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复旦的故事,继续
“我们这些同学的毕业证书上都有老校长陈望道的签名章!”
“这棵樱花树的认养期满了,有人续约吗?没有的话我要认养!”
……
3月中旬,复旦大学校友返校热情高涨,一个多月来,母校迎来了众多“回来看看”的校友。
一幕幕或惊喜、或感动、或欢乐的场景也在复旦校园里不断上演。
01
“陈望道签名版”毕业证引发惊叹
此前,有一批年长的校友并没有通过互联网在学校校友服务平台实名注册。因此,近期平台的数万新增注册用户中,出现了不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校学习的老校友。
注册时,有一部分未通过自动审核的新用户会进入到人工审核环节,需提供毕业证或学位证。
于是一位名叫叶秀明的校友向校友办老师发来了自己的毕业证书图片。图片上,浅黄底色的毕业证上贴着一张年轻帅气的男生照片,文字显示他1962年7月毕业于本校数学系力学专业,而右下角校长签名栏中的印戳赫然是“陈望道”三个字。
▲
叶秀明的毕业证书
这是一份盖有老校长陈望道签名章的毕业证书,对于如今的师生来说实属难得一见的“珍稀文物”,60多年风霜更为这一纸证书增添了沧桑感。经核实,生于1938年的叶秀明于1957年进校学习,学制五年,毕业时,学校校长还是陈望道,于是就有了这份弥足珍贵的毕业证书。
几周后,我们见到了这份“文物级”证书的主人。4月14日,85岁高龄的叶秀明回到母校,参加1962届同学聚会。在位于光华楼的聚会现场,穿戴着红色系外套与棒球帽的他显得格外年轻,神采奕奕,与10来个同样精神矍铄的同学谈笑风生。他告诉我们,他所在的1957级数学系共有182名同学(含进修教师和因故提前离校同学),毕业时有165名毕业生,人才济济,还出了3位院士,分别是袁业立、李家春和陈恕行。而校友可以申请进校的消息,正是老同学陈恕行看到通知后告诉他的。
▲
光华楼聚会现场合影(右一为叶秀明)
“因为疫情,很久没有回母校来了,今天我们一共来了12个同学。”老先生显得十分开心。聊到毕业证书,他说,当年学校的力学专业尚未独立成系,而是在数学系内,因此他念的是“数学系力学专业”;他是上海嘉定人,证书上的“加定”即“嘉定”。至于校长签名章,他不无自豪地笑了:“你看,我们都有!我们这些同学的毕业证书上都是老校长陈望道的签名章!”
▲
1962届数学系力学班在校图书馆门前的合影
(前排左一为叶秀明)
退休前,他在上海大学数学系从事基础数学教学,如今虽然年逾八旬,依然喜欢与老同学聚聚、拍拍照片、写写东西,是这届数学系校友联谊组织的联络员。当天上午,来聚会的老同学们在院系会议室里久别重逢,有着说不完的话。下午,他们一同去参观了陈望道旧居,之后又前往江湾校区领略上海数学中心新貌。
▲
在陈望道旧居前合影
▲
在江湾校区上海数学中心门前合影
▲
老同学们愉快交流
老同学重聚对叶秀明和他的同学们来说意义重大。叶秀明告诉我们,这届数学系是该系校友活动搞得比较活跃的年级之一,从1990年底迄今,已经举办了十余次大型聚会和各种小型聚会。2005年母校百年校庆时,他们在上海相聚,还邀请当年的恩师谷超豪、李大潜、金福临、夏林、王能治、沈芳烈与丁伯金等共聚,一起回忆当年的美好印象,赞赏同学们优秀的奋斗成绩和社会影响。
由于经常联络,同学们彼此情谊深厚。他提到,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有71个同学已经陆续‘走了’,我们为他们编写了追思特刊,并为40多位故友写了小传。”他还表示,疫情期间聚会活动难以开展,大家于2021年初在微信群里举办“报平安”活动,发动大家通过微信、电话、邮箱等相互联系,结果有多达102位同学报了平安!如今校友返校重启,大家又可以经常回来看看、聚聚了。
