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数字化“激活”课后三点半

中小学全面实施课后服务后,很长一段时间,河南省信阳市贤山小学校长朱宏燕没少发愁。
“在辅导作业的基础上,乡村的孩子也应该享受丰富的课后服务资源。”朱宏燕说,这所乡村小学原本就专业师资不足,很难给学生带去专业有效的课后素质课程。
贤山小学的问题,也是不少中小学普遍面临的课后服务困境。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劲松分校,一向在舞蹈、音乐、足球等领域颇有名气,但是对于这所有着72个班、2401名学生的学校来说,如何提升课后服务的种类和质量,也是一桩难事。校长马守凤介绍,尽管学校积极挖掘本校教师潜力,还引进校外老师和场地,但受人员和资源限制,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依然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多元需求。
如何帮助学校打破师资、成本的限制,办好孩子喜欢、家长满意的课后服务?河南省信阳市和北京市朝阳区两地的教育部门,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数字化方式。

2021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与教育数字化平台飞象星球达成深度合作,全区多所学校引入了魔方、围棋、书法、机械、建筑、动物探秘等10余门优质双师课程。
相隔数百公里的北京市朝阳区,同样在去年大规模引进了飞象双师课堂。仅垂杨柳中心小学劲松分校一所学校,就一口气引入35门双师课程,国学启蒙、折纸奥秘、艺术大师、趣味心理减压、探秘人工智能……面对琳琅满目的课后服务“菜单”,孩子和家长差点挑花眼。
不受地域限制的线上老师,可大规模共享的课程资源。乍一看,这种依托数字技术的“双师模式”,的确不失为打破师资和课程成本制约的创新解法,但毕竟是隔着屏幕给学生上课,课堂体验能好吗?孩子愿意长期学下去吗?

三点半课堂上的“化学反应”

“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风筝吧!”

伴随着屏幕上老师清脆的一声吆喝,垂杨柳中心小学劲松分校四年级教室炸开了锅。班级里的线下老师把这堂《探索非遗匠心》课配备的材料包发给班里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一边叽叽喳喳交流着刚刚从视频里学到的非遗制作技艺,一边兴致勃勃地做起了风筝,欢笑声此起彼伏。
双师课堂,只需要教室里的一块大屏,就能让学校低成本地开展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课程。打开教室里的一体机或者大屏,屏幕里的老师就会开始讲授生动有趣的知识,每三到五分钟还会发起一轮互动,线下老师只需要组织课堂,就能轻松上好一节素质课。
“过去,为了课堂呈现效果更好,我们不仅要寻找视频、音频资源,还要寻找适合学生开展实践的实物资源,但是即便花了很多心思,很多资源依然无法与课堂完美匹配。”垂杨柳中心小学劲松分校的老师说,自己一周有22个课时,在日常工作中要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备课、找资源中。但自从引入双师课堂后,让老师一下轻松了不少。《探索非遗匠心》共有16堂双师课,每堂课课前,老师只要提前看下“一页纸教案”,就能轻松完成备课。
远在几百公里之外,贤山小学的孩子们正为魔方着迷。跟着线上老师学练了几堂课之后,孩子们不但掌握了魔方的原理,还把手中的魔方盘得“啪嗒”作响,复原魔方的速度越来越快。
过去一年半,这些让课堂“活”起来的双师课堂已经落地2000多所学校、在100多万学生中常态化使用,是目前教育数字化领域里常态化广泛使用的产品。盘魔方、做风筝、围棋对弈、搭航天模型这些成为中国校园课后3点半里的日常。在大量学校和师生的正反馈下,双师课堂在南昌举办的中国教育装备展上,也迎来更多教育从业者关注的目光。

赋能课后心理教育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长期是教育界与社会界关注焦点。2021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提升及早发现能力和日常咨询辅导水平,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如何弥补学校心理教育的师资和课程缺口?数字化再一次发挥妙用。某地在引入双师心理课堂后,学校老师们发现,线上老师教授的心理知识和技巧,在孩子们身上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当地一所小学的班主任说,一堂“对厌恶嫉妒说再见”的心理课让自己印象深刻,孩子们在线上老师的带领下互相写下赞美的话,平时胆小内向的孩子也变得开朗活泼,上课的活跃度和专注度明显提升。
飞象双师心理课堂是专为中小学生研发的心理教育专业解决方案,由知名高校专家共创而成,同时也是教育行业第一套体系化、系统性的心理课程。
相比于此前单一的“心理讲座”、“心理测评系统”等产品,这套方案覆盖了中小学生最常见的97个、容易遇到心理问题的真实场景,以专业的课程和方法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幸福感。
重庆市云阳县凤鸣小学薛老师也对心理课竖起大拇指。在心理课上,线上老师往往会先让孩子宣泄情绪,再巧妙地把课程引入活动和表达的环节,帮助孩子调整情绪,面对和处理心理问题,极大补足了学校专业心理师资不足的缺口。

教育数字化推动课后服务走向高质量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月,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已达到100%,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我国教育数字化“硬件”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提升资源、应用等“软件”水平成为新阶段发力的重点。将AI、大数据、云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和各场景,不仅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更能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实现师资、课程等优质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持续有效地流动,让每位学习者都平等地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业内权威专家表示,教育数字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上大有可为。
存在师资和课程资源短缺问题的中小学课后服务场景,正是教育数字化的重要应用场景。一批教育数字化产品,正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推动中小学课后服务加速实现从“有”到“优”的质变,也展现出教育数字化的无穷潜力和广阔前景。
“这种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把优质教育资源带进校园,线上老师讲解专业知识,线下老师负责组织协助,解决了学校师资欠缺、专业能力不足的难题,让老师们轻装上阵,还能确保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北京市平谷区第八小学教学副校长王小芹说。

本文作者|苗苗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上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