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铬渣遗患

高胜科 自然之友 2020-09-15

题记:

可能大家已经注意到了,自然之友的微信中有一个小栏目,叫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个专题和自然之友在重金属污染领域的工作有着紧密的连接。

2011年,自然之友成功推动了中国首例草根组织作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案,这一过程也媒体称为中国版的“永不妥协”。而这起诉讼所针对的,就是云南曲靖的六价铬污染事件。正因为这起公益诉讼案件,我们开始研究中国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发现单单铬渣造成的六价铬污染问题就非常严重,且缺乏关注。于是,随后几年,自然之友开始进行全国多地铬渣堆放造成污染问题的实地调研,并和各地会员、环保组织一起持续探索重金属污染问题的解决之道。

20132014年,自然之友数次派专人赴湖南省湘乡市考察铬渣污染。考察团队通过踏勘现场,访谈周围村民,并用重金属快速检测仪检测渣土,咨询重金属污染专家,初步确定该市某村堆有巨量铬渣。我们马上将此事举报到湘乡市环保局和湖南省环保厅,湖南省环保厅法宣处处长积极反馈,批转给湘乡市环保局处理。我们期待推动有关部门:

一、尽快派专业检测机构赴现场检测,确定深埋铬渣的数量和造成的危害风险;

二、依法查处、追究相关人的责任;

三、责成相关责任人对该处铬渣进行无害化解毒处理,消除污染源;

四、责成相关责任人对该处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进行修复。

希望通过《财经》的这篇报道,读者能够进一步了解自然之友在重金属污染问题上的关注和行动,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期待,未来这片土地上的每个成人和孩子,都不再承受这危及生命健康之“重”。


五矿湖铁违规处置巨量有毒铬渣 农田受污染荒废


铬渣掉包记

十多年前,湖南省湘乡市泉塘镇雄心村村民收取中介人2万元,接收了一堆渣土,现在村支书李剑懊悔不已,“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对方也特别保密,我们更不知道铬渣的危害。”

在签订于2001年11月12日的两页纸的协议上,甲方是雄心村三组全体村民,乙方是长城公司湘乡铝厂项目部(现为湖南有色湘乡氟化学有限公司),主要条款是“甲方同意在整个半亩山坡及山峰以下长期占用堆放锂渣”。

协议签订当日,乙方代表未出面,仅由承包此事的中介人代办。现在当地人怀疑此处堆放的是铬渣,“这纸协议规避了一个重要问题,用‘锂渣’掩人耳目,只字没提到‘铬渣’字眼”。一位当地公务人员说,实际上转运、堆存至今的,一部分是湘乡铝厂的白色废渣,还有紧挨铝厂的湖南铁合金厂遗留的黑色铬渣。铬渣放在下面,铝厂废渣覆盖其上,外界鲜有人知。

协议上仅有密密麻麻的甲方村民签字,却未见乙方签字。协议签订后,废渣陆续运载过来,工程耗时八个月,直到2002年7月全部运完,“当时没谈要堆存的废渣量”。李剑回忆称,“一共拉了2万多车,每车装载量是25吨,共计五六十万吨。其中覆盖在最下面的黑色废渣有四五千车,约10多万吨,来自湖南铁合金厂。”

2014年3月30日,正逢湖南早汛,哗哗的雨水从高约40米的露天废渣山上倾泻而下,之后,污浊的雨水流入村子的河塘沟渠,又一路蜿蜒北去,直排涟水河——湘乡市唯一的地表水源地。雄心村河塘周边的农田因受污染多数荒废,“如果晴天,废渣堆会渗出黄色的液体。”李剑称。

4月17日,环保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首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这一逾八年之久的调查显示,在约630万平方公里的实际调查面积中,监测点位的超标率为16.1%,其中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总数的82.8%。无机污染物多为重金属。

自3月下旬起,《财经》记者调查湖南等地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发现,早年受制于经济、技术和科普不足,含金属铬的废渣被非法转运和肆意填埋,甚至被用于道路基建及农村房屋建筑,虽然一些非法堆放点已被发现并处置,但是像雄心村这样的疑似地点还有很多。

由于技术和资金等障碍,一些铬渣并没有能够彻底“解毒”,被堆放在水边、居民区,可谓遗患未除,又添新污染源,然而,这些潜在的风险却被再次忽视。

遗祸

位于雄心村三组的废渣堆紧挨乡际公路,原为地势低矮的山凹处,距涟水河1.5公里,离湘乡市区16公里。湘江是湖南省的重要水源地,涟水河正是湘江的主要支流,湘潭、长沙两市也从涟水河下游取水。

4月,北京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两次在现场取黑色疑似铬渣土壤,通过重金属快速检测仪检测了含总铬量,初步认定为铬渣。该组织将针对疑似铬渣堆的地下水作进一步的检测分析。

