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乡的年俗”调查报告分享┃让你的后记成为下次调查报告的前言

杨媛老师 华附初语 2022-05-22

  

01


写在调查报告正文之后


    我用了两周的时间写这个调查报告。刚开始准备的时候,我先查看了第一学期《我的家族调查报告》和第二学期《广州传统小吃的调查报告》的后记中的经验教训,好提前准备。“准备不够充分、困难准备不足、调查不够深入……”这些前两次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跃然眼中。这次调查报告我也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做足功夫,所以调查大纲、访问人物、访问行程、要了解什么习俗、要照什么相片这些问题也都尽早地与爸爸妈妈讨论很多遍。

——范 樾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无论是我们的调查报告,还是生活札记,都有一项要求——正文之后,附上“后记”。在后记中,你可以反思写作过程中的得失,也可以总结写作过程中的收获;你可以还原自己写作时的心路历程,也可以幻想假如有二次机会你会怎样重新写作……

      后记,也可以看作是自己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作为自己的第一个读者,你读完自己的作品,对作者(即自己)有何话说。

      所以,在新的写作之前,打开这份珍贵的后记吧,借鉴上一次的经验,吸取上一次的教训。你没有理由不比昨天的自己更好——


陈世歆


陈世歆同学的后记回顾了自己做三次调查报告的心路历程——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痛。感谢无私的世歆同学贡献自己的痛,以提醒其他同学可以不用痛;祝愿幸运的47号同学下次做调查报告可以幸运得不再痛。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刘奕晖


刘奕晖同学在后记中回顾了自己在迎春花市采访时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以及她从尴尬中总结出的不怕丢人大法宝贵经验。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其他同学

每一次的调查报告都会让同学们“哭着开始,笑着结束”。

在后记中同学们感悟到了这项作业的意义,总结了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也自豪地炫耀了自己get到的各种新技能,以及痛心疾首地表达自己的遗憾找n个理由辩解自己为啥做得不好反省自己的不足。


关于家乡年俗的感悟

在本次调查报告的制作中,我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去亲身体验,深入了解家乡的年味是一件令我感到很开心的事,这样做也是去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国的魅力、春节的魅力,去享受过年的习俗。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古代诗歌都对春节都有描写,最出名的就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了。曾经,我只是在语文课上体验过这种古人过年的气氛。但是,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也在现实中体验了一把中国传统年俗。

——徐睿达


在做调查报告时,我也遇到了许多难题,例如前文的迎龙灯,在我们家乡,这个过年习俗已非常少见了,可我为什么硬着头皮把它做了出来呢?在我心里,任何一种文化是不容被忘却的,我把它做出来是为了让我自己铭记,也是为了让其他人铭记:哦!原来浙江还有这样一种过年习俗。自然,这种习俗也是最难做的,我通过大量的调查,包括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调查,以及通过家里人的描述还有自己的想象一点一点拼凑而成,就有了上文所述的迎龙灯。

——常邵毅


令我记忆最深的场景还是吃年饭。那时,我才发现这些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叔叔伯伯们也有这么温情的一面:他们自己没怎么吃,只是给婶婶们和小辈们夹菜。在一双双带去关怀的筷子中,我整个人都暖暖的。在我眼中,年饭是最温馨的。它唤醒了我的家族意识,让我感觉自己身边永远都有这些故乡的人在支持鼓励我。

    家乡的年俗像一个问号,永远也探究不完。可我找寻的正是隐藏在年俗背后的“我们”——所有家乡人的传统。结合前两次相似的作业,我觉得我在各种层面上对“湖北人”这三个字细细咀嚼,加深了对湖北的了解。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虽然我不在湖北读书,未来也不一定在湖北工作,但我会带上这片赤子之心,在心中默默牵挂故乡。我想,这也是这项作业的一个用意吧。

——龚昱文


这篇调查报告可以说是我做的最久的一篇了,因为我发现,久久没有回我的故乡——梅州,竟然连梅州有什么特别的过年习俗都不知道,还枉自称是一个客家人,不禁有些惭愧。幸好我外公及时给了我灵感和题材,而且他对梅州过年的各种习俗了解的都很清楚,我这篇调查报告的完成才算是落了地。

     而且,这是我第三次做调查报告了,总是想在某些方面有些突破,但却又不知如何才能有些突破,还是和我一样姓杨的学姐的调查报告给了我启发,“对呀!我可以把这个习俗写得更细致,也可以把调查方法等方面写上去!”在此,千谢万谢杨学霖学姐,她真是太棒了!

