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两会】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2018-01-25 吴怡 云南法制报

陈豪主持 阮成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秀领徐荣凯等在主席台就座


1月25日上午,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云南海埂会堂隆重开幕。




本次会议应出席代表636名,实到621名,符合法定人数。


开幕大会由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一次全体会议执行主席陈豪主持。


担任本次大会执行主席的还有:阮成发、李秀领、赵金、宗国英、余琨、李江、和段琪、杨保建、李培、王树芬、纳杰、杨福生、韩梅、任军号、侯建军、杨斌、杨亚林、罗应光、唐玉生、解保生。



上午9时,陈豪宣布大会开幕。


省长阮成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树牢“四个意识 30 48788 30 14919 0 0 4233 0 0:00:11 0:00:03 0:00:08 4232,坚定“四个自信”,紧扣“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目标要求,全力抓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全力推动省委安排部署落地见效,圆满完成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云南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2017年,我们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9.3%,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奋力开创云南跨越式发展新局面。要突出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推进互联互通,大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坚持改革开放,大力释放发展动力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美丽云南;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努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报告提出,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报告提出,完成以上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十方面的工作: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根据会议议程,大会以书面形式提请代表审查云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云南省2017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大会表决通过了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人选办法,并分项表决通过了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法制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徐荣凯,陆俊华、程连元、李小三、刘慧晏、张太原、杨宁、李文荣、张百如、刀林荫、卯稳国、赵立雄、王显刚、高峰、张祖林、董华、陈舜、张国华、高树勋、马开贤、罗黎辉、黄毅、丁绍祥、王承才、喻顶成、杨嘉武、李宁、李卫国、高道权、江邦胜,曾任副省级以上职务的老领导、驻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负责同志等。


出席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委员列席会议。


外国驻昆总领事应邀旁听会议。


“代表通道”开通

人大代表面对面回应媒体关切

1月25日上午8点,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前,首次开启的“代表通道”,人大代表和记者面对面进行交流,回应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

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大进:

精准扶贫重点做好4篇文章


精准脱贫是云南在新时代要打赢的第一场硬仗,昭通市又是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可以说是压力大、任务重。


因此,昭通市在2017年发动23000名干部深入129万户农户家中进行精准脱贫的识别走访,共识别出113.37万人需要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2.46万需要易地搬迁的人口。面对繁重的任务,昭通市研究制定出“133”扶贫工作思路,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按照精准、统筹、务实的原则,做到让老百姓从工作上、思想上、情感上达到认同。


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昭通市将做好四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战,对易地搬迁人口采用城镇化集中安置为主的原则,对安置点的教育卫生设施进行有效配套,依托县城集镇工业园区为异地搬迁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确保2020年,实现42.46万人的易地搬迁。


第二篇文章是做好基础设施攻坚战,2017年已经完成了5000公里村组公路建设,完成8.57万人的易地搬迁,在2018年还要新建6000公里村组公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去年还启动能通全通的高速公路工程,共启动了10条高速路,在建里程已经达到了702公里,2018年还要启动两条高速公路建设,昭通市从多个角度推动基础设施的配套。


第三是做好产业文章,昭通依托特色,发展苹果、天麻、花椒、马铃薯、生猪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动员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村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为贫困农户提供就地务工的机会。


另外一个文章是劳动力转移工作,充分利用东莞、中山对口帮扶机遇,向这些地区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昭通市是劳动力输出大市,以前都是自发式的外出务工,未来三年,昭通市将有组织地输出30万人。同时昭通市还要狠抓职业教育,目前,职业教育的在校人数已经达到了4万人,未来两年要达到6万人的规模,还要向东莞、中山的职业学校输送1万人,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打好基础。


最后,郭大进还介绍了鲁甸地震灾区的情况。目前灾区规划的1187个灾后重建项目已经顺利建成。以龙头山镇为例,当地种植花椒10万亩,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就有1000户家庭,花椒树已经成为致富大产业。震中所在的鲁甸县要在2019年脱贫出列顺利实现小康。


大理州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农工党大理州委主委王瑛:

洱海水煮洱海鱼上大理人餐桌


作为一名大理人,王瑛深刻地感受到了近些年来洱海及大理生态环境方面的变化。


大理州委、州政府把洱海保护放在大理生态重中之重的位置,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开展了洱海保护的七大行动,通过建立五级河长制,设立洱海流域保护区,加大洱海违规建筑拆除力度,加速提速环湖截污管网。同时派出16个工作队到洱海流域的16个乡镇开展洱海保护工作。大理州红十字会也派出了队员到挂钩的村,每个月两次到挂钩村开展三清洁活动。


