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字中国”珍品扎堆,跟到书法家,看懂敦煌遗书、赵孟頫……




“汉字中国”

——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

已开展一月有余

这一成博史上水平最高的临展

汇集了全国20个省、直辖市

40个文博机构的

220件珍品

通过源、远、流、长四个单元

带大众徜徉“汉字”的

上下六千年


除了打卡汉字的源头

——贾湖刻符龟甲

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

古代名家的书法珍品

则是大众了解汉字文化的

最好载体

为此小文邀请到

文殊院“空林书画院”的

周建良、王三礼老师

为大家带来4幅书法珍品的

独家鉴赏



在古代

书法造诣高的人

并非单纯的书法家

用今天的话说

就是斜杠青年、斜杠体质

比如赵孟頫

他除了是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的官员

还是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而文人墨客

更是将人格、精神与理想

倾注于笔尖

所以说

看字也看人,看人还看魂

通过一幅字

了解汉字文化

感悟人文精神

是我们这次鉴赏的用意之处


1

黄庭坚楷书狄梁公碑册



看 点

三绝、帖学与碑学
黄庭坚,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与书法家,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他50岁时所书的《狄梁公碑》,为其楷书步入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狄梁公碑》的原文为范仲淹纪念狄仁杰所写。因此,此碑有狄公事、范公文、黄公书“三绝”之称。该展品为明拓本,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周老师:

狄梁公,就是狄仁杰,他不畏强权的品格,一直被后人敬仰。范仲淹在被贬途中拜祭了狄梁公祠,为感怀狄公,一并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志向,于是创作了《唐狄梁公碑》。黄庭坚又因敬佩狄公,书写了范仲淹这篇碑文。除了黄庭坚的字,范仲淹的文也是一绝,值得细读,而狄公的人格精神更值得流芳百世。


古代的石刻、石碑极易损坏,常用拓片保存。那么,碑和帖有何不同呢?帖子的用笔、墨色、墨韵都能清晰所见,但碑是雕刻的,是经过二次加工的产物,一定程度上会受雕刻工匠技术的影响。


黄庭坚、米芾、赵孟頫都是帖学的代表性人物。因此,我们欣赏帖学,要着重发现其妍美、流畅、细腻、秀逸、文气的特征。而碑的特征,则更偏向于古拙、迟涩、苍劲、浑厚、老辣。

2

米芾行书方圆庵记册



看 点

米芾行书、“方圆”观点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北宋书画家,宋四家之一。被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因才华横溢,好洁成癖,狂放不羁,又称“米颠”。他继承二王法统,真、草、隶、篆、行皆擅,尤以行草书见长。《方圆庵记册》原文,为宋代杭州守一法师所写,记录了他拜会龙井寿圣院方圆庵辩才法师的经过。此文由时年三十三岁的米芾所写,陶拯镌刻石碑,为其早期“集古字”的佳作。拓本为上海博物馆所藏。




周老师:

米芾写字号称“刷字”,就是写得很快,所以气韵潇洒流畅。学行草的,米芾的字是必学的。他的《方圆庵记》,写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后来石刻被毁,现存最好的是宋拓本,其书法特色在于笔法方圆兼备、刚柔并济、灵动自然。


有趣的是,米芾为啥会写守一法师的作品呢?因为守一法师在杭州期间,与当时杭州的文人墨客来往较多,而米芾崇尚禅学,所以两人有了交集。《方圆庵记》中对“方圆”的讨论,也显示出佛道的思想融合,能引人思考与感悟。这也是其特色所在。

3

赵孟頫临兰亭序



看 点

兰亭序、赵孟頫、继承和中兴


《兰亭序》作于王羲之盛年,是其书风大成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缘起于永和九年时,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举办兰亭雅集。王羲之为三十七首诗写序,其内容记录了聚会盛况。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继承发扬二王古法,所临《兰亭序》版本无数。本次展出的赵孟頫真迹,来自无锡博物院,是赵孟頫晚年作品。


周老师:

《兰亭序》因在流传中遗失,所以后人摹本中,唐代最好的属冯承素的双钩本。所谓“双钩”,就是蒙在原作上写的,是众多摹本中最精准的。其次,还有褚遂良的“褚摹本”及赵孟頫的摹本,都是佳作。


赵孟頫作为皇室宗亲,见多识广,他是二王的继承者及中兴人物,所以他的字承袭二王一路的传统法脉,有温润、秀逸、高雅的风格特点。这个摹本高度还原了《兰亭序》高雅、秀逸的格调。上面的印章也很多,说明这是一幅流传有序的经典作品。


我们看赵孟頫的摹本,还要去领悟他继承和中兴的精神。古代有名的传统文人,除了重视对书法造诣的传承,还重视对文脉的传承,因此才能成为当时的文化和书法的集大成者。


赵孟頫还是一位佛教居士,他精研佛学并大量书写佛经,更开启了行书写《心经》的先河。他撰写的《临济正宗之碑》,文化价值很高,因而开创了后世的“临济正宗碑”模式,可以说对元代佛教发展做出过显著贡献。

4

“敦煌遗书”
之无款敦煌写经残卷



看 点

佛教遗产、书法价值


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总数约6万卷,其中佛经约占90%,分散在全世界,如大英博物馆、巴黎国立图书馆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6000余件。其中的佛教文物精品包括417年抄写的《四分律初分》,北魏时期的《华严经》等,以及不少书法名家的作品,欧阳询的《化度寿岂禅师塔铭》,柳公权的《金刚经》也在其中。


周老师:

敦煌遗书中的书法作品,包括遗书书法、石窟题记、碑文书法、汉代汉简书法等。它们不仅有非常高的文献价值,也是研究中国书法的最为系统的资料。敦煌遗书中,佛教文献占多数,有大量的佛教经典、佛教教义、佛教艺术和佛教历史资料。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


敦煌藏经洞的是是非非,虽然过去很多年,但留下的教训很深。希望后人能保护好时代留给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当然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文:

欣赏古人的书法作品,对现代人来讲,能获得怎样的益处或启迪呢?
王老师:

古代的书法家对学习和作品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并不像现在人,基本把书法拿来“玩”,更多用于休闲娱乐,发朋友圈显摆。


严格来讲,写书法对古代文人来说是生活常态,是必需品。但现代人手里握的是手机,生活方式已完全不同。而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古人快了很多,没有时间静下来练字。


尽管如此,我依然认为,现代人应该沉静下来,去学古人面对文化的态度和精神。这不是说不要耍手机了,而是说沉下心,慢慢地、长期地、日积月累地浸润在书法文化中,既用它练字,又用它修身养性。


99%的人都有个通病:想老师把“绝招”教给自己,两下就出师。这是万万要不得的,这也是不可能的。其实练书法,要的就是磨性子,磨心性。


走马观花

不如沉下心来

触摸文物的历史脉络

感受汉字背后的

人文精神


感谢两位书法老师

带来的精彩分享

欢迎大家分享

你最喜欢的书法作品

及精品文物

留言区互动交流吧


编辑|巍然  图片|网络

美编|妙能  责编|慧法


/

/

在家居士的“修行”正道:善行+普贤十大愿
“清凉墨意 与长辈同欢”,三伏天收到文殊院这份清凉心意怎么表达?
成都文殊院启建2023年盂兰盆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