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WA | 新挪威建筑:进程与困惑 | 关于挪威的观察 | 张利

2017-06-22 201706期 世界建筑

关于挪威的观察

Observations from Norway


张利/ZHANG Li


从某种程度上说,挪威是一个从话语权力的“边缘”扰动“中心”的成功例子,虽然挪威本身在产生这种扰动的进程中也不停地面临新的困惑。


二战以后,至少在西方,未被德国占领的、拥有着“特殊关系”的美英两国一度是事实上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结构的制定者,英语体系的文化中心地位随之而成。丘吉尔在其1946年的富尔顿演说中,曾经不无优越感地提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和平的年代,必须在思想的坚定、追求的执着以及决策的简明三项原则的指导与约束下行事,就像我们在战争时代所做的一样。我们必须,我相信我们也会证明,我们是配得上这些苛刻要求的。”后工业时代初期,英语体系所占据的中心地位被国际教育和因特网进一步放大。即使是同处西方的西部欧洲,也不自觉地被加上了种种边缘化的“特色”标签,如拉丁语系地区的历史、日尔曼语系地区的技术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自然。


恐怕没有人是愿意永远处在边缘的。近日人们开始惊呼盎格鲁——美利坚时代的败象(这多半缘于众所周知的近期美英国内的政治乱象)。可早在此前很久,一度被列在“边缘”的欧洲国家就开始了对“中心”进行的创造性扰动和替代:首先是战后的荷兰,随后是世纪之交的西班牙与瑞士,再后来是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


作为全球最北部的国家,挪威是与世无争的朴素自然主义的代表。然而随着上世纪中期北海油田的发现,挪威的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其文化影响力也不再满足于“北方自然”这种角色定义。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的最初10年,挪威向世界推出了一种基于高福利与平权主义的模式样板——在社会学上呈现为“挪威式”体系,在建筑学上呈现为以斯内赫塔建筑事务所作品为代表的集成化城市开放空间——以此积极参与未来人类社会的想象与定义,对原来的“中心”地区形成一种逆向的辐射。然而,这本应是一路高歌的进程在进入本世纪的第二个10年后却遇到了不小的挑战:石油经济的萎缩所导致的资源局限、内部的原生恐袭和外部的移民涌入所导致的社会裂痕。


本期专辑所收录的,正是挪威建筑在这样的困惑面前所进行的继续其进程的努力。从营造文明社会的角度而言,这些实例不外乎参与建造3种新的家园:新的物质家园、新的精神家园、新的伦理家园。


新的物质家园关注的是围绕居住和服务形成可持续的社区,这是后工业时代以来挪威建筑的强项。卑尔根的格内维索恩学生住宅以类型学的方式研讨中高密度下的社区向心力,特隆赫姆的圣奥拉夫医院关注以对人体本身的再理解来指导新的医疗空间的构建,同样位于特隆赫姆的斯瓦特拉蒙实验住宅把对全建筑寿命周期内能耗降低的探讨发挥到了极致——除了常规的种种技术外甚至使用了人工对机器的反向替代,奥斯陆的斯迈斯特回收中心则采用了另一条可持续性实践的路径——运用对已知技术的集成接近实现全寿命周期内碳排放量的中和。


新的精神家园关注的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头脑的塑造,特别是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塑造。在这方面的3个来自奥斯陆的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来自早年奥斯陆歌剧院的那种无处不在的公共空间和无约束社交环境在各种新建设施中的再现。富鲁赛特图书馆与活动中心是一个典型的在传统的单功能空间中混杂社会性功能空间的实例,而其统合厨房、俱乐部、剧场、咖啡与阅览室的关键工具是人体尺度;费斯迪卡廉学校利用新建部分与旧厂房之间的偶然性对话打消学校建筑的规制感,实现对自发的公共性的引入;瑟伦加海浴场则是一个非常“挪威化”的作品,通畅的水平性、可达性与消失的边界共同勾勒出无差异的社区融合理想。


