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孩子在诗词文化中,学习这种重要美德!|世界粮食日

今天(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活动主题确定为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

不让任何人掉队。”

本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

主题是

“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勤俭节约与爱惜粮食

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需要在言传身教中代代相传

现在孩子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很难体会耕种的辛劳

那么,各位老师家长该如何教导孩子

懂得珍惜粮食,养成节约习惯呢?

快带着孩子在历史文化中学习、成长吧!


读《诗经》

识“五谷”




来源:视觉中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豳风·七月》
黍稷稻粱,农夫之庆。——《小雅·甫田》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小雅·白华》


稻的栽培历史至少有4000年,《诗经》中提到的稻,依据历年来各个注释家的意见,应为“秔稻”,即近称“粳稻”,米比较不粘,为米饭的主要来源。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王风·黍离》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魏风·硕鼠》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小雅·黍苗》


黍生长期短,耐旱耐瘠,最适合游牧民族及干旱地区栽培,后来发展成许多不同的品种,如秠、秬等。黍在《诗经》时代以前以及唐宋时代,都是中国人的主食。



来源:中国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豳风·七月》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王风·黍离》
或耘或耔,黍稷薿薿。——《小雅·甫田》

稷在古代被视作“百谷之长”,具有高度抗旱耐热,抗虫害,生长期短等优点,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上古时期,人们把播种五谷的事称为稷事,帝王奉稷为谷神,把江山称为社稷。



来源:视觉中国黍稷重穋,稙稺菽麦。——《鲁颂·閟官》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鄘风·桑中》
麦在《诗经》年代已经是重要的农作物,不过《诗经》中并没有区分大麦、小麦,都以“麦”字来表示,指麦苗、麦穗或者麦田。



来源:视觉中国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小雅·小宛》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小雅·采菽》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小雅·白驹》

菽原指豆类的总称,专指大豆或者黄豆,直至汉代以后改称为豆。中国栽培大豆的历史悠久,栽培地区广大。“戎菽”“荏菽”均为大豆的古称,而大豆的叶子则称为“藿”,茎则称为“萁”。



赏诗句 

 体察农情



感受务农时节的繁忙
《观刈麦》(节选)【唐】白居易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释文】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观田家》(节选)【唐】韦应物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释文】健壮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门口的菜园子收拾收拾,准备种菜了。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经很晚了,还得把牛牵到村子西边的溪沟里让它饮水。
这样又累又饿,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润过的禾苗心里就觉得很是欢喜。可是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没完没了。


懂得粮食生产的不易


《五歌·刈获》(节选)【唐】陆龟蒙自春徂秋天弗雨,廉廉早稻才遮亩。芒粒稀疏熟更轻,地与禾头不相拄。
【释文】从春天到秋天老天爷都不下雨,稻苗长势不佳,勉强遮盖住土地。往日稻穗沉甸甸压低了头,但现在稻谷稀稀疏疏挂在穗上,即便成熟了也不饱满。


体会农民生活的艰辛
《农家》【唐】颜仁郁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释文】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着天刚破晓,赶紧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着犁在田里艰难地走着,越走越慢,累得几乎拖不动犁具了。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竟说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悯农·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释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却仍然要饿死。


读诗句 

 学习珍惜粮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节约粮食可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要落实到我们的一日三餐上各位老师家长请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养成节约习惯

本文来源|综合自首都教育、央广网、央视少儿、新华网、中国古诗词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

责任编辑|王佳实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下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