传承人伍文辉也说出了这句话。三角尖尖的小粉团、油香四溢的猪油渣、鲜香的虾米和冬菇、脆口咸香的“萝卜润”……这就是老西关人非常熟悉的水菱角。



水菱角曾经是西关人喜庆时会吃的食品,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据伍文辉介绍,“其实水菱角和濑粉是两兄弟,只是濑制的方法和吃起来的口感不同,水菱角会比较Q弹,濑粉口感更加软绵。”



水菱角在一代代传承过程中,也在不断创新。伍文辉在保留传统米浆的基础上,增加了适应年轻人口味的上汤做法,使用猪骨汤底、虾子汤底,探索食材搭配,甚至推出了黑椒口味的水菱角,不断推陈出新。



伍文辉表示,将水菱角推广和传承下去是我的一个目标和心愿,希望更多人通过西关水菱角来了解广府文化和传统习俗。”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西关,伍师傅给出的答案是兼容


“兼容就是指无论做生意也好,生活、学习也好,西关都是一个很兼容的地方,不会因为你是外地人而排挤你。无论是传统的艇仔粥还是麻辣烫,只要好吃,有性价比,都能在西关这个地方生存下去。”




正如伍师傅所说,西关美食丰富多样,从传承创新的老字号,到眼花缭乱的早茶点心,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地方佳肴,来西关品尝美食总有一款惊艳你的味蕾。





这也看出广府文化是非常开放的,各种的文化都能在西关碰撞、吸收、融合、生根发芽,进一步丰富了广府文化。



走进永庆坊

探寻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样本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作为广州第一个旧城微改造项目,恩宁路“永庆大街”在微改造后变身“永庆坊”。如今的永庆坊,大片骑楼建筑群受到保护。


文创商店、咖啡店、手工艺品店、餐厅等时下年轻人喜爱的元素融入进来,青砖瓦房、琉璃彩窗交相辉映,粤剧曲艺、广彩、广绣等传统工艺与活字印刷文创产品等相得益彰。


曾经沉寂的历史文化街区真正“活”了起来,潮流和传统的融合让永庆坊人气越来越旺,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昔日沉寂的老街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建筑的修缮、传统文化的焕新、多种新业态的引入和艺文高地的打造,永庆坊在文化传承与生活延续中注入活力,一个“来广州必打卡之地”,涂鸦墙、钟书阁、月亮桥、粤剧博物馆、非遗街区、恩宁雪糕行、西关风情的老店以及潮酷的新店,汇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永庆坊。


来源:文旅荔湾

原来位于恩宁路的老金声电影院,是广州第一家有“冷气”的影院。在那个年代,去电影院看电影,是老广们最喜欢的娱乐消遣方式之一,它承载着无数广州市民的情怀和记忆。随着老式电影院的式微,如今,这里已经改造成为引出了吸引不少年轻人的现场livehouse,更加时尚前卫,更符合潮流趋势。


图源:MAOLivehouse


走在西关古街巷里,一边是骑楼下的凉茶铺、饮品店、美食街,一边是西关大屋、历史建筑与非遗文化,就这样,西关在传统与现代变迁中的交融与碰撞中动静相宜,保留了广府文化的印记,呈现出迷人的“烟火百态”。





编辑 | 青年君原创 | 广州青年(ID:gz_gqt)鸣谢 | 广州荔湾发布、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编导 | 钟洁莹记者 | 黄慧敏摄影 | 梁汉深
合作、投稿 | gzqntg@163.com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



近期热文回顾


1、华工女孩视频火出圈!网友:看不够根本看不够

2、为什么全网都在笑我们家子涵

3、86年,不忘南京!今天,国家公祭日,吾辈自强!

点亮,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州青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