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4年前背着失智母亲上大学,如今成了二十大代表,刘秀祥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

菊英 婚姻与家庭杂志 2022-11-13

作者:菊英  编辑:贾方方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



近期,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们热切关注着相关的新闻。在闭幕式的党代表通道采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他就是刘秀祥。

14年前,他背着疯母上学;如今,他以党的二十大代表身份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

很多人都熟悉当年他感人至深的孝心故事,但鲜为人知的是,大学毕业后,刘秀祥放弃每月两万高薪的工作,回到家乡贵州省望谟县做了一名月薪只有2000元的特岗教师。

他的初衷很简单: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因为自己不致失学,那一切便是值得的。

如今,刘秀祥34岁了,是望谟实验高中的校长。

从2012年到2022年,他在教育事业上奋斗了10个春秋。望谟实验高中的本科录取人数,从最初的70人增长到了1032人。

“他是光,他对教育和公益的坚守,是一汪不竭的清泉,持续地滋养这些梦想。最终,一棵棵树茁壮成荫,或撒下一方清凉,或散发一阵芬芳,带去更深更远的改变。”

这是2020年,刘秀祥荣获“全国最美教师”时,组委会的颁奖词。

这样一位无私的老师,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他的日常生活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听听他的家风故事。

01
                   
人应该是可敬和可爱,而不是可怜

“为什么当初那么煎熬的情况下,也不接受别人的资助呢?”央视《面对面》节目组的记者王宁问刘秀祥。

他斩钉截铁地说:“因为我觉得人应该是可敬和可爱,而不是可怜。”

铿锵有力的语调犹如上膛的钢珠,一粒一粒敲打在人们的心间。越是疼痛,就越是被震撼。

在了解他人生前20年的经历后,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他给自己定的家规。

为什么是自己拟定的?因为刘秀祥从4岁开始,就逐渐成了有母亲、有姊妹的“孤儿”。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黔西南州的一户普通农家,虽然家中清贫,但因为他是老幺,父母和哥哥姐姐对他十分照顾和疼爱。

可这样和谐的生活却因为刘父的亡故而灰飞烟灭。

家里一下子失去了顶梁柱,不堪重压的母亲因此患上间歇性精神病,生活逐渐不能自理,彼时,刘秀祥年仅4岁。

而他的哥哥姐姐也无法扛起这个家的担子,相继离家,至今下落不明。

到了刘秀祥10岁上三年级时,家里只剩下他和失智的母亲,生存的重担立马压到了他稚嫩的肩头上。

为了养活自己和母亲,刘秀祥每天跟着邻居上山采药,到处捡废品,辛苦挣来的钱只能勉强糊口,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

日子很艰苦,但还好学校免了刘秀祥的学费,让他专心读书。

刘秀祥深知读书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便发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在小学毕业时,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当地一所重点中学。

可喜悦没有持续多久,问题接踵而来。

去县里读中学,母亲在家没人照看。

学要上,母亲也要照顾。

刘秀祥咬咬牙,做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带着妈妈去县里上学

那时,刘秀祥每天放学后同时打几份工,以此来维持母子俩的开支,深夜12点后才能温习功课。因为长期睡眠不足与营养不良,他甚至好几次从百米高的施工架上摔下来,若不是下面有安全网护着,真不知道会发生怎样可怕的事。

没钱租房子,他就在山上搭了个简易的窝棚。

升入高中后,学费更贵,离家更远。

山上也住不成了。

刘秀祥就租了一个猪圈,和母亲住了进去。

几张破旧的塑料布一包,就是他们的新家。

猪圈夏天漏雨,冬天漏风。

但刘秀祥从不觉得苦。

考上大学后,因为媒体的曝光,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想为他提供帮助,可他皆一一婉拒,坚持靠自己做兼职挣的钱养家糊口,还资助了3个在老家捡破烂时认识的弟弟妹妹。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回答道:“我现在完全可以靠双手养活自己和母亲,不需要接受别人的资助,最难的时候我都自己扛过来了,更何况是现在。而且我认为,人应该是可敬和可爱,而不是可怜。”

