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放路!来不及说再见!

2017-12-09 小米粥 南宁圈

每座城市,总有那么一些老街巷让人流连忘返,而住在老街上的人们,总是舍不得离开,离不开的不是这里的建筑,而是这里的回忆和那熟悉的人情味。


从去年开始,南宁的“三街两巷”工程已经开始进行,水街、石巷口、金狮巷、临胜街……这些老街巷有的已经拆完焕然一新,而有的也在围挡施工,这些熟悉的老地方正在一点一点的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



最近,小圈去解放路逛了逛,一路走下来,发现解放路左半边已经被拆除了一大半,许多还未拆除的墙上和店铺卷闸门上也被圈上了红色的“拆”字,就如同等待着被人们遗忘一般。


也许就像在这附近的商户们说的“这条路,看一眼,就少一眼……”



突然想起去年石巷口拆的时候,友女和我说:“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


长大后的我们总爱念旧,对于解放路,有的人会想起记忆里吃的留香芝麻糊,穿过石巷口的那碗快意粉饺;小时候和外公外婆在新会书院看一场场听不懂的粤剧;失恋的那天夜里和友女在这条街上劈酒撸串骂着那个渣男……


这条看起来并不完美甚至有些破旧的老街,依旧温馨而值得怀念。


虽然现在解放路没有被完全拆除,但像这样的老街已经越来越少,拆了就没有了。



解放路

jiefang road

解放路最初叫沙街,原名徳邻路,于1934年1月落成,建成至今已经有81年。这条路至今保存着新会书院、两湖会馆、南宁商会、董达庭商住楼等历史建筑,是民国期间南宁最繁荣的三条街道之一(其他两条分别是民生路和兴宁路),以前是很热闹的百年商埠。


图:南宁晚报

解放路上还开辟了南宁市第一条公交线路。两侧的老式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700多米长的街上开有上百家大小店铺,行人川流不息,这条路上发生过很多故事,也留存着不少老南宁人的珍贵回忆。


图:南宁晚报


如今,解放路因建设年代久远,部分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已经被列入南宁市旧城改建项目范围。按照规划,解放路将会被改为有现代骑楼风格的风貌区。


在解放路上,很多老店已经搬走了,老鼠街也变了样,醒汉街几乎拆完了,高峰路也没了往昔的热闹。



今天,小圈想带你去解放路走一走,这个被拆了一半的老骑楼,有我的故事,也许还有你的故事。


再见了,第一次锯牛扒的西餐厅


开在解放路尾的澳莉西餐厅,一栋三层的小洋楼,欧美feel的建筑,是南宁最早的一家西餐厅。


小学的时候,每次经过这里都看到门口排满了长长的队伍,后来读初中,开始有点零花钱了,就开始存钱和小伙伴来这里吃牛排。第一次吃牛排在这里,第一次知道吃西餐“左叉右刀”的用法也是在这里……




@爱火:澳莉,南宁人都吃过的牛排!不过服务员真的超忙翻台速度奇快,有时候叫都叫不来,但即使服务跟不上还是常常会去吃。后来长大了,虽然吃过更好吃的牛排了,但还会带朋友来这里,也许因为在这里有太多小时候的回忆吧。


@小七:真的是南宁巨便宜的西餐厅了。也让我第一次嫌弃一家店的牛排居然那么多,特别是点的三拼,三大快厚实的肉,简直吃到扶墙出来。


@米米:这家店真是童年的回忆啊,小时候钱不多,就是来这里吃牛排,12闷一大块,吃得好开心。出品不算精致,重点是价格实惠。




图:小雪


只是现在,澳莉也真的搬家了,虽然搬的地方不远,就在隔壁新华街上,但习惯了解放路的这家老店,去其他地方也找不回小时候吃的感觉了……


再见了,这家我少女时代第一次锯牛扒的餐厅。



再见了,我们的老鼠街


在澳莉的对面,就是老鼠街,只是早已改名为「百佳汇 • 流行前线」。不过,老南宁还是喜欢叫它老鼠街。


说到老鼠街,简直就是南宁8090后的非主流时代啊。(艾玛~暴露年龄了23333~)


想当年,老鼠街卖的可都是风靡南宁各个学校的潮流靓装啊,南宁学生妹学生仔必逛的商业街之一!


