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女生10岁辍学,花10年绣出20米长的《清明上河图》
邓菊连用13年青春绣出的两幅巨幅十字绣。
一位年仅10岁的女童,孤独地半伏在土墙后的阴影中,眼巴巴地看着同村的小伙伴们手拉着手,一同快乐上学去。待到孩子都已蹦蹦跳跳远去,她才一个人默默地提着竹篮镰刀走向野外,双眼中蓄满的泪水随着沉重的脚步决堤而出……
24年前失学这一幕,深深地烙刻在了今年已经34岁的邓菊连心中。儿时永远无法重圆的这个梦,化作了她穷10年心血,飞针绣成一幅长达20米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动力。“小时候没有人能帮助无助的我圆上学的梦想,长大后我就希望用一己之力坚持下来,再圆另一个梦。”
2017年12月11日,邓菊连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展示了自己用了3年时间刚刚绣成的又一幅作品:长达15米的十字绣《富春山居图》。她坚持记者到她幼时生活过的老屋来采访:“这是我第一次向别人完整披露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难以理解我为什么要花13多年时间来绣这些画的‘心结’。”
辍学伤透她的心 哭了3天没吃饭
走进韶关市始兴县澄江镇澄江村的老村旧址,一排排已然陈旧的泥砖房已然沉寂。这些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村民们大都在外新建了楼房,搬离了老村。
一路走去,岁月将曾经喧闹的生活痕迹冲刷日渐淡泊,但有一间房舍却依旧亮着灯,房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人间烟火似乎从未曾远离过这里。那便是邓菊连小时候的家。“长大后,我还是经常回来。因为这里改变了我的一生。”
谈起往事,邓菊连仍历历在目。家里原本有兄妹共3人,因为家庭贫困,她直到10岁才念上小学一年级。从没有过那么多同学一同学习、玩耍的她,一下子喜欢上了热闹的校园生活。可是刚开学没几天,兴奋感还没有消退,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她永远告别了校园。
年幼的弟弟出生了,原本就贫困的家庭生活压力愈加沉重,刚刚进入校园的她被迫辍学了。回忆起告别校园的那一天,当时年幼的她第一次感觉到了“肝肠寸断”的滋味:“我是多么不情愿离开教室!”当小伙伴们用异样的眼神望着她背着小书包一步一回头地离开校园时,邓菊连知道,自己可能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了。
小时候,她无数次站在这里望着伙伴们上学。
走上用木头搭成的泥砖房二楼,便是邓菊连小时候居住的房间。木板悬铺于半空,将房舍分成了上下二层的空间,踏在“地板”上,咯吱咯吱作响。
在这个仅有约五六平方米的狭窄房间里,由两张长条凳架上几块木头支起来的“床”,便是她的一方小天地。邓菊连终于将在同学们面前忍住的眼泪尽情地奔涌而出。家里人以为,小孩子哭一阵子也就过去了。没料到,她竟然在房里一哭就是三天三夜,除了喝水,一口饭都没吃过。
三天后,邓菊连总算下楼来了。但从此,原本天真活泼的她似乎变了一个人。她变得沉默寡言,欢笑也似乎远离了她。“我很自卑,不敢再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每天早上起来,小伙伴们上学的时候,我就偷偷躲在‘阳台’上,一边流泪一边看着他们去上学。从来不敢下去和他们打招呼,更加不敢再和他们玩。”
听邓菊连轻轻讲着往事,站在木头探出墙体搭成的“阳台”上,记者感觉脚下单薄的木板在晃动,似乎随时都要塌下去,下意识地扶了一下墙才定下身形。
时光仿佛在此停滞,时隔二十多年,脚下依旧是那条毫无变化的村中狭窄小巷。深秋阵阵寒风卷起十来片枯叶,在长满青苔的鹅卵石路上打着转儿。仿佛正是当年将瘦小的身躯掩在阴影中,一眨不眨地望着同伴上学、放学的孤独女孩,在无数个清晨日落所看到的场景。
艰苦谋生:用“笨办法”认字
再怎么无助、悲痛,日子还是得过。在大山环绕的小村中,小菊连擦干眼泪,跟着父母们种花生、黄烟,艰难地维持着生计。稍微大一点,便冒充“小大人”去附近的工厂做计件工人。
14岁那年,她投奔在广州打工的姐姐。第一次站在车水马龙的广州街头,邓菊连没有兴奋欣喜,更多的是一片茫然。“我不识字,根本看不懂街上的招牌上写的是什么。”
当时,除了自己的名字和极少数的几个汉字,她会写的字连一个小学生都不如。为了识字,邓菊连用了一个笨办法:“比如有人告诉我这个牌子上三个大字是‘牛肉面’,我就照着描下来,时不时地看上几遍,描上几笔,时间一长也就记住了。”