王瑛作为洱海保护的宣传员,她利用周末的时间到洱海及古城进行洱海保护的宣传,经过这些年的努力,2017年,洱海水质全年保持在Ⅲ类。“应该说大理全民治湖的观念已经形成,我们欣喜地看到洱海水变好了,洱海的生态变好了,来大理旅游的人多了。苍洱间,河畅水清;几百亩新建的湿地,绿树成荫;苍山十八溪,流水潺潺。在河岸间,白墙青瓦的白族民居和碧波荡漾的洱海水交相辉映;在田野里有野鸭和白鹭,和洱海上空的海鸥形成“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作为一个世居的白族人,我们现在可以吃到洱海水煮洱海鱼这样记忆中的美味。”王瑛说。


虽然洱海保护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王瑛认为,洱海的保护绝非朝夕之功,需要久久用力,久久为功。王瑛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理州一定能打赢洱海保护这场持久战、攻坚战,同时也坚信“苍山无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一定会重现。


文山州委副书记、州长张秀兰:

发挥重要支点作用 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在云南省内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文山州,近几年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成为目前我省为数不多的已通高铁的几个州市之一。下一步,文山州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过程中,将发挥怎样的独特作用?


作为人大代表,文山州委副书记、州长张秀兰带着文山人民的殷切希望,出现在两会代表通道,现场答疑记者提问。


张秀兰介绍,文山州是云南省的东大门,高铁开通后,文山州连接东西、贯通南北、通边达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在加快大通道建设过程当中,文山州围绕高速公路、航空网的建设、铁路网的建设以及信息网的建设,来推动综合交通、立体交通,为拉动区域性经济发展做支撑。在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中,文山州确保十三五期间,县县通高速公路,机场建设上,则确保十三五期间,在现有一个民用支线机场的基础上,再建一个民用支线机场,同时根据整个辐射中心的建设,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平台建设上,文山州则主要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园区平台、水电铝一体化矿电产业园区平台、承接东部产业园区平台以及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平台四个发展平台。同时,加大四个主要主导产业力度,分别是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大健康、旅游产业、现代高原特色农业以及以水电铝一体化为主的矿电产业。


“文山州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特别是习总书记到云南视察时候的重要讲话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对我们文山州发展的部署安排,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牢固树立大开放的意识,进一步加快大通道建设,搭建大平台推动大产业的发展,实现大通关,以此来发挥在推动整个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文山州重要支点的作用,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跨越。”张秀兰说。


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

把资源优势变成企业发展的资本优势

两会代表通道上,新当选的省人大代表阮鸿献吸引了诸多媒体的目光,作为云南省内的知名民营企业家,这位非公经济领域的佼佼者对大会的召开有怎样的期待,身为人大代表,又怎样履职?


“我感觉任务艰巨,更有挑战性,也更加有信心。”阮鸿献这样形容。


阮鸿献介绍,非公经济给国家创造了50%的财政收入,同时国家70%的创新科技和创新服务也来自于非公经济,在劳动力就业和劳动力创新上,也给国家带来了占比80%至90%的贡献。“作为一名企业代表,我感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当然也信心百倍。在未来,我将努力带领企业向前发展,好好利用云南的优势资源,在后续的发展当中,把云南的资源优势,变为我们后续发展的资本优势,通过一带一路的发展,把云南的医药生物大省这张名片绽放到全国、全世界。作为企业代表,我也义不容辞的有这样的责任,去担当好这样的职责,不断向外拓展,向更深的经济发展领域努力奋斗 。”阮鸿献说。


记者 吴怡 姜燕萍


踏上新征程  谱写新的发展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在1月25日开幕的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长阮成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的报告带来了什么?释放了什么信号?过去五年做了什么?未来五年有什么新期待?本报记者为你细细解读。

A过去五年  硕果累累

过去五年,我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扣“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即: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提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从组织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目标要求,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艰苦奋斗,全力抓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全力推动省委安排部署落地见效,推动云南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数字:为实体经济减负1700亿元

关键词:转型升级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1%,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面实施扩内需、促消费各项措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和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3%。


去产能有力有效,累计压减生铁产能156万吨、粗钢产能426万吨,取缔“地条钢”产能6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3876万吨,处置“僵尸企业”118户。去库存成效明显,商品房库存控制在合理区间。降成本力度空前,累计为实体经济减负1700亿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研发投入年均增17.9%。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中国制造2025”云南实施意见和“云上云”行动计划持续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5%。现代金融、养生养老、大健康、旅游、文化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民营经济焕发新活力,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7.2%。


数字:农业龙头企业3784户  “三品一标”农产品2049个

关键词:高原特色农业

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建设成效突出。高原粮仓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连续五年保持增产。特色产业稳健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农产品出口额稳居西部省区第一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1%。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农业“小巨人”25户,全省农业龙头企业3784户。品牌建设扎实推进,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农产品21个,有效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49个,斗南花卉、普洱茶、文山三七等一批区域性品牌初步形成。