铬渣是生产金属铬和铬盐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是国际公认的毒性较强的危害废物。其毒性源于铬离子遇水即溶变成六价铬,六价铬被列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八种化学物质之一,可致癌。

李剑称,村民一直不敢确定这是铬渣堆,但知道它有毒。废渣堆存不久,坡下水塘中村民养殖的鱼群死亡,经村民们的多番交涉,承接废渣转运的中介人为村民在废渣堆的下方新修了一座水塘,用于拦截渗滤液,但无济于事。

虽然自2003年起,李剑及村民多次向湘乡市环保局反映受污染情况,并要求转移、合理处置废渣,但被怀疑偷运铬渣的湘乡铝厂紧邻的湖南铁合金厂,已破产易主,政府环保部门也几经人事变动,最终都不了了之。

《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因早年环保意识不足,雄心村的遭遇并非独例。据多位湘乡市官员及村委会干部介绍,上世纪90年代,湖南铁合金厂的废渣很抢手。“这其中也含有铬渣,分离机刚一产生渣,就马上被拉走,运输的大车在厂内外排长队。当时去厂里拉渣还需要托关系,每车卖10元到30元钱。”一位当地公路局工作人员介绍,厂区附近的红星社区等多村用铬渣建房地基,更多废渣被用来修路,“可以说城区及乡镇、村级公路都用到了这些渣”。

此情况在全国曾较普遍。据一位化工业内人士介绍,如沈阳市沈阳新城化工城遗留的铬渣被用作建房地基,最终因意识到危害,又挖出了6000吨铬渣,并转移处置;位于青海西宁的一家铬盐厂遗留巨量铬渣,当地政府曾在渣堆中间开辟一条路,并将铬渣用于房屋建设,之后,房屋墙皮、公路两侧都流出了黄色的铬渣渗滤液,这被业内称为“返黄”现象,会再次造成污染。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曹树梁曾指出,国内堆存的数百万吨铬渣中,即便仅15%的六价铬进入水系,也会致使上千亿立方米的水污染。

一家产生更多铬渣的企业——长沙铬盐厂,上世纪70年代曾将部分铬渣转运到洞庭湖附近。

长沙铬盐厂始建于1967年,生产规模曾在全国排行业第二,与湘江仅一条公路之隔。2003年,因为长期向湘江排放六价铬,长沙铬盐厂被市政府责令关闭,遗留下42万吨铬渣。这些铬渣后来虽经处理,但至今仍然堆放在湘江边上。

湖南省人大环资委监督处处长刘帅担忧的是,42万吨铬渣没有填埋场可选,今年湘江水位抬高后,将成一个大隐患。

为解决长沙、湘潭、株洲三地供水不足,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的蓄水通航工程已全面启动,下半年枢纽工程建成后,湘江长沙段水位相比增加了近4米高。“今年10月,湘江水位将升高至32米,这个铬渣堆对湘江水质的影响风险也在提高。”刘帅说。

转移

湘乡市环保局对于泉塘镇雄心村的疑似铬渣堆似乎并不知情,当《财经》记者问及时,市环保局副局长周绍春十分慎重,“如果照此情况,我们及早安排人去查。”

当地环保部门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湖南铁合金厂和它的重组方有非法转运、丢弃铬渣堆的恶迹。

湖南铁合金厂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两大金属铬生产线之一。至2007年由于严重亏损,湖南铁合金厂倒闭,由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重组成立五矿(湖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五矿湖铁),废弃金属铬生产线,转产硅铁等炼钢原产品。

现在,部分未经处理的铬渣还直接堆积在厂区内,而该厂经50年生产遗留的巨量铬渣的去向也已成谜。湘乡市环保局的统一口径是,历史遗留铬渣为20万吨,2005年实施铬渣解毒项目,国家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企业自筹共投资6608万元,根据企业重组协议,该项目由湘乡市政府总体负责,委托五矿湖铁组织实施。

五矿湖铁执行铬渣解毒项目时,出现了非法转运以及肆意丢弃铬渣的行为,“当地环保部门对此也知情”。一位五矿湖铁人士说。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企业以每吨30元运费雇佣货车司机,将未经解毒的铬渣陆续转运至毗邻的娄底市双峰县及湘乡本地村落。在当地供应10多万人的自来水厂水源地附近就曾发现数以千吨的铬渣。但直到2009年有村民举报,才引起各方的重视。

一位负责该事件应急处置的双峰县官员告诉《财经》记者,该县仅在梓门桥镇就发现从湘乡非法转运来的铬渣十多处,其中六七处靠近水塘。

其中一处铬渣堆,距梓门桥镇檀山坝村村民彭达华家的水井不足10米。2009年4月,彭达华因身体不适住院治疗,后诊治无效死亡。“生病前180多斤,临死时瘦得皮包骨,只有72斤。”彭父回忆称。事后,县环保局检测到,彭家水井中的六价铬超标450倍。