由于没文化,邓菊连进了中华广场的一家餐馆洗盘子。自卑的她,唯有用勤劳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任劳任怨,脏活累活抢着干。苦心人,天不负。老板注意到了这个话不多,但很勤勉的小女孩,没有让她继续洗盘子,而是进了厨房。尽管也是打下手,但多少也能学到不少的烹饪技巧。
重燃梦想:倾尽积蓄夜以继日刺绣
那时候,广州部分家庭妇女间很流行绣十字绣,邓菊连也跟着工友们学会了,闲暇时间也会绣上几幅。“她们经常说,哪里的‘高手’又绣出了多大、多美的一幅作品。”这让邓菊连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能不能也绣一幅又大又美的作品,来证明自己?我尽管没读过书,但我有能力做到别人无法做到的事。”
说干就干,2004年7月,邓菊连倾尽了自己打工所积累的1.5万余元存款,买回来了两大箱质量最好的七彩丝线,足足有六十多斤重。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一有空她就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如痴如醉地按着《清明上河图》的复制品绣了起来。
家人对她的行为十分不理解。“他们跟我说,你绣的东西不能吃不能穿不能卖,你花这么多时间在这上面有什么意义?”邓菊连微笑着,没有解释。
“对我来说,这并不是绣一幅画那么简单。这是我的梦想。家里人一直不知道,当年离开学校让我终身遗憾。他们总以为那是一件小事,过了就过了,小孩子一下子就忘记了。我从小到大,把这件事藏在心里,一句也没有和他们说过。现在长大了,我只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圆一个‘做好自己想做的事’的梦。”
倔强的她在旁人的不解甚至嘲笑中开始了自己的“长征”。在别的女孩子忙着旅游、逛街、购物、唱歌的时候,邓菊连却在灯下飞针走线,忙个不停。那些年,她的生活只有三件事:工作、睡觉、刺绣。
抚平伤口:作品完成让她泪如雨下
在此期间,一个勤劳的小伙子走进了她的生活,两个人成家了。但结婚、生子这些人生大事也丝毫没有阻碍她的绣画大计。每当安顿好丈夫、孩子后,她总是守着一盏孤灯,一枚闪亮的银针牵着一丝彩线,在粗糙的织布上下穿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就这样渐渐浮现。
长时间全神贯注飞针走线,让她的视力、颈椎都出现了问题,可是她对此依旧夜以继日,无怨无悔。2015年5月,当她绣完最后一针后,突然感觉自己心里“空荡荡”的。
没想到,这一绣就绣了整整十年。为了弥补童年的缺憾,她用了十年的时间来弥补这个外人无从知晓的巨大伤口。呆呆望着长达20米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邓菊连泪如雨下。只是和以前相比,这并不是伤痛的眼泪,而是欣慰与感慨的眼泪。
《清明上河图》上人物清晰可见。
仅仅休息了一个月,邓菊连又开始了绣另外一幅作品《富春山居图》。“刺绣好像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直到今年10月,这幅长15米、宽1米的《富春山居图》再次宣告绣成。
在秋日的暖阳下,邓菊连郑重地向记者展示了这两幅“心血之作”。只见在《清明上河图》上,密密麻麻的各色人物清晰可见,身形、动作、衣着各异,足有数百人之多。而《富春山居图》上,千丘万壑,峰峦叠翠,松石挺秀。
放眼未来:为公益全力以赴
先后完成这两幅巨幅十字绣后,邓菊连坦言:“以后可能都不会绣么大的作品了。”她说,希望寻找一个“有缘人”,共同把这两幅作品拍卖后将所得用于公益事业用途。“以后,我的空余时间也会更多地放在做公益事业上,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人生最美的13年青春,如果没有梦想和信念的支撑,邓菊连不可能走到今天。年幼时那刻骨铭心的变故,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但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随波逐流,为了抚平那巨大的伤痛,她勇敢地用了常人所无法坚持的意志来完成了这两幅作品。
邓菊连希望,这两幅作品能作为希望与信念,在“有缘人”的手里传承下去,让无数无助的“她”能重新燃起生活与奋斗的火花。
责编|悠悠
校对|大伟
终审|可可可
来源|广州日报
家园君特选
回顾|2017年韶关迸发出的这些正能量,每一幕都温暖人心!
今起,韶关除这几所学校外,其余中职学校不得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韶关家园APP
全新改版上线,功能更强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更新/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