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丨走过峥嵘二十年,中海达未来再创辉煌!

中海达讯 2022-05-16
时光流转,岁月斑驳,中海达历经风风雨雨已有20年。在105平米的工作室,中海达创立起航,创新赋予了中海达乘风起航、搏浪领航的动力,一个又一个震撼行业的产品不断诞生,上市则是扬帆远航、勇立潮头的助推器,围绕着北斗精准定位,完善产业链,完成“海陆空天”全方位的产品布局。二十年来,中海达乘风破万里浪,一路高歌,那些精彩的故事,将在这篇文章中为你娓娓道来。

01PART载梦起航

“我觉得一辈子痴迷地从事一件事情,没有做不成功的。我相信专注能改变命运。”多年以后,当廖定海面对媒体时坦诚地说道。不知不觉间,廖定海在测绘领域已经坚守了40年,而廖定海对测绘的痴迷还得从学生时代说起。


1首创差分GPS 立志推动测绘仪器国产化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大学生,年仅16岁的廖定海就凭借出色的成绩就读了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海军测绘专业;毕业后,廖定海被分配到广州海军基地接受历练。驻扎海岛的日子艰苦异常,但更难的是,南海的气候千变万化,南海的海域一片汪洋,当时的测绘设备比较落后,常规的测量手段根本无法完成对南海群岛的测量。


廖定海在调试设备


“我清楚记得那是1988年,我们进行了一整年的勘探,但是因为技术和设备落后,最终的成果却不能用。”在廖定海建议购买了2台GPS接收机后,这个勘探任务终于完成。之后,为了获得更精确的测量结果,廖定海开始研究测绘设备。但那时候GPS解码资料、技术什么都没有,只能靠廖定海一个人想。“每天看着厚厚的一本资料,满脑子都是那些010101组合的数据,我想破头都破解不了”,廖定海说,“连续两三个月,我躺在床上在想,吃饭在想,睡觉也在想”。但执著的他,如果想干成一件事情,是不会轻言放弃的,“后来突然有一天晚上,在睡得朦朦胧胧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点子”,廖定海说,于是赶紧起来记下思路,后来循着这个思路,终于和同事一起首创了差分GPS。


1992年,廖定海在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发言


新创的差分GPS测绘方式,后来被应用到了当时国内的各种大型勘测项目中,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精确度。也正是因此,廖定海于90年代就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还受到江泽民同志亲自接见。30岁出头的廖定海已成为海军系统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可以说鲜花和荣誉的道路已经铺就。然而在部队10多年,经常在南沙、西沙群岛跋山涉水做测绘工作的廖定海,始终忘不了国产测绘器材的落后状况。国外先进的测绘装备,如RTK,价格高昂且垄断中国的绝对市场,而当时国内知名厂商对RTK的前景也没有充分的认识,他们认为“RTK的前景也就这样了”,这深深打击了廖定海天生要强的心,同时也刺痛了他的爱国之心。他想,有朝一日,一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让测绘仪器国产化!

2创立中海达 喜迎第一笔订单

1999年12月25日,中海达便在廖定海放弃“光环连连,前途无量”的工作后诞生了。彼时,中海达还是一个在广州空军医院住宅楼内仅有105平米的工作室,员工也仅有如今还在中海达就职的朱日宁、邓绍琼等几人。


中海达创立之初,也经历过众多初创企业从零开始摸爬滚打的阶段。最初,中海达团队势单力薄,员工稀少,设备简陋,而且并没有什么知名度。这种全新且充满未知的状态,一切都需要自己摸索。老员工回忆道:当时中海达接到了第一个订单——一个星期内完成40台静态机的生产任务,整个团队都忙疯了。


当时的机器,如小的电阻电容、芯片,全靠手工焊接;外壳的孔要自己用圆规尺子定位,再用电钻去钻,钻孔要求非常细致,只能先把孔钻小一点,接着用螺丝一点一点去戳,否则把孔钻大了就难以上螺丝。然而,员工们都没有生产制造的经验,廖定海就只能从零开始手把手教员工,直到员工们会看组装的电路图,学会如何组装和调试为止。