……

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过年习俗知识库”,也提高了自己的人际交往水平,还让我们家本已有些缺失的“年味儿”重新回来了!

——杨皓翔


今年的寒假, 尽管作业逆天地多, 我还是忘记了时间之不足、做不完作业之大难将至, 精益求精地做这份报告. 这是因为, 调查报告不同于常规的作业, 而让我感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乐趣.

一年前, 老师这么说, 我早就知道这是一种套路, 给自己的作业各种理由,。一年后, 我却真正切切地感受到这种乐趣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 这是缘于对家乡一步步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家族是怎么样的, 家乡的小吃有哪些, 过年有哪些习俗……这些问题, 我们都自认为了解得很清楚, 可当我做调查报告的时候, 我才知道自己对家乡的文化知之甚少! 如果没有这几次报告, 我们根本就不会想到要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家乡, 对家乡的了解就只停留在表面上, 绝不会有做完报告后那么深刻! 其次, 这其中还有一种动手制作的欢乐. 做报告要求要素齐全, 就相当于自己编辑一本完整的书, 依照自己的审美喜好, 用自己喜欢的风格、样式. 在排版的同时, 我也体会到了独特的自己排版、制作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的快乐.  

                                     ——邱泽锋


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我更深层地了解了广州。在国际大都市的面罩背后,藏着正逐渐遗失的地方文化和非物质遗产。其实,在一栋栋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背后,广州还有不计其数的不知名的古道小巷;其实,在大鱼大肉费用高昂的酒楼年夜饭背后,还有家里餐桌上朴素温暖的团圆饭。我们在推开大千世界的门窗,反倒渐渐忘记了推开自家的门窗,享受与亲人难得的团聚。

我们只会端起手机拼命打游戏,只会拉开钱包肆意在麦当劳肯德基挥霍,只会打开电脑与好友们刷屏聊天,却从未想过去注意去传承那些渐渐远去的习俗……这些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就这样被我们新时代的少年犹如丢垃圾一般抛在脑后。想到这里,我无比羞愧。

——周润弘


令我吃惊的是,当我询问母亲家那边的亲戚开平过年有什么习俗的时候,我却始终不能得到明确的结论,在我询问调查一些习俗细节的时候,他们竟然支支吾吾说不出大概来——要知道,我的这些大部分亲戚是有在农村住过的经历的。倘若连他们都无法说出个大概来,那么可想而知,现在的传统文化传承该是多么——我不想说出这个词,但“糟糕”却是事实。因此,在这次的调查过程中,我的绝大部分发现都是自己探索出来的。

也正是出了这么一回事,我才能更加感受到传承的重要性。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理应是我们的骄傲,将它们传承下去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而传承也不只是个口号,嘴皮上喊喊毫无用处,拿出切实行动才是真正有用的——但在这之中,需要有一个方法才行。

……

在过年一片喜庆的气氛下,这次的探索之旅就此结束。我尽力细嗅空气中的年味,因为赤裸裸的事实正摆在我们眼前,倘若再这样对传统无视下去的话,那么连这缕微薄的年味都将永远成为我们的记忆——而这绝不是在危言耸听。倘若想让后辈子孙也能够品尝到这样味道的话,传承是迫在眉睫要做的事。

最后,我同时也能体会到老祖宗在定下这些过年习俗时的初心,并发自内心地为这些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而自豪。至少,现在的我,能够昂首挺胸地说道,我了解自己家乡的过年习俗!

——陆浩林


以前我总是对这些所谓的年俗不以为意,就比如在江西人人过年时间不同,刚开始我还心想:这算什么年俗。不就是一个想搞特殊的人无聊想出来的,然后大家都跟着这样过罢了。所以我会觉得过不过无所谓,而这次的调查(delcha)彻底的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我了解到了其实所有的年俗都有它包含深意的寓意,就比如不能在初七之前扫地,不能吃鱼。有的更是承载千古,就像我前面说到的每个人过年的时间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些年俗都承载着千古的智慧,所以这才会成为当地人一种引以为豪的风情。当然,我们江西南昌的年俗远远不止我上面列的几种,只是上面几个例子比较经典,基本上南昌人都会过。我突然感觉到调查一个家乡的年俗就像在调查一个地区的智慧一般,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这次的调查活动也让我更深的认识到了一个地区年俗的意义。

