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你想一想你的葬礼

葛菁编辑 华附初语 2022-05-22


上次欧洲文学巡礼选修课,我们邀请了丹丹人文英语的王丹丹老师为我们讲授《哈姆莱特》,丹丹老师全英的讲解(我在下面完全靠金山词霸加连蒙带猜解决问题)总能得到同学们及时的反馈,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初一的黄俊玮同学,他的词汇量之大,英语表达之流畅令高中同学都啧啧称赞。

丹丹老师通过多角度比较《哈姆莱特》与冯小刚的《夜宴》为我们打开了阅读这部作品的一个新的思路,其中对东西方对待死亡问题的探讨更是引导同学们学会去直面我们从未思考过的话题。


课后,丹丹老师为同学们留下了一道题目:试想,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人世,在你的葬礼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会如何回忆你?


乍看这个题目,吓了我一大跳,不知道这样的题目十几岁的同学(参加我们选修课的同学从十二岁到十六岁都有)会写出怎样的文字。


当作业交上来的时候,我可以说是震惊了,尤其是初中孩子的思考,是那么豁达那么真诚,很难相信,十二三岁的少年对于要留给世间一个怎样的自己,已经做了这么充分的思考,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大人。


请看看同学们对这个题目的回答:


我的葬礼

初一2班 李文熙

人固有死,或早或晚,无可逃脱,如果有一天,我也会闭上双眼,停止呼吸,与这个世界告别,那么,我的葬礼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希望它是简单的,我的躯体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曾经承载着我的灵魂、我的思想、我的心游走四方,现在我死去了,它也不再属于我了,我只希望它被埋在一个坑里——一个用铲子挖出的土坑,然后再用土填上。以后也许化作尘土了吧?也许很久以后,这些泥土会用来盖房子,用来耕种,用来给后世造福。

至于墓碑,我想用一块方正的石头,刻上我的名字,那就够了。

来我葬礼的人并不用多——我的儿女,我的儿女的儿女,我的表兄弟姐妹,他们是我生命中的知心,他们也许会很悲伤,但我并不愿如此。我希望他们是来送我,而不是来哭泣,是人都会死,我不过是很多人生命中的过客,我能陪伴他们的日子是有限的,终会有分别的一天,回想过去的快乐时光,分别为何不能快乐呢?

当我死后

初一(1)班 欧阳书勤

我的生命的列车已经到达了终点站,是时间休息休息了。

当我死后,我会和我的家族葬在一起。

葬礼那天,细雨濛濛,我的丈夫、我的儿女、我的朋友来为我送行,他们穿着一样的黑衣服,,打折一样的黑雨伞。

在我的追悼会上,他们会谈论我的一生,回忆起往事,他们不会愁眉苦脸,而是微笑着,他们对我不会都是赞美,也可能会说我的不足,他们知道,这是自然的规律,是生命的轮回。

当我死后

初一1班 万骁扬

如果我去世了,一定会有一场葬礼。

我的孩子会将我的骨灰埋葬在一座山旁,山上要有树有花有草有生命,不论是万物复苏的春天,骄阳似火的夏天,流光溢彩的秋天,白雪皑皑的冬天,我的灵魂都能靠在我的墓碑旁,望着这座山,在四季更替中欣赏着生命的美丽。

我的葬礼不大,只有我的妻子儿女,我的交心朋友来参与,大家为在我的目前,不必念那些虚伪的悼词,只需像我活着时那样开怀畅谈,谈论我的一生,也许其中会有欢笑,我也不会愤怒——毕竟,有几个笑星能在死后还能引人发笑呢?

大家在我的葬礼上有踏春般的愉快,像与活着的我举行聚会般放松,大家都为我加入自然的轮回而庆祝,大家讨论着我精彩的一生,讨论完后,也许会有人感叹一句:“真希望他还活着啊。”我也便满足了。

葬礼结束后,他们会把一个刻着一个脚印与一颗心的石碑立在我的坟前,石碑上写着:“脚步与心灵,是我丈量世界的尺子。”

在我棺材后方的墙上,会挂着我的遗像,旁边有两个花圈,写着“沉重哀悼肖扬女士”之类的话,我的儿女(如果有的话),会身穿丧服,跪在棺材前痛哭流涕,我的亲友和密友,会严肃的走近我的棺材,抚摸着叹息,他们会想起我生前的种种好处,红了眼眶,他们会帮我的子女四处张罗,把葬礼办得风风光光,为我尽最后一点心意。这些人在我的葬礼上,他们的悲痛是最真心实意的。

那些来往不多的远房亲戚或者交往不密切的熟人,心中不是没有悲痛,他们更多地,是对我的家属尽礼节性的一点问候,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到来,多少能给我的家属带来一些安慰。

饭桌上是怎样的呢?多半,是一片静寂吧?大家都面无笑容,埋头吃饭,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桌上,只有咀嚼的声音。偶尔,会有人提起我以及我生前的事,饭桌上便会有一阵低声的叹息与议论,勾起各人不同的回忆,但很快,饭桌又会恢复沉寂,大家都不愿多说什么,这顿饭,是在忙碌的葬礼之余,用来缅怀的。(初一2 肖扬)

我的朋友们站在遗照前,放下花束,端详着我,他们拿着我曾经送给他们的礼物,小声的哭着……门外,乌鸦声声的叫着,好像在为我的离别唱一首哀怨的歌。(初一2陈佳月)

亲友们会很舍不得我,他们会想起我取得的好成绩以及那些成就,即使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公民,亲友们恢复平静之后,会以我曾给他们带来快乐为力量,生活得更好,更精彩,也许,当亲友们做我和他们曾做过的事的时候,回想起我和他们一起生活的时光,我相信,如果我善待每一个人,他们都不会忘记我,都会时时刻刻的想起我。(初二1 李其璋)

亲人们先是安静的走过我的墓碑,用双手摸索着碑上面带笑容的遗像,当他们想到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泪水就会打住,一个遂愿的生命便是幸福的。

朋友们也陆续停在了墓前,他们会想起几十年前我借给他们的一把伞,失败时给他们的一句鼓励,那些让他们感到并不孤独的细节,我希望他们所能回忆起的更多的是带给他们的温暖的笑容

葬礼结束后,亲友们都围成一圈,整理好着装,郑重地向我挥手,我并不想他们沉浸在悲伤中,我想告诉他们,向过去招手,未来还有更美好的事情等待他们。

他们对我真正的悼念,是在失意时,回忆起我曾给过的温暖。(高一1 彭荟)

生命本身的脆弱和不稳定逼迫像我一样的人,不敢设想过于遥远的未来的图景,只希望当下能平安幸福度过,即使有一天离开人世,自己做的事情还算完整,不是半途而废,若是足够幸运能走的更远,相信这些一步步成就的小梦想也能使自己一生显得不算空白,最后,在我的葬礼上,亲人朋友们可能会说:“哦,他是个实在的人。”(高一3 黄兆梓)



看了同学们这些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我不禁在想,孩子们的文章中最令人感动的元素是什么?为什么年龄渐长,文章却渐渐失去鲜活自由的生命?年龄给我们带来了知识,为什么没有带来更多的智慧?这些问题,也许不仅是坐在一个教室里的高中同学要问自己的,也是我们每个离童年少年时代渐行渐远的人需要问问自己的。


亲爱的朋友,请在评论中和我们讨论一下这个话题,好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