2001年-2004年,中海达在龙晖大厦办公时的场景


为了赶进度,公司的员工都身兼多职,财务、司机都帮忙组装调试和打包发货,而廖定海则更忙,身兼总经理、财务经理甚至销售员、生产人员等多职,凌晨三四点下班是常态。累了怎么办?“我那个时候经常凌晨开车到白云山,在山顶呐喊、眺望广州市的夜景。”廖定海说,呐喊以后心里就开阔多了,然后继续做研发、跑客户。


此外,为了完成任务,员工们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因为要用电钻和戳刀工作,全部人的手都起了水泡,只能拿手套和胶布扎紧扎厚,否则完全拿不起工具。邓绍琼回忆道:“那时电钻把手指打伤了,血一直往下流,但是手的神经已经工作到麻木了,完全没有知觉,也不觉得痛,疤痕到现在都还看得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星期没日没夜地赶工,中海达终于按时交货,完成了第一个订单!


3首台GPS诞生 踏上测绘仪器国产化之路


然而,自中海达诞生以来,测绘仪器国产化的梦想始终鞭策着廖定海要更加努力,不止于当前的代工业务。为了推出属于中海达品牌的RTK,廖定海白天还要跑各元器件的销售地,“每一个元器件都是我亲自选出来的”。那些日子,广州天河石牌的新赛格电子城成为廖定海经常光顾的地方;除此之外,廖定海还得经常出入深圳龙岗等地,与当地的模具厂商接洽,进行产品模具选择等工作“所有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到了晚上,廖定海还要在公司加班负责最重要的产品研发工作。


2000年,中海达推出第一台GPS产品HD8000


2000年开年后不久,中海达第一台GPS产品——HD8000诞生了。产品一经问世,便给业界带来不小的冲击,并由此确立了以后十多年时间里,中海达在GNSS领域的领先优势。HD8000产品诞生后,正值国家水利部的一个40多台的RTK项目招标,刚刚诞生的中海达与当时业界久负盛名的天宝、麦哲伦、国内知名品牌南方测绘等7家厂商一同前去北京投标。最终,比测结果出来,中海达的产品性能最好,中海达以领先的优势一举中标


自此,中海达在廖定海的带领下就这样正式地踏上了测绘仪器国产化的道路。



02PART搏浪领航


中海达因创新而生,创新已经成为中海达的灵魂和血液里最重要的DNA。


1数字化测深仪横空出世 行业反响热烈

HD系列GPS产品的推出,不仅确立了中海达GPS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更是给予了廖定海团队十足的信心。正是因此,廖定海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发工作中。这也许就催生了数字化测深仪的问世。海洋测绘相对于陆地测绘来说更为复杂,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和笨重的传统海洋测量装备给海洋、江河和湖泊等水下测量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廖定海回忆道:“记得在我上大学的时候,一直到毕业,我们用的都是苏联的大铁疙瘩,连锤子都按斤来卖。”而后来即便国家增加了对科研院所的投入,但其研发出的测深仪一旦装备到海军船上,基本上都不能用。此时,无锡海鹰在市面上刚推出一款机械式的测深仪,便颇受欢迎,海鹰也因此快速地垄断了测深仪市场。

这让学海洋测绘专业的廖定海觉得不可思议,“现在都是数字化时代了,怎么还用这么复杂的机械式产品?”不过,随即廖定海也从中看到了创新的空间和嗅到了商机。廖定海便开始埋头研究如何将机械式的测深仪变成数字化测深仪。经过三个月的研究,廖定海终于突破技术,他首次创新地用电脑和电脑显示屏实现了对测量数据的直接记录和呈现,代替了原本使用机械转动来记录的繁琐操作,使测深仪变得更加方便,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2009年的第三代变频测深仪

