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师不实的扩大化举报,走向了家校监督的反面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红星评论 Author 闵萧
如果把举报扩大化,动辄对老师“挑三拣四”,甚至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教师,这显然是走向了监督的反面。
近年来,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已成社会共识,部分家长的监督热情也被点燃。
近日据媒体报道,在一些“真问题”被发现后,对老师的相关举报出现了一些“离谱”现象,越来越扩大化——有老师因晚三个小时回复家长信息或者作业布置得“太少”而被举报;有老师,入职第二天就被家长举报没有经验、带不好班……甚至,一位在公立小学教数学的老师一学期就被举报了十几次,理由从“开车上班太招摇”“在小孩儿面前吃外卖”“穿的裙子不符合人民教师形象”等不一而足,连她自己“听到那些举报的理由都想笑”。在有的学校,不实举报占到了一半以上。
家长监督投诉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原本是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利。但如果把举报扩大化,动辄对老师“挑三拣四”,甚至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教师,这显然是走向了监督的反面。现实生活中的举报扩大化现象,导致老师们困于自证,选择躺平,陷入“不敢管、不愿管”的困境,扭曲的家校关系,最终可能会让所有人都成为输家。正如有教师感慨——“跪着的老师,真的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纵观这些被报道的扩大化举报,大致可分为几类。一是,对老师的苛刻无理要求;二是,恶意打击报复;三是,故意炒作,污名化教师和学校。这三种情形尽管性质上有所差别,但客观上,都会对教师个人权利及正常的教书育人环境带来威胁和伤害。它让教师处于一种动辄得咎、无所适从的状态,也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像报道中提到,一名高中的副校长,一年内几乎每周都要处理一两起举报,其中,扩大化举报占到他处理举报事务的一半以上。这样的教育生态,并不正常。
对此现象,除了呼吁家长理性对待自身的监督投诉权利,受理和处理举报的有关部门和学校,更要秉持公正立场,勇于拿出担当和明辨是非的态度,为教师撑腰,让恶意举报无路可走。
今年8月3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指出,要对教师的不实举报及时澄清,公开正名;对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教师的蹭流量行为坚决回击,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这样的硬气表达给了教师群体信心,相关态度理当切实体现到每一起举报的处理中。学校面对奇葩、不合理举报,不能和稀泥,否则既是对教师不公平,也助长了扩大化举报的歪风。而对于一些恶意举报,相关部门也应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责任,不能因为是家长举报老师就区别对待。
当然,回归到问题本质,学校和家长、教师之间还是应该建立更为柔性、多元的沟通机制,要给家长正常表达意见提供更多的渠道。比如一些正常问题的反馈,不应该让家长只能通过举报途径来反映,更不应该把原本正常的情况反馈都贴上举报的标签。现实中,有一些“举报”可能只是家长意见和困惑的表达。
此外,对于扩大化举报,整个社会应该拿出更加鲜明的态度,不要让其呈加剧之势。从学校到相关部门,都应给师生和社会传递更为积极的信号:监督是正常的,但不当的恶意中伤、告密举报之风当警惕。无论如何,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都不应该是大家希望看到的。
来源 | 红星评论
责任编辑|赵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下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