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华:垃圾减量,不只是垃圾分类
孙敬华是自然之友的一位长期的志愿者,她是垃圾减量的坚定践行者,也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垃圾魔法书”《废弃物与生命》的主要讲师之一。她喜欢用随手能找到的物品举例,每每让学生们在听课的时候大笑之余也开始思考。
今天这个“垃圾减量日”,我们就来看看她的垃圾减量观点吧。(本文发表于自然之友2015年年刊)
应邀去一所小学给孩子们上一堂“垃圾环保课”,PPT的标题是“XX小学垃圾减量宣讲”,校领导看了表示不解:“你们不是来讲‘垃圾分类’么?怎么改成‘垃圾减量’了?”忙向他解释:“垃圾减量”是个更大的话题,“垃圾分类”只是其中一部分……
的确,对于很多人,“垃圾分类”是个耳熟能详的词,“垃圾减量”则显陌生。不仅词语陌生,其内涵也较少为人所知。
所以在很多学校、社区,虽然有很多垃圾分类设施、宣传材料、宣讲活动,却多集中于“垃圾分类”或“旧物改造”,很少涉及垃圾源头的减量。例如中小学的常规做法是自上而下声势浩大的垃圾分类活动,每个班集中攒废纸、饮料瓶,卖废品的钱充作班费;或用废旧瓶子、盒子做手工,做的漂亮的留着展览,一般般的拿回家,放些日子也就丢掉了。大学也差不多,有家环保组织在大学里搞的活动是“饮料瓶回收评比”,回收瓶子最多的十个班级可以得到奖励——这不免让人疑惑:此活动是鼓励大学生多买瓶装水为班集体争光么?
垃圾,是人们在物质消费之后丢弃的“废物”;在消费行为开始时,就已注定了垃圾的产生。而垃圾分类,是在垃圾产生之后的“补救”手段,让仍可利用的那部分物质循环起来,变成新的物品,延长其“生命”,推迟其最终被送进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的时间。这一循环,被称之为RECYCLE,通常翻译成“资源回收”或“循环再利用”。垃圾分类,正是RECYCLE的前提。
而真正要让垃圾变少,不能只在垃圾产生后才去想办法RECYCLE,更需要在消费之初就尽量避免垃圾产生(REDUCE:源头减量),并尽量做到重复使用(REUSE)。这三个单词,加在一起就是“垃圾减量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需要强调的是:它们三个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有明确的优先次序:源头减量最重要,其次是重复使用,最后才是资源回收。很明显,垃圾分类属于最后一个级别。如果我们只把眼光放在分类上,而忽视了前两者,就很难真正让垃圾变少。
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曾经去泰国参观过一所“零废弃学校”——黎明学校,那里的师生在日常生活中按照垃圾减量3R原则实践“零废弃”理念,除了垃圾分类,更有许多细致入微的设计。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正是关于饮料瓶:最初学校也教学生垃圾分类,很快,孩子们就把分类做得很好,大量饮料瓶被分出来。此时,老师并没有认为目标达到了,而是引导学生关注更根本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瓶子?饮料是必需的消费么?”孩子们于是意识到,一次性的瓶装饮料不环保。那该怎么办呢?统一规定“校内禁止饮用瓶装饮料”么?不是的。老师问孩子们:“学校有免费的白开水,你为什么还要花钱买饮料呢?”孩子们回答:“白水不好喝,就喜欢喝甜水!”那么,再讨论:“我们能不能自己做出更好的甜水呢?”泰国盛产水果,老师们就用水果榨汁、煮水提供给学生。从此,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远离了对瓶装饮料的依赖,饮料瓶基本从校园消失了。
这种从生活细节做起的教育,把高高的理念化为平实的日常实践,没有说教,没有强迫,循循善诱,润物无声。
自然之友城市固废议题在公众垃圾减量教育方面,也一直关注“前端减量”,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民众从更“靠前”的角度思考垃圾问题,改变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
在“家庭零垃圾挑战赛”中,参赛者每天记录自己产生的垃圾,并想方设法寻求减量之法:超市买菜怎样不用塑料袋就能贴价签、快餐店里怎样避免一次性餐具和包装、旅游时用什么替代无纺布湿纸巾、快递盒子怎样重复使用……
扫一扫,看看零垃圾挑战赛的参赛者怎么说?
在“春泥行动厨余堆肥”活动里,堆肥达人在实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家为何会有那么多厨余垃圾:大量采购的习惯必然导致食物还没吃就放坏了;芹菜叶、白菜帮、西兰花的梗,也可以做得好吃;餐馆剩饭打包回家却未必吃,反而多消耗了餐盒,不如少点些菜;如果加班,提前通知家人少做一份饭,就能避免剩饭……
我们编写的中学生垃圾主题课程《废弃物与生命》,已作为选修课进入北京的五所中学。从生命起源、物质演化,到人类社会垃圾的产生、最终的归宿,学生们对垃圾与生命的关系有了深层次认识,并在调研、实验、游戏、观影等体验式教学中逐渐体会垃圾与“我”的关系,最终主动在生活中实践垃圾减量。在北京市第五中学,环保社团正用“源头减量”的理念组织全校师生共同探讨午餐食物浪费的解决之道,不再只是“粒粒皆辛苦”的标语式道德宣教,而是各抒己见、平等讨论,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迸发出很多创意火花:份饭分成大中小三种分量,增设素食,调研学生口味以改良食谱,成立委员会监督食物浪费并设立奖惩机制……一系列很“接地气”的方案,让人惊喜连连。
扫一扫,了解写给中学生的“垃圾书”:《废弃物与生命》
而面对小学生,就更需要直观的体验式教学。现场分析一杯奶茶的包装物,孩子们齐声数数:“1、2、3、4、5、6、7、8、9”喝一杯奶茶,竟然产生了9个垃圾!也许从此后,再听到“一年卖出X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X个圈”的广告语,孩子们可能会联想到垃圾的数量,继而在消费之前犹豫一下……
垃圾减量的教育,也许就可以这样,慢慢地,走进一些人的心里;悄然地,发生作用;一点点、一点点地,改变。
小编碎碎念
今天是周四,又一个“垃圾减量日”。
不希望窗外建起垃圾焚烧厂、不希望脚下踩着垃圾填埋场,我们能做的是减少垃圾。
Reduce,不买可有可无的东西,不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尽量不买一次性使用的物品;
Reuse,物品重复使用,不要的捐赠出去,或寻找新的用途;
Recycle,垃圾是错放的资源,做好垃圾分类,让资源可以再生。
欢迎加入我们。
爱种花种菜?获取堆肥教程,请回复“堆肥”
雾霾侵袭,保护自己和家人,回复“雾霾”获取《公众防霾手册》。
获取往期微创意精彩图文,请回复“DIY”
一大波讲座、课程、植物/鸟类认知、生态旅行、夏令营活动正在靠近!
了解详情请点“阅读原文”
(提示:以回复方式获取信息,请确保已关注认证公众号【自然之友】,并在自然之友微信对话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