然而好事多磨,正当廖定海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中,带着电脑开车去公司上班时,却遭遇了当时广州最为流行的哑巴抢劫团伙。他们趁廖定海在塞车途中的一个不留神,用眨眼的功夫将放在副驾驶的电脑偷走,而关于数字化测深仪的所有资料也被一并偷走。气愤之余,廖定海不仅报了警,还试图通过派发传单的方式找回电脑,“我在广州所有的旧电脑市场发了传单,希望通过高价回收的方式找回我的电脑。因为我认为抢劫团伙肯定会把电脑放到市场上去卖。”廖定海回忆道。然而最终还是没有找回来。在茶不思,饭不想数日后,廖定海决定凭借记忆把数字化的测深仪重新做出来。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廖定海写出了数字化测深仪的设计稿,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对数字化测深仪的设计思考变得更加周全。随后廖定海便开始思考如何将数字化的测深仪转化为产品并投入生产。2003年,一款完整的数字化测深仪诞生了。

数字化测深仪的横空出世在业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毫不夸张地说这推动了国产测深仪进入数字化时代。而中海达的测深仪仅用一年时间就占了市场一半的份额,中海达在国内的行业地位也得到了质的提高。


2一体化蓝牙RTK问世 成为行业爆款


对创新的追求是中海达在廖定海等人的带领下不断前进与发展的驱动力,而生活的每个小细节,也都可能成为创新者的灵感来源。


中海达推出的又一款震惊行业的产品——HD5800一体化蓝牙RTK GPS的灵感就来源于一次异想天开的谈话。当时,时任中海达副总经理的李中球随口说了一句:“以后能不能把分体式的RTK整到一起去?”原来当初分体式的RTK要一个人背一个背包,拿着电脑在树林里测量,背包上面有很多电缆,扯扯拽拽的很容易一挂就断了,故障率很高,总是出问题。尽管如此,当时的廖定海还是立马否定了李中球的想法,他说:“你不懂技术,你别瞎说,你知道这有多难吗?”然而话音刚落,廖定海的脑中却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这真的很难吗?或许我可以试着去想象。”于是,廖定海就开始着手去尝试。然而研发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它不是将器件简单地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棘手的问题,比如电磁兼容的问题解决不了,很多卫星信号就接收不进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廖定海前前后后花了大概半年的时间来选择合适的材料,最终大胆地敲定了军队用来制造隐形飞机的吸波材料,HD5800一体化蓝牙RTK GPS就此诞生了。


①中海达承建乐东CORS站

② 中海达技术人员进行RTK移动站测试



与分体式RTK相比,HD5800一体化蓝牙RTK GPS质量变轻,可靠性也变高,故障率降低,整体使用体验都得到了大幅的改善。一经推出,它便成为行业爆款,一两年内,分体式的RTK便被彻底地挤出了国内市场。国内其他厂商也纷纷开始模仿中海达开发属于自己的一体式RTK。



HD5800一体化蓝牙RTK GPS火爆的那几年,产品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当时中海达的销售额也因这款爆款产品以双倍的速度在增长。也正在此时,中海达凭借着自身的优势,以基于GPS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研发、整合能力和产品资源,在国内首提CORS方案,并在公司总部建设专用CORS数据处理服务中心,获得市场青睐。


3培养创新人才 优化企业管理


中海达在接连推出多款颠覆产业的产品后,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面对的竞争对手也变得越来越强。以前产品单一,公司规模小,廖定海一个人单打独干,负责研发、产品化甚至生产监督都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公司规模变大后,一整套正规化、行之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显得更加重要。而对于这一天的来临,廖定海早有准备。


早在2005年时,廖定海就开始有意识地将重心放在培养人才上。“那时候我们研发部门有近三十个人,但如果做产品,这些人的经验可能不如我一个人。不过我必须要慢慢地培养他们。”廖定海说道。记得当时,他将一项自己仅需一晚上就能开发的程序任务交给总工办的一个新员工,但是新员工却足足花了半年的时间才做出来,但即便如此,廖定海依然选择耐心等待员工的成长。因为在他看来,培养新人对公司的壮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只有这样,公司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涌现。


