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虎年,来文殊院寻“虎”
中国传统文化中
虎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
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
而在文殊院里面
“虎”的形象也颇为常见
那它们都有着怎样的寓意呢
壬寅虎年就要到了
一起来文殊院寻“虎”吧
文殊院“文化地标”系列Vol.3
虎年寻“虎”
“白虎”与“萌虎”的古今联动
穿过“文殊坊”牌坊,是长达数十米的文殊院红墙,墙上写着“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八个赫然醒目的大字,是往来游客打卡拍照的绝佳地点。
沿着红墙一路走来,偶一抬头,就会看到,墙上一排筒瓦的瓦当上,刻着许多有趣的图案,有文字,有动物,十分古朴雅致。其中数量最多,也最为引入注目的,是一排“虎脸”瓦当。仔细打量这个图案,像极了一只喜笑颜开的“萌虎”(关于这个图案,你有其他解读吗?欢迎在文末留言),呆萌可爱,惹人喜欢。我们今天的寻“虎”行动,就从它开始。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瓦当是用瓦的重要构件,是覆盖在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多为圆形或半圆形,其纹饰丰富多样,既有防水、排水和保护檐头等实用功能,又起到了装饰美化建筑的效果。
以“虎”之形象为瓦当纹饰,其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早在西周时期,建筑物上就已出现了瓦当;至秦汉时代,瓦当装饰艺术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秦瓦当纹饰多样,除了流行的云纹、叶纹、树纹、水纹、葵纹、花纹等,还有动物纹,如鹿、豹、四兽、鸟、夔、蝉、鱼、凤纹等,并开始出现寓意吉祥的文字纹瓦当。
汉代瓦当图案则更加丰富,云纹瓦当、文字纹瓦当尤为流行,此外还有植物纹、昆虫纹、鸟兽纹等,而鸟兽纹中的“四神”形象最为出色。“四神”即四方位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灵形象,白虎为其一,代表西方,其余分别是东方的青龙,南方的朱雀和北方的玄武。
汉代的白虎纹瓦当,动物形象夸张而传神,艺术手法简洁朴素。整体观之,雄浑有力的气息扑面而来,即便时隔千年,依旧能够感受到其非凡而旺盛的生命力。
与汉代白虎纹瓦当相比,文殊院红墙上的“萌虎”瓦当,则显得颇为不同,其雕刻手法更为精细,注重局部细节和动物表情的刻画,传达出一种开心、欢乐的情绪,与四川人乐观豁达的性格不谋而合,更加接地气了。
磅礴大气的“龙盘虎踞”
走过一段红墙黛瓦,便来到了文殊院山门口,跨过山门,进入天王殿,弥勒菩萨亲和的笑容迎面而来,让人烦恼顿消。再往里走,大殿、园林、古亭、假山、碑廊一一呈现在眼前,仿佛将人带入了另一片广阔天地。
我们要寻找的第二只“虎”,就掩映在这一片“广阔天地”中。它位于文殊院甘露堂对面的垣墙上,是光绪丙子年(1876)由文殊院第九代方丈乘三空福禅师创作的巨幅书法——“龙盘虎踞”。
这幅字以草书写就,中间是四个大字“龙盘虎踞”,右侧落款为“光绪丙子岁”,左侧落款为“萍僧书”。萍僧,即文殊院第九代方丈乘三和尚,又号“金刚道人”,是清代巴蜀有名的书僧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将“龙”与“虎”并提的情况不胜枚举,“龙虎”既可象征掌权人的气派,亦可用于比喻英雄豪杰。书于文殊院垣墙上的“龙盘虎踞”四字,颇有喻指文殊院高僧辈出、大德其昌之意。
在刚过去不久的“辛丑年文殊院腊八节线上庙会”直播中,国家一级美术师、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空林书画院特聘艺术家郭强老师,就从传统文化与书法的角度对这幅字进行了解读。
▲郭强老师解读文殊院“龙盘虎踞”巨幅书法
“虎步祥云”,发勇猛精进之心
如果说前面的这只“虎”,是以“字”的形式出现,那接下来我们要找的第三只“虎”,则是以“画”的形式呈现,更加地具象化了。
从2022年元旦起,文殊院方丈宗性大和尚专门为大众题写的壬寅虎年中堂墨宝——“虎步祥云”,已经与数万人结缘。大家在解读“虎步祥云”四字的寓意之时,不知道有没有留意过,文殊院千佛和平塔侧碑廊的上方,就有一幅壁画,惟妙惟肖地画出了“虎步祥云”的景象。
这幅画笔法简练,不加修饰,寥寥数笔,便将老虎的神态与气势勾勒了出来,浑然天成。画中的老虎,目视前方,眼神坚定而有力,矫健的身躯和沉稳的步伐呈现出一种动态美,仿佛呼之欲出。
虎为大型猫科动物,其形象雄伟高大,威风凛凛,颇具震慑作用,常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就是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而在我国民间,虎亦有着驱邪避灾的吉祥寓意。
于佛弟子而言,修习佛法更是需要如将军破敌一般坚定勇敢的猛虎精神,精进修行,笃定前行,才能行稳致远,从而达到“虎步祥云”的境界。
《成唯识论》所立之三种精进,或可与众共勉:
○披甲精进:发勇猛、自利利他的大誓愿,修习善行,如同士兵披上铠甲勇敢破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一定要完成它,永不退心。
○摄善精进:摄诸善法精进修行。
○利乐精进:利乐一切众生,心不疲倦。
心有猛虎,如何细嗅蔷薇?
走了一圈,我们找到了“三只”有形之“虎”,也算是不虚此行了。最后,小编要带大家一起来找一找无形之“虎”——心中的“虎”。
小编非常喜欢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一句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只是读一读,便觉得浪漫至极。这是西方人笔下的“虎”,一个“猛”字道出了“虎”的凶猛,而一个“细”字又道出了“虎”的温柔,既是人心中之“虎”,便也可幻化为人心中的恶与善。
五代画家石恪创作了一幅《二祖调心图》,其间描绘的就是禅宗慧可、丰干二位祖师调心证禅的情境。可以看见,画卷中慧可禅师双足交叉而坐,以胳膊支肘托腮,呈现出睡眠的神态;丰干禅师头枕屈臂,宽鼻疏眉,趴在一只“沉睡如泥”的老虎身上,酣睡入梦。
画面中,身躯庞大的老虎,在丰干禅师的枕下全然没有了原本凶猛的状态,反而显得憨态可掬。老虎的神情与禅师的神情一样柔和,呈现出少有的亲切之感。
画中的老虎,看似为有形之“虎”,实则也可理解为无形之“虎”。人心中的“贪、嗔、痴”就好比凶猛的老虎,容易令人产生畏怖、恐惧,难以降服。
调心的过程就好比“驯虎”。要对治如此庞大凶猛的“敌人”,必得有比它更为强大坚定的信愿力和更宽广的包容心、慈悲心,才能调伏内心的“贪、嗔、痴”,让心中的“猛虎”变得温柔和善,而能“细嗅蔷薇”。
文殊院的“虎”,
你还找到了哪些?
LEAVE A MESSAGE
编辑|大梦 视图|传媒中心
美编|妙能 责编|慧法
/
荐
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