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一场零废弃的会议?
推荐者
如何开一场零废弃的会议?
我是一家会务公司的职员。公司刚接到一个规模900人、为期四天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甲方组委会提出一个我们闻所未闻的要求:“零废弃”——就是要让会议中产生的垃圾量减到最少!以我两年半的从业经验来看,每次大型会议之后都是狼藉满地垃圾成堆,900人更是不可控的数量级。领导把“零废弃”这个任务交给我负责,我该从何入手?时间紧,只有不到一个月。求教!
如果您能用例子解释的话,真真是极好的~谢谢
15条评论 37个回答
分享 · 邀请回答
秋风聚落叶、无牙象、文山会海 等人赞同
这个问题我比较有资格回答。去年我刚好负责过一个800人会议,虽不敢说实现了零废弃目标,但做了许多垃圾减量的努力,效果还不错。可以分享经验。
首先,同情题主30s’。这么艰巨的任务,题主鸭梨山大!
一个会议的零废弃,绝不可能是一个人的责任。题主需要先与组委会达成共识:一要明确零废弃会议的目标,二要确认责任方。
一.目标!开一次零废弃的会议,不论是何主题、参加的人有多少,都要在条件允许和自己能力范围内,努力做到:
新旧物品消耗最少
固体废物产生最少
资源最大限度回收利用
——从而接近“零废弃”。
二.零废弃的实施,须“责任到人”。
会议组织的最高负责人,须是零废弃的推动者,这才能保证零废弃细节的实施。
须确定推动零废弃的具体人员及责任团队,明确职责。
责任团队需与其他部门良好沟通。
题主从业两年半,估计在团队中只是个中间级别的小负责人。虽然领导把“零废弃会议”任务交给了你,但切记不要让其他人以为他们没有责任协助。一定要在领导授权下,组织一支专门的负责团队,并与其他部门达成合作共识——因为垃圾产生于众多环节,跨部门合作很重要。
减少垃圾,最根本的对策是,预防垃圾产生。
不知题主有没有注意过,以往会议结束,产生量最大的垃圾都是什么?它们从何而来?
回想一下,最多的垃圾都是主办方提供的——入场时,人手一个手提袋:会务资料、纪念品、胸牌、广告册页;每个座位上还有瓶装水、笔记本(纸质)、签字笔。这些物品,许多都未能物尽其用,就在散场时被丢弃。
会场的饮水和茶歇,也是垃圾大户。除瓶装水外,一次性纸杯、塑料杯,用量极大;茶叶包、咖啡袋、糖包、食品小包装袋;还有食用水果时的一次性叉子、牙签、托盘,以及果皮、咬了半口的点心,等等。而且茶歇处往往人多混乱,很难做到垃圾分类。
所以我给题主的建议是:
不采购并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只采购会议必须的、产生垃圾量少的商品;不发放不必要的文具、宣传品、礼品等。如果一定要发放礼品,应选购耐用、实用和有特殊意义的礼品,别让人一拿到就想扔。
会议资料尽量少打印;鼓励参会者使用电子版。
饮水方面:不采购瓶装水(特别是小容量的)、一次性塑料杯、纸杯;会场应准备暖水瓶和开水,或大容量桶装水;有条件的,可准备一些非一次性水杯,提供给忘带水杯的参会者。
如需茶和咖啡,应选用大包装,不选独立小包装;或由后勤部门提供冲配好的茶饮。
不采购小包装和过度包装的糕点,减少包装物垃圾;可查询当地老字号糕点店,那里一般会供应简装糕点。
在参会者认同的情况下,可考虑在茶歇时不提供或少提供食品,种类尽量简单,减少食物浪费和包装废弃物。
