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楚尘文化:诗歌原野上的“孤独”守望者

2015-06-12 张竞艳 出版人杂志

点击上方“出版人杂志”关注我们



“楚尘文化热爱诗歌,那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能把人们带到最本源的阅读享受。”当看到这句话时,你无需质疑它的炽热和真诚。如果没有那份对诗歌的热爱,就不会有十年磨一剑的《新陆诗丛》问世,或许也不会有今天的北京楚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如今,楚尘文化的出版方向已涉及文学、文化、艺术、摄影、诗歌、生活等多个领域。从《奢侈的!》揭露奢侈品牌黑暗内幕,到《房间里的大象》打破“合谋性沉默”;从调侃西方现代建筑大师的《从包豪斯到我们的豪斯》,到原汁原味呈现日本摄影面貌的《写真物语》,楚尘文化正逐步建立起高品位人文图书的品牌形象。

《写真物语

>>>>望出版不忘初心

北京—南京,南京—北京,时光流转,诉说着光阴的故事,也记录着楚尘对高品质出版不舍的守望。

2000年,应友人呼延华的邀约,“逃离”媒体的楚尘“投奔”出版,着手创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出版公司。凭借“雅典娜思想译丛”等一系列图书,北京贝贝特很快便在当年南京的全国书市上一鸣惊人。然而,在当时的出版环境下,文学类作品仍是地方社驻京公司的出版禁区,这使对文学出版情有独钟的楚尘渐生去意。恰好,时任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的王亚民“三顾茅庐”,向楚尘伸出橄榄枝,并许诺他“可在北京、上海、南京任选一地成立公司”。王亚民的赏识像一枚“定海神针”,让楚尘下定决心,去追逐自己的梦想。2001年,楚尘创办南京麦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先后推出了“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年代诗丛”“历代基督教经典思想文库”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学和思想类图书。


出版人楚尘

此后的出版之路却再起波澜。2004年王亚民离任,楚尘选择了“重返”北京,独立经营公司,与世纪文景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合作,期间出版了“法国大诗人传记译丛”“法国诗歌译丛”“圣艾克絮佩里全集”“日常生活译丛”等丛书,还推出了韩东、苏童、朱文、于坚、张旻等多部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然而,读者“只知有世纪文景不知有楚尘文化”的困惑,促使楚尘“决定换一个独立的平台,参与图书的全面运营”。2010年5月,楚尘与重庆大学出版社合作成立了楚尘文化。

自《新陆诗丛》出版后,有很多同行打听,楚尘文化的诗集究竟赚不赚钱?其实,在楚尘看来,如今想靠诗歌出版赚钱,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守望“无用的”诗歌出版呢?“做出版不能太功利,就像农民要种好庄稼一样,出版有意义的东西也是我们的本分,出版好的诗集是出版人的职责所在。”


《新陆诗丛·外国卷》

>>>>冷却大众

今年4月,《新陆诗丛·中国卷》(第二辑)顺利上市,推出了韩东、宇向、尹丽川等六位诗人的诗集。“不同诗人(甚至是完全不同的诗人)与诗歌的组合,在当前或许也只有楚尘能够召集这样的Party 了。”的确,如诗人周亚平所感慨的那样,楚尘文化的《新陆诗丛》就是一个诗人们的大Party。对于诗集的甄选,楚尘文化特别组织了匿名评委会,力求本本都是精品。《新陆诗丛·外国卷》的出版,还离不开译者们的默默耕耘。在楚尘文化强大的译者阵容里,有诗人翻译家北岛、黄灿然;有专攻福克纳的李文俊;有现年95岁、一辈子翻译了一本《法国现代诗抄》的徐知免;有钟情德语诗歌的林克、贺骥;有专门研究英语诗歌的张子清、傅浩;有法语翻译界的董强、树才;还有王永年、宋兆霖、高慧勤、吕同六等近年辞世的优秀翻译家。对于楚尘而言,那些与诗同行的过往岁月,已成为记忆中最好的时光。

因为诗歌出版的名声太大,有不少人竟误以为楚尘文化就是“出诗的”,但其实诗歌板块在其产品结构里不足1/20。拿去年来说,楚尘文化就推出了不少有影响力的畅销书,《无印良品的改革》《花花朵朵坛坛罐罐》等10种图书跻身“凤凰读书2014年度书单”。


《花花朵朵·坛坛罐罐》

虽然看上去有些“高冷”,但楚尘表示,他们的目标人群并非小众,而是要和大众分享好的精神食粮。“和当下的大众阅读口味相比,我们在选题上有点超前,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精神的需求也会相应提高,高品位图书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大。”楚尘认为,“出版不是春种秋收,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准备和酝酿。如果现在为了迎合读者需求而放低出版水准,未来可能就会失去自我。”