图:小七


周末就经常和友女坐一块钱的公车摇到解放路,然后到老鼠街区挑选靓衫。在这里,短袖20闷一件还能king价,鞋子25闷一双,有的质量好到能穿一年去!


不过在老鼠街的衣服,也真的是超级容易撞衫,买回去你就会发现:“咦,为什么你也有这件衣服2333……”满大街的撞衫款。


图:小米


去年,百佳汇进行了全新的装修,华丽丽的来了个大变身,变成了时尚主题街区。


虽然现在的百佳汇很漂亮,但是长大后的我们几乎不来逛了,除了在买衣服上有自己的其他选择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直到现在,记忆里的老鼠街还是停留在那个和友女牵着手叽叽喳喳和老板娘砍价的时光里。



再见了,南宁第一家曲艺早茶


如意酒楼是南宁第一家能听粤曲饮早茶的地方,许多喜欢喝茶听戏又有闲情的老人家,能从早晨开门,一直坐到早市关闭。


那时候,如意酒楼高朋满座,是许多老南宁人办婚宴的首选。据说最多的一次,这家本就不大的酒楼,同时举办了8场婚宴,人多到要临时摆台坐在路边,人气都要赶超当年最红火的万国酒家。


图:小米


记得表姐结婚的时候就是在这里办的婚宴,那时候二楼还能摆上十来桌的宴席,我还记得那时的喜糖,都是拿红色的小塑料袋包好一袋袋放在纸箱供宾客离开时自行拿取。


图:小米


只是在2000年以后,许多住在老城区的居民开始搬到了繁华的新城区,老旧年迈的如意酒楼生意开始走下滑路。


到了2004年,如意酒楼关闭了餐饮业务,改建为糕点制作车间,这个曾经南宁最辉煌的酒楼,从此变为了一家传统点心店。



如意酒楼的肉松卷、沙琪玛和三角蛋糕很好吃,店里卖的都是很传统的南宁点心,中秋节还有如意酒楼自制的月饼售卖。一些想念传统味道的老南宁,还会专门驱车赶过来买。


多年来,这里的经营都未曾改变,一直保留着南宁老传统的味道。如意酒楼那份诚意的坚持,加上传统的美味,令人念念不忘。


图:小米


在店里的老师傅说,不知道这家老酒楼还能在解放路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多久的面包,但是只要还有人想起如意酒楼,还想吃这里的糕点,如意酒楼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不知道你,有没有吃过如意酒楼传统的“南宁特产”呢?



再见了,解放路“解放螺蛳粉”


这家在解放路老街开了三十多年的老牌螺蛳粉,被南宁人称为“一点都不正宗的螺蛳粉!”



这家店虽然装修陈旧,但每天客源都爆满,他家的牛螺螺蛳粉最出名,和螺蛳粉完全不一样,是老友粉和螺蛳粉的结合,用柠檬腌制过的牛肉很嫩,加上自制的酸菜超够味,这也算是一种创新吧。



最近这家店已经拆掉了老旧的招牌,换上了新的招牌也改了名——【牛螺】。但好在味道还是没变,老板娘给的肉还是辣样多!



希望这家老店也能一直待在解放路,陪着我们这些南宁土著吧。



再见了,解放路的百年卤腊店


在解放路上还有一家老南宁熟知的卤腊店。


店铺的前身是创立于清朝时期的南宁第一家腊味作坊“和行腊味店”。时至今日,也可以称得上是南宁少有的“百年老店”了。



来买烧卤的多数是附近的街坊,以及情有独钟的熟客。小小的店铺一边卖烧卤,另一边则摆满了腊肠腊肉。


每次下班经过解放路这家店总是有许多人在排队,尤其是临近新年的时候,来买腊味过年的人更是挤满了门口。



虽然这家老店现在搬去了别处,但至今仍有许多老熟客会特意跑过来寻找烧卤和腊味。小圈在门口拍照的时候,就有两位阿姨过来问:“知道这家店搬去哪里了吗?”


