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票:艾滋病大学生的身份该不该公开?

2017-09-08 网络舆情


观点PK

投票选出你心中所想 



艾滋病大学生的身份该不该公开?


  近日,媒体报道了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的16名艾滋病考生,15名已被大学录取。但这些孩子考上大学后该不该公开自己的身份也引发舆论热议。




反方:涉嫌歧视,不宜公开


  《中国青年报》关于“你愿意接受艾滋病感染者成为你的同学/同事吗?”的一份调查显示,六成网民表示可以接纳,但希望不要生活在一起。从法律角度来讲,艾滋病感染者应与普通人一样享有同样的权利。但公众的误解与歧视依然存在。《北京青年报》认为,如果公开身份,让老师同学都知道某某某是艾滋病患者,这就等于给他们贴上了特殊标签,必然形成某种程度的歧视。所以,患艾滋病属于不宜公开的隐私。


正方:隐瞒身份或带来较大隐患


  也有人担心,如果隐瞒艾滋病学生的身份,可能带来较大的隐患。有网民表示,隐瞒其艾滋身份,万一交往男女朋友,发生性关系怎么办?万一跟同学闹矛盾,打架把人抓伤咬伤了怎么办?如果住一间宿舍,口腔溃疡牙龈出血了,剃须刀刮到血了,那都是有危险的。谁来保证同班级同宿舍人的安全,健康人的权利就不是权利了?有关方面应在这一问题上慎重考虑,兼顾各方利益。




“方便门诊”该不该取消?


  近日,云南、山东两地均有大医院取消“方便门诊”引发热议。



反方:避免用药错误造成医疗事故


  昆明一位医生表示,在“方便门诊”的开设过程中,许多民众对其依赖性太强,很容易导致病情的延误。很多情况下,“方便门诊”甚至不需要患者在场,就可以凭开药人的描述和经验让医生为其开药。无论是凭就诊记录开药,还是仅凭描述,医生都无法做到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药方,这给用药留下了很大隐患。为避免用药错误造成医疗事故是取消“方便门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取消“方便门诊”是大势所趋,但也要找到替补措施。


正方: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法制日报》认为,取消“方便门诊”不仅要看是否有必要,更要看是否已具备这样做的条件。当前分级诊疗模式尚未成型,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还不具备足够的承接能力,基层的基本药品目录还没有与大医院统一,在此背景下取消“方便门诊”,就会给一些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他们无法通过“方便门诊”开到药,基层医疗机构又没有他们想要的药,这些病人就只好去综合门诊或专家门诊,不仅自己耗时费力,也给其他病人增加压力。对此,建立紧密的医联体也是一策,让名医和好药能够直达基层,大医院的“方便门诊”就会自然萎缩。




文言文比例增长增加小学生背诵压力?


  据媒体报道,语文“部编本”教材大大增加了古诗文的比例。对此,有部分网民担忧,文言文比例增长后会增加小学生背诵课文的压力。




反方:增加孩子背诵压力


  “想起小时候背诵古文就头疼!”“总说减压吗?这不又增加孩子背诵课文的压力了吗?”“低龄年级学生能理解古文的涵义吗?背诵为主的学习方式能否学习到古文的真正精华呢?”不少网民认为,文言文比例增长后会增加小学生背诵课文的压力,而低年级学生又难以理解古诗文的含义。

正方:别担心儿童读不懂古诗文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汉语研究学者李杰表示,低年级小学生处于人生第一个汲取阶段,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接受学习能力较强,此时适当引入一些古文教育,可为日后的文言文学习和涉猎打下良好基础。熟读背诵的要求更适合低年级古文的教学,对于增加孩子的识字感、培养语感和文学审美力、激发学习兴趣有重要的作用。《光明日报》表示,文言文比例增长后会增加小学生背诵课文的压力,这种担忧过虑了。少年儿童完全可以读古诗文,这种阅读并非机械地读,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与文化感受。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舆情分析师 白杨

来源:《网络舆情》第68期 观点PK台

页面编辑: 发行部 林敏瑜

 


如何看待松江警察绊倒抱孩女子?

危机应对:五大环节哪个最关键?

如何看待海底捞的危机公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