新的伦理家园表达的是对具备一定争议的全球性社会问题的价值观判定,出于这一特性,这类建筑永远不可能仅从纯建筑的逻辑进行评论。


于特岛青年营地重建项目的背后是令当代挪威乃至世界为之痛心的原发性恐袭事件,创下了单一罪犯枪杀无辜生命数量的可耻纪录。而这一项目过程中的社会争议与每一个具体设计决策的进退两难也恰切地反应了挪威社会在这一事件冲击下的不可避免的焦虑与彷徨。以遇难学生家长意见为主导而完成的这一建筑,最终选择了以正常的使用和继续的教育来纪念这一事件的方式,除“守安堂”的双层嵌套设计外,几乎没有任何象征性或戏剧性的语汇来把空间故事化。可以明确的是,它比很多我们熟知的以“救世主”方式出现的获奖建筑更加远离伪善,它所做的是对社会融合的推进而不是对社会伤痛的消费。遗憾的是,在以“拥有之后”(After Belonging)为题的2016年奥斯陆建筑三年展中,西班牙策展团队对这一作品选择了忽略——可能他们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痛楚更感兴趣吧。


因为没有于特岛惨案所导致的巨大社会创伤与争议,另外两个新的伦理家园的项目可以轻松地选择更容易被传播的立场,而不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哈尔登监狱所探讨的服刑罪犯的惩罚感与幸福感的平衡显然蕴含了大量的(如果不是过量的)乐观主义; 而In Transit工作营的“成长的托堰”则是把大部分西欧建筑院校内的热门专题——难民住区带到了实际环境的研讨中,因为尚未实现,所以是有待检验的。


特别感谢挪威驻华使馆郝月(Carolina Harrysson)女士,是她的帮助使本期专辑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世界建筑


中英全文刊载于《世界建筑》201706期P8-9。转载请注明出处。



简讯

  06


篇首

  08 张利

    关于挪威的观察

新挪威建筑:进程与困惑

  10 汉斯·斯科特,英格里德·赫尔辛·阿尔莫斯

    行动与反抗——挪威建筑师的成就

  18 哈尔沃·魏德·埃勒夫森,米尔扎·穆叶齐诺维奇

    人民的建筑?

  24 埃利·斯托亚

    建筑的使命——建筑在挪威弱势居民住房上的潜在作用

  30 翁妮·艾克奥格

    挪威——建筑中的通用设计


  36 3RW建筑事务所

    格内维索恩学生住宅,卑尔根,挪威


  42 Nordic建筑事务所,RATIO建筑师事务所

    圣奥拉夫医院,特隆赫姆,挪威

  50 HLM建筑事务所

    哈尔登监狱,哈尔登,挪威

  56 布拉克斯塔·哈夫纳建筑事务所

    于特岛青年营地重建,于特岛,挪威


  64 Rodeo建筑师事务所

    富鲁塞特图书馆和活动中心,奥斯陆,挪威

  70 GASA事务所 

    费斯迪卡廉学校,奥斯陆,挪威

  76 LPO建筑事务所,克里斯汀·京森斯·特内斯图思

    瑟伦加海浴场,奥斯陆,挪威


  82 隆格瓦建筑事务所

    斯迈斯特回收中心,奥斯陆,挪威

  88 Nøysom建筑事务所

    斯瓦特拉蒙实验住宅,特隆赫姆,挪威

  95 In Transit工作营

    In Transit 工作营“成长的托堰”,奥斯陆,挪威

建筑设计

  100 连菲,向立群,邹广天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的设计整合力——UC创新中心与圣爱德华大学学生公寓比较分析

  103 王军,张婧

    唐风古韵,历久弥新——西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创作解读

建筑评论

  108 范路,朱锫

    公共性的心灵景观——关于2017柏林Aedes朱锫建筑个展的对谈

  111 莫森·莫斯塔法维

    论朱锫建筑的心灵景观

  113 周榕

    会心

访谈

  116 辛梦瑶

    伊东丰雄采访——寻径“曲水流思”


改进建筑60秒

  120 郝月,毕月


读书

  121


本期作者

  122


工程实录

  124 李少锋,陈苏琳

    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江苏,中国


封面摄影:埃斯彭·格伦利

封底摄影:胡曦阳


本期责编:王欣欣


点击页面下方“阅读原文”购买2017/06期《世界建筑》杂志



本期微信编辑:路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