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开手,生命自会带我们去到最合适的位置

涵予大朋友 归心之旅 2022-03-16

生活




1.


Als是我上一家公司的同事,离职后一直有联系,但上次见面已是两年前了。我们约在运河公园见面,沿着运河边走走停停,吹着微风,吃着“沈大成”的青团,还挺舒服。


七年前我告别职场,离开时还没想好之后做什么,更没想过再也不回互联网公司上班。而Als一直在视频行业各公司辗转、晋升,如今,似乎到了一个疲惫期。她说职场是反女性本能的,尤其网络公司,要求你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得对各类数据敏感,得无时无刻调动自己处在高昂的工作状态,得有能力说服同事和领导支持自己的想法,得能够在凌晨两点接到邮件及时回复。总之一个字,累。


她感慨虽然在大公司薪资很不错,看上去有资源有地位,但“合作伙伴看重的只是你的平台,离开了平台自己什么都不是。职场中人,不过是一个个拿时间换钱的螺丝钉”。还有四年就40岁了,“而互联网公司吃的是青春饭,是年轻人的天下”,她计划40岁就离开职场,做点更有掌控性的事,但也不创业,创业太累。所以期待现在能够分析和规划出四年后能做什么,从现在就开始为之做准备。可是又实在想不出到底要做什么,买了几套职业测评问卷做来做去,却也没有特别的指导性。为此她挺苦恼。


她好奇我当年为什么说走就走了,是怎么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的,她说很羡慕我的生活状态,虽然没有在职场赚得多,但至少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摊事业,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而且做得挺好。


我笑,这个小小的公号,真的算不上什么事业,更别说做得多好。和那些真正的创业者比,我都从来没觉得自己在创业,就是做着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且也从来没有规划过,是很偶然地走到了这条路上。做公号和我之前的职业背景其实差异蛮大的,至于做到今天,的确是兴趣使然。


2.


回想了一下职业历程,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基本上一直在传媒行业。某个角度上,我大概是有点特立独行的,从来没参加过招聘会,只从自己兴趣出发,想进哪个公司,直接就去找人家了。好像在我的兴趣系统里,一直很喜欢探究关于生命的议题,但这件事多年来我并不知道如何将它与工作挂钩,所以找工作就按照次之的兴趣,聚焦在人文艺术和传媒领域。


最初在华谊兄弟影视集团的经纪公司工作过半年,那时候天天和一线明星在一起工作,也见到了顶级明星和导演、制片人。但因为工作内容总是要与娱乐记者打交道,刚刚毕业还是很书生气,半年后觉得实在太无聊,就去了《鲁豫有约》。


之前从未接触过电视制作,完全从0开始。进节目组实习了不到三个月,就和主编报选题,想做一期节目。第一期嘉宾是丁大卫,万里迢迢去到中国偏远山村支教的美国人,崔永元曾经邀请他上过《实话实说》,当时特别轰动。因为大学看到过他的故事,感动得掉泪,那时生出一个念头,如果以后能够采访他就好了。这个愿望在《鲁豫有约》真的实现了!带着摄像师飞去甘肃东乡,非常艰难地完成了录制和采访,记得回来后发现很多素材都不好用,只好和主编说,那我自费再去一次。两趟回来,最终才勉强做好了访谈节目需要的短片。再后来完成棚拍,半生不熟地摸索剪辑,最后节目还能在凤凰卫视播出,想想也是奇迹。

《鲁豫有约》之《东乡有个丁大卫》


讲到丁大卫,我其实是想说,采访他时我并不那么清晰,而是过了几年才真正明白,他所做的在周围人看来那么不可思议和无法理解的选择与决定——哪里偏僻去哪里,哪里落后去哪里——完全是因为他的信仰。作为虔诚的基督徒,他和妻子把整个生命都投入在他们自己心中“为神服务”的道路。记得当时他的妻子还跟我分享她对《圣经》的领悟,不过当时我真的不太能理解。只是这个层面无法在电视节目上公开讲。