慢慢地培养足够多的新人后,廖定海开始制定研发的考核机制,然后把研发工作分工下去,自己只负责把控产品的研发方向和帮忙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在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廖定海的指引与鼓励下,中海达的研发人员也逐步作出了不俗的成绩,在业界不断推出了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对研发工作的适当放权,使得廖定海能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企业的管理上。2006年,中海达进入整体规划调整的阶段。为了让企业管理更加高效,廖定海上线了第一套信息化ERP系统,而这套系统也融入了廖定海个人的创新色彩。引入ERP之后,它的使用还要和企业的情况相结合,考虑到外人不如自己熟悉公司的情况,廖定海则亲自带着团队,天天晚上加班加点调试系统,譬如录入初始化数据和各种功能、板块的整理和布局等,工作量非常大。但当ERP上线后,四五百人的公司管理起来也变得更加井井有条了。2008年,中海达获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恰恰说明了中海达的管理已经更加规范和信息化,这为后来的上市做足了准备。


廖定海在中海达ERP-U9项目启动会上发言


说到廖定海下定决心让中海达上市,就不得不从2007年的那次偶然说起。当时,以代理板卡起家的北斗星通上市了,邀请廖定海出席他们上市的敲钟仪式。此事在廖定海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市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的企业不会差,我要自己上。”廖定海心想,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公司上市。从2007年底起,他开始规划上市,一方面调整框架、完善制度、吸引人才,为上市奠定内部的基础;另一方面在产品研发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国内行业持续占据领先的地位,逐渐进入成熟发展的轨道,而这一切都为中海达下一阶段的目标积蓄充足的力量。


2011年,中海达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测绘地理信息装备领域首家上市的企业。



03PART勇立潮头


2011年2月15日9点25分,廖定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了上市金钟。中海达秉承着“创新、专注、坚韧”的企业精神,以实现测绘装备国产化为己任,不断自主创新,成为国内测绘地理信息装备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

2011年2月15日,廖定海敲响上市金钟


1把握机遇终上市 稳扎稳打谋规划

随着中海达的上市,一系列关于公司发展的全新规划也被提上日程。作为企业发展的掌舵人,廖定海不仅要把好中海达这艘大船前进的方向盘,还要把控大船前进的速度。上市的其中一个巨大优势便是可以集聚资本的力量,如何用好这些资本,使其成为中海达进行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的有力推手,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上市之后,廖定海将大部分时间用在收购公司的考察上,相比其他企业一下子并购好几家公司的做法,中海达要显得保守谨慎许多。当时有很多公司进行大规模并购,业绩飞速增长,很多人都跟廖定海说中海达应该向他们学习,然而他有自己的考量,中海达要按自己的节奏走。时间证明,廖定海的谨慎是对的,在其他公司纷纷因风险而面临困境的时候,恰恰是因为慢,中海达避免了很多风险。廖定海也感慨道:“当时我把很多项目给否掉了,现在回头看是对的。”


2布局海陆空 深耕精准定位装备


中海达上市后规划的第一步便是深耕测绘装备领域,完善装备产业链。上市之前,中海达以RTK为主营业务,虽有测深仪、高精度GIS数据采集器等几种产品,但测绘装备产品线始终不够丰富多元。在此情况下,中海达决定通过注资和收购来完善公司产品结构,壮大公司实力。