阿姨说:“哎呀,好久不来了,怎么一下就搬走了呢,家里人都爱吃这里的烧卤,吃了好多年了,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味道……”



现在这家老店已经搬到了三坊街口,旧店现在已被完全拆除,连招牌都找不到了,老熟客们不要走错了。


再见了,解放路坚持卖中草药的老药房


在解放路上,有一家老药房——万宝堂,建于清朝末年,开业的时候就是专门做中药,至今已经有着100多年的历史。


对于这家老药房,住在附近的街里街坊对它都有深厚的感情,身上有个什么小毛病就喜欢到店里抓几服药回去煲来喝。每天早上,还有很多家住得很远的友仔友女跑来抓药,冲的就是它的老字号。


图:广西一心医药集团


梁梁住在南湖附近,却每次抓药都会跑一段路到万宝堂,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习惯了……”



(↑这家百年老店,虽然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但那黑底金字的大招牌仿佛向过往行人展示着它曾经的繁荣)


如今,草药在很多药房已经是难觅芳踪,但是万宝堂却坚持着最开始的初衷,一百多年来坚持着卖草药,现在店里依然有200多种草药在卖。


作为老南宁的文化遗产之一,万宝堂也被南宁博物馆收录在了新建的老南宁系列文化遗址展示中。



图:广西一心医药集团


但是由于“旧城改造”,在解放路石巷口对面的这家老药店也搬迁了,搬到步行街口自由空间的旁边。


店里的员工说,“药房没敢搬太远,就怕常来抓药的老顾客找不到。”


再见了,解放路的甜水铺


董达庭商住楼位于解放路35-1号和37号,建于清末至民国时期,据了解,该屋主原为大商人孔德记,后做烟庄生意及搞运输业的商人董达庭向其购买。



图:老友网


这栋商住楼房充满民国风的外观总是吸引许多来这里的外地游客拍照留念,而这也是南宁市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不过,对于老南宁来说,大伙记住的不是这栋楼,而是开在楼下的两家最老牌的甜品店,日照红和留香。


“借问凉茶哪家好,牧童遥指留香茶。”留香凉茶铺的店内摆设很简单,就是小时候的感觉,长条凳、搪瓷碗,让人仿佛回到旧时光。


图摄/吃遍南宁的面面


据说这间店开了40多年,遵循创始人不开分店、保留品质的理念,路过的食客大多吃完之后打包带走几份。店里最受欢迎的甜品是花生糊、芝麻糊和鸳鸯糊。


留香凉茶已经成了南宁土著们到解放路的必打卡之地了,不排队吃上一碗鸳鸯糊都不舍得走。



在留香旁边隔两个铺子还开有一家老字号甜品店——日照红,在解放路开了18年了。


来这里吃甜品的人也不比留香的少,也是常常要排队才能吃得上的。


图摄/吃遍南宁的面面


店里的清补凉、芒果豆腐花、槐花粉等等都是南宁本土的特色甜品。而且日照红除了凉茶甜品,还有粉角、粽子、鸭架等小吃。


你来这里能感受到浓浓的老友味,坐在店里,听着旁边的老友们吹水聊天,吃着一碗香甜的芝麻糊,仿佛真的融入这里的生活了。


图摄/吃遍南宁的面面


现在这两家在董达庭商住楼的老店早已关门,卷闸门上还写了一个“拆”字。在留香凉茶的横梁上还挂着“文物”两个字,现在去解放路还能看到这栋古宅,只是已经人去楼空……



如今,董达庭商住楼的美食早已寻不回,日照红搬去了惠民水街码头一楼里,留香凉茶甜品则搬回了横县。


记得,有人说过:老店,是吃一家少一家。



留下来的,新会书院


新会书院,老南宁们看粤剧的地方。始建于清乾隆初年,是南宁市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现在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得小时候,这里非常的热闹,每次经过门口都能听到里面传来敲锣打鼓的声响,外公还总爱抱着小neinei的我来听那绵长的“咿呀——咿——”