公安部门对11名违法转移者予以刑事处罚,湘乡市环保局及五矿湖铁相关人士亦遭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环保部及湖南省环保厅联合协调非法转移铬渣的善后处置,经多种方案讨论,最终决定将铬渣全部运回五矿湖铁,重新解毒处置。

自2009年6月-9月,共排查出非法转运到双峰县、湘乡市两地的堆放点30余处,共计2.3万吨铬渣(含受污土壤)。湘乡市环保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至今回运的铬渣(土)共约6.5万吨。受污地并不满意这些数据。“司机到处乱丢,一共堆了多少处、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能否把所有转移的铬渣都找回来还不好说。”上述双峰县官员认为。

湖南铁合金厂遗留的铬渣量是笔“糊涂账”。一位湖南省环保官员曾到厂内视察,问及铬渣具体数据时,企业始终绕开话题未给明确回应,而不同人员回答也不一。

解毒

长沙铬盐厂的42万吨铬渣由当地政府负责治理。2004年长沙市政府组成原市经委、市环保局参与的铬渣治理工作小组,2005年又在市环保局专设长沙市铬渣办负责至今。处置工程采取招投标方式,由广州铬德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直到2010年11月解毒完毕,总投资2.26亿元。

然而,一位多年从事铬渣治理的湖南某科研机构专家告诉《财经》记者,该项目因为技术缺陷,未能破坏铬渣内部的结构,解毒不彻底。

铬渣的解毒处理,即将六价铬转换为无毒的三价铬,并通过固化方式将其稳定控制。“铬渣中的固溶体没消除掉,转成的三价铬随时间累积,在浸水、氧化等条件下又重新变回了六价铬,导致铬渣堆逐渐膨胀”,据上述湖南专家实地走访发现,42万吨铬渣堆如今已长高了3米多,又产生“返黄”。

“一旦工程控制不好,只要堆放一年以上,黄色的渗滤液又冒出来了,再次出现污染”。上述化工业内人士称,该项目使用了钡盐法解毒,然而,钡比铬的毒性还大,“理论上如果让铬超标,钡就得超标”。

湖南铁合金厂“回家”的6.5万吨铬渣(土),露天堆积在厂区,仅用黑帆布作为篷布盖住,插上了警示牌,直到2012年8月才启动解毒修复工程。青岛新天地环境修复公司中标实施,利用合作方韩国SK集团的技术进行解毒,总投资数千万元。为满足环保部2012年“年底前全国铬渣解毒完毕”的要求,工期仅四个月,当年12月27日就通过了湖南省环保厅的验收。

据周绍春介绍,解毒工程后的铬渣可以达到一般固废的要求,再经过固化稳定化处置,最终于2013年11月完成填埋,填埋场按照危险废物的要求采取了环保措施。

然而,一位在五矿湖铁工作30余年的工人则认为,“工程实施的并不彻底”,回运的铬渣中含有大量的污染土,先是企业自行烧结解毒,不久便以失败告终。后又利用硫酸亚铁等药剂解毒,不过,仅是“用药剂做样子,上级来人检查时用一下,没人时就不处理了,直接埋”。这位工人称。

上述湖南专家也曾考察该厂,发现其技术方案仍是硫酸亚铁加上石灰的“老办法”,未能从内部结构上彻底破坏铬渣污染物,如果有水浸入,还是会像长沙铬盐厂的铬渣一样内部膨胀、长高。一旦“铬渣本身就没解毒好,虽然填埋要搞防渗措施,但日久避免不了破损,量又大,填埋后危险系数也很高”。他说。

4月1日傍晚,《财经》记者绕过厂区围墙进入现场看到,庞大的填埋处状如“长方体盒子”,铬渣、污土固化封存在内,最表层覆盖一层新土植绿,四周砌成一圈围墙。据上述工人透露,填埋场密封性不好,下雨天依然要向外溢水。

填埋场毗邻湘乡市昆仑桥街道红星社区八组,距最近的村民家24米。填埋场选址及施工时曾遭到周边村民的反对。一位八组村民称,他看到该项目的环评报告中“征求公众意见”部分,并非征求位于厂区南部的八组村民意见,而是选取了厂区北部、相反方向的群众及工人进行问卷调查。为此,村民多次信访当地环保部门无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琪说:“解毒后的铬渣被当做固废进行填埋,这只是一种临时措施,不应当作为一种长期的手段。”

针对该项目,多位五矿湖铁主要负责人拒绝了《财经》记者的采访。

本文刊于《财经》杂志 作者:《财经》记者 高胜科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