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海法师讲“妙悟人生”:你能觉察到,人生已被“我执”带偏了吗?

传媒中心 成都文殊院 2023-11-15



智海法师曾为大众开示

“妙悟人生”

引领大家觉察到被我执习气

带偏的人生

带领大家探索6种认知纬度

最妙的是

法师还给出了扭转习气、逆转人生的

修行“秘钥”

你做好准备一起“妙悟”了吗?




为什么要妙悟呢?因为佛教其实不干别的,就是要把大众圆满的智慧开发出来。而圆满的智慧并不是后天习得的,是本自具足的。也就是说,心的功能是圆满的。


凡是具备心的有情众生,在心的功能上都是平等的:你的心是这样,我的心是这样,众生的心是这样,佛的心也是这样。这是佛教的立足之本。当年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之后又三叹“奇哉”。为什么?他感到太不可思议了!因为他发现所有的众生都是平等的,心性上都是圆满的,只不过因为妄想而没有证得。


所以,佛教开宗明义就说了,只干两件事:离妄想、离执着。佛教的根本核心就是离妄想,离执着。简不简单?所以,我们今天不管是在寺院里听讲,还是禅修;不管是上早晚殿,还是读经研学,都要把这两个宗旨贯穿在行住坐卧过程当中。


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认识到真理?障碍在哪里?障碍就是妄心太多,执着太多。爱因斯坦曾提出两种猜想——引力波、虫洞,他讲到了暗物质、暗能量,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意识的起源。最神秘的就是意识的起源。因为宇宙的起源也是宇宙的意识,它也是一种能量。他认为,世界的起源或许都是人类意识的产物。这是一个非常前沿且神秘的领域。




妙悟在觉


我们人的意识是什么?每个人都有心,天生就有灵明觉知。那么,灵明觉知是什么?其实就是你的心。人人都有灵明觉知,比如一说话,耳朵、意识自然能听到,能分辨。同时,你的内心世界里还有善有恶,因此你是具备意识与分辨能力的。甚至《楞严经》上说,除了睁开眼能见,闭上眼也能见,不然你怎么知道你啥都没看见呢?


心的灵明觉知在佛教中的意思,就是要去除妄想,去除执着。《楞严经》上说,首先要明心见性。你能够把心性认知了,那就好了。心性认知了,才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所以,“禅”实际上就是要明心见性,去认识自己的心性。但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心性,往往都是在虚妄心上认知。由于真心不太容易见到,所以才在后天习得了生灭心、善恶心、美丑心这些虚妄的心。


佛教讲“妄不离真”,虽然那个“真”隐藏得很深,就像暗物质、暗能量一样不太能见到,但是佛经告诉我们妄不离真,真不离妄。当真心变成妄心的时候,它只是被披上了一件衣服。我们要透过虚妄的表象,看到本质;透过生活的万象,来看我们的心性。


比如说,你老是觉得别人不好,挑剔世界、挑剔国家、挑剔社会、挑剔家庭、挑剔父母,乃至于挑剔一切东西。你的心形成了挑剔的习惯,走到哪儿,挑到哪,有意思吗?最后就成了个愤青。你为什么总要挑剔?难道你是世界的核心?这就是习性,挑剔的习性。


从挑剔的习性中,又看到了什么呢?妄心、执着。所以,必须对虚妄心有一种觉知,人的佛性才能还原,才有修养上的进步。如果没有这种觉知,基本上就在习性过程当中,把自己埋葬了。所以,自我觉知、灵明觉知的心性要启动起来,可以体验一下心性的功能。


今天大多数人总是向外追寻,我们被社会,被各种既定的认知引偏了。其实,所有的外在都是人内在的映射。一个又一个的人,形成了人类的共业。世界,是由人类的意志所映射出来的。




习焉不察


当看清楚我们内在的意识以后,就要回到个体意识的觉醒上。如果个体意识没有觉醒,仍然抱着对“我”的执着,把自己抬得很高,就会强迫世界服从于自己,这就是偏颇。所以佛教说,最大的习性就是我执。本来没有一个主宰,非要弄个主宰出来;本来是没有一个“我”,偏偏要弄个“我”出来。一旦有了“我”,我们就会把自我放在最高的位置。佛教把这种习气叫做我取习气。


我取习气,又延伸成能取与所取。能取,一般认为就是我。有了我,就有一个所取的习气。一旦形成这种二元分别对待,我们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的,就去贪,去索取;违逆我的,就不高兴,就嗔恨。我们放弃了灵明觉知,随顺贪嗔烦恼,这就是愚痴。佛教所说的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就这样显现出来了。


你们有没有贪心、嗔心?知不知道贪心和嗔恨心是怎么产生的?这是需要体会的,不是只讲道理就行的,需要探究自我的核心——我执。一旦有我执了,人就会把自己放在核心位置,就会把别人放在我的对立面,然后形成人我对立,最后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我高人低。


所以,佛教的修行方法要求我们随时随地降服我执。经律论三藏十二部,各宗各派,大小显密,讲的都是这个核心——对治我执。我执,就是一个黑洞,让世界上的一切都要围着你转。所以,人人都以自我为核心,都在谋取自身的利益,于是就形成了自私。


有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大家可以找来看看。书中讲到一个观点,自私是人类的天性,是由基因所操控的。那么,如果我们没有参悟好我从哪儿来,我究竟是什么,我的存在究竟有何意义,我们就容易盲目地围绕自我而生活。今天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就是“我决不能输给别人”。于是长期盲目地攀比别人:她为什么长得这么漂亮,我长得这么丑?他为什么那么有权,我没有权?为什么他那么有钱,而我却那么穷?人家夫妻感情为什么那么好,而我的夫妻感情却很糟糕?我们在盲目地攀比过程当中逐渐迷失,压力、抑郁跟着就来了。


你看,你就习惯拿漂亮的人来打击自己,拿别人好的东西来打击自己。你早就形成了这种习惯却不自知。只要形成了这种我执习惯,你就总要受打击,因为身边比你强的人太多了。


圣人曾提出“习焉不察”“日用而不知”的说法。就是说,我们始终处于无明黑暗当中,对心性和习惯没有觉察。今天,就要教你观照习惯,观照你在见闻觉知过程中,增加了哪些人为的东西。


下一期

法师将带我们近距离观察

习气、习惯

并传授给我们逆转习气

重塑自我的秘钥

锁定“甘露法语”专栏

下周不见不散


温馨提示

减缓年轻人视疲劳

方便中老年粉丝阅读的福利

微信“关怀模式”

您用了吗?

点击“设置”—开启“关怀模式”

直接“听文字”

或点击标题下方耳机符号

轻松听一听





留言互动

你认为自己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LEAVE A MESSAGE



编辑|巍然  图片|传媒中心

美编|妙能  责编|慧法


/

/

如何面对人生至暗时刻?读一读“东坡日记”吧
“护持组组长回家日”:纪念5年成长路,感怀5年酸甜苦
心雨如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