为拓展产品线,深入挖掘测绘装备市场,中海达瞄准的第一站便是全站仪,并于2012年收购苏州迅威光电科技公司。这是一家以全站仪等光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完成这次收购后,中海达在光电测绘产品领域的空白得到填补,增强了中海达在陆地测绘市场的竞争力。同一年,中海达成立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进军三维激光领域。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后,海达数云自主研制的HiScan一体化移动三维测量系统面世,并于2013年举行全国巡演以推广这款移动测量新品。随着研发步伐的加快,海达数云还率先攻克了全波形激光雷达的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长期由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迄今为止,海达数云的三维激光移动测量系统在全国已有过亿的营收,全国原省级测绘局系统中有近一半单位是该系统的用户。历经几年耕耘的海达数云叩开三维激光市场的大门,迎来硕果的丰收。

iScan全国巡演


随着全站仪、车载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多种产品的丰富,中海达在陆地测绘领域大展拳脚。不仅如此,在海洋探测装备领域,中海达也作出了重点布局。2014年中海达成立江苏中海达海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拓展海洋探测业务板块。目前,中海达已打造出海洋探测装备领域全面的产品线,自主研发出iBeam多波束测深仪、iTrack水声定位系统、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仪等高端海洋探测产品,大大提升了公司海洋探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中海达撬开高端海洋探测装备市场。


与此同时,为全方位发力测绘装备领域,中海达于2015年收购天津腾云智航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切入测绘无人机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中海达的无人机产品线得到丰富,目前倾斜相机、固定翼等多种专业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16年,为拓展北斗信息化,中海达成立广东满天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度介入北斗高精度的定位方法、技术、产品的研究,研发推出多系列的北斗高精度移动平台及空基影像数据处理软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土调查、智能交通、电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进行产业布局的道路上,中海达有的放矢,在多个领域逐个发力,至此,中海达已形成多方位的产品布局。


3完善产业上中下游 发力地信板块


完成测绘装备的产品布局之后,要继续深耕这个领域少不了对核心部件的攻破。对高精度定位装备来说,板卡就是“心脏”。为了打破这一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公司牢牢攥在手中的局面,实现板卡芯片的国产化势在必行。


在考察相关企业时,一家专门从事板卡芯片研发的公司——广州比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引起了廖定海的关注,他表示,“比逊电子做的这个东西是我们装备产业链的顶端,这一块对我们的战略意义是非常大的。”2015年,中海达收购比逊电子,仅两年便实现了重大突破。2017年,中海达攻破GNSS装备中的重要部件——射频芯片的核心技术,隔年便自主研发出国内测绘地理信息装备领域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北斗射频芯片,对于打破国外芯片的垄断具有关键意义芯片技术的突破也加快了板卡升级的步伐,中海达推出的BX380G板卡在城市楼宇遮挡的环境中,数据质量甚至优于目前国际顶尖测量板卡产品。这些突破极大地提升中海达在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了中海达在高精度卫星导航市场的领军地位。

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中海达发布高精度国产北斗芯片、板卡和天线新品

除了在产业链上游取得突破,中海达也加紧了中下游的产业布局。“卖设备当然是相对简单的,可复制性强,做起来也快,只要市场够大,这个是最快的一种商业模式,但做不大,而且很累很辛苦。中海达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进行产业延伸。”于是,中海达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链的中下游——数据服务。在廖定海看来,投入越多、产值越大的空间大数据产业会是中海达产业链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时可以搭上互联网、大数据的快车。出于这种战略考虑,中海达于2013年收购广州都市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切入智慧城市领域,发力时空大数据服务。此外,中海达在2014年设立浙江中海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后来又收购了深圳中铭高科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天地通科技有限公司,全面出击地理信息板块,在自然资源与住建、智慧城市、安全监测等领域形成有效的地理信息行业解决方案,着力构建面向智慧城市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全域时空大数据体系。


浙江中海达排水管网智能平台移动端产品界面


4进军智慧场景应用 推动产业多元化


为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中海达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开拓新的增长点——智慧场景应用。


