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板书搬到线上!为了上好在线课程,这位复旦教授很用心!
灰色卫衣搭上深蓝色牛仔裤,手拿白色粉笔“噔噔”敲击黑板,从定义写到公式,推演步骤清晰明了,必要时还会画图说明,四块黑板写满擦去又写满……上海数学中心、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沈维孝正在为《复变函数》课程录制第一周的线上教学视频。
提早一周周五前将视频上传钉盘,要求学生课前看完,课上在微信群中解答疑问,分享为学生整理的笔记,课后在eLearning平台发布作业,限定当周完成。他坚持一切以教学效果为重,“虽然形式变了,但课程内容不会缩减,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会降低”。
“让学生看得明白”:精心录制板书
授课视频中的沈维孝,声音被夹在前襟的话筒清晰收录。他边讲边写,落笔规整,用来标注重点的彩色粉笔,是镜头中一抹亮色。每写完一部分,他话音不停,人却退到镜头边缘,好让黑板上的内容被观看视频的学生完整明了地记录。
“哪一步在先、哪一步在后,推演的过程是怎样的,PPT可能无法展现出来,而板书不存在这个问题。”接触线上教学之初,沈维孝尝试的是PPT录屏,但在上海数学中心主任李骏教授的建议和中心的技术支持下,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录制板书。
“数学课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点。”在沈维孝看来,板书能将思路展示得清晰流畅,“让学生看得明白”,这是他从教以来一直坚持板书授课的原因。
第一周的两个课程视频,时长加起来大约五十分钟,沈维孝录制了一个半小时。面对空荡荡的教室讲课,沈维孝坦言“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讲快了还是慢了,速度控制起来不是那么好。”因此,他每录完一段都要回放几遍,反思在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需要讲得更清楚,“效果不行就从头来过”。即便“苛求”如此,每次看自己的视频,他总还觉得“有地方可以改进”。
“板书视频的体验感真的很棒!”本学期选修《复变函数》课程的数学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邹思远这样感叹:“如果是PPT录屏,老师用鼠标写字总归不太方便,整体节奏难免会慢下来,但录制板书就能保持上课的速度与激情。”
数学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胡广全也有这样的感受:“沈老师的板书让数学有一种美感。我自己学习的体会是,视频时长其实比线下课程短,但内容没有减少,时间得以更好地利用,讨论时有的问题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已经解决,有的解决不了再拿出来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对理科应该是适用的。”
“准确性至上”:线上互动助融会贯通
“沈老师,请问划蓝线的这句话为什么成立?”“这种式子要怎么验证?”“幅角函数可不可以理解为斜率的反三角函数?”课上时间,选修《复变函数》的学生纷纷在课程微信群中“晒”出自己的笔记和疑问,沈维孝挨个解答,师生互动在线上有序展开。
▲
学生笔记
“我上课前又看了自己的视频,发现在证明一个比较重要的定理时,中间一步有点走得太快,果然课上讨论时就有学生说这个地方不太明白。”于是,沈维孝把这个问题单独拎出来,掰开了揉碎了又讲了一遍。“遇到偏共性的问题、重点和难点,我都是这样处置。”
“语音讨论可能进度会快一些,同样时间里涉及的内容就多一些,但很可能会不准确。”尽管在微信群里文字输入数学公式“要麻烦一点”,沈维孝仍旧坚持“准确性至上”:“对于数学而言,不准确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副作用’。”
微信群里的讨论热烈,学生的积极提问和发言,让沈维孝感到欣慰:“他们是看过视频、认真思考过的。”但他仍旧担心一些没有发言的学生“有些地方不熟悉、不理解,却又不好意思问”,因此特地整理了一份笔记分享在群里,八页内容既涵盖新定理的推演过程,又包括几个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
课后立刻通过eLearning平台布置需要完成的练习,要求当周上交,沈维孝以此督促学生及时巩固视频学习和线上讨论的成果。他认为,在复习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时间上的灵活”这一线上教学的优点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老师的教学视频,直至对当节课内容完全融会贯通。”
“实体课上,如果遇到跟不上老师的情况,只能先把笔记抄全或拍下来,之后再理思路。”在线上学习中,数学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唐一铬没有遇到这个问题:“视频可以回看、暂停和快进,虽然看起来花的时间长了,但我能够随时调整,跟上老师的节奏,并完全掌握这些知识点。”
文 字
何 叶
编 辑
汪晓芸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