以上这些,对于习惯了“传统会议”的参会者来说,可能会存在一些不方便和不适应,所以,组委会需要提前发放《会务通知》,让每位与会者为“零废弃”做好物质和心理准备。包括:
自带水杯、筷子甚至手帕。
携带个人差旅洗漱用品,避免在旅途和住宿时消耗一次性用品(即使宾馆免费提供),这样既环保、又卫生。
携带必要文具,如纸张、笔记本和笔。
做好会议期间参与实践垃圾分类的心理准备。
其实,会议开始之前的布展过程,垃圾产生量也非常大,甚至超过会议过程中的垃圾量。主题背板、横幅、幕布、易拉宝和X展架、引路牌、桌牌、各种装饰板……越是高大上的会议,这些消耗就越多。有些场面功夫,真是没必要,可是又不得不做,唉,想想也挺无奈。
不过,还是有办法减少无谓消耗。比如,选用可重复使用的背板、横幅、易拉宝等布展材料。
许多公司在制作展会易拉宝时,虽然只是介绍一些固定的内容,却爱把会议时间、地点都印在上面,好像“专用”的展架显得更牛似的,于是这些易拉宝的寿命就只有一次。而且经常是展会结束时,三五个易拉宝连带着架子都不要了,说是路远不方便带走;现在我们储藏间堆了好多别人不要的易拉宝和X展架,每次需要布展时,我们就只打印幅面,不用买新架子了。
每次会议结束,我跟同事们也会扫荡一次会场,把还能用的各类物资收集起来,妥善保存,留着下次重复使用。有个细节挺重要:各种水笔要盖好笔帽以防干掉,更可以选购能灌水的笔。
对了,我们上次甚至在会议结束时回收了每位来宾的胸牌,把里面的姓名标签抽出来,下次还能用。当时我们还有点儿尴尬,怕来宾嫌我们多事,但是看大家微笑着摘下胸牌递给我们,都很理解的样子,我也觉得挺开心。
还有,会议条幅,现在很多会议厅都有电子屏,字幕一打,齐活!也可以直接用投影仪投射背景,半点儿垃圾也不会产生!
还有还有,制作粘贴式展板时,揭掉背胶,后面衬着的大白纸(或大黄纸)一般就被扔掉了,很浪费。我们就把它们收集起来,反面可以用来写字,纸很大,写通知写标语或者开会讨论都用得上——还有同事拿回家给孩子包书皮,有一定的防水性呢!
下面说说吃饭的事儿。
题主说是规模900人、为期四天的国际研讨会,那吃饭是个大问题呀。我的建议是:
优先选择自助餐,但必须提前统计好人数,避免浪费。
如果是桌餐,第一顿应遵循“少点两道菜”原则,即菜品数目按吃饭人数减2的方法来确定,且素菜比例应尽量提高;后续桌餐根据第一顿的情况加减。
总之要适度点餐、宁少勿多、尽量“光盘”。许多会议主办方还是老观念,觉得请客时不剩下好多菜就没面子,慢待了客人似的,这都什么年代了呀!
同时,对餐厅也应提出一定的“零废弃”要求:拒绝一次性餐具、以茶水代替瓶装酒水饮料等。有些会议场所因条件所限,无法在餐厅解决所有人的用餐,只能叫外卖,那就麻烦了!一次性餐具因为被油污染,很难清洁后再回收,饭后往往是一桶一桶的废弃餐盒,蔚为壮观!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叫外卖,比如让工作人员与来宾错峰吃饭。如果非叫不可,也应该尽量选择产生垃圾少的外卖。我们上次试过,请外卖公司用大桶送来午餐,我们工作人员自带餐具,变成了自助——虽然刷碗麻烦点儿,但是基本没产生垃圾。
另一方面,只要吃饭就必定会有厨余垃圾,北京目前一部分大型餐馆,对接市政的餐厨回收系统,厨余垃圾可以保证得到再利用,我们只需要协助餐厅做好分类即可。但不知题主所在的城市有没有餐厨回收系统?