——陈泽霆


调查之后,我认为无论是差异还是演化,都是文化传承的阻碍。例如社火这样民间的大型的文艺活动,变成现在演化为小型的汇演,我们已经感受到它的流逝。到了将来的某个时候,说不定后人只能在历史书和它的插图中了解社火了,甚至,它就这样逐渐消失,不留下一点痕迹。这是多么可悲啊!而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一个世纪可能发展得比古时候一千年还多,文化的消失(差异、演化)速度,也是古时候自然生产农耕文明的数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艰巨。令人欣慰的是,受访者大多都对传承家乡过年习俗持积极态度(见附录1第20题)。确实,这些文化习俗,不仅是后来人了解我们和古人生活的途径,经历了千百年农耕文明的筛选,留下的都是古代人民智慧和美好愿望的结晶。因此,我们应该担负起保护传统习俗和文化的使命,尽自己最大所能,保护传统,促进习俗的传承。

——陈曦

调查/写作过程的收获

吴嘉政回顾了自己写作取材的过程:

1) 我与父母约好,2019年回家过春节。一来完成葛老师布置的作业,了解家乡美食,了解家乡传统习俗。二来,借春节回老家机会,见我的洲洲哥哥,躲避父母的监管,还可玩玩游戏。

2) 回家乡的火车上,我就开始给爷爷打电话拜年。祝爷爷身体健康的同时,告诉爷爷我要回农村了解家乡习俗。爷爷自然甚是高兴。

3) 大年初一,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到家乡的特色小镇美食街,去品尝美食。比较遗憾的是,好多美食都是外地的或是舶来品,什么“麦肯鸡”“寒式料理”、“兰州拉面”。有一家叫“南康嗉粉”的店排队很长,爷爷说这是真宗的家乡特色美食,来吃的都是讲普通话的外地人。难道说这些朋友吃完“南康嗦粉”,也是要写语文作文的吗?

4) 大年初二,上午我和洲洲哥哥去看<<流浪地球>>。太阳氦闪,人类要逃命,把地球也带走,人类好科幻、好有趣。12:00看完电影,与爷爷一起回到了农村,看了祖屋、见了各位亲戚,观看了舞龙灯。然后就写了上文的前言和第1部分,500字。

5) 葛老师也是很有力度,布置个作文吧,还要求1500字。字数不够怎么办?呻吟总不好。于是年初三又找爷爷,准备好纸和笔,面对面交流。爷爷以前生活在哪里?有什么习俗?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感受?觉得对增加字数有用的问题都尽量问,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6) 在与爷爷交流过程中,爷爷还哭了。说他们小时候,正值20世纪50、60年代,在农村,自己家是不能养鸡、养鸭的,只能生产队养,他是天天吃稀饭和红薯;看舞龙灯是农村百姓辛苦一年不多的一种娱乐。而30年代爷爷的奶奶(注2)因为男尊女卑缘故,坐月子只能在柴房。因为烟雾弄瞎她的眼睛,根本看不到舞龙灯。

7) 大年初四回到广州。我给在海南的姥姥打电话拜年,问他们有没有舞龙灯的习俗。姥姥答复,有舞龙,没有舞龙灯。好吧,材料收集到此,我接着写后面的1000字。


闫子文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

这次真的感觉从自己一个萌新进阶为半个大神了,记得给外婆视频的时候第一句刚拜完年,她就说你又要来采访我了是吧。然后我就把笔记、录音给她看,外婆笑了笑。她也积极地配合了采访,基本上把她能想得到的都跟我说了。

还有就是对收集资料,我专门建了几个文件夹来整理录音、图片等资料。上文附录展示的只是采用的,还有一些是没有写入报告的。

在制作最后一个报告的过程中,我还是付出了很多的。排版,差不多花了一天的时间,像word文档上移下移、页面顺序的改变插入,真的是挺折腾的。但我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渐渐摸出了门道,不再是去年痛苦中摸索工具栏的小白啦。



02

写在调查报告分享会之后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第一次调查报告,我们是班级分享。

第二次调查报告,我们是14班、23班合并分享。

第三次调查报告,我们是全年级4个班大团圆一起分享。

每一次倾听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倾听他人,对比自己;也是一个批判的过程——倾听观点,思考质疑。

以下是同学们分享会的观后感:



收  获

  

    旧时的年俗只是被我们淡忘、被我们忽视,它可能还存在于爷爷奶奶的心中。我们关心的是春晚,是抢红包,他们关心的是年夜饭,是舞龙舞狮。一到过年,年级同学微信群里就炸开了锅,下起了红包雨,离开几分钟就“错过了一个亿”。但是,这些同学做调查报告的素材,能在微信群里得来吗?如果不能,他们又是哪来的素材呢?反观那些调查报告做得好的同学,基本都没有在微信群里“浪”,而是认真参与体会家乡的年俗年味。