就这样,刘秀祥靠着为自己制定的“家规”,快速成长,在同龄人还需要庇护时,他早已成为能够庇护母亲的硬汉。

02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知足就好

其实,刘秀祥并非一直那么勇敢,他也曾想过自杀。

那是在2007年,他第一次高考落榜后。

当时,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极度缺乏休息,在高考前一周,刘秀祥突然病倒。病情来势汹汹,高烧接连几天都没退,尽管他坚持考完所有科目,但还是因为状态不好发挥失常,最终以6分之差名落孙山。

那一刻,刘秀祥的世界崩塌了。

他不明白自己已经遭受过那么多劫难,好不容易看到读书改变命运的曙光,老天爷为什么还要捉弄他?

对别人来说,复读不过是再多努力一年,可于刘秀祥而言,读书、打工、照顾母亲三点一线的生活,多过一天都是煎熬。

一个可怕的念头瞬间酿成——或许死了,就可以一了百了。

自杀前,刘秀祥拿出日记本,想在死前回顾一下自己不到20岁的人生。

可日记本上写的不是母亲发病摔东西,就是欠人家钱得赶紧还,他找不到一点儿活下去的希望。

就在刘秀祥快要放弃的时候,2002年5月19日写下的一句话却让他“起死回生”: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穿时,回头一看,别人居然没有脚

遒劲有力的字迹犹如一缕阳光,照进19岁少年灰暗的心房。

是啊,比起那些自幼失去双亲的孤儿,自己至少还有妈妈。尽管她可能什么也不知道,但有她在,自己就还有依靠。

看着母亲发间的白丝,刘秀祥回忆起很多往事。

读小学时,因为母亲有精神疾病的缘故,同学们都不爱和他玩儿,甚至有个别调皮的同学嘲笑他母亲是个疯子,还对他拳打脚踢。

每每此时,发病的母亲便会顺手拾起地上的石子,朝欺负他的那些人狠狠砸去。

母亲虽然什么事都不记得了,但本能地,她会保护自己的孩子。

想到这里,刘秀祥不禁鼻头一酸。

他又回想起更早之前,病症还不很严重时,母亲也会有清醒的时刻。

处于清醒期的母亲一针一针为儿子缝补破掉的衣裤,满眼泪光地看着年幼的儿子,仿佛在说:“幺儿,你受苦了。”

往事如烟历历在目,刘秀祥突然后怕起来,自己差一点儿就做了傻事。

幡然醒悟的他抱着母亲大哭一场,第二天一早便收拾好心绪,准备复读的事。

又经过一年的努力,刘秀祥顺利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大学。

这一次,他背着母亲走入了大学校园。

无数人被他的故事打动,纷纷提出要资助他。

刘秀祥一一谢绝。

他想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走下去。

除了用功读书,刘秀祥还耐心地照顾着心智退化的母亲。

长期照顾病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但他能苦中作乐,在学习工作之余,带着母亲看病,盼望母亲早点儿恢复正常。

03
                   
遇到困难不要着急,慢慢来,总会解决

2012年,刚大学毕业的刘秀祥得到了一份月薪两万的工作。眼看着生活越来越好,可贵州老家打来的一通电话却让他的人生彻底偏离计划。

那通电话是刘秀祥资助的那3个弟妹中年纪最小的妹妹打来的。小姑娘刚中考完,9月份就要去读高中。考虑到她的家庭条件,刘秀祥很早就将高中学费给了她,好让她安心上学去。

然而在电话里,小姑娘却告诉刘秀祥,她不去念高中了,想外出打工,因为她实在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

这突然之举让刘秀祥开始怀疑自己之前坚持的方向。

曾经他以为,山区的孩子们辍学的主要原因是贫穷,只要资助了足够的学费,他们就能一直读完书。

但此时刘秀祥发现: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原来,精神贫穷比经济贫穷更可怕、更害人