02
校友进校“抢认”樱花树
3月底、4月初,正是樱花盛放的时节。学校邯郸路校区里樱花种植最密集的光华楼草坪两侧绿地,吸引了众多师生和校友前来观赏。1987级中文系校友林女士、盛女士等几名老同学来到母校聚会,也在草坪和樱花树下流连往返。
▲
盛女士把当天的校园照片做成了拼图
这些樱花树大多已被校友捐款认养,树干上挂有深蓝色的捐赠牌,写着认养人信息和祝福语。
在美丽的樱花树下拍照留念后,细心的林女士发现,有一棵树上的捐赠牌显示5年的认养期已在今年1月到期。她看中了这棵“美树”,生怕被别人捷足先登,就立刻请另一名同学帮忙联系到校友办,询问自己是否可以接着认养这棵树。
按照校园树木的认养规则,认养期满后,原认养人可以优先续养。校友办老师经过查询后告知林女士,原先认养这棵树的校友已经表示过续养的意愿,已制作捐赠牌,只是挂牌还未完成。得知情况后,林女士有些失望,但其他认养过树的同学表示这在意料之中,“美树怎么会不续订呢!我认养的歪脖子树都很敝帚自珍呢。”之后,校友办老师又推荐了别处的樱花树供其挑选。
▲
此前,林女士所在班级已认养了一棵树木
“抢认”那棵到期的樱花树虽然没有成功,但这个过程中,林女士的同学盛女士萌生了在母校认养一棵树或认捐一把相辉堂座椅的念头,以作为自己退休前的纪念。经过一番联络,她选中了一把相辉堂座椅,日前正在办理捐赠手续。
另据了解,学校校友林项目和相辉堂座椅捐赠项目持续进行中,如有意向可联系学校校友办,电话:021-55664929,邮箱:fdxyh@fudan.edu.cn。
03
探亲的短假,要留一天给母校
4月8日,2001级外文系校友时惠文从香港回到了阔别六七年的母校,和同学好友度过了怀旧的一天。
▲
当天,时惠文在校训墙前留影
“正好碰到香港的复活节小长假加清明节假期,再请了一天假,一共6天假期,就回上海探亲。”时惠文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去了香港工作和深造,如今全家在香港生活,平时利用假期返沪探亲。虽然由于疫情,她很久没回来了,但因为这次假期只有短短6天,无法安排太多行程和聚会,因此她也“没敢告诉太多朋友”。但当大学好友提议,“最近校友可以进校了,我们回学校看看吧”,她立刻就投了赞成票,把一整天时间留给了母校。
返校当天,时惠文一共见到了4名女同学,包括当年的寝室室友。她们各自的孩子也得到留校工作老同学的邀请,通过访客预约登记进校,一同开启了怀旧之旅。她们来到当年住过的北区宿舍,在宿舍门口合影留念;还到各个教学楼、燕园、曦园、相辉堂等处,看看旧地新貌。
▲
时惠文与同学一行在曦园
“这次回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校更加漂亮了。”时惠文回忆说,她读书时校园里还没有光华楼,也没有被叫做“光草”的大草坪,北区宿舍门口也还没有小花园,如今这些地标都让人眼前一亮。
中午,时惠文和同学们在学校附近的一家西餐厅聚餐叙旧,气氛非常欢乐。“这家餐厅是我们进校那年开的,那时候觉得好贵啊,去吃一次要攒好久的钱!”
这一天里,她的两个女儿也获得了难忘的体验。在时惠文眼里,校园里每个地方都有故事,她说给孩子们听:“这是3108教室,我在这里听了很多讲座。”“你看,我有辆自行车就是在这里被偷掉的……”孩子们一会儿抱抱大树,一会儿捉捉迷藏,看起来似乎一直在玩,但忽然11岁的大女儿认真地对她说:“我今天开始压力大了,我以后也要考和你们一样好的学校!”
宝贵的一天假期在母校凝成了难忘的记忆,时惠文期待着下一次再“回来看看”。
这,也是众多返校校友共同的心愿。
来 源
校友会
文 字
常煜华
图 片
受访者提供、杜明远
责 编
汪祯仪
编 辑
林佳虹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