听到吴卓昊同学的“在外国过中国年”,我不禁想到:我怎么不能这么写?我身在越南,写着湖南,就不能哪怕对比一下?总不会偏题吧?写着老家除夕的热闹非凡,就不能用写一写越南除夕的冷清反衬?写着老家初一家家户户不出门,就不能写一写越南一如既往地冷清,正衬一下?语文课学的都哪去了?飞了?一点感想都没有是什么意思?扪心自问痛定思痛,想着寒假自以为调查报告做得多好多充实多优秀,现在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的作业那跟人家那是天壤之别,相形已经不是见绌了,是见无了!

下次调查报告还能这么吊儿郎当吗?不行!学学人家吧!别人家的调查报告多优秀!你的比得过吗?

——赵星宇铿锵有力的质问


在听完学霸们的分享之后,我回首来翻看了一下我自己的调查报告,真是“不堪回首”啊!整个调查报告中,附录不全,后记不符合要求,正文基本上比较空洞。其实说白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就是态度。当我在家乡顾着玩鞭炮,放鞭炮时,人家就在认真观察并记录家乡的人们是如何放鞭炮的,放鞭炮时有没有什么禁忌; 当我在大口大口地与家人围在桌前吃年夜饭的时候,人家就在忙着采访家人,查阅相关资料等等。其实,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很多东西可讲,差距就在你有没有用心去发掘它们。发现了,认真的查阅了相关资料并采访了家乡人关于某个习俗的特点;不认真的,则随随便便敷衍而过,差距就在这里就拉开了。

——诚实的菠萝刘轩宇


重点千万条,态度第一条。态度不端正,分数死翘翘。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假设有一个态度端正的人(以下简称“A”)和一个态度不端正的人(以下简称“B”)一同去完成一份调查报告,那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A:嗯,要做调查报告了,先定好主题,筛选出几个比较重点的方面,再进行一次筛选,选一到两个详细调查(各种努力……)

B:嗯,要做调查报告了,可以用电脑了(悄悄打开一些小说漫画游戏),内容一大堆,随便挑几个(瞄一眼小说),资料网上一大把(看一眼小说),复制粘贴(进游戏签个到),后记什么的随便写一些就好了(保存后开始打机)

结局:

A:嗯,分数不错,92(个别100分)。但还是差了点(思索一下什么方面有问题),请教一下其他大佬,下次继续努力。

B:嗯,分数有70,下次继续这样搞,反正总评也差不了多少,就一两分。

——“B”同学的自白:连鹏凯


  

    其实调查报告不就是为了让我们从平时我们所接触的浅的东西,去挖掘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吗?从历史发展到未来方向,从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再到对整个家乡人的意义。再加上批判性的思维去对比去思考。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泛到细,去不断追问和探究,是从内容根本上做好一次调查。

——章文巧

同学还说到:“本来只是想当个作业应付下,后来发现这些年俗这么奇葩”,就开始各处寻找资料,才感觉调查年俗越来越有意思。”我想也是,这也许就像做题一样,做完每道题后,都应有自己的总结和思考: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有没有别的方法?对于这道题有没有可以继续探究的结论?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远比做出来一道题重要得多。在关于这次的调查报告,我也应该问自己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个年俗?它为什么会流传下来?为什么是用这种方式过?它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吗?而没有这些刨根问底的精神正是我这次最大的不足,在下次调查报告中我要改正。

——陈泽霆


听完这次分享会,我才明白,我的调查报告之所以不是优秀的调查报告的原因如下:

1.选材简单,没有地域独特性,我所写的各地都有的一些习俗,没有体现“家乡”特色。

2.我对习俗没有加以深入思考,只是一味地陈列。这跟从百度抄下来的有什么不一样,重点不应该在习俗表面,要深挖它的意义,它的内涵。

3.内容没有自己的情感,显得“空泛”,在以后的写作中,我要多写自己关心的事情,自己真实的感受,别把文章变得“冷冰冰”。

——龚昱文


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发现自己的调查报告没有融入足够的个人思考,包括前期的选材,没有清晰的规划和具体的想法,基本是假期后半段才开始考虑调查报告的事,提纲和日程表都没有。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几乎完全是依靠小姑发来的采访结果所作,对习俗本身没有过多思考,不知道怎么下笔,只能在完成习俗介绍后写一篇传承的意义,草草了事。下次做调查报告,一定要尽早列好提纲和计划,避免时间仓促导致的质量过低,转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思考上,把想法写到提纲当中。