依托高精度定位技术和时空数据,中海达发展起包括科技旅游、智慧城市、智能施工等在内的智慧场景应用业务。为攻破智慧场景应用所依托的一项重要技术——室内定位技术,中海达于2014年通过换股并购的方式全资收购郑州联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军室内定位市场,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U-Loc室内厘米级实时定位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工厂、石油化工、手机零售等领域,提供人员和设备的实时精准定位。此外,随着诸如大数据展示、大数据应用和虚拟现实等智慧元素的逐步融入,产业升级乃至变迁形成的科技旅游成为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2017年,中海达出资控股西安灵境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科技旅游产业。此次地理信息行业与科技旅游的牵手,在依托中海达地理信息技术和数据服务优势的基础上,将给中海达产业的多元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2017年11月,联睿电子在四川龙岗作业,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厂区重点区域的人员、物资、车辆的精准定位及智能化管理

与此同时,中海达为了深入智能施工和安全监测领域,于2018年成立了海达安控,主要聚焦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地质环境、土木工程等行业的智能化应用,专注信息化、智能化施工和变形安全监测领域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将中海达大部分产品集成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民航、国土、电力等多个行业。 


2010年中海达变形监测系统应用于广州新光大桥


进入自然资源时代,中海达及时把握机遇,在北斗+运营及设计服务上加快脚步,完成“海陆空天”全方位的产品布局,并切入新兴的无人智能载体市场,还将深耕国内,发力进军海外市场作为上市后的发展新规划。



04PART扬帆起航


2018年5月,中海达“全球精度”Hi-RTP系统(下称Hi-RTP)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重磅发布。这套系统的诞生是中海达完善“海陆空天”全方位产品布局的重要一步,也将成为中海达抢占卫星导航市场的一张王牌

1率先研发星基增强 Hi-RTP应运而生

Hi-RTP是中海达自主研发的一套可覆盖全球的实时精密定位服务系统,可应用于自动驾驶、精细农业、金融医疗、移动通信等广阔领域。随着物联网、无人驾驶等新兴行业的兴起,高精度定位的应用将迎来新的增长点,而星基增强被业界视为实现“将高精定位技术带入亿万级用户的日常生活中”这一目标的最主流路径。


对于Hi-RTP的发展前景,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也寄予了厚望,不仅是因为Hi-RTP在成本上较国际巨头具有竞争优势,在技术和服务方面也是与之所差无几。这种底气来自于中海达自身的科研创新实力。虽说Hi-RTP于2016年开始研发,但其技术基础在几年前便开始打下,早在2013年中海达已率先开展星站差分研究。2014年时中海达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一个教授团队签署了排他性技术合作协议以增强科研实力。后来,双方合资成立了一家名为HI-POS TECHNOLOGY LTD(下称HI-POS)的公司便于市场推广。2017年,HI-POS成为中海达国际控股60%的子公司,双方合作进行Hi-RTP的技术研发。

中海达“全球精度”Hi-RTP服务系统行业合作正式启动


从2019年5月1日起, Hi-RTP的L波段通讯卫星已经正式开始租用,并进行了全国实测。从全国实测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初始化过程可以在15~20min以内完成,且可获得平面方向优于5cm,高程方向优于10cm的定位精度(95%置信区间)。技术的成熟意味着系统应用的时机到来。在5月下旬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中海达宣布Hi-RTP开启行业合作阶段。目前,Hi-RTP支持通过L波段通讯卫星或者Internet网络的方式将产品播发给用户。在L波段通讯卫星不覆盖区域,用户只要接入Internet就可以享受高精度定位服务。系统将以搭载于产品的形式开始全面的应用,截至目前,搭载着Hi-RTP位置服务系统的全新一代智能RTK系统iRTK 5X产品已投入到川藏铁路沿线测量等多项测量工作中使用,而基于该系统面向海洋的产品分体式RTK也已完成了全面的研发工作。


