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岁火遍全网,她凭什么?网友:这就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传承!




小鼓、“小蛇”、迷你版英歌槌,这些是庄恩琪和妹妹的玩具。随着呐喊、叩击、舞动一系列动作流畅完成,5岁“英歌舞小女孩”火遍全网,那是刻在潮汕人骨子里的文化传承带来的强劲力量。汕头融媒供图



5岁小女孩庄恩琪本来只是静静地站在家门口的路边看热闹,没想到却成了这场民俗文艺巡游活动的主角。


不久前,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开展双忠信俗活动,当英歌队经过玉窖村时,庄恩琪突然挥动英歌槌、跳起英歌舞,和着英歌队员的节奏“吼”了起来。眼神坚定、毫不怯场的她,立马吸引了英歌队员的注意,他们纷纷停下脚步,与她互动共舞、握手、碰拳致意。


小女孩与英歌队员默契共舞的视频,在网络迅速走红,不少网友看得热泪盈眶。网友认为,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孩子就应该自信、大方、阳光、开朗。小女孩从“静若处子”到“动若脱兔”的转变,是刻在潮汕人骨子里的文化传承带来的强劲力量。也许,最美的相遇,就是最好的传承。


被称为“中华战舞”的英歌舞,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一种歌颂英雄的民俗,英歌舞沉淀了潮汕地区的文化传统,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和民族心态。在玉窖村村民看来,喜欢英歌舞的人越来越低龄化了,足见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知道自己在网络走红后,庄恩琪羞答答地说:“这个英歌槌是爸爸给我买的,我和妹妹都有一副。”


当时参与巡游的英歌队员至今仍津津乐道。玉和兴英歌队头槌庄梓龙说:“本来队伍是要往前走的,但是我们还是停下来跟她玩几分钟。她打的招式都是英歌舞里面最经典的招式,就是上下槌,这么小的孩子能做到这种动作,还有这种速度,是很难得的。”玉和兴英歌队队员庄卫挺也惊讶于这个5岁娃的标准动作。他说,后来有个“碰拳”的动作,就是对她的鼓励和认可。


在庄恩琪家,客厅里摆着小鼓、“小蛇”,还有迷你版的英歌槌,这些就是她和妹妹的玩具。原来,庄恩琪的父亲庄镕强是当地英歌队的锣手,庄恩琪时常会跟着爸爸到训练场,耳濡目染之下,孩子竟对英歌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庄镕强说,他专门买了个小鼓,其实就是想让孩子把英歌舞当作一种爱好,感受一下潮汕文化。


起初,庄镕强以为女儿只是好奇跟着去玩耍,她有时只是坐在角落里静静看着,有时候也会悄悄模仿。后来他给女儿买了个英歌槌在旁边玩,没想到女儿玩得很起劲儿,还跟队员们一起跳了起来,慢慢地就学会了。一旦有英歌舞表演的机会,庄镕强就会带上女儿去旁观。他说:“千变万化的英歌舞似乎有种魔力,牢牢抓住女儿的心。”


在庄镕强看来,作为“中华战舞”,古老的英歌舞魅力无穷。女儿对英歌舞的领悟和爱好,他自然也乐见其成,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5岁娃的走红,再一次向人们展现潮汕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蓬勃活力。


这几天,玉和兴英歌队开展日常训练,庄恩琪受邀到现场参与训练。当激昂的鼓点响起,她立马变得专注起来,迅速进入“作战”状态,抡起英歌槌,融入队伍中。那种投入又自信的表演,让旁人连连叫好。


玉和兴英歌队领队庄暹洲说,他留意到庄恩琪,这个小朋友很聪明,经常是家长带着过来观看。其实现场还有好几个小朋友,他们都是跟着长辈来观看,在耳濡目染和家长的支持下,喜欢上英歌舞。


在为期3天的贵屿双忠信俗活动中,不少像庄恩琪一样的小朋友前来为英歌舞捧场。他们充满童真的起舞互动,让英歌队在每天8个小时的巡游中乐此不疲。庄卫挺说:“我能够真切感受到越来越多小朋友爱上英歌舞,他们也继续鼓舞着我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玉和兴英歌队这支有着百余年历史的队伍中,有一个小“好汉”:年仅7岁的“小时迁”扮演者庄润铭,他从4岁就开始练习英歌舞。庄润铭的母亲庄晓华说:“他看着电视说,妈妈我要买这个道具蛇,我就给他买,后来他自己就练上了。真是打心底喜欢那种。”


今年春节,因为甜美的笑容和飒爽的英姿,只有16岁的汕头西门女子英歌队“头槌”郑梓欣火出了圈。汕头濠江区联兴英歌队不足3岁的“小时迁”杨浩霖,在阳刚的男子英歌舞中跳出了“萌萌哒”感觉。


在汕头,越来越多年轻人甚至是小朋友爱上英歌舞这一传统非遗项目。从追着英歌队伍跑的“英歌宝宝”,到加入“梁山”的“小小好汉”,正是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为500年历史的古老英歌舞注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在玉和兴英歌队鼓手庄燕鹏看来,练英歌舞强身健体,也可以弘扬文化。现在,他们队继续招年轻的队员,大多是十几岁的。庄暹洲说,训练场地都是开放式的,村里村外的男女老少都可以过来观摩。


“一声哨子响,千百棍子舞”,潮汕英歌一舞,梁山好汉悉数登场。龙年伊始,中国非遗潮汕英歌舞“炸街”英国,吸引了很多人围观。


潮汕英歌舞出海又出圈,海内外华人共贺中国年。“从没追过星的我追着英歌舞队跑了两个小时,实在太震撼了!”网上出现不少潮汕旅游攻略,很多外地游客来到潮汕,只为现场感受最特别的“年味”。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认为,潮汕英歌舞,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源自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舞蹈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内外舞台上绽放光彩,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英歌舞代表的潮汕传统民俗带动“创造性消费转化”与“创新性文旅发展”,具有重要的城市示范意义。


如今,汕头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4个,省级非遗项目51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60个。这些“绝活儿”在政府的推动下,在群众的支持下,通过媒体平台,正逐渐融入年轻人的生活。今年,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当下,汕头也正大力开展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动“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的转变,吸引更多90后、00后甚至10后、20后成为非遗“新传人”。


“潮汕地区保护热爱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浓厚。”汕头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说,他们引入了英歌舞、汕头工夫茶艺、潮州歌册等项目,把它们带入学校第二课堂。寒暑假期间,汕头市文化馆还开展了非遗少年行活动,与学校联合开展青少年文化志愿者的培训,成立非遗小小宣讲团,推动汕头市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

往期推荐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

“违标”电动自行车4月15日起禁止上路?汕头交警部门权威回应→

汕头市已通过备案的托育服务机构名单公示(4月17日更新)


汕小布:请帮小布转发这篇文章吧!

公众号/新浪微博/南方+/今日头条

@汕头政务发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