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白毛女”一举成名,96岁田华获颁“人民艺术家”,她的两次敬礼让无数人感动

及人 婚姻与家庭杂志
2024-10-10

作者:及人  编辑:贾方方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9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颁授奖章。


田华在颁授仪式上两次敬礼,她说:“祖国改变了我一生,党改变了我一生,解放军改变了我一生,人民更改变了我一生。我这个人就是属于国家的。”


在演艺界,田华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她是黑白电影时代最鲜活的一抹亮色,为演艺事业燃烧了整个人生。


直至今日,田华还在不断地提携后辈、栽培新人。

 

在当代演员的心目中,田华就是一座屹立在演艺界中的不老丰碑,她为艺术献身的精神,鼓舞着后辈们追风赶月、砥砺前行。


23岁那年,田华凭借《白毛女》中喜儿一角走红,此后陆续出演《党的女儿》《花好月圆》《江山多娇》等多部艺术作品,每一部都是经典之作。



如今,田华已经年至耄耋、满头华发,但依然是“优雅”的代名词。


回看田华的一生,仿佛在翻看一部文化近代史,时代与她的人生和鸣,她也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时代。

 

在荣耀璀璨的演艺之路之外,田华的个人生活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艰难。

 

她与初恋苏凡婚后感情甚笃,育有3个孩子,两人在事业与家庭的平衡木上互相扶持着走过了前半生。

 

天有不测风云,到了该安度晚年的年纪,田华家中的4位至亲竟先后患了癌症。危难之际田华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凭一己之力守护这个家。

 

作为初代事业女性,田华不仅是丈夫的支撑、孩子的依靠,还凭借自己的坚韧与毅力,活成了时代的榜样。

 

她的故事,值得被时代铭记。

 


01


两份真爱,一处欢喜

 

1928年,田华出生于河北保定的一个平凡家庭,本名叫刘天花。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她出生那年恰逢天花肆虐,父母希望这个名字能让女儿远离天花的侵扰,拥有健康的一生。

 

田华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带大6个孩子,生活过得相当窘迫。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田华从小就学会了干家务、做农活,勤快又能干。

 

对那时的田华来说,生活中唯一的乐趣就是去村口看大戏。每次有戏班过来,锣鼓一敲,田华就顾不上手里的活计,只想着往戏台去了。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戏班。一众演员脸上没有油墨,也不穿花花绿绿的戏服,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军装。

 

这个戏班就是抗敌剧社,在当年专门给老百姓们演绎进步话剧。

 

田华留意到,剧社里有一帮跟她差不多大的小孩儿,每次演出都会上台唱歌。同龄人挺着胸脯站在台上的神气模样,让田华看得好生羡慕。 


于是,田华忍不住在观众席上一边看一边跟着唱,有时音量比台上的小演员们还嘹亮。没多久,剧社里负责物色新成员的领导就注意到了田华,邀请她加入剧社和大家一起表演。

 

田华一听这个消息,满脑子都是大家穿着军装、扎着腰带的模样,头脑一热,立马就答应了。


那年,田华才12岁。她加入了八路军,也敲开了表演的大门。

 

田华有灵气又勤奋,在剧社进步得很快,很快就承担起表演的重任。这段表演经历除了教会她何为话剧、何为演戏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她懂得了表演的初衷是“为人民服务”。

 

怀着这份热忱,田华在16岁时就入了党,为“党的女儿”这个身份感到深深地自豪。

 

剧社的生活让田华幸运地找到了两份“一生所爱”,其一是表演艺术,其二就是丈夫苏凡。



苏凡加入剧社那年,田华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彼时,苏凡是社里第一位大学生,还留过学。所有人都不自觉地对他有几分崇拜,田华也不例外。


随着对彼此了解的加深,田华发现苏凡是一名真正的才子。他不但外语说得好,还懂音乐、善美术,甚至对表演也颇有见地。

 

在田华对苏凡心动的同时,苏凡也对这个热情明媚的姑娘上了心。

 

他曾在日记里这样描摹田华:“她白皙的脸上,闪着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睫毛又浓又长,更加衬托出她的美丽。” 


爱情就这么悄无声息又自然而然地降临了,两个年轻真挚的灵魂,一日比一日更加贴近。


然而,这份感情的嫩芽才刚刚萌发,现实的考验就来了。

 


