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作,不食!禅林中人的劳动态度




今天五一劳动节

全世界劳动人民携手同庆

为勤劳的人生

而感到光荣自豪

脱离尘俗的禅林中人

也有着悠久的农禅传统

那句百丈禅师的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便是禅林中人对劳动的态度

 

 

百丈禅师为何要绝食

 

禅宗的农禅由来已久。先是四祖道信倡导“农禅并重”,后有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农禅便在几代祖师的推动下,成为禅宗丛林的生活传统。

 

中国向来没有乞食的风俗,所以中国佛教出家人并未效仿印度出家人托钵乞食,而是在山中自耕自足。于是,中国禅宗的出家人需要参加集体劳动,叫做“普请”。丛林就是通过普请劳务,来维持僧众的物质生活所需,比如去山坡上锄地种菜,搬柴运水等。

 

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年轻时,就与僧众一起出坡劳作,从不间断。禅师作为农禅的践行者和倡导者,一直带头干到了古稀之年。

 

弟子们见他年事已高,再干这些粗重活明显吃不消,于是恳请他不要劳动了。但百丈禅师坚决不答应,说:“人生在世,如果不亲自劳动,那不成废人了吗?”

 

弟子们拿他没办法,便悄悄把他的扁担、锄头给藏了起来。结果,禅师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农具,确实没法下地,但也开始了他的反击——绝食,不吃饭了。

 

他一连三天不吃不喝,弟子们撑不住了,焦急地问:“师父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回答:“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此后,百丈禅师依旧每天随众出坡干活。后来,这代表精勤修行、积德培福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成了一句丛林古训。


 

 

在劳动中打机锋

 

农禅,给出家人提供了天然的修行机会。在农禅中打机锋,在劳作中抖机灵,形容的就是禅宗修行人的生活常态。

 

沩山禅师的高足香严智闲禅师,就是在除草时因一个抛开的砖头砸在了竹子上,而后听到声音开悟的。

 

《五灯会元》中记载,临济宗的临济义玄禅师是黄檗希运禅师的弟子。他在黄檗禅师那里劳动时,各种耍无赖开始上演:

 

黄檗一日普请次。师随后行。檗回头见师空手。

乃问:蠼在何处?

师云:有一人将去了也。

檗曰近前来,共汝商量个事。

师便近前。

檗竖起蠼曰:只这个天下人拈掇不起。

师就手掣得竖起曰:为甚么却在某甲手里。

檗曰:今日自有人普请。

便回寺。


 

黄檗在寺院参加集体劳动,一回头发现临济居然没带锄头。参加劳动不带工具,这不是摆明了偷懒吗?在黄檗的训问下,临济开始耍赖了,说锄头被一个人给拿走了。

 

黄檗一听,这临济竟敢班门弄斧,于是把他叫来说,这个锄头天下人都拿不动。临济一听,抢过锄头来,反问黄檗,既然不动,为什么又到了我的手里呢?黄檗知道临济在搅局,便说,既然如此,你劳动和我劳动都一样。于是黄檗便丢下临济,回寺去了。

 

这师徒二人的对话,其实是从劳动、锄头说到了佛性、不二,就连某些诡辩之词的背后也暗藏着禅机。

 

丰富有趣的农禅生活,除了开垦种地,还有种茶摘茶。茶是禅宗丛林的重要饮品,《景德传灯录》里有个公案故事就发生在茶园子里:

 

沩山与仰山摘茶次,师谓仰曰:“终日摘茶,只闻子声,不见子形。”

仰撼茶树。

师曰:“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

仰曰:“未审和尚如何?”

师良久。

仰曰:“和尚只得其体不得其用。”

师曰:“放子三十棒。”

仰曰:“和尚棒某甲吃,某甲棒教谁吃?”

师曰:“放汝三十棒。”



这段故事发生在沩山和仰山师徒摘茶的过程中。沩山说,我每天在此摘茶,只听到你的声音,却不见你人。仰山赶紧晃了晃茶树,刷了个存在感。

 

沩山却嫌弃地说,你只得其用,不得其体。仰山反问道,那你呢?沩山一下沉默了。仰山说,师父你也只得其体,不得其用。咱俩大哥不说二哥,都一样。

 

就摘个茶的工夫,师徒俩便将禅宗的“体”和“用”贯穿其中,进行了一番深度较量,既活络了气血,又为枯燥的劳作增添了趣味。


 

劳动的“内心戏”

 

农禅,就是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而那些机锋、较量也大都围绕着佛性、真如展开;那些言语行为虽然怪诞,恰恰直指人心,令人顿悟。

 

有人说这样的农禅生活,与普通农民的生活并无区别,都是一样的开荒种地,搬柴做饭,种茶摘菜,有什么好拿来说的?

 

实际上,禅者的劳动是主动的,普通人往往是被动的;普通人的劳动是为名利,而禅者的劳动是为修行。

 

假设两人都在挖地除草,普通人心里想的是赶紧挖了好打牌,而禅者想的却是借劳动拔出心中的习气之草。虽然两人都有着一幕接一幕的“内心戏”,但舞美、演技和收视率,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所以,禅师的耕地、摘茶,岂止是耕地、摘茶那么简单。



 

一切皆往道上会

 

在普通人眼里,劳动多是为了生存,总有些许不情不愿。

 

在伟人眼中,劳动是一切欢乐和美好事物的源泉。他们劳动且享受其中。

 

在禅师眼里,劳动即修行,档次果然被拔高……打住,你又误解了农禅!劳动就是劳动本身,没有高低,没有套路,只是好好劳个动。

 

当在劳动中感受劳动之美,身心皆可强健美好。

 

当在劳动中享受修行妙趣,洗菜可止语,淘米可静心。

 

原来,人生无处不修行,一切皆往道上会。



留言互动

不劳动,就不吃饭

你怎么看?

LEAVE A MESSAGE



编辑|宗微  插画|小名

美编|妙能  责编|慧法

/

/

妈妈们说“黄荆条下出好人”,作为子女,你怎么看?
“我没时间”
恩师智益上人教我学川腔梵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