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字技术真正落地教学场景,满足学校多样化教学需求?|推荐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案,这是许多人脑海里的课堂教学情境。备课是很多一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痛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搜集资料以及制作课件,还会因为材料质量参差不齐耗时耗力,加重教学负担。基于这些痛点,“擎云智慧教育—教师备授课”解决方案以教师笔记本华为擎云 S540为核心,融合备授课平台海量优质教学资源,供教师随时随地取用。该解决方案还实现了PC与手机、平板设备的多设备协同、文件快速分享、跨屏操作等教学备课使用场景,实现了线上、线下多样化授课方式,为教师打造了一个“行走的课堂”。
在以往的传统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对多的场景中,总有一些学生会因难以集中注意力而降低学习效率。华为擎云的“智慧课堂”解决方案以师生双用平板华为擎云 C5系列为载体,提供满足课堂互动、随堂测验、课后练习等教与学全场景交互需求方案,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助力学生趣味、高效学习。此外,教育场景智能识别功能可以实现学生学教考数据的全面记录和分析,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实现因材施教,还可根据学情为学生精准匹配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此前,“擎云智慧教育一智慧课堂”解决方案已在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西津渡校区落地应用,华为擎云商用平板搭载的智慧课堂解决方案对该校师生的课前预习环节做了优化升级,教师可通过华为擎云商用平板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学生端则能自主获取教师在教学系统上传的学习资源,切实帮助该校师生实现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等各个学习阶段的数智化升级。
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数学老师李辉表示:“‘个性化’是我对智慧课堂解决方案的最大感受,在智慧课堂上,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布置作业,让教育变得更个性化、更有的放矢。”
聚焦机房管理助力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发展
在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提高学校信息化终端的配比与保障条件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教室作为信息技术必修课的教学和练习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兴趣和素养的重要任务,而这也是华为擎云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投入重点。
“擎云智慧教育—计算机教室”解决方案以华为擎云 B530E台式机为载体,运维人员可以通过分布式桌面云的网络同传、授课系统、运维分析系统,实现大批量计算机集中管理和维护,提升运维效率。
通过应用这一解决方案,教师不仅在授课前可通过分布式桌面云远程统一部署更新桌面,提高备课效率,还可以在上课中使用50余种授课工具,通过深度互动教学,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快捷、高效、简便的教学体验。
对已采用此解决方案的山东省德州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张培老师来说,新机房最大的变化是课堂效率。“云桌面可以一键安装新软件,还有很多丰富实用的教学管理工具,包括遥控监看、分发作业、一键投屏等功能,课堂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王慧老师的工作职责是维护该校机房的平稳运行,她说:“之前设备总会出现故障,我每天就是机房和办公室两头跑,新机房投入使用后,可以实现多系统集中管理,现在我只需要通过电脑进行远程操控,就可以管理机房所有学生端。”
聚焦实验教学
提升师生学科素养
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而理化生实验考场是做好实验教学的重要部分。
在传统的理化生实验的考试过程中,考生身份以教师人工识别为主,容易存在替考的现象;实验操作过程无法记录,教师无法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操作进度,往往以实验结果为导向;考后需大量师资阅卷,评分较为主观且效率低。
“擎云智慧教育—理化生实验考场”解决方案应运而生。通过该方案的智能排考、入座人脸识别、AI智能评分及数据统计等功能,可以实现考前快速准备、考中全程管理、考后智能评卷的全流程考试管理。通过对实验过程进行智能分析判断,大大提高了评分效率和评卷准确率,促进考试结果更加公平。
目前,华为擎云推出的理化生实验考场解决方案已于广州、深圳多所学校落地试点,为多所学校打造了适合本地市的信息化考试方式。
据了解,华为擎云现已完成第一阶段办公场景全线布局,开启了“以擎云软件,共创多元化行业解决方案”的第二阶段,在未来的“以擎云平台,赋能数智化生态”第三阶段中,华为擎云将基于前期研发创新成果和行业生态基础,更快速、准确地满足教育行业数字化需求,最大化提升学校、教师、教务人员的办公效率,全面释放数字生产力。
此外,在展会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装备创新发展论坛上,华为擎云发布了多款教育专项产品,即华为擎云 S540笔记本、华为擎云 C5系列平板、华为擎云 B530E台式机,旨在解决教育数字化专项难点、痛点,以更好地适配多元教学场景需求,助力学校升级校园基础设施,提升师生学习效率。
面向未来,华为擎云将进一步与高等院校、教研机构等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探索更多技术与教育场景融合的解决方案,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下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