当夜,刘秀祥失眠了。天亮后,他决定为家乡的孩子们做点儿什么。

就这样,他辞掉月薪过万的工作,带着母亲回到贵州老家,做了月薪仅2000元的特岗教师。

那时,刘秀祥心想:哪怕只能影响到一个学生,也足够了

然而,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刘秀祥刚接手的那个班,中考总分750,成绩最好的只有250,最低的甚至总分刚过百。

学生们抽烟、喝酒、逃学、打游戏、谈恋爱,就是不学习。

刘秀祥问他们:既然都来读高中了,你们对未来应该有计划吧。

谁知,他们竟茫然道:“没有,来上高中只是为了多玩儿3年。”

唤醒孩子们对读书的希望刻不容缓!

于是,他开始对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描绘外面的精彩世界,讲述各种因为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深处种下希望的种子。

渐渐地,同学们对未来便有了规划和向往,读书学习也颇有干劲儿。

可即便这样,学校里还是有学生无端辍学。

当时,贵州望谟身为全国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之一,不仅经济落后,还因为贫穷,这里的人甚至好几辈都没受过教育,因此,他们会偏执地认为:让孩子读书不如让他们外出打工。

为了说服家长们,刘秀祥不惜将十几年的苦难经历和盘托出,再拿现在的自己现身说法,只为了让大家相信:读书真的能够改变命运。

而那些经历曾是他最不愿回首的艰难往事,可为了孩子们的求学路,他却拿着大喇叭一遍一遍说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听。

刘秀祥也知道这件事只能慢慢来,因此从2012年到2022年,他一直在做。

10年间,他走遍望谟的每一个角落,摩托车骑坏8辆,只为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被唤醒希望的学生得到父母的支持,顺利完成学业。

2018年,刘秀祥正式担任望谟实验高中校长。为了让更多学生获得资助,他到处借钱,甚至因为借钱还不上被一些朋友拉入黑名单。

所幸,他的经历足够感动人心,很多地方都请他去做演讲,而他却一分不取,只要主办方每场演讲后能资助两个学生就好。


于是,在学校工作之余,刘秀祥一直四处奔波,因为太过操劳,他的嗓子经常发炎嘶哑,全靠意志力挺过去。

10年间,在刘秀祥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已经有4302个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考取大学。

而他这种“靠意志力挺过去,遇到难处也不能着急,能慢慢解决的事急不来”的做法,也影响着妻子罗兰锦。


刘秀祥和罗兰锦同是望谟实高的老师,朝夕相处中,相互欣赏的两个人把同事友谊升华成了爱情,终成眷属。

婚后,刘秀祥继续为教育事业四处奔波,照顾婆婆和孩子的事便落在了妻子罗兰锦身上。

她一边忙学校的工作,一边照顾无法自理的婆婆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实在忙不过来,心里也会生出无助之感。但她也说:“靠意志力可以挺过去,不要着急,事情总会慢慢解决。这一点受刘秀祥的影响比较大。”

在被问及对儿子有什么期望时,他说:“希望宝宝将来能够像我和他母亲一样,做一个健康、乐观、有志向的人。”



参考资料:

1. 《奋斗的力量》;

2.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

3. 人民日报,2008版;

4. 当年睡猪圈捡垃圾背着疯娘求学的孩子如今成了副校长.中新网

5. 携母求学的刘秀祥当上了副校长:言传身教激励他人.中新网

6. 中央媒体再次报道我校优秀校友刘秀祥.临沂大学 




有困惑找小婚家,咱们一起幸福

遇到难事儿了?找小婚家呀!


每天,小婚家后台都会收到很多小伙伴发来的在婚姻情感、家庭生活方面遇到的困惑。小婚家和心理专家们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大家有力的支持。


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惑,请记得你不是孤独无助的,让小婚家来拥抱你!




小婚家

给您可靠而贴心的爱~~


动动手指|扫码回家


作者简介:菊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编辑、排版:王云峰

二审:李   津

三审:赵海旭


投稿微信:jinliguniang99

转载及商务微信:fennyispink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