数字:减少贫困人口556万人

关键词:脱贫攻坚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群体,扎实推进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责任落实、资金投入、考核评估等体制机制,全面推行“四到县”改革,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0.8亿元。实施易地搬迁、产业、教育、健康等精准扶贫措施,扎实开展迪庆藏区、怒江州、镇彝威革命老区等脱贫攻坚行动,“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和“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机制日益完善,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和沪滇、粤滇扶贫协作扎实推进。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万人。


深入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等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十大攻坚战”。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117.8亿元、增长26%,整合195亿元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实现转移就业54万人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0万人,围绕4类重点对象实施危房改造32万户,生态扶贫使57.9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精准资助贫困户学生89万人,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全年有望实现115万贫困人口脱贫。


数字: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79公里

关键词:高铁时代

累计完成以“五网”建设为重点的综合基础设施投资超过8800亿元。云南迈入高铁时代,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166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79公里,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实现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排名全国第6位,泸沽湖、沧源、澜沧机场建成通航。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通水,全省新增蓄水库容12.2亿立方米。电力装机突破8550万千瓦,西电东送电量达到1382亿千瓦时。国际通信枢纽和信息汇集中心建设提速,新增光缆线路75.9万公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建成海绵城市49.5平方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45公里,昆明地铁运营里程88.7公里。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04.5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189.3万户。


数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9.7%

关键词:绿色生态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主题功能区、低碳试点省和普洱市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土地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森林云南”建设深入推进,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9.7%,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以上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昆明、普洱、临沧获得“国家森林”称号。施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4%、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定趋好,六大水系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面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着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30万亩。开展蓝天保卫、碧水青山、净土安居三个专项行动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98.2%。全面实施河长制,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全面开展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狠抓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实现升级环境保护督察州市全覆盖。西双版纳、石林成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数字:增长6%、10.6%、10.3%

关键词:产业优化

着力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新路子,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全面打响工业经济攻坚战,推动烟草业止跌企稳,积极谋划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石油云南炼油等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以“零容忍”态度整治旅游市场秩序,零负团费、强迫消费、恶性竞争等乱象得到有效整治,旅游投诉大幅下降,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增长30%以上。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改善法治环境“双十条”,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0.3%。


不折不扣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给项任务,压减钢铁、煤炭等产能,有效降低国有企业负债水平。全省政府债务规模总体可控。出台降成本75条,为企业减负900亿元。几代人期盼的滇中引水工程全面开工。全面启动并开工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突出产业支撑,启动特色小镇建设。


数字:取消省级部门行政许可事项101项

关键词:深化改革

制定“放管服”措施和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办法,取消省级部门行政许可事项101项、中介服务事项25项,启动实施“32证合一”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全面推开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28.4亿元。成立政府债务管理委员会,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融资。省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新引进10户世界500强企业。配合国家成功举办澜湄合作第三次外长会议,成功举办外交部云南全球推介、2017商洽会。中缅油气管道顺利通油。积极建设关检合作试验区,推进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昆明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验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面推开。驻外商务代表处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全覆盖,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元。


此外,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省属企业利润实现年均增长44%。率先出台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超过200亿元,居民和企业用电价格成为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金额突破4000亿元。营改增顺利实施,农业农村、投融资、财税、审计、价格、教育、医药卫生、社保、统计等改革深入推进。坚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务实开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成功举办4届南博会、3届国际旅交会。泛亚铁路东线境内段建成通车。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功能作用不断增强,贸易便利化和通关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突破3万亿元。


数字:新增城镇就业49万人  扶持创业12.2万人

关键词:民生惠民

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新增城镇就业49万人,扶持创业12.2万人。统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参保人员每人每年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实施到位。中小学“全面改薄”工程全面实施。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云南大学成功列入“双一流”建设,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建成招生。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取消所有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稳步推进分级诊疗、药品供应保障等改革,实施市、县两级中心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安宁市、腾冲市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10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坚持将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集中力量办一批民生实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02.8万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97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移民工作有序有效。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加快建设,严打各类违法犯罪,禁毒防艾成效明显,社会保持总体稳定。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完善。鲁甸、景谷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


B未来5年  步履夯实

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8年,要重点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和扩大消费。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服务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


(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绿色食品牌”;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集中力量打好“十大攻坚战”;全力提高脱贫质量。


(五)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


(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加强环境监管。


(七)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八)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


(九)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云南建设;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监督;加强作风建设。


今后5年,要突出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1、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坚持推进互联互通,大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4、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

5、坚持改革开放,大力释放发展动力活力。

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7、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加快建设美丽云南。

8、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努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记者 龙琼燕 吴怡 姜燕萍 张蝉

阅读该文后有何感想?


留言给我们吧

大家都在看↓↓

十九大后首次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传递六大新信号


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隆重召开


全省首家诉调对接分中心落户省仲裁院


云南法制报投稿邮箱:2206801726@qq.com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手机报

订阅方式:

发送YNFZ到106580009,依据系统提示回复短信,即可成功订阅。(5元包月)

云南法制报 一个你关注了就不会后悔的微信号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解读法治新闻 弘扬法治精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