如果没有,也可以挖掘自己的潜力,即参会者自己想办法,使当地难以分类回收的物资得到有效利用。比如我们上次的会议在京郊,有一家参会单位是个有机农场,我们就把厨余垃圾都交给他们拉回农场堆肥了。
最后说说垃圾分类。
会场、餐厅、展厅……不同的空间要做不同的分类计划。以会场为例,其实当我们做好了之前说的那么多准备工作,会场的垃圾量已经大幅度降低了,不过还会有一些,主要是茶歇时的厨余、参会者自带的包装物、纸巾等零碎的垃圾等。
具体的分类方案应按实际情况设计安排,要考虑现场可能产生的垃圾的种类。我给题主提供一个我们做过的分类方案,仅供参考:
干净的容器:包括塑料、纸、玻璃、金属制的瓶、罐、盒(应用水稍微清洗后投放)
干净的废纸及纸制品
干净的白色和透明塑料:这些通常是高附加值的单一材质塑料,种类有PE、PS、PVC等
干净的复合塑料:一般是未受食品污染的食品包装薄膜
干净的金属废弃物
厨余垃圾
残余垃圾(其他垃圾)
题主注意到了吧,除了最后两项,前面的可回收物都必须是“干净”的,这就有一定难度啦。参会者真能做得到吗?
因为垃圾分类必须是每位参会者都亲自参与,所以,会议开始时的宣传动员、会议进行中的适时提醒、现场的分类指导和监督纠正,甚至每一阶段将分类减量进展反馈给参会者并答疑,都很重要。
上次会议,我们特别培训了十几位志愿者,专门负责现场分类。也幸亏有他们盯着,现场分类才做得有模有样。题主这次也要动员几百人一起参与,很有挑战欧!加油加油!
我要说的就这些,希望能对题主有所帮助。
———— 睡醒后的分割线 ————
这么冷僻的题目、这么无趣的回答,居然有这么多小伙伴赞我,受宠若惊
下面有小伙伴说,要想会议零废弃,最好的办法是不开会、少开会,对此我深表赞同!很多会都好无聊啊,我一个旁观者都受不了,全是场面上的废话嘛!另外电话会议、电视会议,不是也挺好。不过,如果都不开会了,像我和题主这样“靠开会为生”的小职员,就该失业啦!
——新年开工动员大会后的分割线——
题主我又来了,我刚邀请了上次零废弃会议的大学生志愿者@秋风聚落叶 来为你介绍垃圾分类经验!
编辑于2016-02-16 18条评论 作者保留权利
超人静香、无牙象、文山会海 等人赞同
谢邀! @超人静香
题主你好!说起上次当志愿者,真是挺有意思。
会议前期筹备时,老师先带我们在酒店布置会场的分类垃圾桶。我们用酒店较大的垃圾桶和旧纸箱,贴上手写的双语分类标识牌,成组地摆在会场门口墙边(也是离茶歇区最近的位置)。
酒店保洁大姐很惊讶,问为什么放在那么显眼的位置,多难看呀。老师说,分类桶必须成组布置在最方便且容易找到的位置,不应藏在隐蔽处,否则就没法引导大家来分类了。而且老师要求整个会场只布置这一组垃圾桶,让我们把其他分散的非分类垃圾桶都撤掉,藏到保洁大姐的小储藏间去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老师的担心并不多余——那天会场角落里被保洁大姐放了一把笤帚一个簸箕,没多会儿,簸箕周围就扔了一堆垃圾——这是不是叫“破窗效应”?我们赶紧扫了垃圾藏起了簸箕,大家又乖乖去门口的分类桶扔垃圾了。
还有一点遗憾:分类标识牌本应该贴在人眼视线的高度,但是酒店不许我们往墙上粘贴,所以只好贴在垃圾箱上面,太低了,看着费劲。题主你们再布置垃圾箱时,一定要避免这种不可控的情况,比如在垃圾箱后面设个高出来的背板之类的。
我们俩人一组守着垃圾桶。会议第一天茶歇的时候,现场挺混乱的。虽然主持人刚提醒了要垃圾分类,但人吃吃喝喝的时候脑子不会在扔垃圾上,所以超过7成的来宾都是随手乱扔。我们紧着跟每个人说“我们的垃圾箱是分类的喔”,还得笑眯眯很温柔不能让扔错了的人没面子。被提醒后,绝大部分来宾都停下来盯一会儿分类标识,想明白了才扔;也有的主动问我们“这是什么垃圾呀”,我们就凭着刚培训过的知识,帮他们介绍。
扔错最多的是纸巾,虽然现场并没有提供纸巾。有人把纸巾当做厨余垃圾,更多人扔进纸类回收箱,但老师说过,纸巾多含有荧光增白剂,又已经被污染,所以既不是厨余垃圾也不能回收,只能投入其他垃圾桶 (所以最好还是不用少用嘛) 。
液体也很麻烦(茶水、没喝完的饮料等),不能倒入任何垃圾桶。但有的来宾手太快,还没等我们阻止就一杯子茶叶水倒进了厨余桶,弄得汤汤水水没法收拾。其实旁边5米就是厕所啊!