2打破国外垄断 Hi-RTP紧跟北斗步伐


随着移动互联和智能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Hi-RTP不仅将在自动驾驶、无人机作业、可穿戴智能产品、移动互联位置服务等新兴领域实现进一步深度融合,更有助于北斗全球基准网的建立,攻关并掌握北斗多星座高精度星基增强处理核心技术,利于未来在市场上开发各类应用终端,提高北斗精密定位服务性能,并降低终端的产品与服务价格。


目前,国外厂家由于商业导向等原因在开发高精度卫星导航系统和商业推广时,都主要关注比较成熟的GPS、GLONASS,甚至欧洲GALILEO系统,因此从系统处理技术、基站网络的兼容性上、多系统服务发布甚至终端方面,没有将中国北斗系统和“一带一路”周边发展中国家地区作为重点考虑,先前从核心技术、系统服务、终端和商业运营均被国外垄断,从而形成了很高的技术和商业壁垒,不利于中国进行北斗高精度星基增强应用的规模化推广。

“全球精度”系统Hi-RTP框架图

而Hi-RTP将重点服务于我国和重要区域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应用。鲍志雄表示,建设Hi-RTP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实现全球高精度导航定位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深度参与我国自主星基增强系统的建设,从而打破国外垄断,助力北斗提高在全球高精度导航定位市场的竞争力,助推北斗技术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覆盖和推广,加速北斗国际化步伐。

Hi-RTP向国外的应用推广是中海达进军国际市场的一个缩影,通过发挥产品和服务的优势,打响中海达的品牌知名度。如今,中海达的国际化已跨过两大阶段,并已开启了崭新篇章。


3进军国际 打通渠道建立多品牌


中海达正式启动国际化进程还要从2009年成立国贸部开始算起,大抵分为三个阶段,自2009年到2015年为第一阶段,2016年收购Satlab Geosolution(下称Satlab)标志第二阶段的开启,2018年重组中海达国际,国际化迈上新台阶


在第一阶段,中海达选择建立渠道的经营方式。在中海达国际副总裁徐玉红看来,这是一种投入最小、成长速度最快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验证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对比在市场耕耘多年的天宝、徕卡等行业老牌企业,中海达刚打入海外市场,面临着市场存量匮乏、尚未形成品牌影响力的困境。此外,如何契合当地用户长期以来形成的使用习惯也是一个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渠道、逐步形成中海达的影响力后再打造更多品牌,是当时最适宜的选择。在进行海外市场开拓时,产品性能比测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关卡。凭借着产品性能的稳定表现,中海达一步步打消经销商对中国产品的疑虑,得到他们的认可,将产品推广至更多的海外用户。至2015年,中海达全球经销体系基本建设完成,形成了规模体系,并逐步走向成熟。

印尼经销商与中海达TR7合影

2016年,中海达国际化迎来一个重要节点——与Satlab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收购其51%股份,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开拓欧洲市场。为依托Satlab这一已有四十年经营历史的国际知名品牌影响力,中海达于2018年对其实施全资收购,这成为国际化第二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收购Satlab后,中海达将获得其在欧美和东南亚的市场渠道资源,从而扩大品牌影响力,也开启了中海达在国际市场打造多品牌的道路。为扩大产品服务覆盖面、提高国际化的纵深程度,中海达创立Titan品牌,定位中低端市场,专注于建筑工程施工领域。至此,中海达在海外拥有了Satlab、Hi-Target、Titan三大品牌,形成了覆盖市场高中低端的国际品牌体系


4重组中海达国际 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三阶段的开启,以中海达国际的重组为标志。建立多品牌的探索已初见成效,为整合、嫁接全球资源,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中海达于2018年又进行一项新动作——重组中海达国际组织架构。通过整合Satlab团队和原国际贸易团队,中海达集团对中海达国际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构。此次整合,现了国际贸易的市场运营能力与Satlab团队的研发能力、品牌优势的强强联合,延伸并强化了各自的价值链,提升了两者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对于海外市场的拓展,廖定海抱以很大的期望,“通过几年努力,将卫星导航板块的国际业务占比提高至50%,这件事还是很有希望的。”