那时候看粤剧还要抢座位,去晚了就只能站着看了,每次一场戏表演完,还会有观众上台送花和演员们合影,整个场馆内挤满了人,不止有老人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



而现在,南宁粤剧已经在走下滑路了,即使每个周末都会有团来这里表演粤剧,但也门可罗雀,来看戏的人也都白了头,弯了腰,少了人。


难觅年轻人的踪迹……



长期在这表演的一位粤剧演员无奈的说:“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爱看这个?没有人学了。”


现在来看戏的人也只剩下一些老戏迷了,如果有一天等到白发苍苍的老观众们再也来不了以后,南宁的粤剧又将何去何从?


会不会和其他“老南宁”一样,最终淹没在时代发展的浪潮里,只剩下回忆?



也许有一天,这个舞台终将消失,“老南宁”的记忆又将少一笔。


趁粤剧还在,你仍未老,赶紧去新会书院看看吧。哪怕只是去拍照聊聊天,也是对他们莫大的支持。



其实在解放路上,不止这些古宅和老店,这条路至今仍保存着两湖会馆、南宁商会等历史建筑,它们的墙上还挂有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梨子一家在解放路扎根多年,每天都在这些历史老房子里穿梭。今年,她看着解放路上的老房子被一座座拆掉很难过。她说:“这些老骑楼陪着她长大,看着她从懵懂到成熟,如今自己只能看着它们被推掉重建,很可惜……”


图:小米


小圈通过查阅相关部门的信息了解到,解放路上涉及文物的建筑不在拆迁范围内。如果在拆迁附近的危房时如果对文物建筑有影响的,有关部门也会申请进行修缮和维护。


解放路,留下来的,也就那几栋文物了。



当年还是南宁人熟知的劳保用品一条街的解放路,已经变成了不闻鼎沸人声,只有切割金属广告牌的呲呲声。为数不多的劳保商铺也只剩下一些老单位客户和老熟客来选购了……



紧挨着这条路的三条街,石巷口、高峰路和醒汉街,在解放路南侧拆迁后,也是不再如初。


石巷口


相信很多老南宁都知道,在解放路的中段有一条很大的下坡路,这里被叫做石巷口。


是许多老南宁最钟爱的美食街之一。


图摄/吃遍南宁的面面


曾经的石巷口,每到夜幕降临,就会非常热闹!百米老街灯火阑珊,不长不短的小巷子,两排小吃夜宵摊开始整齐地排开,传统的风味小吃融合了南宁味道,总是吸引众多吃货前来觅食。




图摄/吃遍南宁的面面


可惜的是,在去年七月,石巷口开始拆除,所有美食小店跟着一起消失了,有的搬去其他地方经营,而有的店家选择结束营业,而我们,失去了一条老南宁味的美食街。



看看网友们依依不舍的留言,就懂得石巷口对南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了:

 

 