电视节目要求收视率,就得有有趣好玩的人物故事,但我总想捕捉一点有深度的东西,而那个部分是不太”轻松有趣“的,于是后来离开了节目组。


后来被朋友邀请去了“土豆网”,当年视频行业的老大。刚去没多久,也忘了什么原因,就负责起了公司最大的项目“土豆映像节”的项目推介会,对接原创影视团队和国内各大电影公司。工作进展的挺顺畅,再后来土豆和优酷合并,又到了优酷大本营。本来这条职业道路可以很顺利地走下去,但后来的工作内容每天要分析各种数据,分析哪种视频最能带来流量,而这些工作内容在当时的我看来索然无味,相当无聊。我理解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要生存当然要依靠大量娱乐、游戏、影视剧,这无可厚非,只是我对那些实在提不起精神,加上那一两年已经开始对身心灵的内容有很多接触,于是毅然辞职。辞职后要做什么,也没想。


这期间接到很多朋友的邀约,一位工作上认识的合作伙伴邀我去他新任职的电影基金会工作。工作内容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太好了,就是找有潜力的影视项目,把每年上亿的电影基金投资出去。可惜我那时笨头笨脑,一口回绝,觉得要在生命探索方面深入一下。那位朋友后来自己做电影,有一部很有名气,叫《西虹市首富》。


做公号完全是因为大学好友的建议。我那时也不知道微信公号是什么,只是觉得可以分享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倒是不错,就在2013年下半年注册了“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注:去年改名为「Now 归心之旅」),有空就发一下。当时是微信公号的成长期,很快粉丝越来越多,我才从2015年初正式投入在上面。真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成了六年来的主业。


2015年的排版


3.


回顾过往的工作经历,没有什么精彩和成功,唯一贯穿的主线就是我是否对它感兴趣,以及这件事于我来说是否有意义。每每更换跑道,都是我觉得这件事缺乏意义的时候。不过我现在认为这个想法其实是执着,是分别心。


春节时和一位朋友聊天,提到各自的工作历程。他从一家高校的管理层离开去创业,不喜欢体制内的工作状态,也受克里希那穆提的影响颇深,想创作点东西出来。他说我们都是不务实的人,过于文人浪漫。或许是吧。


刚来北京的时候曾去央视《心理访谈》实习,那时候我以为心理学能满足我的兴趣,但是当我参与了几期节目录制后,马上知道那些知识和方法不是我在寻找的东西。在和一些作家、艺术家,甚至一些传统文化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也有些失落。他们很知名,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资源,可是他们讲的内容,还是打动不了我,总觉得他们的知识范畴无法覆盖我希望了解的生命层面。


但也有非常打动我的艺术家,就好像戏剧家赖声川先生,蒋勋先生。赖导的戏让我觉得好看,因为戏里面写出了宽广温厚的人性,戏剧冲突之下有一颗慈悲心。而不是一般先锋戏剧或者戏剧艺术,仅仅用冲突来表达人性的纠结、灰暗或人世的苦。而蒋勋先生的美学,不是艺术理论的美学,而是生命丰富的美,是人心的温暖与谦和,是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和熨帖。

赖声川导演


我后来才明白,原来我一直在找生命的智慧。我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和生命的智慧探索挂钩。在曾经所在的各个工作领域,我没有得到,于是,我来到了现在的位置。在这里,我可以自由关注生命本身,而且幸运的是,做公号、写文章、做访谈,以及后面做身心健康类的课程,运营养生乐活全面健康类目的电商和产品,这些事情还能养活我和一个小团队,真的是挺感恩的一件事。虽然事情并没有做得多成功,多完善,但是我觉得方向很明确,只是需要时间和耐性一点点去完善,提升自己,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服务。这让我觉得很安心。虽然从没有过任何规划,但来到了最适合的位置。


4.


