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一个电话邀约,到《零废弃学校建设指南》,我们走过这八年

邀你零废弃的 自然之友 2022-06-07
缘  起


2011年初夏,自然之友接到一位中学生物老师的电话,希望合作开设一门环境主题校本选修课,让学生们不仅学到知识、拓展视野,也能有所行动——这也恰恰是自然之友对于未来“绿色公民”的期望所在。


彼时的自然之友,正在垃圾管理领域工作得如火如荼,也正筹划面向校园设计一门和垃圾“零废弃”有关的课程。双方一拍即合。自然之友的垃圾管理项目团队、环境教育团队全力投入,当年秋季学期开学,李彬老师所在的人大附中成为了垃圾分类校本选修课的第一家试点学校。
研  发
两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们看到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的积极影响,也意识到在系统性等方面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自然之友邀请了更多关注青少年环境教育和垃圾分类减量的教育工作者,组成课程研发团队,不断精进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课程研发团队部分教师合影(点击查看大图)
2013年,升级版的课程经过北京四所学校试课后,正式定稿,大家为它起了一个富有寓意的名字:“废弃物与生命”,期望透过对自然的理解与体验式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思考进而着手改善身边的环境问题。
教 师 培 养
这样一门由环保公益组织研发出来的课程该怎样推广到更多学校呢?我们认为,青少年环保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是教师,教师的参与及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尤为重要。
于是,“废弃物与生命教师共修营”在7年时间内举办了23场,七百余位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成为废弃物与生命的零废弃讲师,在各自的学校通过校本选修课、少先队活动、环保社团、家长课堂等形式带领学生们开展垃圾减量活动、实践零废弃。环保种子不断播撒、生根发芽。
(2020年教师共修营将待全国疫情进一步平稳之后择时举办。请有兴趣的老师持续关注自然之友公众号相关信息的发布。另外,进阶版教师线上培训即将在8月开始招募,欢迎已经参加过废弃物与生命教师培训的零废弃讲师报名参与。)

教 材 出 版
有这样一种白魔法,它为对抗黑魔法而生。在地球上,黑魔法制造无穷无尽的垃圾,而白魔法则致力于减少垃圾、改善环境。
2017年,废弃物与生命这门“垃圾魔法课”的教材由北大出版社正式出版,定名《垃圾魔法书》。它从自然界万物循环的原理出发,讲述了垃圾的“身世之谜”、垃圾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纠葛、“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再大量抛弃”的时代所引发的严重环境和健康问题、垃圾的处理之法,以及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可以怎样减少垃圾。它唤起孩子们心中的魔法种子,教孩子们用白魔法战胜黑魔法、拯救垃圾!


《垃圾魔法书》



(《垃圾魔法书》可从网上平台、全国各大实体书店购买,亦可通过北大出版社微店购买。大批量购书(200册以上)可与自然之友联系。)


零 废 弃 学 校


“随着更多老师将零废弃教育带入学校,教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实践场景越来越丰富,‘垃圾减量’将不再只是‘一门课’,而是逐渐融入师生们日常生活,变成学校通行的‘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建设成为‘零废弃学校’。”
自然之友期盼的改变,正在学校发生。
2018年开始,在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下,自然之友与深圳的五所小学展开合作,开启全面的零废弃学校建设。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项目组与学校教师团队一起为学校量身定制行动计划,通过普及型宣讲、教师培训、项目式学习、校本选修课、社团活动、儿童赋能营、校园堆肥、家校互动、社区联动等形式,多角度渗透进校园生活。

零废弃项目式教师培训

儿童赋能成果展示

《零废弃学校建设指南》
在全国垃圾分类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校对垃圾减量教育的需求显著增大,需要环保组织等外部力量的支持。2020年,自然之友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零废弃学校建设经验,推出《零废弃学校建设指南》。
《指南》旨在为更多校园场景的垃圾管理提供方向和指引,同时在建设零废弃学校的过程中,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绿色公民。




滑动查看指南内容


《指南》以“学生活动手册、教师教案手册、教师赋能手册、评估手册、附属工作包”五本分册,全方位指引学校开展零废弃。

滑动查看更多《指南》内容


如果您有兴趣了解、开展零废弃学校建设,无论您是学校管理层、教师,还是社会参与力量,都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我们联系!我们盼望更多人一起行动,建设零废弃学校!




八年时间,从环保组织与中学教师的“一拍即合”到课程体系成型,从简单的课程大纲到学生读本出版、教师资料和支持体系不断完善,从北京一所中学的课程实验到全国20多个省上百所学校的课程和行动,从数所学校的零废弃实践到《零废弃学校建设指南》的诞生,自然之友的青少年垃圾减量教育,走过了丰富而充满希望的一小段路程。
我们相信,随着更多学校、教师和社会力量的加入,零废弃理念和行动一定会系统性地走入更多校园,成就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教师开启更多富有意义和趣味的环保教育之旅,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培育更多绿色公民。

感谢所有参与课程开发、推广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感谢自然之友多年来的支持方和合作方:


万科公益基金会、利乐中国、上海未爱教育、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