——王禹喆


再思考

前言:这次调查报告分享会不仅让同学们更加清楚该怎么做调查报告,其中所分享的一些话题与观点也触发了同学们进一步的思考。


对保护传统习俗的困难的剖析(节选)

张  宸

保护传统习俗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中的难处非常多,下面我就来列举一下主要的阻碍,以及提出我对此的建议。

一、工序繁杂,准备困难,因而无人愿意去做。如在白一扬的调查报告中提到的“社火”表演,就是一种非常麻烦的表演,在百度百科上有一段对此的介绍:“即在一个专用的桌子(也有汽车或拖拉机)上,使用钢筋,布料,彩纸等材料做出各种造型,如假山,树木,动物等,然后按其内容把男女儿童(年龄一般4—5岁)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固定在高台上,少则1人,多者10余人,高可数丈。”(与社戏相近)可见其繁杂。在如今的快节奏社会里,这种慢节奏的习俗便会被逐渐边缘化。

二、薪酬低。传统习俗表演一般都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训练,而训练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因而表演人员都没有什么非常正规的工作,但是参加这些表演全凭兴趣,也没有什么薪酬。因此,就没有什么年轻人愿意去做这些事,没有年轻人就没有新鲜血液,单靠那些对此有兴趣的老人家根本无法将一种习俗一直保持下去,

三、对传统习俗的不清楚的认知。相信有不少人认为相当一部分的传统习俗是封建迷信,不应该继续遵守下去。但是就像赵俊儒同学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写到的那样:“跪拜礼≠封建迷信,跪拜礼≠有损人格尊严,跪拜礼=崇高的敬意&美好的习俗(原文记不太清了,应该差不多是这样)”,真正是封建迷信的习俗,早在新中国“除四害”的时候就已经清除得七七八八了,留下来的那些我们都不应该用我们一贯的思维去加以断定,而是应该多元化地思考这些习俗存在的理由,毕竟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

综合以上三点因素,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传统习俗都在走向衰亡了。对于这些,我们也不难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其与现代社会挂钩,而不是总是格格不入。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将其与科技挂钩,与电子机械接轨(因为电子、机械这一类人们都习惯性地将其理解为现代工业产物),如“与时俱进,创新形式:网上花市、手机花市、AI花市……”(杨子健)和“网上办年货……微信抢红包”(王子俊)就是两种可行的方法。

还有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就是更新习俗的形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演绎旧习俗。比如,今年各地的快闪“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一个很好的新形式,这种新形式不需要刻意去练习多久,现场开唱,无论能不能唱的很好听,都直接开唱。所以繁琐的宁夏社火、潮汕营老爷等习俗,可以试试用快闪的形式来演绎。还有,相关部门可以出资在广州举办“过年美食争霸赛”,观众上台制作自己的家乡美食,比拼谁做得更美味……


关于保护传统习俗的再思考(节选)

周润弘

老范结束他的演讲后,我热血沸腾。传统习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作为一个拥有悠长历史的国度的子民,它们不能为我们所摒弃,即使时代在不断进步。倘若我们丢失了文化的精髓,将会一无所有。我们必须时刻记着,我们现在所得的物质,都是建立在这些老古董上的。这也是联合国要建立文化遗产(或者非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的原因。

然而,可恶的是,社会上不少键盘侠一直在抨击中国传统过年习俗的落后性。他们或许没有学过历史,不然肯定会知道传统习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就像当今先进的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无数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一样。某些传统习俗甚至还是儒家学说的载体,比如分享会上赵俊儒同学所说的山东的跪拜礼。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或许你认为很多习俗很复杂,很繁琐,是浪费时间的玩意。但是,正如老范所言,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有一种信仰(当然不是指宗教),它可以引领我们文化的前进,而不应该被我们倒回头来无视。即使某些文化仪式会显得很无聊很不合潮流,实际上它们却能给我们带来不少欢乐(正如吴东润同学所说的写开门大吉讨利是)。

世界的车轮还在不停转动,文化不能停滞不前。作为新时代的守护者,我们不能坐视传统习俗的消亡。而调查和了解它们,就是我们保护的起点。




03

总  结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鲁迅爷爷说过, “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

      这次“家乡的年俗”调查报告分享和总结就到此结束了。你从中收获多少,不必多言。我们下次调查报告见!那时,期待你从台下走到台上,让我们来听你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