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物理:重视情境,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

吕海明 中国教育报 2023-06-28

扫描二维码
收听精彩内容

高考物理以情境素材为载体,以促进物理素养养成为目标,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服务选才提供科学依据。绝大多数学校在上学期已完成第一轮复习,这学期最后3个月左右的时间,物理学科如何结合模拟考试做好复习备考,笔者有五点建议。

以高考真题为研究对象

总结情境规律

高考试卷是在评价体系指导下的科学规范命题的典范,它反映出命题人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精准展示、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近年来每个考点出现的频率,找出其命题轨迹,可以准确把握命题趋势,实现备考与高考的“无缝对接”。

情境是学科评价的载体,也是学科育人的载体。情境化的高考题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如:①大自然中与物理相关的现象,突出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的精神,如地球上的极光,雨后虹、霓现象;②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问题,突出劳动育人功能,如广东卷第1题(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所选例题均为2022年高考题)以制作豆腐的石磨为素材、浙江卷第10题以晒衣架为素材;③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联系的物理问题,增强民族自信心,如山东卷第6题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广东卷第2题祝融号火星车、湖北卷第1题的我国科学家王淦昌首先提出证明中微子存在实验方案。二是学习探索问题情境,如:①物理学史情境,如湖南卷第1题的“波粒二象性”“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和玻尔的原子理论”;河北卷第4题的密立根第一次测定普朗克常量h的光电效应实验;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典型案例,如全国甲卷第17题通过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创设计算尚未衰变原子核总数的学习情境;③科学探究情境,如2021年江苏高考第15题回旋加速器模型。

以模考试卷为研究对象

发现问题根源

模考试卷大多以往年高考题或其命题思路为参考,比较接近高考。一模侧重知识的全面性,目的是检验一轮的复习效果;二模、三模的考查更具综合性,在命题形式上更接近高考。三模又相对简单些,以增长士气,保持良好心态。根据模考暴露的问题进行教学诊断,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查漏补缺。

模考分析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审题不清,读不懂题意;二是不清楚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三是不能理解图像或公式代表的物理意义,解题时乱套用公式;四是不能有效挖掘题目隐含条件;五是思维定势导致其他知识干扰和缺乏解题方法;六是不能区分相似题型的异同,解题时“套用熟题出错”;七是运算不过关,出现计算错误。模考试卷评讲时要回归课本,注重细节,回顾梳理知识网络。同时,要发挥网络阅卷优势,查找低分的真正原因,对易错点要反复抓、抓反复,真正让易错点变成得分点。

每次模考都有原创题,辨识模型、构建模型是关键一步,也是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极好机会。教师要帮助学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理清物理过程,找出与已有基础的关联,实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

以学案编写为研究对象

把控试题“四度”

二轮专题复习,宜以高频考点和力学、电磁学等重点知识板块为主,关注难点和薄弱点,组合成“平衡专题”“恒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变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动量和能量”等专题。比如,“平衡专题”重点是三力平衡,首先要理解各种性质的力,掌握物体平衡的条件,学会用矢量三角形解决平衡问题,掌握平衡中的动态分析方法、临界与极值问题,以及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及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从多角度、多途径分析解决平衡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学案编写要注意基础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把握好难度、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将高频考点、重要知识点及学生易错点有机整合,打破章节限制,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将知识系统化。必要时还可以设置微专题,如“恒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中加入“等时圆问题”“牛顿运动定律中的轻质问题(轻扳、轻小车等)”。

以实验探究为研究对象

拓展解题思路

高考物理实验探究题多从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的分析等方面考查。如全国乙卷第23题探究待测电阻伏安特性,考查考生设计电路、连接实验电路图、处理实验数据等多种实验能力。实验题的情境比较新颖,全国甲卷第22题测量微安表内阻,考查考生创新性地解决题目中没有提供电压表的难题;河北卷第11题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求考生结合利用计算机软件得到的弹簧弹性势能减少量、钩码的机械能增加量分别与钩码上升高度h的关系图像进行误差分析。有时还借助手机、传感器等现代工具创设情境,如江苏卷第11题,考查学科关键能力。

实验专题复习既可以依据“原理”破“实验”,也可以依据“实验”析“原理”。如利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装置”来测定动摩擦因素,可以从“平衡”“动力学”和“功能关系”方向来设计实验方案。浙江卷第17题要求用同一套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实验,并要求创新性地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设计实验方案。应该说,实验题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考查也很细,需要学生亲自到实验室动手操作,培养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答题策略为研究对象

强化应试指导

高考能否完美收官,答题策略也很重要。一是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和精力,根据高考的题量和时间来进行限时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考试节奏,提高运算速度,形成应试习惯。二是要加强审题、解题指导,帮助学生快速识别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学会挖掘隐含信息,确立解题模型。三是要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快速找到得分点是阅卷老师工作的重心,因此,清晰准确地将得分点呈现给阅卷老师,是这个阶段训练的主要任务。教师平时阅卷关注的是学生错在哪儿、怎么错的,而高考阅卷更重效率,考前训练时不仅要解答结果正确,过程也要简洁而清晰,力求与命题教师、阅卷教师同步思维。

高考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考生的心态也很重要。必要的心理暗示,可以提振信心、缓解压力、激发潜能。只有用积极、平和的心态复习备考,不断总结提升,才能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海安中学)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文作者|吕海明

责任编辑|王佳实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上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