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拒绝各说各话,大热的自然体验课程,如何融入学校主流教育?

于青宏 席小艾种帅小菜 2022-06-07


「耘野的线上课堂」第十二期,于青宏同学,为大家带来主题为“自然体验课程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的分享。





各位同学好。非常有幸今天和大家做一个分享,我是户外教室第一期的学员。今天分享的主题是自然教育课程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自然环境教育与学习课程的联系


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经历,我这十年来一直在做农场教育的一些实践。通过向各位老师学习朴门教育,让我了解到应如何更好地和学校结合。

 


这张图是对课程的一个分层讲解,针对不同学科的需求,丰富学生的学习。


实际上目前感觉市场的困惑在于:


我们做的自然教育体系的课程内容和学校体制内的教育感觉总是有点格格不入,或者说是在与学校教育的对接中,出现了各说各话的情况。


我们极力向学校推荐的活动方案,得不到积极的响应;而学校给我们提出的一些要求,我们也没有明白学校想要的是什么,似乎摸不着学校的脉搏。


其实学校现在也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知识的传授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现在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正如图片所示。

 

这张图是核心素养能和自然教育的关系。


通过自然连结能充分克服负向情感,例如对问题的担心和挫折;与自然连结对于个人的正向情感、活力、自主、个人成长,生活目的、环境态度以及生活满意度有正向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将自然教育作用核心素养里的健康人格做很好的衔接




下面幅图是介绍地理学科素养如何去和自然教育的课程的进行紧密的连接



地理学科素养主要是人地的协调、针对区域的认识、针对综合思维的建立,这是地理学科在教育中可以把学校地理课程在实践中进行实践的部分。



实际上我和大家说过,核心素养整体的相对比较空泛,而学科素养可能是一些具体明确的目标,更容易和我们自然教育的课程做一个直接的联系。



这张图提供了学科对环境教育的贡献,如何与课标对接,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情景式教育。


这个课程的重要性是从一年级一直到十二年级的一个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主要板块,每个版块有具体活动的主题,可以清楚的地把农场所能做的项目和主题进行匹配。



课程案例


案例1




案例2



种植什么收益高,要求针对当地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了解适合种植和养殖的项目,从市场、技术、经济工程等因素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的比较,并对项目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为家庭选择合适的种植养殖项目提供参考,增强社会参与与责任意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针对的性质,我们会给每个学生一个品种的推荐表,告诉机器可以种植哪些品种的苗木和花卉,每个品种的耐寒性、抗病性、种植成本、市场的价格、净利润,学生们照此做一个模拟的年度的种植经营项目




学生在听完这个表以后,通过随机抽取条件卡片,对经营种植的情况进行一些预估,比如说病虫害、旱涝等自然灾害,对经营产生影响。


然后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周期结束以后来汇报谁的种植收益周期收益会最高,谁的会最低,并分析原因,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相应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模拟经营游戏,把这样一个课内容完美地在基地环境中呈现,这是学校里面无法直接感受到



案例3



这个案例是考察探究有关农业机械的发展变化与改进,主要的要求是收集资料、实地考察,了解从传统农具到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比较各类农业机械的使用效果,低成本对农业机械的合理充分地使用提出改进意见,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大影响,激发创新意识



这个主题我们借鉴了台湾的观光农场的做法,在基地里面有传统农具的使用原理,在了解了传统农具的应用原理后,到现代化生产线里面去看现代化农业机械的高生产率和技术的应用,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们的教案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有不同的重点,比如说针对小学生会主要介绍农具的发展的演变、制作过程做一些专项讲解;


而针对初中生,我们讲的更多的是机械工作原理,如杠杆原理、摩擦力等;


而针对学过化学的学生,我们更多的讲卤水点豆腐等一些原理:卤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点豆腐为什么可以吃,而喝卤水会死的,蛋白质如何从豆浆中析出等。




案例四



本案例主要针对不同的家乡特产的调查和推荐,需要通过资料收集、访问、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了解调查家乡的特产,设计与策划的推荐方案,培养建设家乡的感情。


其中一个基地里面是苹果小国光品种培育,大约有60年历史,但随着产业的发展,该品种逐渐被淘汰,被现在的红富士等高产品种所取代,但是在近年来因城市人的怀旧,产生对这样的老品种的需求,因此这个农场又做了200亩地复育。


我们通过对这个品种60年的发展历程和变化研究可以很好地贯彻课程的主题。



心得体会


这些案例实际上是给大家了解自然环境教育和学校是可以做到无缝衔接的


学校本身有相应的需求,只是我们不了解有哪些主题、内容、课程、学科是真正是我们的自然教育所能给他提供的,那么我们需要真正地去了解体制内教育,真正需要哪些并把这一些部分做到心中有数儿,然后在基地中开发适合他们需求的内容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期待有机会可以和大家有更深入的交流。





— 耘野工作室 —


耕耘脚下

野浪四方


一切源于边旅行边工作的梦想

旅行 | 游学 | 设计 | 朴门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