2018年12月25日,中海达国际组织发布会在总部举行

中海达国际成立后,将会从专注于硬件销售转型为专注垂直市场,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因此,未来中海达国际将不断挖掘垂直市场,利用核心技术优势,整合行业应用方案,实现国际化发展目标。

此外,在人员的构成上,中海达国际也做出了“因地制宜”的改变。徐玉红坦言,国际化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光是产品打入市场还不够,文化的融合也很有必要。出于这种考虑,中海达聘任了陈健文这一外籍高管领导中海达国际,以期在国际业务上做出更大的布局和尝试。目前,外籍员工数约占国际公司的20%,由于文化上和工作方式上的差异,管理员工也不能按老方式一以贯之,陈健文直言“管理欧洲人、中东人、亚洲人的模式完全不同。”


5海外设点 加快国际化步伐


中海达逐渐放开了步伐,开始了新的尝试——在海外设立办事处。2018年5月,中海达全资收购Satlab子公司——Satlab Geosolution (HK) Limited,为中海达海外设点注入了新的力量。


目前,中海达已在英国、瑞典、阿联酉、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及地区设立办事处。区域化办事处的设立,一是出于研发支持的考虑,以实现技术上的整合;二是以提供服务为主,诉诸业务需求。在当地设立技术支持岗位,以便快速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设点后,中海达不仅对原有的近百个渠道做更为深入的技术层面融合,还把服务嫁接到原有的渠道上,包括为代理商做培训、为经销商提供相关的维修售后配件。对于国际市场的售后服务,中海达一直以来都方向清晰:一是要为经销商做好服务;二是国际市场的竞争更激烈,中海达要打造国际知名度,一定要让用户认可中海达产品的品质与服务。因此在售后服务上,中海达并没有和其他企业一样采取较高的收费标准,相反,甚至有些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的。

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以及优质的服务,中海达国际化虽起步晚,但已交上一份不错的答卷,目前收获了一批忠诚的用户和经销商,在俄罗斯、韩国、土耳其的市场开拓上成绩突出。尤其是向来对产品性能要求很高的韩国,政府投标已连续三年采用中海达仪器,并且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中海达签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减灾

除了通过海外设点,中海达还在其它方面紧扣国家的“一带一路”重要战略部署。2018年7月,中海达加入广东省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衔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卫星导航与位置跨国产业生态链;2018年10月,中海达作为执行合作伙伴,加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推进的“科技助力减灾——‘一带一路’能力建设项目”。协议签署4个月后,“科技减灾”首个项目落地柬埔寨,中海达将利用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优势,在导航芯片自主研发、高端装备制造、无人装备新技术等方面,为柬埔寨和其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中海达将加速海外扩张,以点覆面,不仅仅纯粹做国际业务,更要将这种形式转换成扎根市场的方式,深入挖掘垂直市场。对于中海达的国际化来说,价格已不再是核心竞争手段,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将成为中海达在激烈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两大法宝。正如廖定海所说,“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定位算法和行业应用。”


走过风雨兼程二十年,中海达始终秉承创新、坚韧、专注的企业精神,坚持用产品和服务说话,多次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全新征程即将开启,未来中海达将不忘初心,坚持走在行业技术发展前沿,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昂首迈入下一个二十年,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活动预告

20年筚路蓝缕

20年栉风沐雨

20年铸就辉煌

值此中海达集团成立20周年之际

为感谢您的倾力付出和卓越贡献

中海达将于2020年6月10日15:00-17:00

举行“中海达集团20周年庆·云大会”

敬请关注


编辑 /沈雁玲



点击了解中海达更多资讯:

一张长图带你走过中海达20年

珠峰测量后,这里还有一支神秘的队伍在继续

珠峰测量冲顶成功!中海达GNSS全程助力珠峰测量




祝福中海达迈入下个辉煌20年!

联睿电子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重点区域的人员、物资、车辆的精准定位及智能化管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