今年年初,楚尘文化推出了布克奖获得者莉迪亚·戴维斯的《几乎没有记忆》,给中国读者带来了全新感受。除了做“独家文学”,楚尘文化还坚持走“个性文化”的路线。2月,《花草物语:催情植物传奇》《寻瓷去》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4月,悦食中国创始人殳俏为其“烹制”了国内首部美食小说《料理小说俱乐部》。5月,在电影《闯入者》上映期间,楚尘文化献上了先锋导演王小帅的私人笔记《薄薄的故乡》。

对于日本摄影文化,楚尘已经关注了近十年,但他认为目前国内市场还不适合出版纯粹的摄影作品,因此引进出版了配有文字的《东京日和》《爱猫奇洛》等图书,这些讲故事的摄影书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此外,《手冲一本好咖啡》《顶级佳酿:波尔多五大一级酒庄传奇》等和当下热点契合的生活类图书也即将出版,仍然沿袭了楚尘文化一贯的思路,注重文化内涵,而不是纯粹的生活指南。

如今,楚尘文化的年出版图书品种数已达到60~80种。无论是供大家茶余饭后消遣,还是引发人们对当下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他们始终从当前的现实语境出发,为大众寻找着一切有创造力的文字。“与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相关的东西,其实有更持久的韧劲和生命力。”楚尘说。


《东京日和》

>>>>信修炼手册

60多万粉丝,高峰时期一天就有五六千人关注,在出版和策划机构的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中,楚尘文化的微信公号遥遥领先。如此快的上升速度,是楚尘所始料不及的。“未来的出版精神、互联网精神都是专业和服务,内容必须要有独创性,且贴近用户。”在楚尘看来,其运营成果既源于公司在内容、人脉上的积累,也与微信主编自身的积累有关。楚尘文化的微信主编饿发,也是一位诗人。那个曾闻名圈内的京城“小饭局”主厨,就是他。

在很多同行尚未重视微信公号运营之际,楚尘文化抢占了先机。一开始,饿发觉得这个平台非常适合推送短小精悍的诗歌,于是主推诗歌,很快便得到不少诗人和作家的关注。虽然在粉丝数量上无法与“心灵鸡汤”类公号相比,但其早期用户都是高质量的粉丝。

既无前辈指引也没什么特殊的渠道,从零开始的饿发,一路走来,很忙很辛苦。随着粉丝的增多,他在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单调的诗歌,而是基于公司的产品线,每天同时推送文学、诗歌、摄影、生活等领域的内容,以满足不同粉丝群体的需求。此后,他又陆续推出了文学大师、节气等专题,招徕了不少粉丝。慢慢的,楚尘文化的粉丝由1万涨到5万、10万、20万,一些好看的版式还被很多大号抄袭,饿发越来越有成就感。

在不断创新中,楚尘文化的微信公号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拿每天推送的内容来说,通常第一条是相对高冷些的文艺类文章,第二条是比较轻松的摄影或生活类话题,最后一条是诗歌。“不要轻易改变相对固定的内容结构,尤其是粉丝数量庞大的公号。”对于版式,饿发则认为“越简洁大气越好”。

通过对微信等新媒体营销的探索,楚尘文化在纸质出版和电子商务之间寻找着很好的结合点。在开设的微店上除了卖书,楚尘文化还推出了诗集毛边本、《花草物语》独家笔记本等文化创意类产品。生意虽小,却也日见起色。在楚尘的构想中,楚尘文化未来会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以内容为基石拓展文化生态链,图书出版只占产品结构的1/5。自媒体营销则是其另一大发力方向,楚尘更大的野心是,做一个服务更好、更人性化的网店,和时下只有折扣优势的电商大佬竞争,“不以品种多折扣大取胜,而是少而精,将内容和服务都做到极致”。

守望,源于不舍。虽然已在出版圈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但楚尘仍然不忘初心。和一些急功近利的同行相比,一直埋头做事的他,对于未来有足够的耐心,“做出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会继续战斗下去”。


出版人杂志
[publishers]

随性读书,认真写字

严肃活泼,偶尔脱线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近期热点文章:

出版上市公司2014年财报解读

人人都在追求“大”,他们却做“小而美”

浦睿文化:控制做大的欲望

《闯入者》遇冷,只因来错了时代?

书展“前夜”,纽约刮起中国风

图说BEA——书展这两天究竟发生了神马

2015,原创图画书元年

谁捧红了郭敬明?春风文艺这些年那些事

贝塔斯曼又杀回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