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 改进建筑60秒 | 肖泽恒,张铮,裴灵婧,张宛馨, 贾姗,赵一平,魏薇,谢光源 | 前往不同方向的8个建筑青年
肖泽恒,张铮,裴灵婧,张宛馨,
贾姗,赵一平,魏薇,谢光源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学生
XIAO Zeheng, ZHANG Zheng, PEI Lingjing, ZHANG Wanxin,
JIA Shan, ZHAO Yiping, WEI Wei, XIE Guangyuan
Student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一年多前,有8位青年来到江西农村,完成了一项民居改造项目,为水源地村落的社区复兴出了一份力。而今,他们各自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谢光源:我觉得,建筑和摄影都是光的艺术。我尝试通过镜头去解读一个建筑、一个街区,甚至一座城市。而好的照片应该传达出真实的空间感受和场所气质。
魏薇:我觉得,工业遗迹就好比是城市记忆的载体,而改造再利用可以续写这段记忆,为城市发展而“不断片”提供可能性。
赵一平:我希望,建筑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给人们带来更宜居的环境与更美好的明天。所以,我跟小伙伴们一起,在搭建一个绿色、生态的小房子。
贾姗:我发现,新的大数据环境正在给传统城市规划带来深刻的变革,定量城市分析与先进的可视化技术,与传统的规划方法论结合,能促使我们的规划走向理性和科学。
张宛馨:我发现,好的建筑可以与人对话,与环境对话。所以我喜欢去观察建筑与周边环境呈现出的整体风貌,以及如何影响当地人的生活。
裴灵婧:我认为,建筑和服装也可以产生共鸣。他们都包含着对结构、材质、工艺和美学的思考,它们参与人类生活的每分每秒,并悄然地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模式。
肖泽恒:我猜想,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数字化设计可以定制每个人专属的产品,而数字化制造可以将它加工实现出来。建筑师,可以成为设计和制造的整合者。这也是我正在做的事情。
张铮:我认为,周围的一切不是既定完好的样式和原型,都是可以去颠覆的废墟。这个世界生机勃勃,充满可能性,把建筑曾经给我们的能量带给孩子们,他们能够去预见、创造想象中的未来。
8位青年当初改建的客家老屋,已经拥有了比原有设定更丰富的价值。而在改进建筑的过程中,青年群体裂变、自演化,也演化出各种想象之外的可能性。□
全文刊载于《世界建筑》201703期P170。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952yawsm&width=500&height=375&auto=0
>>>>推荐阅读 | WA | 改进建筑60秒 | 崔光海 | 文化遗产为我们的设计带来更多启发
点击页面下方“阅读原文”购买2017/03期《世界建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