02


先有国,后有家

 

两人相爱时年纪尚小,剧社领导发现端倪后,怀着保护田华的心思,把苏凡调去了作战区。田华接受批评教育后,依然留在原岗位。

 

但两人默契地约定好,要各自好好表现,为彼此争取一个未来。

 

正所谓“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长达3年的异地恋过后,田华因为演技出色被调往华北军区文工团,而在部队立了功的苏凡也来到了此处。 


重逢后,苏凡兴奋又急切,用最快的时间向上级提交了结婚申请。就这样,经历过革命与战火淬炼的爱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结为夫妻。

 

在两人浓情蜜意之际,苏凡接到了一个秘密任务——负责天安门开国大典的装修与舞台设计,时限为28天。

 

与国同庆、共贺新生,这是一份光荣的任务,苏凡绝不可能拒绝。但由于任务保密等级高,他无法和田华分享这个好消息。

 

田华总是善解人意的。尽管丈夫没明说,她也笃定他此去定是要紧事。 


接下来的20多天里,苏凡吃住都在单位,把新婚妻子留在家中独守空房。

 

等到开国大典那一天到来,田华才知道丈夫完成了多么了不起的工作,打心底里为苏凡感到骄傲。


那一年深秋,属于田华的辉煌时代也响起了前奏。

 

当时,东北电影制片厂(即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正在筹备电影《白毛女》的改编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筛选演员。

 

田华在17岁时就报名参演过歌剧《白毛女》,但剧社的人因为她年纪小,担心过于残酷的剧情会影响到她的成长,就没有让她出演。

 

田华好学,没选上就跟在组里做场记,把喜儿的台词记得滚瓜烂熟。所以当新的机会来临时,她一把就抓住了。

 

但选角之路没有想象中顺利,包括东影厂长在内的一众领导都认为田华的长相过于扁平,并不适合上镜。 


幸亏导演看中田华骨子里那份土生土长的河北女娃气质,最终扛着各方压力,拍板定下了她。


1950年,电影《白毛女》公映后广受好评,不仅突破了当时国内的票房纪录,还在莫斯科、日本等多地上映。

 

田华也凭借“喜儿”一角走红,成了家喻户晓的女演员,在国际上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为了这个角色,田华付出了很多。剧本的每一页都有她留下的密密麻麻的字迹。人物小传更是写到了祖宗三代,码了厚厚一叠。

 

首次触电的经历带田华走向了新世界,同时也让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虽然在剧社浸染了十多年,但没有接受过系统表演训练的她,底子嫩、阅历浅,很难塑造出更有深度、有反差的人物。

 

于是,田华秉持着精益求精的信念,一边演戏一边学习,28岁考上了中戏,在表演行业继续深耕。


 

03


前半生拼事业,后半生守家庭


《党的女儿》这部经典之作,是田华学成归来的里程碑作品。

 

在这部电影中,田华一人分饰两角,既要演妈妈李玉梅,又要演女儿妞妞。 


更让田华有压力的是,这部电影的背景设置在江西,她完全没有那边的生活经验,很怕露怯。

 

为了演好这部作品,田华向一位江西省人大代表请教,从服装到语言习惯都做了细致的了解。 


通过这次拍摄,田华意识到“间接生活”对演员的重要性,对表演也愈发有敬畏心。


 

值得一提的是,田华在事业上风生水起的同时,家庭进度也没落下。她和苏凡婚后生了3个儿子,两人各自打拼、彼此欣赏,感情也愈发深厚。

 

田华曾经分享过一件甜蜜的小事。

 

两人结婚时一穷二白,连婚礼都操办得很简陋。婚后苏凡怕委屈了田华,就悄悄把戴了多年的金戒指卖了。天天带田华买烧饼、粉肠,就这么日积月累地吃掉了5万块钱。

 

被丈夫宠爱着的田华,内心一直对家庭感到愧疚。由于工作特殊,她常常需要到外地拍戏,没办法陪在孩子和丈夫身边。 


苏凡不但没有怪她,还自觉地承担起育儿工作,把重心尽量往家庭上放。

 

就这样,在丈夫和家人的支持下,田华得以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表演事业中,并取得了越来越了不起的成就。


田华相继拍摄了《碧海丹心》《夺印》《白求恩大夫》等多部经典影片,成为几代人的记忆,在我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0年,62岁的田华正式退休,但她并没有离开演艺行业。