Als希望找到未来四年后想要做的事,从现在开始规划、准备。我和她说,“未来是规划不了的,没办法靠脑袋分析出来,否则,你早都想到了”。看上去我们是在选择一份工作,其实我们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背后影响和决定我们行动的,是各自的生命观。如果只是把工作当成是谋生的方式,那简简单单地做事,干一行爱一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似乎也就平淡稳定地走下去了。如果实在不喜欢,很想探索出自己感兴趣和渴望的事情,那就要敢于放手,敢于冒险。一味关注结果会不会好,这只会增加恐惧感。如果能做到不管结果好不好,我们都可以接受,那事情就简单多了。


迪帕克博士曾经说,生活是很简单的事,为何我们把它弄得那么复杂?这句话越品越有滋味。原来我们一直在做的事竟是不断往背包里塞东西,结果肩膀越来越沉,还舍不得丢掉。如果有一种“视死如归”的心境,发生什么我都可以面对,都能接受,随时可以像“生命的流浪者”一般轻快自在,以这种心态生活,事情会简单许多。


当然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理想状态。哪怕是每次出门旅行,心里想着背一个背包潇潇洒洒说走就走,最后还是塞满行李箱才能出门。说大话总是很容易,真正活出来不那么容易。这也正是修行本身吧。


说回最好的位置。我觉得并不存在一个固定有形的最好的(职业)位置,最好的位置就是此刻你安心。虽然很多人讲自己的天命是做这个或那个,但我不太认同这样的理论。职业不过是社会化阶段中的现象,哪有人生下来就应该做什么工作。这岂非太局限了。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都有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我们做的职业一定或多或少是吻合自己的擅长和特质的,否则内在会驱动我们做出改变,这个都不用多想。


我觉得人最大的天命是找回我们真正的本质,从局限化的头脑、背景和各种制约中跳出来,找到自己真正是谁。能够活出内在毫无冲突,内外和谐,亦和万物和谐。接受自己肉身的样子、一生的起伏,心甘情愿,不纠结,不顾虑,甚至不渴盼。若能活出这样的心境,每一刻,每一处,都是最好的位置。


至于工作,它既是谋生的方式,也是服务的管道。各人有各人的服务方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尽自己本分,踏实诚恳,完成分内之事,养活自己,也利益他人。我们并不需要借助工作去证明自己多牛多能干,因而就可以更加自由和放松一点去选择想做的事。这个时代的我们是否对“事业”过于看重了呢?或是对经济的安全感要求太高了?也许后者是更重要的原因。不过安全感总是和期待绑在一起,当自我期待低一点,看清种种自我设限的框框的假象,每个人内心都有充足的安全感。


放开手,学着迎接未知,放掉规划,不去掌控未来,听上去有点可怕,但当我们踏足进去,反而会走上意想不到的开阔之地。当我们不再试图控制生命的进程,我们的心就安顿下来了。而心安之时,所在的位置自会长成最合适的位置。或者这样讲也成立,当我们心安之时,生命会带我们去到最合适的位置。



~ end ~



 


作者:张涵予

公众号「Now归心之旅」(原名: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创办人,公号内容专注于身心健康、心灵觉醒、生命教育层面。曾就职于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优酷土豆媒体集团,现为自媒体人,独立采访人,探访和倾听生命探索者们的声音。愿公号「Now归心之旅」成为一座桥梁,传递生命之爱与智慧,帮助大家活出身心愉悦与健康。



相关阅读


您或许还想看和这个主题相关的内容




归心良品


「归心良品」有赞商城新改版

继续与您分享我们严选的净化身心好物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进入





Now 归心之旅

万物是心的投影

从心出发

活在此时此地


专访 · 转载 · 产品合作:晓溪(微信:xiaoxi36677)扫码关注我们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归心良品—严选”净化身心的好物“

点「在看」,分享爱与智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