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提效增质降本,这条高铁建设用TA跑出“加速度”
高铁建设作为我国建设交通强国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四纵四横”高铁网已基本成型,“八纵八横”高铁网逐步推进。随着高铁网的不断延伸,高铁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高铁跑出中国“加速度”的背后,是高质量、高效率的高铁建设保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投入使用,高铁建设正在朝可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打造出高品质的高铁。
项目背景
▲沪渝蓉高铁全线示意图
痛点分析
实施方案
▲中海达北斗桩机智能施工管理系统
作业流程
整个作业主要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前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录入,将施工段落、桩基桩号、坐标、桩长、桩径等设计数据进行统计并录入系统。
第二步是系统安装调试,将基站安装至作业点,为系统提供差分服务,实现厘米级定位;进行终端安装,包括倾斜传感器、电流传感器、GNSS天线、车载终端平板等;客户端安装、连接,系统平台对数据的实时接收、统计分析,通过管理人员手机或电脑客户端软件,实现施工远程管理。
▲左右滑动查看各项安装▲
▲实时桩位数据监测
第四步是拔管浇筑砼,灌注混凝土,用采集器计算控制混泥土方量,从而控制拔管速度。
▲左右滑动查看施工过程数据图▲
▲左右滑动查看铁路工程管理平台截图
成果展示
在中海达北斗桩机智能施工管理系统的赋能下,沪渝蓉高铁建设实现了高精度作业,通过3厘米的精准放样,工程质量提高90%以上。同时,沪渝蓉高铁建设提高了作业效率,通过减少了人工放样、引导,项目的工作效率提高35%。此外,沪渝蓉高铁建设节约了成本投入,数据统计,机械、人工和材料投入减少35%。
▲施工现场
项目总结
同时,该系统的导入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全工艺流程的实时监控,施工数据实时传输至系统后台,增加了成桩过程的透明性,让每根桩的状态都可追溯,把靠人为把控的经验变为精确的数字化过程,让原本依赖人经验的过程转而变为精确的机械操作,使得整个桩机施工过程更加标准透明,成桩的质量更容易把控,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
此外,实时打桩参数的监控和记录可以让施工员实时的了解打桩的状态,能有效避免以往因为桩长不足、持力层电流不够而造成的返工,也大大降低了断桩、偏桩的概率,极大提高了桩机施工效率;导入该系统后,无需测量人员事先放样,也无需旁站守桩人员,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发生事故的风险,减轻了施工压力;并且相比传统桩机,它还能够自动进行项目施工信息统计,自动生成施工记录表、竣工图等图表信息,为铁路部门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基础空间数据的支撑。
推荐阅读
点击了解中海达更多资讯
佛山水文分局:用新助水文测报能力提档升级
余顺超:空间信息技术将“治水”变“智水”
记得分享/点赞/在看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