 

田华常挂在嘴边的四个字是“还艺于民”。退休后,她一直活跃在各项公益、纪念活动中,和百姓们离得越来越近。


1996年,田华和退休的丈夫一起创办了一家艺术学校,通过系统教学、培养人才,为演艺界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2008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

 

那年,田华的小儿媳确诊了乳腺癌。然而,小儿子只是普通的企业员工,经济情况一般。田华心疼孩子,她和丈夫掏出积蓄为儿媳治病。

 

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儿媳还没出院,小儿子又确诊了肝癌晚期。


迫于经济压力,年过八旬的田华只得重新出山拍戏,像顶梁柱一般,扛起了整个家庭。

 

2010年,田华拿到了百花奖终身成就奖。一下领奖台,她就直奔央视文艺晚会。紧接着进组《飞跃老人院》。一把年纪了依然忙得连轴转。 


媒体不了解田华的遭遇,还当田华是出来圈钱。但当大家知道田华家中的困境后,想要为她募捐的时候,田华却坚定地拒绝了。

 

“观众喜欢我是我的荣幸,我不能消费他们的喜欢。” 


几年后,儿子儿媳的病情总算稳定下来。田华刚要松一口气,却得知二儿媳也患上乳腺癌。

 

当时,田华几乎要崩溃了。她不明白自己一生无愧于心,为什么孩子们却一个接一个遭难。一年后,田华身边最牢靠的支撑——丈夫苏凡也患上了肝癌。

 

为了家人,她别无选择,再一次站出来,成为这个家的守护神。

 

这一年,田华已经85岁了。

 


04


历经磨难,依然“年轻”


晚年经历这般磨难,田华对钱的需求很是迫切。但尽管如此,她也从未消耗过观众的信任,更没有亵渎过表演事业。 


压力最大的时候,一家制药公司给出200万的天价酬劳,请田华去拍一支广告。但田华生怕贸然宣传会误导民众,宁可多在电视台跑几个组,也不愿意赚这份昧心钱。

 

对于工作,田华一直怀着谦卑的敬畏心。

 

在儿子因癌症去世的那天,田华硬生生忍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赶到歌咏比赛现场,带着自然的笑意坐在了评委席上。 


只因为这是她早就应下的工作,绝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耽误节目的进度。

 

这份职业操守,让人无比敬佩。

 

2021年北影节开幕式上,田华动情地告诉在座的电影工作者:“我的年龄上不封顶,你们年轻,我也年轻。你们的年轻在脸上,我的年轻是在心里。”

 

如今,96岁的田华依然喜欢看年轻人拍戏,对表现好的后辈不吝夸奖,对演艺圈的乱象也直言不讳地批评。

 

她一直坚守并践行着老一辈的信仰,希望用艺术的创造力重塑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

 

因此,每当看到田华与年轻演员同框,“薪火相传”这四个字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令人动容。


为表演事业耕耘了一生的田华,余下的岁月里只盼守好自己的“小确幸”。

 

“我遇上我爱人是福气,我有3个好孩子更是福气,我只想守着这两份福气,只想他们都好。”


说出这份心愿的她,短暂地摘下了老艺术家的光环;将自己还原为一个捍卫家庭的普通女性,平凡而伟大。 


田华老师的人生,既有波澜壮阔,也有细水长流。她前半生为事业燃烧,后半生为家庭付出,但从未被苦难击倒。这样的意志,值得被时代铭记。

 

衷心祝愿田华老师苦尽甘来,余岁胜意。


参考资料:

《向经典致敬》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

《大揭秘》党的女儿田华

《电影频道》田华百花电影节演讲

北影节:《崇德尚艺,致敬人民》


看《婚姻与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更幸福。

上半月刊
从恋爱心理到婚姻课堂
从婆媳相处到两性关系
从家庭文化到女性幸福


下半月刊
从孕产健康到三孩之家
从孩子成长到父母学习
从家校合作到家风家训


👇👇👇
只需168元
解决之道尽收囊中


小婚家

给您可靠而贴心的爱~~


动动手指|扫码回家

作者简介:及人,执笔写作,向内探索,向外求索。


编辑、排版:王云峰
二审:李   津
三审:赵海旭

投稿、转载微信:little19820417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婚姻与家庭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