第一次看评论看到想哭……


看着石巷口现在的一片废墟,难过不已,因为这里,承载了无数南宁人珍贵的童年回忆。


总以为石巷口还能陪我们久一点,再久一点,却不曾想到,再见,说来就来,让人猝不及防。


高峰路


在石巷口对面,就是高峰路夜市。小时候在石巷口吃完嘢就会马上杀到马路对面的夜市去买衣服。


这可是南宁人以前经常逛的平等街夜市,只是现在好像也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



虽然现在南宁的大商场多了许多,但是有的南宁人对于南宁夜市的情感还是很浓厚。


街的石巷口已经拆除,现在也就还剩这条夜市街可以去走走了。


图:小米


现在晚上,在解放路高峰路夜市路口多了很多夜宵小推车出来摆卖,不知道是不是原先在石巷口摆卖的宵夜摊呢,只是来吃的食客也变得零零散散……


图:小米


这条老南宁“淘宝”的地方,东西种类特别多,真正的便靓正,虽然也有许多的仿冒品啦~


但是南宁友仔友女们也还是可以来逛逛买些小物件的。


醒汉街


醒汉街,南宁殡葬祭祀用品一条街。


民国21年(1932年)由线行街改为醒汉街,而之所以改为醒汉街,是因为原来此地生产炮竹,便取炮竹爆炸声震人清醒之意。


(摄影:蕉蕉)


解放路的醒汉街,以前在南宁很有名气。它的出名,不是它有民国风的建筑,而是因为这里经营着丧葬祭祀用品,还提供棺材墓碑的定制,大家叫这里为“鬼街”

图:小米


有人忌惮这里卖的东西意头不好,说能不靠近则绝不路过……


现在,你即使路过这条街,也只是看到一片拆迁的景象了。因为醒汉街整条街已经在拆迁当中,这条路上也只剩零零散散几家商铺还在营业了。




还在守着这条老路的一个商铺老板说:“在90年代醒汉街还是很出名的,生意还算红火。只是到了12年,生意开始直线下滑,到现在也差不多拆完了,大家该搬的搬,该走的走了……”



老一辈的人总告诉我:“来醒汉街买东西,千万不要讲价,该是多少是多少,图个吉利。”


关于醒汉街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





有人问我,为什么写解放路,不是还没有拆完吗?


也许就像下面这些网友所说,老街道每天都在改变,但小时候的回忆却未曾改变,现在还没拆完,但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来不及留住它,就怕老南宁的特色消失得太快……



老街是一种记忆,老街的记忆很悠远,伴随着几代人度过美好的童年。对于很多城市来讲,老街都是保留整个城市的底蕴所在。


去年,最好的朋友离开南宁去了广州,每次回来,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南宁总是变化得太快!才离开一下子,就感觉不熟悉了……”


她每次回来不是让我带她去南宁新开的店里吃东西,而是拉着我直奔三坊街、水街、新阳路的一些老店去嗦粉啃小吃。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有些东西,还是以前的好。”



然而如今的南宁,大家熟悉的市井叫卖变成了汽车的轰鸣,砖瓦木楼变成了钢筋水泥摩天大楼,记忆中的南宁开始和我们渐行渐远……


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又是城市发展进程的脚步。



在拍照的时候,有一位扫地的阿姨说:“这里也该拆了吧,那么多年的老房子了,环境和卫生问题那么多,住着也不安全……”


放眼望去,解放路上的许多房子,楼与楼之间间距过小,抬头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电线在缠绕。密集的建筑、难以通行的巷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都很难进入,安全隐患确实堪忧。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城区这些破旧的房子被拆掉也并不是一件坏事,辞旧才能迎新。只不过,在拆掉老房子的同时,也拆掉了许多南宁土著的记忆。


而我们总是非要等到它们即将要面临拆迁和整改,才觉得其弥足珍贵。

(↑解放路改造后的效果图)


也许,城市总是以更新更美好的面貌来迎接我们,而记忆也总在我们不知不觉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吧。


不止解放路,在老城区还有许多的老街巷,如果在那里你还有许多童年深刻的回忆,不妨拉着儿时玩伴再去细细走一回吧。毕竟——


“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


——电影《后会无期》



南宁圈全新原创栏目


「 邕城记 」


记录这座城的风华 


本文作者:小米粥




▍图片来源:见水印及标注

▍图文编辑:南宁圈(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area0771)

▍商务合作微信:nnarea001

▍商务合作电话:18775349267

▍法律顾问:王文君律师创新法律服务团队



【阅读原文】抢小龙虾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