建议题主:你们可以专门找一个带过滤网的液体收集桶,搁在分类垃圾桶边上,而且要及时处理积攒的液体——太多人习惯喝半杯扔半杯了
会议第二天开始,来宾就逐渐习惯垃圾分类了;第三天……后来我们基本不用再指导什么,就站在桶边上,也挺无聊的。一天下来,罕见有分类错误的。
最累的志愿者是负责展厅的小梅和阿苏。展厅对公众开放,流动的观众没有接受垃圾分类提醒,场面更不受控制。
我听小梅说,一开始展厅的大垃圾桶是敞着盖儿的,虽然桶身上贴着鲜明的分类标识,但大部分人看都不看就扔,志愿者只能赶着去提醒;甚至有观众隔着五六米就远距离投篮,扔进哪个桶算哪个桶,我们志愿者根本来不及说话。后来阿苏想了个法子,把桶盖儿都盖上了,观众只能走到跟前来扔,志愿者就来得及介绍了。
小梅还说起一件事:有个观众从外面带进了快餐盒和咖啡杯,小梅提醒脏的盒子纸杯不能回收,除非洗干净,这位观众居然真去卫生间冲干净了餐盒和杯子,分别扔进塑料和纸类回收箱!把小梅给感动的啊!(不过我觉得挺费水的,所以还是不用一次性最好。)
总之我的感受是:虽说垃圾分类已经宣传了好多年,但是真让大家现场做,就看出来有多难了——即使是我们这些志愿者,如果不是提前由老师做了培训,也搞不定呀!
题主,你们的会议是在北京么?如果赶上周末,我可以带两个同学过去帮忙。不过,你们的工作餐好吃不?嘻嘻*^_^*
——我是蒙圈的一本正经的分割线———
昨晚居然有这么多私信问我哪个学校的、大几了、爱吃烤串儿不、以及我能带去的两个同学是不是小梅和阿苏……
在此我郑重澄清,我是受邀来谈环保话题的,抱有其他目的的小伙伴,不约不约!当然如果大家一起去做志愿者而相识,另当别论。
最后一条:自从上次老师讲了垃圾问题,我就像中了病毒一样,突然对烤串儿失去兴趣了,因为竹签子是没法回收的垃圾呀!所以我现在爱吃火锅!嘻嘻*^_^*
编辑于2016-02-17 31条评论 作者保留权利
编者按:本文中提到的零废弃会议实践经验,来自于几次真实案例:中国零废弃联盟年会、CSA大会、银杏伙伴会议,等等。全国正有越来越多的伙伴开始尝试在会议中贯彻“零废弃”理念。
推荐阅读:
小编碎碎念
今天是周四,又一个“垃圾减量日”。
不希望窗外建起垃圾焚烧厂、不希望脚下踩着垃圾填埋场,我们能做的是减少垃圾。
Reduce,不买可有可无的东西,不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尽量不买一次性使用的物品;
Reuse,物品重复使用,不要的捐赠出去,或寻找新的用途;
Recycle,垃圾是错放的资源,做好垃圾分类,让资源可以再生。
欢迎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
除特别标注作者和来源的内容外,自然之友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均为自然之友合法拥有版权或授权使用的作品。
欢迎个人通过微信和朋友圈转发、分享。
未经自然之友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需转载,请与自然之友联系(邮箱:media@fonchina.org)以获得授权。已经自然之友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自然之友”。
违反上述声明的,自然之友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感谢您关注自然之友、关注环保 -
关注和分享也是一种支持
长按二维码选扫描关注
自然之友(2014绿色主题十大微信公众号)
了解我们,请回复“自然之友”
加入我们,请点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